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古典情欲生涯
内容
编辑推荐

戏剧之奇,不在于小舞台上吟花弄月,而在于大人生中吞云吐雾。明末戏剧家李渔乘天下之危,投笔从戎,在大舞台上辗转腾挪,竟创下一片伟业。终不免失败,却成就戏剧之精神。

他既得红颜眷顾,又有伟业在身。一时间,即使屈原、李白在世,亦自叹弗如。李渔身处明朝、农民起义军、蒙古族三大势力之间,却以其特有的才能周旋其间,亦真亦幻,忽近忽远,集才魄与诡谲于一身。三位夫人的帮助,使李渔得以成为彼时风云人物……只可惜这是一场虚构的盛事。天地精华钟于此人,万物精灵成于其中,中国历史何曾有过如此的荡气回肠!

内容推荐

重塑风流才子李渔光怪陆离的传奇一生!

本书以明末为背景,虚构的戏剧家李渔在完成一出大戏后投笔从戎的经历。戏剧之奇,不在于小舞台上吟花弄月,而在于大人生中吞云吐雾。明末戏剧家李渔乘天下之危,投笔从戎,在大舞台上辗转腾挪,竟创下一片伟业。李渔身处明朝、农民起义军、蒙古族三大势力之间,却以其特有的才能周旋其间,亦真亦幻,忽近忽远,集才魄与诡谲于一身。李渔的三位夫人或经营,或演艺,或行侠,后来皆给予李渔关键性的帮助,使李渔得以呼风唤雨,成为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

试读章节

01 身世

云佛居门向斜开,凌乱的殿宇错落于山坡石基之上。经掠几蓬灌木和一段残阶,我步入后堂来向母亲请安。母亲如观音玉座,肃穆的双手捻着骷髅珠。佛光一闪,母亲的云鬓乌鬟不见了。我转过头,父亲的脸庞挂在墙端的鹿角下,神情失散。却久久不灭。

母亲问,家里如何?

我说,一切由韩青子料理,诸事顺利。

母亲长长吸了口气,好像要吐出一道彩虹。可她好久才缓过来,慢慢点一下头,嘴唇和两腮动了动,又问,你——呢?

我说我经常想念母亲,父亲在世时对我管束有加,如今一下子没人管,反而觉得身上不舒服,空落落的。

母亲说,你父亲管过你?

母亲的疑问仿佛一只仙鹤,在我的心湖里亮了一下翅膀,就腾入高云无影无踪了。

我听见母亲念起了他妈的经文,保佑那些随时可以出卖自己、随时准备感动、决不想死、也不知所终、开始感觉到撑的人民吧。我三十岁那年父亲没留下任何交代就撒手人寰,让正该大有作为的我一直耿耿于怀,心里得不到任何安慰。母亲在得知噩耗当天就皈依佛门,我因此怀疑她的诚意。云佛居啊云佛居,他日我若为帝,定叫你重修一百次被毁一百零一。

父亲曾是一名铁匠,在一县八乡相当出名。他的作品不仅有马掌这样的大路货,还有很多自己设计的造型面具出口西洋。海外订单纷至沓来,让他应接不暇。他组建了自己的铁厂,和大多数乡镇企业一样,靠破坏环境赚取原始资本。逐渐地,涉足到其他行业,田产、宅产、药材、典当、钱庄。

不仅如此,他还为我家留下一笔精神财富:第一块打铁砧(标志事业的开始);孩子(也是唯一的一个,我)的第一块尿祷子(说明事业有继);收购三狄农庄时签字画押用的文房四宝;使用了十年的木制洗脚盆;一幅梅花戏雪图(据传说其中的梅花红来自我母亲的处女血,我觉得这张画表现了我父亲对忠贞不贰的憧憬,而不是什么邪癖。他只娶了我母亲一个老婆,这为我在财产继承上扫除了障碍);赶路时常戴的一顶草帽(草帽最能表现劳动的艰辛。它用芦草编就,简易有大用。父亲用它遮阳,扇风,但主要用途是伪装成农民):一块白绸缎上的汗渍,年轮般优美,大理石一样的天成感,美其名曰“汗白玉” (父亲为了躲避税卡翻山越岭身藏一批宋代孤本土豆种前往黔西南地区的土家族寨子里换回来十两黄金,才发现了这块汗白玉,以为吉兆)。父亲对自己的这些文物十分重视,把它们存放在一个单独院落的正房,作为家祠。这个院子的东西厢房是那些父亲雇来写家谱家史的捉刀手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地方。

韩青子为了节约开支,遣散了捉刀手,但保留了文物,辟此地为家史教育基地。韩青子经常把我拉到这里,使我惊异的是此处环境和设施的日新月异。文物一旦被封到琉璃罩里,再衬以木座和白纸板,就显得神圣不堪。后来还配上了品质优良的蜡烛,便于夜间观瞻。据说这种蜡烛是古希腊人发明,其烛光专门用于招魂,柏拉图曾在此烛下写就了《理想国》。很快地,文物们迎来了新的保护者,一只白色波斯猫。波斯猫脸很尖,腮毛横着,足以吓退那些擅长啃啮的老鼠们。

我家分为十个院落,由回字形甬道连接。甬道两边有溪渠,溪水潺潺终日不息。多条小溪穿过院墙汇成小河,再流出我家的高墙。这样的设计在堪舆家眼里犯了大忌,可我父亲却引以为豪,并宣称李宅不受风水理论的约束,从而才别具一格。宅子分中左右三路,中路九进,左右路各七进,俯视下来就如一个大肚子的“中”。中路院落华贵庄重,每院一园。左路朴实淡彩,多有花草。右路的房间更多更简易,为下人所用。

父亲造这么大的宅院原以为自己可以和唐代的郭子仪一样九世同堂,但他因为事务繁忙及嗜财如命就只娶了一个老婆。单妻的好处很多,家庭和睦不致生变,也能健身强体生意兴隆。可他教我娶老婆要多多益善,把子孙满堂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我深知父亲很看不起我,把我当成了生育工具。我于是学会如何避孕,让父亲在百忙之中失望地唱着献给孙孙的儿歌。我就住在中路第三进院里,左边紧邻家祠,右面挨着戏台,此所谓左祠右戏。在我后面,依次住着母亲(现已人去楼空)、韩青子、赵宁子和蓝靛子。汉宁氏是我家的老人儿,以仆人身份享有左路第四进院,和母亲相邻。

我对做生意没兴趣,把精力全放在戏剧事业上。我建造了一座大戏楼,系我亲手设计,八角式,攒尖顶,位于家乡兰溪县的中心广场。戏楼看台在北,分上下两层。戏台在南,台下设九口水缸。水缸既能扩音,又能圆声润色。顶部中央藻井里盘着一条怪兽,它是牛、马、鹰、猴的混合体,躯干上布满塔状突起。它也是我设计的。名为乱动。乱动的尾巴伸出藻井,构成了攒尖顶的攒尖的尖。木建筑的好处便是门窗可以随意拆卸和更改,到了夏天除掉门窗就是个特大号亭子。为御寒,戏楼四周设有暖道。沸水灌入暖道,水加热暖道上的石板,石板再加热空气,热气上来,像一道又宽又厚的棉布帘把戏楼围起来。从热锅放出的水经暖道冷却后,再用给水排把水排回锅内,如此循环往复。

我决心改造本地的花戏,创造一种新戏,一种只属于我的新戏。我死了,这戏也就没了。我不想保留它直到成为什么传统,这个兰溪县的传统已经够多的了。在本县县志里,除了那些模仿鲁氏春秋的口气写出来的监守自盗之语,便是各类文化史,什么酱油史、酱油食用史、南北酱油比较史、中外酱油交流史,什么蟋蟀史、蛐蛐罐史、蛐蛐罐雕花史、蛐蛐名家史、蟋蟀声音分类史。

戏班已具雏形,戏楼也粉饰一新。韩青子对我不满,指责我浪费资源。让戏楼和戏班闲着无用,真是个实实在在的败家子。于是我想写一部新戏。

我正往钱粮管家秦钟的办公室走,斜刺里就杀出来汉宁氏,吓了我一跳。传说汉宁氏是我父亲唯一的情妇,很早就不做任何事,只在各院里转悠,指点小辈们的迷津,对母亲,她无一般下人的低三下四,仿佛天赋的人权。她自称守寡三十年,据说当年还和我爷爷有过交道。我们对她都很敬畏,视为历史活宝。她儿子汉枋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的仆人。我给他安排了一个特殊的任务:寻找快乐。这就是为什么他总不来见我的原因。

汉宁氏经常如波斯猫一般凝望着我。显然对我的无所事事和汉枋的下落不明深为不满。她有时甚至放肆地挡住我的闲庭信步,迫使我抬起头睁大眼用疑惑中略带敬畏的目光望着她。然而我的眼神天生不能持久地聚焦,过一会儿就要发散。当她的脸被我顺着皱纹一层层地揭开,我发觉了她年轻时的容貌,这是一个终生都在蜕皮中挣扎的生命。

老太太,你又在等你儿子吗,他就要回来了。我的语言里充满了节制。

她轻松地擞了擞肩,我等的是你父亲,他就要回来了吗?

她的话总让我难堪。

我就说,我父亲不回来了,他老人家到另一个世界发财去了。

她瞟了我一眼,李少爷,你知道你父亲临终时对我说了什么吗?

我啼笑皆非,绕过了汉宁氏。

我把韩青子的批条交给管家秦钟,就坐下来等银子。秦柱的父亲把批条翻过来看了看说,老爷,你要把银子的用处写在上面啊。我听了一阵不悦,但知道这是韩青子的意思,也不得不写,却又不能写得露骨。秦钟端来一支笔,我在纸上急就:一百两吟风弄月,一百两流水落花。

老爷这样写,恐怕在大奶奶那里通不过。秦钟歪着脑袋说。

那就再加点儿。我说完又写:

【一百两吟风弄月】照得秦砖汉瓦,【一百两落花流水】余下玉叶金枝。  秦钟啧啧不止,老爷一派仙风道骨,全不知大奶奶的艰辛。

秦钟无奈收下条子,递来一个破布囊,里面装了银两。

我的待遇本来是牛皮囊,可时间紧迫,也就不计较了吧。

汉枋正靠着李氏大牌坊的石柱,手捧清炖猪手往嘴里塞。眼睛向上眺望,邪狎之气顿入九霄。他表情严肃地摸了摸我的钱袋说,足够了。时间还早,我就蹲在牌坊下,让汉枋买两碗绿豆沙来。

商贾们面红耳赤的交易,摊贩们声嘶力竭的吆喝,主妇们难得一见的寂寞。小痞子们略带矜持的疲惫,乞丐极度饥饿的步态,全在我这个夕阳之子的眼里化作了一丝丝鱼翅落进山环峰抱的万籁之汤。

跟前这座大牌坊旌表的李氏曾是方圆百里的名妓,看看额坊上的香帕、云凤、翠炉就能觉出那股子尤物的魅力。我的心动了,又想起汉枋在牌坊下那副弥足珍贵的神情。石柱冰凉彻骨,仿佛李氏的玉肌雪肤。柱底倒立的石狮吐出来残缺不全的舌头,把我的遐思转移到二楼横梁镌刻的“成筋完孝”上。那“节”字少了最后的一勾,也是个缺憾。据说李氏对自己的过去从不隐瞒,著有《谁动了我的绣花鞋》,将二十年放荡生涯改编成一场轰轰烈烈的床帷奋斗史。我从没见过这本书,可很多舞文弄墨之流、引车卖浆之徒都说自己看过,而且还能一字一句地背诵其中的著名段落。时代的脚后跟实在难以捉摸,我只得让汉枋多加留意。汉枋说李氏的书只在外地发行而且脱销很快,后来就靠手抄本扩大影响了,所以兰溪附近的书店一直没有。李氏终因后三十年的节孝超脱了前愆,赢得了这座位于兰溪中央大街入口处的大牌坊。瑞香楼因出了个李氏,也从城西贫民窟搬到了中央大街上,与县衙构成犄角。一本书救活了一个产业。

P1-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古典情欲生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汤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523904
开本 16开
页数 2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1: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