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06年中国文坛纪事(专家年选)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国内惟一以文坛重要事件和重大现象为收录对象的时文选辑,作家和作品之外提供特殊视角和丰盈资讯,观察当下文坛所不可或缺。书中列入“要闻聚焦”里的事件,都称得上“重大”;编入“文情传真”里的文章,也从不同侧面折射了2006年文坛的活跃身影。而“争鸣档案”、“研讨举要”,大致上把2006年值得关注的文坛论争和学术研讨做了简要的勾勒和必要的记述。

内容推荐

本书为“2006年专家年选”中的一本,该系列书体现专家眼光,呈显权威编选,提供精彩阅读,积累文学经典。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和有关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组成编委会,由专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知名专家出任各卷主编。所选文章力求体现专家的眼光、学者的立场,并以精到的遴选和精心的编排,给历史记存精彩而有力的文学足迹,给广大文学读者提供好看和耐看的各类优秀作品。

目录

两会特辑

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

 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

 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中国文联新一届领导机构产生孙家正当选中国文联主席

中国作协新一届领导机构产生铁凝当选中国作协主席

李长春出席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全委会并讲话

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

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要闻聚焦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

全国农村题材文学创作研讨会在江苏华西村召开

人民的诗人——艾青逝世十周年纪念会隆重举行

中国作协和文化部在京召开茅盾先生诞辰一百一十

周年纪念座谈会

陈伯吹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纪念人民作家赵树理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在太原举行

张天翼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座谈会在京举行

文情传真

“底层文学”引发思考

“思想界炮轰文学界”引发论争

数作家不堪其烦关闭博客

红色经典不容恶搞

“70后”能打破沉默吗?

“80后”:终结还是继续?

现状观察

当前文学创作症候分析

当代文学:开放与坚守

信念的缺席与文学的边缘化

呼唤报告文学的刚性品格

散文:处变不惊暗波涌动

对中国当下诗歌的几点思考

争鸣档案

“80后”的现状与未来

文学是惟一不能死磕和苦练的东西

白烨:文学的保姆

韩寒好比嫦娥奔月

章子怡不能代表中国的大众文化

张颐武称“一个章子怡胜过万本孔子”纯属捏造

玄幻:时代的犬儒主义

谈文学的“博斗”或其他

赵丽华诗作被“恶搞”事件

事件衍生的争论

百家论坛

有话请好好说

文学阅读永不消亡

文学的一个旧梦

桃花你就红来杏花你就白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恐怖小说?

我为什么要批评《品三国》

我们为什么要包养作家?

“鲁学”也成为一门显学

研讨举要

文艺本质如何界定引发学术争鸣

艺术学:边缘化抑或生长期? 

图像时代与文学经典阅读

当代文学的新发展:从新时期文学到新世纪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综述

作家侧影

独行者——曾哲印象

漳州人杨少衡

歌颂朋友

话说陈志红

大个女子张梅

葛水平印象

访谈与对话

麦家:聪明不见得比弱智强

铁凝:用笨的办法写《笨花》 

十问王蒙

苏童:最瑰丽的想象力来自民间

潘向黎:古典情怀都市行走

《太平风物》:拒绝对农村诗意化的描写

评奖与评选

第十届庄重文文学奖评出并颁奖

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揭晓

第三届新纪元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在港颁奖

新浪第三届“原创文学大赛”评出结果并颁奖

第五届春天文学奖评选结果揭晓

“新世纪十佳青年女诗人”评选揭晓

《中篇小说选刊》2004一-2005年优秀中篇小说奖揭晓

五位翻译家获高尔基奖章奖状

莫言荣获福冈亚洲文化奖大奖

《秦腔》荣获第一届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

王炳东教授获比利时文学翻译奖

赵郁秀获亚洲儿童文学贡献奖

季羡林荣膺“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2006年度“茅台杯”人民文学奖颁奖

“《当代》长篇小说年度(2006)最佳奖”评选揭晓

史料与亿往

《武训传》讨论

 ——建国后第一场大批判

我的父亲赵树理

活着,痛苦着,快乐着

 ——记荒煤在重庆的日子

徐迟与《哥德巴赫猜想》

大事记

2006年中国文坛大事记

文坛讣告

2006年度逝世文学家

编后记

试读章节

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2006年11月10日)

  胡锦涛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这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文艺工作者的一次盛会。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体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文艺工作,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如火如荼的和平建设时期,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响应人民和时代的召唤,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进步号角,通过各种艺术方式讴歌人民、昭示光明、凝聚力量、鼓舞人心,激励亿万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为我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开辟了广阔空间。广大文艺工作者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出色的艺术劳动,热情歌颂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实践,我国文艺各个门类百花竞放、异彩纷呈,文艺氛围更加融洽和谐,文艺创作更加积极活跃,文艺队伍更加意气风发,形成了大团结、大繁荣、大发展的生动局面。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为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进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付出了辛勤劳动,做出了重要贡献。历史将永远记住同志们的杰出创造和奉献,党和人民感谢你们!

文艺历来是陶冶人们道德情操、抒发人类美好理想、丰富人们艺术享受、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领域。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

中华民族历来以悠久而丰富的文化著称于世。在五千多年的历史演进中,在祖国这片广阔神奇的土地上,勤劳智慧的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在改造山河、改善生活的不懈奋斗中,创造了饱蕴中华民族思想精髓和价值追求的灿烂文化。文艺是中华文化史册中色彩瑰丽的篇章。从我国秦汉以前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从五四运动时期兴起的新文化到新中国,吱立以来的社会主义文艺,我国人民创造的形式多样的优秀文学艺术,描绘了我国人民壮阔而又艰辛的奋斗历程,展示了我国人民细腻而又丰满的艺术情趣,记录了我国人民充实而又多彩的社会生活,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绝,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为我们伟大的民族拥有这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感到自豪。

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显著标志。

当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条件下,要不断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力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激发奋斗热隋,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更好地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万众一心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要求,面对社会文化生活多样活跃的态势,如何找准我国文化发展的方位,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总结历史经验,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全面部署。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要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下,大力建设和谐文化,广泛动员人民群众投身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掘民族和谐文化资源,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

P2-4

后记

经过一番紧张又艰辛的翻检、阅读、遴选和编辑,这本《2006年中国文坛纪事》终于在预定的时间里显影成型,我备感欣慰。

“年度中国文坛纪事”编选了7年,这本《2006年中国文坛纪事》最为难编。

一是现在的文坛,因为种种原因所致,愈来愈见丰繁,愈来愈显缭乱。而2006年,更是大事件频频涌现,口水战连连不断。面对这样一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文坛,选什么?怎么选?都不能不让人颇费踌躇,又颇费周折。

二是我因“韩白论争”成为了这一事件的主角之一,也就是说作为编者的“我”,今年要面对作为对象的“我”。事实上,这场所谓的“论争”,不仅伤了我自己,也累及几位文友;从情感上说,我想把它忘在脑后,不愿再次提及。但是,作为编者的“我”,又必须直面已经发生的事实,并选出如实纪录事件本相的文章来;但如我这样的俗人,不可能做到不露声色又不动情感,在认真翻检有关这一事件连篇累牍的文章时,不知不觉地就装了一肚子的气。也是在这个时候,老友雷达知道后,劝慰我别再生气。我知道他说得对,但是就是做不到。在这个意义上,作为编者的“我”,称得上是忍辱负重地完成了这本书的编选。

2006年的文坛大事比较多,而中国文联“八代会”、中国作协“七代会”尤为重要,因之,单设了一个“两会特辑”,收入了相关的文献与报道。其他的一些文坛大事与要事,则以种种方式分别见于“要闻聚焦”、“文情传真”和“现状考察”几个栏目里。有关的争议和口水战事件,有一定的文化、文学意义的,放在了“争鸣档案”里,意义并不怎么重大的,采用选收相关报道文章的方式加以适当的反映。在与创作和作家有关的栏目里,刻意关注和选收了那些有新作问世的作家,创作相对活跃的作家,以及还不为更多人所知晓的作家,意在给读者呈现一个新颖而鲜活的创作走向与文坛现状。

希望这本下了不少功夫和用了不少心思的“文坛纪事”,能够以点带面地反映2006年文坛的大致情形,也能让文坛内外的读者诸君尚感满意。

是为编后记。

白烨

2006年12月22日于北京朝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06年中国文坛纪事(专家年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白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931598
开本 32开
页数 3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9.76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5: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