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人才批判
内容
编辑推荐

知识经济时代给人类提出了一个最大的课题,那就是人才的匮乏更加严重,世界各国已出现了高科技人才,特别是管理人才、信息技术人才和生物技术人才紧缺的危机,由此引发的全球人才争夺战也愈演愈烈。加入WTO后的中国,除了要面对自由经济的强大竞争压力,人才的国际化流通也使中国在这场不见硝烟的争夺战中,处于相对的劣势。人才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经济的生死存亡……本书从世界人才大战入手、对中国的人才短缺与人才浪费、人才标准、人才环境、人才创新、人才配置等热门话题进行了一一阐述,文中既有现存的问题,也有好的解决思路;既有理论的分析,也有精彩的个案;既有我国的纵向比较,也有国际的横向比较。全书共分十个部分,介绍了走出人才短缺与浪费的悖论、人才安全忧思录、人才投资何处来、人才引进与使用、人才教育与素质等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从世界人才大战入手、对中国的人才短缺与人才浪费、人才标准、人才环境、人才安全、人才投资、人才引进和使用、人才教育与人才素质、人才创新、人才配置等热门话题进行了一一阐述,文中既有现存的问题,也有好的解决思路;既有理论的分析,也有精彩的个案;既有我国的纵比,也有国际的横向比较。

目录

前言

1 新世纪人才争夺战:中国不得不赢的战争

“人世”:山雨欲来风满楼

世界人才争夺早已狼烟滚滚

中国:向何处突围

2 走出人才短缺与浪费的悖论

中国:已患上人才“饥渴症”

人才:我的坐标在哪里

3 人才标准何需“一统江湖”

人才标准何时变脸

人才标准正在悄悄洗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4 栽下梧树才能引来金凤凰

人才大战实质就是人才环境的竞争

我国人才环境现状解读

营造人才环境对策

5 人才安全忧思录

才子之乡无“才子”

我国人才安全面临的问题十分严重

我国人才流失威胁到国家安全

高校人才安全令人忧

我国人才安全问题成因剖析

未雨绸缪应对人才安全危机

6 人才投资何处来

谁给人才投资

人才投资为何不足

谨防人才投资恐惧症

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消除不平等

如何引发人才投资热

美国联邦教育部经费预算一览

人才资本也会“贬值”

解剖人才贬值原因

人才如何增值

7 人才引进与使用

中国正成为“引智”大国

我国海外人才资源不可忽视

求才莫“囚”才

引进外籍人才面临尴尬

西部地区引进人才的误区

发达国家引进人才策略扫描

非国有企业能否走出“用人误区”

人才“误区”一叶知秋

8 人才教育与素质

一流大学造就一流人才

中国学生考试:世界NO.1

我国人才素质面临挑战

人才造假甚过商品造假

心理素质亟待加强

创新教育:大学永恒的价值追求

培养创新人才我们该怎样突出重围

走出传统人才教育的误区

初识人文素养

高等学校需加强人文教育

提高国际竞争力离不开高校人文教育

提高人才质量要从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开始

防止“有知识没文化”现象

科学人文和而不同

9 人才创新

“人世”与创新

跨国公司大肆瓜分国内“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的素质

高素质创新人才期待“中国制造”

创新在升值院士在贬值

日本创新能力教育及其借鉴意义

10 人才该“留”还是“流”

我国人才资源配置现状白皮书

人事部自剖人才市场发展问题

人才流动“卡”在何处

集体跳槽事件备忘录

省长:你能说服我留在西部吗

案例点击:人才流动应合理合法

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硅谷的人才流动

人才交换与租借

吸引“好马”回头吃草

试读章节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通常人们把人文素养教育看作是关于人生存目的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很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比较好地解决人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每个人智力、德行、感情、体格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像性和多样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人文精神概括并包容了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

人文精神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对于古典文化有着相当的积累,理解传统,并具有历史意识,能够“守经答变,返本开新”。

(2)对于人的命运,人存在的意义、价值和尊严,人的自由与解放,人的发展与幸福有着深切的关注。

(3)珍视人的完整性,反对对人的生命和心灵的肢解与割裂;承认并自觉守护人的精神的神秘性和不可言说性,拒斥对人的物化与兽化,否定将人简单化、机械化。

(4)尊重个人的价值,追求自我实现,重视人的超越性;崇尚“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并对个体与人类之间的关联有相当的体认,从而形成人类意识。

(5)对于人的心灵、需要、渴望与梦想、直觉与灵性给予深切的关注;内心感受明敏、丰富、细腻与独特,并能以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出来。

(6)重视德性修养,具有叩问心灵、反身而诚的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P222

(7)具有超功利的价值取向,乐于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事物。

(8)具有理想主义的倾向,追求完美。

(9)具有终极关切和宗教情怀,能对于“我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一类的问题作严肃的追问。

(10)承认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对于差异、不同、另类,甚至异端,能够抱以宽容的态度。

(11)能够自觉地守护和践履社会的核心价值,诸如公平与正义。

P223

序言

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黄金累千,不如一贤”。进入新世纪,我们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这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竞争的加剧,我们要想在国际上占据一个制高点,就不得不认真审视中国目前的人才状况。

知识经济时代给人类提出了一个最大的课题,那就是人才的匮乏更加严重,世界各国已出现了高科技人才,特别是管理人才、信息技术人才和生物技术人才紧缺的危机,由此引发的全球人才争夺战也愈演愈烈。根据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专家小组公布的报告,世界范围内的管理人才短缺状况正在加剧,而且很有可能在下一个十年变得更加严重。

中国现已加入WTO,我们不得不面对新的规则: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原则是促进商品、贸易和服务的自由化,实现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各成员之间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人才流动问题一直是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谈判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在为国际间人才和劳动力自由流动创造条件的同时,也加剧了国际间的人才竞争。

如今国际间的经济全球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这改变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相互交往的传统模式,造成了“距离消失”和“时空压缩”。距离的消失意味着竞争的激化,在全球化时代将使人才“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

在这场人才博弈中,我国处于相对劣势,面临着人才流失、特别是尖子人才的流失的严峻问题。有资料显示,目前美国第一流的科学家与工程师有12万多人,其中3万多是华人,硅谷20万名工程技术人员中,有6万来自中国。

在外部激烈的人才竞争情况下,我国的人才状况令人担忧,请看几组数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教授这样描绘这种令人尴尬的现状:一方面,国内信息技术人才奇缺;另一方面,每年“科大举行毕业典礼时,四分之一的人就已经办好了出国手续”。

截至2001年,全国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共有14.3万人,但近11万人已到退休年龄,真正还能有所贡献的也就3万多人。即使采取措施让部分知名专家延缓退休,我国目前在岗的高层次人才总数也不到5万人。

据人事部最新发布的数据,从改革开放到2003年10月,中国留学人员总数已达58万人,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回国工作的留学人员不足16万人。

痛定思痛,我们才能找到出路,应该讲,写这本书需要极大的理论勇气和批判态度。当前我们写这本书并不是吹毛求疵,相反我们正是怀着对祖国母亲的深沉的爱,我们期望大家都来关心、爱护、尊重中国的人才,为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氛围。

本书正是出于这样一个目的,从世界人才大战入手、对中国的人才短缺与人才浪费、人才标准、人才环境、人才安全、人才投资、人才引进和使用、人才教育与人才素质、人才创新、人才配置等热门话题进行了一一阐述,文中既有现存的问题,也有好的解决思路;既有理论的分析,也有精彩的个案;既有我国的纵比,也有国际的横向比较。若能为我伟大的祖国在21世纪的和平崛起起一点微薄之力,为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起一点摇旗呐喊之功效,那将是作者最大的荣幸。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重庆市委党校、中共四川市委党校、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参与了本书的策划、组织工作。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参加本书部分资料收集、写作的还有曾莺、杨世军、史红虎、李贵强。

作者  2005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人才批判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向前等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696717
开本 16开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7
出版时间 2005-01-01
首版时间 2005-01-01
印刷时间 200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64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0: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