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伊顿公学(世界精英之巢)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讲述的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中学伊顿公学,它位于古老英格兰的温莎城堡旁,它是英式教育的成功教育典范。书中介绍了伊顿的600余年的历史,伊顿的校园,它的教学系统以及文艺和课外活动等内容。

内容推荐

伊顿公学,全世界最显赫的贵族子弟学府;穿越600年的光阴横跨七个世纪的英国皇家敕建;

仅仅所在国,就有十七位国家首相从这儿走向国际舞台,佐证它的智者摇篮之尊;

大败拿破仑于滑铁卢之战的威灵顿将军,使它成了勇者的跑道;

而雪莱·托马斯·格雷、罗伯特·拜伦这些响亮的名字,又使伊顿公学成了文学艺术的才情泉眼;

这男孩精英之巢的惟一的例外,正是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

而英伦法定继承人威廉王子,也是从伊顿公学走向明天的帝王宝座。

本书作者许美德(Ruth Hayhoe)教授,是当今国际著名比较教育学家,也是国际上最负盛名的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专家之一,曾任加拿大驻中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系教授、系主任,安大略教育研究院院长等职,现任香港教育学院院长,世界比较教育与国际教育学会理事长。

本书的英文版于1996年在美国出版后,很快销售一空,在教育界和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反响,并于当年获美国《Choice》杂志杰出学术著作奖。国外学者认为,“Ruth Hayhoe就是财富:任何一个对现代中国比较教育和知识社会学感兴趣的人,都不能不读她的著作。”

目录

前言

卷首语

第一章 伊顿公学:精英之巢

第二章 伊顿历史:六百余年的贵族子弟中学

第三章 伦敦-温莎-伊顿:一次风光文化之旅

第四章 校园和伊顿城:在温莎堡飞扬的王旗下

1.校园核心

2.校区建筑

3.伊顿城区

第五章 伊顿等级:优越者的形式

1.校长

2.教学长

3.舍监

4.助理“师傅”

5.学生奖学金获得者

6.学生

7.伊顿公学教学、管理系统图

第六章 教学系统:挖掘孩子的潜能和创造力

1.独特的教材

2.具有个性的教学方法——“分班制”及其好处

3.多层次的考试制度

①入学考试

②学分考核(GCSE)

③高中毕业考(A-LEVEL)

④伊顿考核(TRIALS)

1.注册-考核-入学

2.学习过程和奖学金的获得

3.毕业升学

第七章 体育:让年轻的生命活力四射

1.球类运动

2.户内外运动

3.夏季运动

4.伊顿发明的体育项目

①“伊顿五人”

②“墙赛”

③“田野游戏赛”

第八章 文艺及课外活动:充满灵感的生活

第九章 外国学生·监护人制度·校友会:加入温馨的大家庭

第十章 伊顿公学的十个关键词

1.独立

2.个性

3.友爱

4.忠诚

5.尊严

6.勇敢

7.传统

8.绅士

9.幽默

10.优越

试读章节

“幽默”是一种感觉,来自于高超的智慧与机智,幽默同时也是修养与文化的体现。在英国,语言上能体现出智力的高超者,让人欣赏的同时也暗暗赢得了人们和对方的尊敬。因为你不必靠嗓门大、声音高把人“压倒”,而是在一句妙语中令人会心微笑,心悦诚服。从入伊顿大门的第一天,男孩儿们之间已经开始了一种唇枪舌剑式的“较量”,其中倒并非包含多少恶意,更多是一种斗智,在智慧和机敏的

P180角逐中,分个高低胜负。在这里,“老实巴交”可不是什么优点,“沉默”也不会被视为“金子”,智力低下当然会在一群佼佼者中被淘汰。那么,每个人都被动、主动地“力争上游”,玩“智力测验”、“文字游戏”蔚然成风,结果“幽默”成风之处,“刻薄”也一奶同胞似的诞生了!所以,就像人们通常所说的,英国人并不“厚道”,就是指太爱开人们的“玩笑”。也可以把它理解为“英国式的幽默”吧。但总的说来这种“玩笑”是善意的,他们喜欢测试对方的智力,当他们把一个“智力的球”抛过去,看对方是否能接住,当对方不但“接住”了,还反“抛过来”更机智的“一球”,从此,对方就会对你刮目相看!同时,这也是“优胜劣汰”的法则。别说议会中互相辩论的双方,嘻笑怒骂、唇枪舌剑,每天在电视上也尽是些挖空心思,互相挑刺、拿名人“开涮”的节目逗人发笑。就是英国女孩子,也一概把“无聊”视作男友最不可原谅的缺陷!你要说话吗?先学会说得精彩吧!嘴巴的精彩来自眼睛的犀利,眼睛的犀利又来自大脑的敏捷,大脑的敏捷又来自于平时文化修养的修炼,而这些加在一起就是一个人的智力与魅力!伊顿公学在这样的文化背景熏陶下,也专门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参加辩论,训练你的逻辑性表述。他们有专门的辩论协会,那儿的辩论者个个“伶牙俐齿、能说会道”具有雄辩的才能。那儿不允许有智力上的残废!

P182

序言

伊顿公学是一所中学。这把它与我们耳熟能详的外国名牌大学如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等大学清楚区分了开来。进入伊顿公学的学生,都是年龄在十岁至十八岁之间的青少年,与性格基本形成、学业方J句大致选定的学生不同,中学生们经历的正是他们最敏感、最动荡的性格形成期。生理发育的骚动、心理上莫名的烦恼、与成人——特别是白己的父母——间的疏离和抵触,对步入未来世界之前的好奇、向往与恐惧,混杂在一颗颗尚未成熟的心灵里,既令他们的父母、也令他们自己捉摸不定,各种各样的麻烦就由此而来。如果我们把考入大学作为寻求人生答案的开端,那中学时期就是提问和困惑的阶段。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个人一生中真正奠定基础的阶段。在中学的五年,如果把“轨道”铺好了,路走正了,孩子获得了充足的自信、健全的心理和正确汲取知识的能力,他们就扎扎实实地准备好了,去迎接人生中不论从哪个方向袭来的暴风雨。如果把学到的知识称为“有价之宝”,那么中学时期对一个人的根基的培养,就是“无价之宝”。正是这件“无价之宝”真正能让孩子在他(她)漫长曲折的一生中受用无穷!立于不败之地!

伊顿公学又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中学。用今天中国习惯用语,就是“重点中的重点”。如果把已经成功地几乎覆盖了整个世界的英语文化比作一棵参天大树的话,位于古老英格兰温莎城堡旁的伊顿公学,就是它的树根;而在数百年间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整套教育方式,就是直接浇到树根上的清水,一代代“伊顿人”不但自己是成功者,更把好的教育本身变成了一项更高的成功之道,从而回答了“如何让成功者的后代继续成功”这个困扰过无数古老文化的问题。伊顿公学的教育制度,完全建立在对孩子心智的体会和启发上。在那里,看不到中国学生每天扛在肩上的几十公斤重的书包;没有刚入学就用快、中、慢班划出的等级;没人会由于刚入学成绩不理想就成为慢班里的“先天被抛弃者”;更不可能在小小年纪已经被笼罩进人为的“阶级”阴影,而互相攀比,从此带来心理上沉重的负担,不是狂妄自负就是自暴自弃——这里介绍的伊顿公学及他们的教育方式,不是因为中国家长们的“望子成龙”。即便被送进了伊顿大门的孩子也未必就是中国家长心中的“龙”——在这本书里读到的,恰恰是另一种想法和做法:对孩子的尊重;对孩子不同个性和才能的理解;以及在理解的基础上循循善诱的疏导和帮助,并且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不断地挖掘孩子可能有的潜力帮助孩子确定未来的学科以及发展的方向。这本书应当被看作是一本参考资料,给为孩子而焦虑的家长们伸出援助之手,给仍在摸索中的中国教育体系一个参照。中国老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又说“对症下药”,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中的“症”已够多了,这本集英语文化数百年强劲不衰之精华的“秘方”可以借鉴,也许有效呢。

最后,当然得说说作为介绍者的我自己。2000年我得到了该职业,迄今为止我是伊顿公学惟一一名来自中国的教师。我在伊顿公学里的所属“单位”是“现代语言系”。我们的主教室在学校主教堂的对面,我的“顶头上司”奥立弗·克拉莫博士把中文教室布置得像一个小型的中国文化“展览馆”,很是有气氛,而我则在另一·座语言教学楼里教课。每星期两次,我都会沿着书里写过的路线,从伦敦北部,乘车途经希思罗机场、温莎城堡,到泰晤士河上游的伊顿去上课。四年来,我往返于这条线路,车窗外,英格兰四季的变换,泰晤士河面上的晚霞。晚间,回家的路上,有时空旷的车厢里,居然就我一个人,会突然莫名地感慨,怎么会从这片土地上从事起我的教书生涯?这不能不说是——种“命运”!几年下来,竟也有时能渗入我的梦中了。不过,最让我惦记的,还是那些面色粉红细嫩、英俊又腼腆的男孩子学生们。我亲眼看着他们,从一个说话童音十足的小男孩,到刚变声时的小公鸭嗓儿,出落成目光坚定、话语干脆的初级男子汉;从瘦瘦矮矮的身条儿,一下子窜成比我高出一头的精壮小伙;从第一次试着读出—个中文音的张口结舌,到考高中水准分时的侃侃而谈。我大约是他们中许多人遇到的第一个中国老师,但他们从克拉莫主管和我这儿学到的中文、以及关于中国的知识,却将伴随他们一生。谁知道呢?成年后的他们,会不会出现在北京、上海、西安、兰州的街头——我出生和长大的地入,与中国人交谈?也许,我甚至会在中国某一个城市再次遇见他们?说到底,伊顿公学并不一定只是好孩子们的中学,它其实是在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有教养的学生。

每个孩子在不同的阶段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小小的问题,如何去解决问题,这是我们作为“培养者”真正要想和做的事情,我们是否真的了解孩子们在想些什么?我们作为老师是否真正理解他们?我们真的爱他们吗?我们确实找到了正确表达这种爱的方式了吗?如果没有,那怎么能怪孩子们“不听话”、“不懂事”、“不上进”呢?他们也许无力抗拒,但他们的直觉也许会做出比我们成人还正确的判断。所以,这本书归根结底是一本爱之书:家长们和学校要学会如何去爱孩子们,而后,这爱又会从孩子们的心里送回到我们自己身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伊顿公学(世界精英之巢)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友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853696
开本 32开
页数 1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5-04-01
首版时间 2005-04-01
印刷时间 200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5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39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3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23: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