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清史拼图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所探讨的不是清史的细节,但却是清史上的关键问题。本书集结作者曾任刊物所发表的十三篇文章,介绍清代的奏折、马政、秋弥、剃发、服饰,科举等制度,研究其缘起及形成经过,并专文探讨乾隆及香妃。此外作者参考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宫中档及其它丰富的史料,从旗人生计着眼探讨顺治年间的逃人问题,其它如清初汉军的肇建、《四库全书》,修书秘辛与禁毁书籍,以及英使马戛尔尼觐见乾隆所引起的问题等都柯详细的论述,广泛地从政治经济、文化及对外交涉等方面探求乾隆朝盛极而衰的原因。

本书对于了解清初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一窥清初皇帝的行事作风。以及探求清代的中衰原因等,都有很大的助益。

内容推荐

该书集结作者曾在刊物所发表的13篇文章,介绍清代的奏摺、马政、秋狝、薙发、服饰、科举等制度,研究其缘起及形成经过,并专文探讨乾隆及香妃。此外还参考故宫博物院藏宫中档案及其他丰富的史料,从旗人生计着眼探讨顺治年间的逃人问题。

目录

序言 清史上的关键问题

一 奏折里的玄机/1

 皇帝与大臣间秘密通讯的方法/1

 朱批的繁简与皇帝的勤惰/3

 奴才与三跪九叩/4

 民本的思想与雨水粮价的奏折/6

 密折与朕安/8

二 来如闪电去似狂风——从历史观点谈马/11

 马及其代表的游牧文化/11

 秦筑长城功不补过/12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1 3

 汉胡文化交流突厥归顺唐朝/15

 清初的马政与马数/16

 乾隆爱马郎世宁画马/18

 伯乐相马千里马常有/19

三 木兰秋■/21

 木兰秋■的围场/21

 骑射与木兰秋弥的妙用/22

 秋弥行围与讲武/23

 哨鹿与余兴节目/25

 《木兰秋弥图》/26

四 束发与剃发/27

 束发与披发/27

 剃发与辫发/28

 三令五申的剃发令/28

 最后一道剃发令/31

 汉人的反抗剃发/32

五 明式衣冠汉式裳——清代服饰的多元化/33

 服饰与生活方式/33

 服饰与生存环境/36

 繁琐的清朝服制/38

 多元化的清代服制/43

六 百岁观场童子试——科举奇谈/49

七 十全老人与香妃/55

 十全与六全/55

 十全的评估/57

 十全老人与香妃/58

 香妃与容妃/59

 郎世宁的乾隆后妃像/60

八 千叟宴与多宝格——乾隆皇帝这个人/63

 幸运的乾隆皇帝/63

 乾隆的南巡及其身世/65

 干叟宴与万寿圣节/67

 专利的多宝格/69

九 《四库全书》修书秘辛/71

 全书3461种/71

 干字值二钱五分银/74

 一人记过3’728次/76

 乾隆毁书三干余利/79

十 清初汉军八旗的肇建/81

 引言/81

 汉军八旗与奴隶/83

 汉军八旗与辽沈降民/91

 汉军八旗的肇建与皇太极的集权/93

十一 顺治年问的逃人问题/99

 逃人的由来/99

 奴隶逃亡的原因/103

 督捕逃人之法令/106

 旗人靠奴隶资生/112

 捕逃与捕逃机关/120

 结语/121

 重要史料/122

十二 清高宗纂辑《四库全书》与禁毁书籍/127

 搜访遗书与纂辑《四库全书》/127

 查缴销毁违碍书籍之标准与文字之狱/135

 限期查缴销毁违碍书籍/146

 展限与无限期查缴销毁违碍书籍/152

 结语/169

十三 英国首次派遣使臣马戛尔尼来华

 觐见乾隆皇帝所引起的问题/183

 引言/183

 中、英冲突之基本心态与原因/184

 曲加体恤隆重接待英国使臣/189

 礼仪问题之争执/193

 英国使臣“双膝跪”呈国书/201

 英使之目的与任务/205

 结语/215

附表 被审理的一些逃人的详情表/225

试读章节

清朝的奏折制度,大体沿袭明朝,也有其因革损益而独创的部分。奏折制度仍以公题私奏为原则,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但一个大臣的“私事”与“公事”有时实在很难明显地划分,甚至连曾任浙江巡抚,为雍正皇帝所宠信的大臣李卫,也曾误将“公事”用奏本奏报,而受到斥责。题本与奏本最显著的不同,是题本上盖有上奏人的职衔关防。奏本或奏折因系大臣以私人身份上给皇帝的报告,所以在封面上不盖关防。题本因系公事,可以动用兵部所颁发的火票,以驿站传递,由通政司转呈。奏本因系私事,则由大臣的家人直接呈送宫中,非不得巳,不能动用兵部的火票。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宫中档案,就是内外大臣以私人身份上给皇帝的奏本或奏折。保存题本最多的则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这批档案当时差一点就被做了纸浆,是创办史语所的傅斯年先生,以两万银元抢购的。所谓内阁大库的档案,指的就是这批档案。当时与甲骨文、汉简,以及敦煌的收藏,被称为史学界四大重要发现,是轰动学术界的大事。

满清入关定都北京后,为了便于统驭满汉及蒙古大臣,了解各地方的情形起见,特规定地方上的封疆大吏,如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学政,与武职官员如提督、总兵、八旗都统及各地驻防的将军等,均得以私人身份向皇帝奏报事情。道府等以下的官员,非经特别恩准,是没有此项上奏权的。这是皇帝与大臣间秘密通讯的一种方法,大臣借着奏折将其所见所闻的地方情形,报告给皇帝,皇帝借着朱批将其旨意谕之臣下,所以这一类的奏折,也可统称为“朱批谕旨”。奏折制度,对皇帝而言,可以不出宫“门”,“能知天下事”。对大臣而言,上奏权使其成为皇帝的“股肱耳目”,是义务,也是权利。

为了缜密起见,当总督、巡抚上任之时,皇帝即赐以报匣若干,准许他以私人身份向皇帝报告事务。此报匣有二把钥匙,一把随同报匣赐给大臣,一把则由皇帝亲自保管,所以只有皇帝及上奏之大臣才能开启报匣,其它官吏不准也不能开启报匣。奏折的书写须正楷,不能潦草,而且怕泄漏机密,奏折要大臣亲自书写,不能假手于幕府人员。皇帝看过奏折后,也亲自用红笔在上批示,称为朱批,也不假手于亲信大臣。康熙皇帝曾有右手受伤,用左手执笔亲自批示的事。由此可知,康熙皇帝对奏折制度之重视。经皇帝阅过朱批的奏折,再发还原上奏大臣阅看保存,雍正即位后,即谕令内外大臣等将他们所保存的朱批奏折一律缴还宫中,不能抄写、存留、隐藏,或焚毁,否则“断不宽宥,定行从重治罪”。从此朱批奏折的缴还就成了定例,“缴批”二字也变为专有名词。博物院所藏的宫中档案,就是大臣等缴还宫中的奉折。P1-2

序言

本书所探讨的不是清史的细节,但却是清史上的关键问题。满洲部族原崛起于长白山附近,其生存环境影响其生活方式,故本书除介绍台北故宫所藏档案等史料性质,强调其清朝中央集权、皇权专制而神圣化的体制外,最先探讨满洲部族的生活方式及其文化。马为草原游牧部族生活上或战争中所必需,清朝更是以骑射为国家根本,与马有密切关系。《从历史的观点谈马》即探讨马在中国历史边防上所占的地位及其影响。

中国东北长白山附近,天气寒冷,但雨水充足,土壤湿润肥美,松林苍郁。除适于发展农业外,深山草丛中即以产人参闻名。也有许多飞禽走兽可以猎取,貂皮也是其闻名于世的特产。而松花江等河流中更以产珍珠闻名,故满洲部族发祥地附近是适于采集、渔牧与狞猎的好环境,《木兰秋■》只是举例说明满洲部族于关外的骑射文化。至于满洲部族衣冠服制的繁琐与多彩多姿,实因其继承辽、金、元的服制外,复受明朝辽东汉人及中华文化的影响,又保有满洲部族受自然环境影响的若干特色。清初的服制原求划一,但乾隆皇帝却喜欢穿着汉人儒服,使清代服制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实属一有趣的问题。

清朝在制度上大体继承明朝,《百岁观场童子试》即试图探讨清朝承袭明朝科举制度中的许多有趣的奇闻异事。而清初,的汉军旗人与降附满洲的辽东汉人,即扮演着将便于统治汉人的典章制度介绍予满人之重要角色。他们原为满洲邵族的奴隶,是满洲将士阵获或抢掠而去的明朝军民人等。他们原为旗人家役使,或随主人作战为跟随,或在旗人“庄”“园”中从事农业生产。其后满清入关,他们又随主人入关在满清圈占的田地“庄”“园”或家中工作。《顺治年间的逃人问题》即为旗人奴仆思家、受不了苦,或遭虐待而逃亡所涉及的事。因旗人“不农、不工、不商”,完全靠奴隶资生,奴隶逃亡影响旗人生计,故清廷特设督捕衙门及制订特殊法令严惩窝主及其邻佑十家的人,对逃人的惩罚反轻。

本书所探讨的着重于清朝极盏而衰的乾隆时期。《十全老人与香妃》则是评估乾隆“武功”,及其“求全”与浪费,耗尽了康雍两朝积储的财富,国运由盏而衰。《千叟宴与多宝格》则着重于乾隆皇帝在文化上的搜藏,及其万寿圣节南巡等的铺张,使吏治民风同时败坏,再也无法挽回了。至于《四库全书》的修纂则是就台北故宫所藏的档案,评析誊录人员的素质、待遇,并论及《四库全书》中的谬误,使其不能成为善本的原因。而修《四库全书》的另一面,则为乾隆皇帝的禁毁书。凡明末清初以汉人立场记载满洲部族在关外的风土人情及战争等事,均有诋毁清朝祖先的嫌疑,应该销毁。其次则为举凡不合或违反程、朱理学思想的言行与著作,亦应为其贬抑或销毁之列。藉修《四库全书》以销毁违禁书籍,藉销毁违禁书籍铲除“异端”“邪说”,以程、朱理学统一学术思想,这或许是乾隆皇帝修《四库全书》的真正目的。清代学术思想无法恢弘博大,实与此有莫大关系。

至于英国初次正式派遣使臣马戛尔尼来华,其目的原希望'-b清朝建立友好关系,发展其商业“利益”。但由于中、英传统文化之不同,生活方式之互异,因而导致彼此观念的冲突,而最显著的冲突则为礼仪与贸易问题。而此冲突的扩大b结果,则为四十余年后的中、英鸦片战争。康熙皇帝曾于开放海禁后又恢复海禁,没有面向海洋发展工商,已丧失向海洋发展的契机。乾隆皇帝则是第一个正式与西方工商文化接触的皇帝。他以中国历朝“防堵”“夷”、“狄”等游牧民族的传统策略来“防堵”西方工商文化的“扩张”,而“扩张”的力量正“方兴未艾”,“防堵”的力量则“日渐衰弱”,终至冲溃“堤防”泛滥成灾!只是中国以农立国太久,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太深,工商可以“富国利民”的观念早已陌生,而对“科技”可以“富国利民”的观念更属新奇!乾隆皇帝也只能略窥一点西方“科技”的神奇,没有掌握“中国现代化”的契机,这才是中、西文化第一次正式接触后,中国方面最大的损失。

笔者原期在退休前将自己的论著加以整理,去其重复,乃搜集了十三篇论文,前九篇曾刊载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故宫文物月刊》上。其它四篇学术论文则分别刊载于《大陆杂志》等学术集刊上。其中一篇《顺治年间的逃人问题》则是为了庆祝李济之先生七十寿诞而作。回忆1965年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毕业后,承沈刚伯先生的好意介绍至“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临时助理研究员,三年过去,史语所并无正式名额。所长李济之先生乃亲自打电话给故宫博物院院长蒋慰堂先生,并以副研究员的名义介绍我至故宫博物院工作。沈师刚伯,李师济之向以“严师”闻名于台大,“平”“愚”的我,能受到二位恩师的肯定与爱护,实令人感念终生。

本书的顺利出版则要感谢远流出版公司,很有创意地突破传统“论集”或“论丛”的框架,为本书订名为《清史拼图》。笔者学历史原期“通古今之变”,期望以文字和图像,拼出历史的真相,从真相中获得启发与教训,故乐于将此书交其出版,也愿将“一得”之“愚”献给读者。

本书能在中国大陆以中文简体字出版,也是远流出版公司的介绍,搭起了两岸文化交流的桥梁,使本书流传更广,阅读的人更多,影响更大,这是笔者所乐意的。在此非常感谢山东画报出版社在两岸文化交流上的热忱和远见,及其企业化经营图文并茂的典籍的精神。当然最后还得感激内人蒋凯华女士的辛劳与支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清史拼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家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33032
开本 32开
页数 2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6-05-01
首版时间 2006-05-01
印刷时间 200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49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29
15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7:5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