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血肉长城(下1937年至1945年的中国故事民国3)/话说中国
内容
编辑推荐

《话说中国》是一部以当前历史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为底蕴,采用人们最喜闻乐见的故事方式,配以大量精美文物照片编辑而成的新体裁中国通史类读物。在每一页上,与图文相配,插有一则历史文化百科知识卡片和中外历史大事记、历史知识的考题,组成为一部信息量巨大的百科全书式的历史通俗读物。

本书是华强等编著的分册《血肉长城(下1937年至1945年的中国故事民国3)》,以1937-1945年间发生的众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背景,以丰富的历史事实,从新的视角,展现历史的必然走向,给人们以新的认识和启迪。

内容推荐

《话说中国》是一部具有多种便捷实用的检索功能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全书两千则景点故事,全面展示中国历史悠久亘长而又风云变幻的生动轨迹,八千余幅细腻反映社会生活的生动图片,立体凸显光辉灿烂的中华五千年社会文明成果。

享誉海内外的史学界顶尖学者李学勤教授担任本书总顾问,中国韬奋出版奖获得者何承伟担任本书总策划。

杨善群、刘精诚、顾承甫、程念祺等3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第一线历史学者撰写全书文字,将个人长年学术精华融于书中,倾力奉献经典而又精彩的篇章。本书是华强等编著的分册《血肉长城(下1937年至1945年的中国故事民国3)》,描述了1937-1945年的中国抗战历史。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中国人民的心中重千斤,中华儿女以澎湃的热血、以坚实的胸膛,以血肉的躯体,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目录

出版说明

《话说中国》翻开现代史新篇章

一位从事出版工作三十余年的资深编辑对出版创新的领悟和尝试

总序

一个风云变幻的大变动时代

中国近现代史专家经典解析民国时期的风云变幻

现代中国三十八年

知名学者纵论现代史三十八年

专家导言

民国史专家谈其对抗日战争时期历史的最具心得的研究精华

把中国历史的秀美景致尽收眼底

本书导读示意图

前言

公元1937年至公元1945年

中华民族构筑血肉长城,抗日御侮的时代——抗日战争时期

 ○五一 《黄河》一曲壮河山

 一曲出世壮河山,流传至今唱不衰

 ○五二 水上奇兵

 白洋淀里好风光,芦苇荡中作战场

 ○五三 “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雁宿崖,黄土岭,筑成日寇鬼门关

 ○五四 李苦禅铁窗斗顽敌

 笔墨传神,更兼剑胆琴心

 ○五五 马本斋母子英雄

 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五六 刘少奇千里南行

 千里南行,巧妙改扮,顺路做统战

 ○五七 成陵西迁

 成陵含泪别故土,雪耻定国再还乡

 ○五八 铁血昆仑关

 中华雄师真如铁,“钢军”覆灭斩中村

 ○五九 韩国钧拒医殉国

 身陷敌手,拒医殉国,气节慷慨留古风

 ○六○ 范文澜著通史

 艰苦奋斗,窑洞中著书立说

 ○六一 “中国英雄”杨靖宇

 抛头颅,洒热血,写春秋,将军不朽

 ○六二 刺杀张啸林

 为虎作伥,终难逃正义的枪声

 ○六三 一身傲骨马寅初

 马寅初无私无畏,敢怒敢言

 ○六四 张自忠英烈千古

 北碚一派英雄气,梅花万点是国殇

 ○六五 铁道游击队

 扒飞车,搞机枪;撞火车,炸桥梁

 ○六六 聂荣臻与日本孤女

 战火纷飞,人道主义放光辉

 ○六七 黄桥决战

 陈粟用兵如神,韩德勤一败涂地

 ○六八 彭德怀恶战关家垴

 129师慷慨出征,关家垴血战星斗寒

 ○六九 皖南壮士血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七○ 南泥湾

 一把锄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

 ○七一 上高会战扬国威

 上高会战风雷激荡,74军天下名扬

 ○七二 张大千千里走敦煌

 妙手丹青光神韵,煌煌古迹记殊勋

 ○七三 狼牙山五壮士

 棋盘陀上的峭壁,壮士挺身跳落

 ○七四 歌唱二小放牛郎

 英勇牺牲,他的血染红蓝的天

 ○七五 名医李鼎铭

 爱国士绅,悬壶济世;更进忠言,振聋发聩

 ○七六 血染长沙

 合命御敌,众志成城

 ○七七 飞狗院长

 国事艰危,院长不识大体

 ○七八 郭沫若写历史剧

 英风垂千古,长歌振万民

 ○七九 香港大营救

 南粤之剑出鞘,护送八百人杰平安脱险

 ○八○ 盖叫天

 巧拒登台,笑傲敌伪

 ○八一 抢救赵城金藏

 八路军挺身而出,抢救大藏经祖本

 ○八二 仁安羌大捷

 将军一战展神威,救友军,复国仇

 ○八三 黄埔之英戴安澜

 沙场竞殒命,壮志也无违

 ○八四 左权将军

 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八五 花旗之鹰助中华

 尽展铁翼雄风,铺就胜利征程

 ○八六 宋美龄美国行

 折冲樽俎,第一夫人扬威

 ○八七 程砚秋务农

 名旦不畏强暴,凛凛气节不倒

 ○八八 郁达夫遗恨南洋

 身在海外,一代才子暗中报国

 ○八九 特殊的货币战

 假作真时真亦假,浑水摸鱼卷狂澜

 ○九○ 地雷战

 铁西瓜,威力大

 ○九一 痛歼“军官观战团”

 伏击如闪电,尽灭观战团

 ○九二 小二黑结婚

 作家妙笔生奇葩,宣传新风成佳话

 ○九三 太行山度难关

 收拾金瓯—一片,太行铁壁铜墙

 ○九四 毛泽东和延安新平剧

 以古喻今,《水浒传》成为革命教材

 ○九五 花冈惨案

 花冈举义旗,悲壮撼天地

 ○九六 救护美军飞行员

 并肩战斗烽火里,反法西斯心相连

 ○九七 彭雪枫殉国

 将军倒在破晓时,全党全军齐悲恸

 ○九八 第二次长征

 杀日寇,复国土,剑气任纵横

 ○九九 黄樵松抬棺守南阳

 抬棺守城决死战,更胜三国庞令明

 一○○ 董必武出席联合国会议

 风采翩翩,尽展红色政治家魅力

 一○一 参政员访延安

 组团赴延安,恳谈现端倪

 一○二 处死陈公博

 反复无常政客,叛国自食其果

 一○三山海关会师

 炮声隆隆,雄关红旗飘

 一○四 芷江洽降

 铁血铺就复兴路,大好河山庆重光

 一○五 台湾光复

 倭奴气数终有尽,乌云散尽见青天

 一○六 东京审判

 雪耻伸正义,公理照人寰

 聚焦:1937年至1945年的中国

试读章节

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的《黄河大合唱》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巨作。它诞生在抗日战争初期的黄河之滨,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英勇气魄,激励着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保卫祖国、保卫黄河。

5天完成长诗《黄河吟》

1938年秋,25岁的诗人光未然(张光年)和乐队指挥邬希零带领抗战演剧第三队,从武汉北上赴延安。

行程千里,风吹雨打。抗战演剧第三队进入山西吕梁山地区,走的都是崎岖小道。光未然因坐骑失蹄不幸落马,左手骨折,只得坐上担架,继续赶路。在担架上,他想写一部以黄河为大背景,抒发中华民族苦难、斗争与光明前景的长篇朗诵诗《黄河吟》。

几天后,他们来到吉县黄河圪滩渡口,听到了来自几里外壶口巨大的水声。远远望去,那黄河宽阔的河面被挤压在仅有几丈宽的峡口里,由于上下河床高低悬殊的落差,水势倾注,如壶口飞奔狂泻,吼声如雷。黄河奔腾如天降,好一派雄伟气势,光未然和队员们都为壶口飞瀑的大自然景观惊呆了。

渡河了。光未然等登上了木船,40名山西大汉脱下上衫,一起跳进河中,齐心合力把渡船推向深处。在船上桨手、舵手有节奏地吆喝的传统号子声里,木船迎着急流向西北河岸驶去。此情此景,更使诗人永生难忘。

演剧队到了延安,光未然住进了边区医院。冼星海前来看望他,谈话中,冼星海提出要合作一部大型诗乐作品。光未然答应了,因为骨折难以动笔,就在病床上口授,由他人记录整理。他整整用了5天,完成了拥有四百多句的长诗《黄河吟》,它就是《黄河大合唱》歌词。

6天完成了全部曲谱

1939年除夕之夜,月光如水、大地似银。光未然向冼星海、邬希零和演剧队介绍了歌词创作动机和过程,然后借着煤油灯豆粒之光,一口气朗诵了Ⅸ黄河吟》。在一片掌声中,坐在窑洞口的冼星海站起来,手持诗稿激动地说:“这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史诗。我要把它写成一部代表中华民族伟大气魄的大合唱。这将是中国第一部新形式的大合唱。我有把握把它谱好!我一定及时为你们赶出来!”

第二天,冼星海就开始了创作。他请邬希零详细介绍壶口渡河的见闻,倾听模仿哼唱的船夫们各种号子,然后动笔。当时延安没有乐谱纸,他请妻子钱韵玲帮助画线条。冼星海创作时有吃糖果的习惯,光未然找不到糖果,就特地买了2斤白糖送来。白糖放在桌上,冼星海写上几节乐章,便抓一把白糖塞进嘴里。白糖吃了'美妙的音乐就出来了。

冼星海成天成夜工作着。那时候,延安的木炭相当短缺。夜深人静时,炭火熄了,窑洞里非常寒冷,但他们坚持不懈地创作。从3月26日到3月30日,冼星海完成了7首歌曲。每写出一首,他请人试唱、再做修改。冼星海对邬希零说:“8首歌子,7首写得很顺利,我连写带抄一共用了4天时间,就是这首《黄河颂》太难写了,我写了3个,都不满意。我一看到‘颂’字,就联想到西方宗教弥撒曲,我要摆脱它的影响,创造有民族风格、时代情感的颂歌旋律。”

3月31日,冼星海终于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全部曲谱。P27-28

序言

为最广大读者编一部具有现代意识的历史百科全书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决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赴后继,绵延百代。

作为中国人,最为祖国灿烂的过去与崛起的今天感到骄傲。

作为中国的出版人,应义不容辞地以宏大的气魄为广大热爱中国历史的读者,承担起传播这一先进文化的责任:努力使中国历史文化出版物,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过去相适应,与当代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现实相适应,与世界渴望了解中国的需求相适应。

人民创造了历史,历史又将通过我们的出版物回赠给人民,使中华民族数千年积累起来的灿烂文化成为当今中国人取之不尽的思想宝库,让更多的读者感悟我巍巍中华五千年光辉历史进程和整个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成果。

为此,我们作了大胆的探索:以出版形态的创新为抓手,大力提高这套中国历史读物的现代意识的含量,使图书能够真正地“传真”历史;以读者需求为本位,关注现代人求知方式与阅读趣味的变化,把高品位的编辑方针和大众传播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独辟蹊径,创造一种以介于高端读物与普及读物的独特的图书形态,努力使先进的文化为最广大的读者所接受。

经过多年的努力,这套融故事体的文本阅读、精彩细腻的图片鉴赏、便捷实用的检索功能于一体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话说中国》终于将陆续与读者见面。这套书计15卷,卷名分别为:《创世在东方》、《诗经里的世界》、《春秋巨人》、《列国争雄》、《大风一曲振河山》、《漫漫中兴路》、《群英荟萃》、《空前的融合》、《大唐气象》、《变幻中的乾坤》、《文采与悲怆的交响》、《金戈铁马》、《集权与裂变》、《落日余晖》和《枪炮轰鸣下的尊严》。

在《话说中国》这部书里,你将看到以故事体文本为主体的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现代人对历史的感悟,最能产生共鸣、最能感到激动的文学样式是什么,是故事。是蕴涵在故事里的或欣喜或悲切或高亢或低回的场面。这些经典场面令人感慨唏嘘,荡气回肠。记住了一个故事,也就记住了一段历史。故事是一个民族深沉的集体记忆,容易走进读者的心灵世界,它使读者在随着故事里主人公的命运起伏跌宕之时,不知不觉地与中国历史文化进行了“亲密接触”,从而让历史文化的精华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净化着我们的心灵。因此,《话说中国》以故事体的文本作为书的主体。同时,它还突破了传统历史读物注重叙述王朝兴衰的框架,以世界眼光、一流专家学者的史识来探寻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与规律,以密集的信息,弥补故事叙述中知识点不足的局限,从而使故事的感性冲击力与历史知识的理性总结达成高度的统一。它让读者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既享受了故事所带来的审美快感,同时又能寻绎历史的大智慧。

在《话说中国》这部书里,你将看到互为表里的图与文的精彩组合。

当今社会已进入“读图时代”,这一说法尽管片面,但也反映了读者的需求。在这套书里的图片与通常以鉴赏为主的图片有很大不同:

图片内容涵盖面广。这些图片能够深入再现历史现实,立体凸现每一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发展变化。透过生动的“图片里面的故事”,可以体味其中蕴涵着的深刻内容,堪称是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它们与故事体文本相关联,或是文本内容的画面直观反映和延伸,或是文本内容的背景补充,图与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同时,纵观整套书的图片又分别构成了一个个独立的专门图史,如服饰图史、医药图史、书籍图史、风俗图史、军事图史、体育图史、科技图史等等。

图片的表现形式极其丰富。这套书充分顾及现代读者的读图口味,借助现代化手段尽量以多种面貌出现,汇集了文物照片、历史遗址复原图、历史地图与示意图、透视图以及科学考古发掘现场照片在内的3000余幅图片。既有精炼简洁的故事,又有多元化的图像,读者得到的是图与文赋予的双重收获。

创造了一种新的读图方式。书中的图片形象丰富,一目了然,具有“直指人心”的震撼力,但在阅读过程中,尤其是在欣赏历史文化的图片中,这种震撼力很难使读者感悟到。原来他们是凭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生活积累在品味和理解书中的图片。两者一旦产生矛盾,就不可能碰撞出火花。本书作为面向大众的出版物创造了一种全新的阅读环境:改造我们传统的图片的文字说明,揭示图片背后的信息,让读者在读完这些文字后,会产生一个飞跃,对第一眼所看到的图片有一种新的发现和新的认识。

在《话说中国》这部书里,你将看到一个充满数字化魅力的历史百科知识体系。

数字化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许多崭新的变化,作为文化产品的创新也不例外。为此,我们在这套信息密集型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里,大量运用了在电脑网络上广泛使用的关键词检索方式,以关键词揭示故事内核,由此来检索和使用我们的故事体文本与相关知识性信息。这套书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但有自强不息的过去时,前进中的现在时,而且还有充满希望的将来时。

一则故事,一幅图片,一个关键词,都是某个有代表性的“点”,然而这个点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一个有意义的叙事单位。它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亮点,折射了我们民族的文化性格。把这些亮点连接起来,就会构成一条历史之“线”,而“线”与“线”之间的经纬交织,也就绘成了历史神圣的殿堂。点、线、面三维一体,共同建构着上下五千年的民族大厦。

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曾说:“中国在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我们知道,印刷是中国引以为骄傲的四大发明之一,中国出版在世界出版史中,曾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灿烂篇章。然而近代中国出版落后了,以至于到今天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出版技艺上,还是在出版理念上,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我们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善于学习、消化与借鉴,“洋为中用”,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努力把世界同行在几十年中创造的经验,学习、运用到这套书的编辑过程中,以弥补两者之间的差距。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努力了,只要我们心中有了读者,我们一样可以后来者居上。

中国编辑中的一位长者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没有显赫的地位,却有穿越时空的翰墨芬芳;我们没有殷实的财富,却有寄托心灵的文化殿堂。”

在编辑这套书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中国历史文化太伟大了,无论你怎样赞美,都不为过;中国历史文化又太神奇了,无论你以何种方式播种,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今天,我们所撷取的,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朵小花,还有更多更美的天地需要人们进一步去开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血肉长城(下1937年至1945年的中国故事民国3)/话说中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华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212877
开本 16开
页数 1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74
CIP核字 2013062594
中图分类号 K265.09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2
出版地 上海
239
16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