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物种战争之时空战/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生态道德教育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李湘涛、徐景先、毕海燕、黄满荣、杨红珍等编著的《物种战争之时空战》从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的身边事说起,很自然地引出稻水象甲、河鲈、纹藤壶、互花米草、链状亚历山大藻、一年蓬、加拿大雁、野燕麦、豌豆象、仙人掌的入侵事件,并以此为主线,条分缕析,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将这些外来物种的起源与分布、主要生物学特征、传播与扩散途径、对土著物种的威胁、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以及人类对其进行防控的策略和方法等科学知识娓娓道来。同时,还将公众应对外来物种入侵所应具备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生态道德融入其中,使公众既能站在高处看待问题,又能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学术概念和名词,则采用“知识点”的形式,简明扼要地予以注释,使本书的可读性更强。

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图片、插图非常丰富,其篇幅超过了全书的1/2,且绝大多数是创作者实地拍摄或亲手制作的。这些图片与行文关系密切,相互依存,相互映照,生动有趣,画龙点睛,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让读者能够在轻松愉悦中长知识,潜移默化地受教育。

内容推荐

《物种战争之时空战》由李湘涛、徐景先、毕海燕、黄满荣、杨红珍等编著。

许多外来物种都是用计的高手,对于入侵时机的把握恰到好处。新疆河鲈利用繁殖时间早的优势,取得了“小鱼打败大鱼”的战果:稻水象甲利用活动的时间与水稻的生长周期一致的特点,成功入侵;一些外来海洋生物通过船舶压载水的排放,来了一个乾坤大挪移……外来物种或利用时间差,谋取巨大的生存空间;或利用空间转换,获取充足的生长时间。

同样,人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水稻播种的时间错后,让稻水象甲找不到它们寄生的水稻秧苗;“围堤—刈割—水淹—晒地—定植—调水”的除草“组合拳”,不给互花米草任何喘息之机;选择高程较高的滩涂或者人工垫高滩涂等方法,减轻纹藤壶对红树林的危害;在开花前或种子成熟之前拔除一年蓬、野燕麦等外来入侵杂草,减少其传播和扩散……在这场时空战中,将时间和空间的利用发挥到极致的一方,将赢得最后的胜利。

目录

稻水象甲

河鲈

纹藤壶

互花米草

链状亚历山大藻

一年蓬

加拿大雁

野燕麦

豌豆象

仙人掌

试读章节

稻水象甲的“幸福”生活

并不是所有的稻水象甲过的都是“女儿国”的生活,在它的原产地——美国东部,稻水象甲和大多数昆虫一样,是以两性生殖为主的繁殖方式,虽然也有孤雌生殖的个体,但所占的比例还不到10%。但是,孤雌生殖的稻水象甲却有着更为强大的生命力,不断地向世界各地进军。迄今为止,入侵世界各地的稻水象甲都是孤雌生殖型,它们过着纯粹的不依赖“男”性的“女”性社会的生活。

稻水象甲大多数将卵产于水稻基部水面以下的叶鞘内侧近中肋的组织细胞内,数粒至数十粒呈纵向排列,从外面看不到明显的产卵痕迹,但在无水条件下稻水象甲不能产卵。成虫怀卵后几乎天天产卵,产卵时间多为中午时分,产卵期约为30~60天。

稻水象甲的卵长约0.8毫米,呈圆柱形,两端圆,中部略弯,长为宽的3~4倍。卵的外表为珍珠白色,摘下水稻的叶鞘,对着光线,有时用肉眼就能看见里面的卵粒。卵经过7天后孵化,即进入幼虫生长阶段,幼虫期为30~45天。幼虫共4龄,老熟幼虫体长约8~10毫米,白色无足,头部褐色,身体略向腹面弯曲,在第二至第七腹节背中线两侧各有一脊状突起,这六对脊状突起均可伸缩。幼虫先在叶鞘内短暂蛀食,不久即沿植株爬至根部为害,每株稻根常聚集数头至数十头。1龄幼虫取食少许叶鞘及附近组织,造成的为害状不明显。而2龄以上幼虫能钻断须根,附着或钻入根中为害。幼虫达到4龄后,为害开始加重,直接咬断稻根,或在稻根上钻出孔洞,使稻根不能正常向植株输送水分和养分。少量的幼虫就可使秧苗生长缓慢,长势不旺,分蘖减少;幼虫量大时,会造成整株枯黄甚至死苗,为害严重的地块,可造成倒伏、漂秧、根系腐烂、植株矮小,以及成熟期推迟、产量降低等后果。幼虫在发育过程中还会多次转根为害,造成很多水稻空根和断根。一般情况下,田边的危害重于田中,插秧早的重于插秧迟的,肥田重于瘦田,低洼田重于高处田。

幼虫老熟后作土茧化蛹,蛹期为10天。老熟幼虫在寄主根上咬上一个洞,在小洞的基础上作土茧,然后在其内化蛹,土茧内充满空气并能与根上的输气组织进行气体交换。土茧为泥灰色,略呈椭圆形,直径约5毫米,连在稻根上。稻水象甲的蛹为白色,有红褐色的复眼,除附属器官未伸展外,其形态已与成虫相似。越冬成虫有集聚习性,主要越冬场所成虫密度为每平方米200头左右,而且越冬死亡率极低。它们以滞育状态在田边、路旁、林缘、荒地等潮干土交界处的浅土层中越冬,土表有枯草落叶等覆盖物是其越冬的必需条件,有时也在落叶、枯草下及稻草和稻茬堆中越冬。越冬场所虽一般都具有背阴向阳的特点,但其耐低温性较强,在—15℃仍能越冬,在—5℃温度下三个月后的生存率在半数以上,只有干燥对其越冬不利。  等到第二年春天气温在10℃以上时,稻水象甲便从越冬场所出来活动,这标志着它们又一年为害的开始。当气温达到20℃以上时,稻水象甲便成群飞人稻田,在稻田未灌水时昼伏夜出,而稻田灌水后日夜都在稻叶上活动。由于其越冬场所不同,小气候略有差异,复苏的时间参差不齐,所以成虫迁入稻田的时间拖得比较长,成虫的为害期也相应比较长。成虫、卵、幼虫、蛹等四个虫态在田问能够同时出现,可以说是“四世同堂”。

成虫以爬行、游泳为主,很少飞行,生命周期为80天左右。6月份的成虫多在叶面进行取食活动,在上午9:00~11:00和下午4:00~7:00之间最为活跃。中午前后,它一般沿植株爬入水中,或伏于水层的表面附近游动。如果遇到“风吹草动”,“假死”就是它的一个生存的策略。不过,一般它不展示这一“技能”,只有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这个“技能”才会帮它的忙。如果它在水稻的尖部取食时遇到了天敌,就可以垂直地跌落到地面或水中,这个过程十分短暂,成为它逃避天敌捕食的一个手段。8月份以后,稻田内的稻水象甲新生成虫主要在植株中下部活动,取食矮小分蘖的嫩叶。稻水象甲有较强的趋光性,常在田边的路灯下大量聚集。稻水象甲取食复杂,成虫寄主范围很广。据报道,成虫可以取食13科104种植物,幼虫能够在6科30多种植物上完成生活史。它在北方稻区可为害禾本科、莎草科、眼子菜科、泽泻科、香薄科、鸭跖草科、灯心草科等植物,但主要以禾本科、莎草科植物为主,水稻、玉米及高粱受害最为严重。成虫喜食稻叶,其次为稗草,多在叶尖、叶缘或叶问沿叶脉方向啃食寄主嫩叶叶肉,留有表皮,形成长短不一的纵向白色细条斑,两端平整,严重影响了叶绿素的形成和营养成分的运输,苗期长势差,营养生长缓慢。

P4-7

序言

没有硝烟的战场

——《物种战争》序

谈起物种战争,人们既熟悉又陌生,它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当你出国通过海关时,倍受关注的就是带没带生物和未曾加工的食品,如水果、鲜肉……。因为许多细菌、病毒、害虫……说不定就是通过生物和食品的带出带人而传播的,一旦传播,将酿成大祸,所以,在国际旅行中是不能随便带生物和食品的。

除了人为的传播,在自然界也存在着一条“看不见的战线”,战争的参与者或许是一株平凡得让人视而不见的草木,或许是轻而易举随风飘浮的昆虫,以及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它们一旦翻山越岭、远涉重洋在异地他乡集结起来,就会向当地的土著生物、生态系统甚至人类发动进攻,虽然没有硝烟,没有枪声,却无异于一场激烈的战争,同样能造成损伤和死亡,给生物界和人类以致命的打击。正因如此,北京自然博物馆科研人员创作的这套丛书之名便由此而就《物种战争》,既有“地道战”“化学武器”“时空战”“潜伏”“反客为主”“围追堵截”“逐鹿中原”,又有“双刃剑”“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见,物种战争的诸多特点展示得淋漓尽致。

我不是学生物的,但从事地质工作,几乎让我走遍世界,没少和生物打交道,没少受到这无影无形物种战争的侵袭:在长白山森林里被“草爬子”咬一次,几年还有后遗症;在大兴安岭,不知被什么虫子叮一下,手臂上红肿长个包,又痛又痒,流水化脓,上什么药也不管用,后来,多亏上海军医大一位搞微生物病理的教授献医,用一种给动物治病的药把我这块脓包治好了。有了这些经历,我深深感到生物侵袭的厉害,更不用说“非典”“埃博拉”……是多么让人恐怖了!越是来自远方的物种,侵袭越强。

我虽深知物种侵袭的厉害,但对物种战争却知之甚少。起初,作者让我作序,我是不敢接受的。后经朋友鼎力推荐,我想,何不先睹为快呢,既要科普别人,先科普一下自己。不过,我担心自己能不能读懂?能不能感兴趣?打开书稿之后,这种忧虑荡然无存,很快被书的内容和写作形式所吸引。这套丛书不同于一般图书的说教,创作人员并没有把科学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读者,而是从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的身边事说起,很自然地引出每个外来入侵物种的入侵事件,并以此为主线,条分缕析,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将这些外来物种的起源与分布、主要生物学特征、传播与扩散途径、对土著物种的威胁、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以及人类对其进行防控的策略和方法等科学知识娓娓道来。同时,还将公众应对外来物种入侵所应具备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生态道德融入其中,使公众既能站在高处看待问题,又能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学术概念和名词,则采用“知识点”的形式,简明扼要地予以注释,使丛书的可读性更强。

为了保证丛书的科学性,创作者们没有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以及所查阅的科学文献,而是深入实际,奔赴全国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向从事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第一线的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学习、请教,深入了解外来物种的入侵状况,造成的危害,以及人们采取的防控措施,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这套丛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图片、插图非常丰富,其篇幅超过了全书的1/2,且绝大多数是创作者实地拍摄或亲手制作的。这些图片与行文关系密切,相互依存,相互映照,生动有趣,画龙点睛,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让读者能够在轻松愉悦中长知识,潜移默化地受教育。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外来物种入侵问题日益加剧,严重威胁世界各国的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人类生命健康;我国更是遭受外来物种入侵非常严重的国家,由外来物种入侵引发的灾难性后果已经屡见不鲜,且呈现出传人的种类和数量增多、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发生危害加剧、经,济损失加重的趋势。这就要求人们从自身做起,将个人行为与全社会的公众生态利益结合起来,加强公共生态道德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防范意识和警觉性,将入侵物种堵截在国门之外。

如今,物种战争已经打响,《孙子兵法》说:“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愿广大民众掌握《物种战争》所赋予的科学武器,赢得抵御外来物种侵袭战争的胜利。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 刘嘉麒

2014年10月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物种战争之时空战/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生态道德教育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湘涛//徐景先//毕海燕//黄满荣//杨红珍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49204
开本 16开
页数 1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5-06-01
首版时间 2015-06-01
印刷时间 201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86
CIP核字 2014293240
中图分类号 Q111.2-49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2:4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