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风雪夜归正逢时(我是刘心武)
内容
编辑推荐


\t刘心武,1942年出生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曾当过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伤痕文学”的发轫作。



\t《风雪夜归正逢时(我是刘心武)》以非常平静的心态,饱满的情感,纯净的文字,坦陈自己的人生经历:童年生活、家族记忆、亲人呵护、求学经历、人际交往、文学创作、红学研究。

内容推荐

??《风雪夜归正逢时(我是刘心武)》是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用了近二十年时间写成的自传性作品,一部极为难得的文学佳构。本次出版前,作者才正式定稿。

??自新时期以来,刘心武先生以自己的创作和学术研究,参与并推动着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与文明迈进,从而也成了这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三十年斗转星移,而作者思想不息,时发其新。在《风雪夜归正逢时(我是刘心武)》中,他以非常平静的心态,饱满的情感,纯净的文字,坦陈自己的人生经历:童年生活、家族记忆、亲人呵护、求学经历、人际交往、文学创作、红学研究,乃至由此引起的各种诡诞风波。虽然俱是个人的经历,但天地万物、时代的风云、社会的变迁、人世的百态,尽在笔端,往事并不如云烟。

作者简介
刘心武,1942年出生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曾当过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伤痕文学”的发轫作。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四牌楼》获第二届上海优秀长篇小说奖。1993年出版《刘心武文集》8卷。2005年起陆续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录制播出《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系列节目共计61集,并推出同名著作,2011年出版《刘心武续红楼梦》,引发国内新的《红楼梦》热。除小说与《红楼梦》研究外,还从事建筑评论和随笔写作。
目录

是的,这就是我 (自序)

我是个最平常不过的人

祖父、父亲和我——挣不脱的生命链环

炸出一个我

父亲脊背上的痱子

能够善良

免费午餐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

美丽的藩篱

神圣的沉静

归来时,已万家灯火矣

楸树花

我的元记忆

童年:火的记忆

小颗颗

硬木棍

隆福寺的回忆

哄堂大笑中的启示

白石的乳汁

恐怖

羞涩

“鸡啄米”

有《第四十一》吗?

从“豆腐块”开始

我给小哥当哑奴

闲为仙人扫落花

姐弟读书乐

瓜菜代·小球藻

风雪夜归正逢时

走出贝勒府

我的平民朋友

惜别老罗

五十自戒

我爱夜凝珠

关于《班主任》的回忆

讲那照片的故事

1978年春:为爱情恢复位置

珍藏激动

何处在涌泉?

守候吉日|

从1985年那一晚说起

永失我车

我的心理保健操

好一趟六合拳

那边多美呀!

抚摸北京——刘心武与北京

红故事

试读章节

??风雪夜归正逢时

??“丫就是一中学教员!呸!啐他一口绿痰!”

??这是2007 年我在互联网上看到的一则针对我的“帖子”。

??我真的没有想到,奔70 岁去的人,还能再次引发出轰动,这就是2005年至2008 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里断续播出了四十四讲《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这是我一生中的第几次轰动?第一次,是1977 年11月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了短篇小说《班主任》,尽管事后的轰动程度出乎我自己意料,但我得承认,那效应正是我谋求的。我写出、投出《班主任》时,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在当时的社会情景下,那真是一次冒险,而幸运的是,只遭受到一些虚惊,总的来说,是“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了。第二次,是1985 年,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我又在《人民文学》上连续发表了纪实小说《5·19 长镜头》和《公共汽车咏叹调》,前一篇至今仍让许多球迷难以忘怀,有人说那是中国大陆“足球文学”的开篇作之一;后一篇则被认为是较早捕捉到改革所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而试图以相互体谅来化解社会戾气的代表作。正当“春风得意马蹄疾”时,1987年我刚当上《人民文学》杂志主编,就爆发了“舌苔事件”,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本台刚刚收到的一条消息”宣布,我因此被停职检查。第二天国内几乎所有报纸都将这一条新闻放在头版,跟着,我在境外的“知名度”暴增,这样的轰动对于我自己和我的家人来说,那是名副其实的惊心动魄。有谁会羡慕这样的轰动呢?从此低调做人,再不轰动才好。可是,没想到花甲后竟又“无心插柳柳成行”,因《揭秘〈红楼梦〉》再次轰动。

??我曾对不止一个传媒记者说过,我上《百家讲坛》是非常偶然的。但竟没有一家媒体把我相关的叙述刊登出来。这是为什么?不去探究也罢。现在我要借这篇文章把情况简略地描述一下。我研究《红楼梦》很久了,从1992年就开始发表相关文章,又陆续出了好几本书。2004 年,我应现代文学馆傅光明邀请,去那里讲了一次自己从秦可卿这个角色入手理解《红楼梦》的心得。其实傅光明那以前一直在组织关于《红楼梦》的讲座,业界的权威以及有影响的业余研究者,他几乎都一网打尽了,那时现代文学馆是跟《百家讲坛》合作,每次演讲电视台都同步录像,然后拿回去剪辑成一期节目,那些节目也都陆续播出,只是收视率比较低,有的据说几乎为零收视。傅光明耐心邀请我多次,都被我拒绝,直到2004 年秋天,我被他的韧性感化,去讲了。当时也不清楚那些录像师是哪儿的,心想多半是文学馆自己录下来当资料。后来才明白那就是《百家讲坛》的人士。《百家讲坛》把我的讲座和另外五个人的讲座剪辑成一组《红楼六人谈》,我的是两集。播出时我看了,只觉得编导下了工夫,弄得挺抓人的。没想到过些天编导来联系,希望我把那两集的内容扩大,讲详细些。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我那两集的收视率出乎意料地高。电视节目不讲收视率不行啊,观众是在自己家里看,稍觉枯燥,一定用遥控器点开。我想展开一下也好,我并不觉得自己的研究一定高明,但《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高峰,先引发出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阅读它的兴趣,是我应尽的社会义务。我录制讲座时,以蔡元培“多歧为贵,不取苟同”为基本格调,以袁枚“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为贯穿姿态,为吸引人听,我设计了悬念,使用了现场交流口吻,每讲结束,必设一“扣子”,待下一讲再抖落“包袱”,这样做,引出了不小的收视热潮。后来有传媒称我录制节目时,常被编导打断,要求我设悬念、掀高潮云云,这完全是误传,我从未被编导打断过,所谓“《百家讲坛》是‘魔鬼的床’,你长把你锯短,你短把你拉长”,这体验我一点也没有,总之,编导们让我愿意怎么讲就怎么讲,从未进行过干涉。当然,他们在剪辑、嵌入解说词、配画、配音等方面,贡献出聪明才智,才使我的《揭秘》系列播出后,出现了自称是“柳丝”的“粉丝群”。??前些时一位美国来的朋友约我到建国饭店聚餐,餐后饮咖啡时,她说朱虹要来看她,听说我在,希望能见上一面。朱虹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英语文学部分的负责人,她基本上不搞英译中而擅长中译英,她先生柳鸣九则是法国文学专家,两口子都毕业于名牌大学,工作于名牌机构,到国外也是到名牌学府做访问学者,或与当地文化名流直接对话。我对他们都很崇敬。但在他们面前也总有些自觉形秽。我就对美国来的朋友推托说,替我问朱虹好吧,我还是要先走一步。谁知就在这时,朱虹已经翩然而至。她坐下来就说,是我《揭秘〈红楼梦〉》的“粉丝”,柳鸣九没有她那么痴迷,但也一再说“当今若从八十回后续《红楼梦》,非刘心武莫属”。又说,为了看每天中午十二点四十五开播的《百家讲坛》,她总是提前吃好午餐,后来发现中央电视台四频道有下午四点半的《百家讲坛》,就为自己安排相应的下午茶,边饮边看,“作为一种享受”。我听了受宠若惊。她可不是一般的“粉丝”啊。她又说特意为我带来了美国电影《时光》的光盘,里面的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由影星妮可·基德曼饰演。为什么推荐我看这部电影?她说伍尔芙的遁世正是“沉海”。莎士比亚《哈姆雷特》里塑造的奥菲利亚是“沉溪”。她觉得我根据古本线索分析出曹雪芹所构思的林黛玉的结局为“沉湖”,有一定道理,“古今中外,薄命女子多丧水域,或许其中有某些规律,也未可知!”交谈到这个份上,我不能不相信,朱虹女士对我的红学研究的鼓励是认真的,绝非客气。

??正当我获得极大心理满足时,朱虹忽然淡淡地来了句:“你当年是北京师院毕业的吧?”

??这就戳到了我的痛处。不知道她和那位美国朋友是否看出我的尴尬。还好,朱虹并没有等待我的回答,又说起别的来。P116-118

序言

??估计愿意看这本书的,主要是两种人。

??一种早就知道了我。多半是1978年前后,读了我的短篇小说《班主任》等作品后,就一路追踪阅读我那以后的作品,长篇小说《钟鼓楼》,纪实小说《5·19长镜头》……但是,进入上世纪最后十年,我的生活和写作都边缘化了,这些读者随着年龄增长,也都遇到了人生当中许多的关坎,没有那么多时间阅读文学作品,我后来又写了些什么,生活得怎么样,他们就不大清楚了。但是,2005年,我忽然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连续讲了23讲《揭秘(红楼梦)》,跟着又出了两本共36讲的书,引出了不亚于当年《班主任》那样的社会性轰动,有人甚至认为比那时候还更热闹,这些我的老读友或兴奋,或惊讶,因此,他们或者就想了解:你是怎么走到这一步来的?

??另一种是非常年轻的一代。我发表《班主任》,甚至因《钟鼓楼》获得茅盾文学奖,以及担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的时候,他们或者根本还没诞生,或者还是没上小学的幼童,他们上到中学,或者刚考进大学,他们对早已边缘化的我,完全不知道,或者只是模模糊糊有点印象,也是因为《揭秘(红楼梦)》,我才弓l起了他们的注意,到2011年年初推出《刘心武续红楼梦》,他们更就好奇,这人是谁呀?什么?以前写过《班主任》,还有《钟鼓楼》?哪儿能找到这些古董?他们开始有了对我揭秘的兴趣。

??那么,这本书,就主要是奉献给这些读者的。

??这还不是一本自传。我还没到七十岁,也许过了七十岁我会静下心来写一部“从头说起”的自传。但这本由许多篇不是一个时间段里写成的文章组成的书,确实又有自传性因素。

??这也还不是一本回忆录。回忆录跟自传是两种文体。自传是把自己的一生展现出来,回忆录可以不去完整地交代自己的生平,而把重点放在写出自己所经历的社会变迁、所见所闻,往往会较多地写到别人别事。那么,这本书却也具有一定的回忆录的因素。

??我是怎么活过来的?我有什么比较重要的值得一说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总之,这就是我。我面对大家,有些羞涩,却也坦然。

??我的命运一贯如此:还真有喜欢我的,总在关注、支持、鞭策我,这些人士对我的理解、谅解、指正、宽容、善意、爱护,是我生命赖以存活、前行的宝贵动力,我对他们总是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激之情,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跟他们更加亲近。也真有讨厌我的,以至讨厌到咬牙切齿的地步。这本书当然首先是奉献给喜欢我的人士。但如果有讨厌我的人士愿意翻翻,我会高兴,因为,我总觉得,讨厌我的人士里,其中有一些恐怕是对我还缺乏全面的了解,如果读了这些文字,能多少增进些对我的了解,减轻些因讨厌我而生发出的痛苦烦忧,那么,对我来说是得大福气,对他们来说岂不也有利身心健康?当然,无论如何还是要讨厌我的,总会存在,那么,我祝他们幸福,祝他们能在所喜欢的人士那里,去获得快乐。毕竟,人活着应该把更多的情感赋予喜欢,而不是讨厌,爱比恨,肯定更有利于我们自身生命的良性运转。

??1996年团结出版社出过一本《我是刘心武》,2006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在那基础上增加新资料编成一本《我是刘心武》,现在漓江出版社所出的,保留了前两种的精华,又补充了近两年篇幅不菲、内容茁实的新文章,更可以使读者产生亲切感,但愿读者们读后,不仅是知道了一个人,更可以从中多少增添些对时代、社会、人生、命运、人性的感悟。??刘心武

??2011年10月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风雪夜归正逢时(我是刘心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心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754099
开本 16开
页数 2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30
164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5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