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绛彩瓷,很大程度上因其表面被画上各式精美彩画而为人们所喜爱。此画风格可以不拘一格,既可以是山水画,也可以是花鸟、人物画。本书就主要分别罗列了这三种风格的彩瓷作品,并在作品旁加注说明,以方便读者研究、鉴赏。
图书 | 浅绛彩瓷画师作品/中国收藏鉴赏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浅绛彩瓷,很大程度上因其表面被画上各式精美彩画而为人们所喜爱。此画风格可以不拘一格,既可以是山水画,也可以是花鸟、人物画。本书就主要分别罗列了这三种风格的彩瓷作品,并在作品旁加注说明,以方便读者研究、鉴赏。 目录 浅绛彩山水画引言 1 浅绛彩瓷画作品特征 2 浅绛彩瓷山水纹作品 10 浅绛彩瓷花鸟纹作品 48 浅绛彩瓷人物纹作品 93 清代简明年表 122 天干地支换算顺序表 122 序言 浅绛彩瓷是近年来从粉彩瓷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瓷画,人称文人瓷画。确切说浅绛彩瓷画侧重于写意,多采用意象的表现手法。其山水画风格源自元代黄公望的水墨山水画法,即在瓷画表面采用水墨画中常用的手法,如淡赭皴擦山石、浅草绿渲染春色大地等景色,使瓷胎具有纸绢画的效果。浅绛彩的花鸟画取自宋元花鸟画范本和海上画派作品,故浅绛彩瓷中的花卉和飞禽生气盎然,灵性十足。浅绛彩人物画中的人物多为逸隐之士、书童或渔夫,一派超凡脱俗之气质。浅绛彩瓷画脱离了历代相传的匠人瓷画风格,每件作品由一人独立构思并完成,与以往粉彩瓷画为多人分工合作显然不同。 浅绛彩瓷器因其具备古代文人书画作品的特征,如浓厚的写意画面、题书、印款等,与纸绢画并无二致,大大地提升了浅绛彩瓷的鉴赏价值。浅绛彩瓷确是研究彩瓷发展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 有研究认为,目前发现的最早一件浅绛彩作品是清代咸丰五年(1855)由浅绛彩名家程门与其次子程荣一起绘制的山水人物纹扁壶(现藏于安徽黟县文物管理所)。笔者曾有缘收集到一件落“咸丰年制”印款的浅绛彩山石花鸟纹水洗,画面反映了初始阶段浅绛彩花鸟画的一些特点。遗憾的是,该作品无题书和年号,故无法考证为咸丰何年。至于浅绛彩瓷结束于何年,目前仍是众说纷云,莫衷一是。有认为是光绪末,有认为是1925年左右。笔者有幸收到的一件浅绛彩山水人物纹水洗,题书为“悬崖勒马己丑仲春竺春作”,其干支年正好是民国38年,即1949年!这应该是目前确认署名最晚期的浅绛彩瓷吧。也就是说,新中国成立为晚清至民国浅绛彩瓷的制作画上了句号。 本书有关资料由马爱娟、沈蔚、余娴、钱程、余继林、余欣欣、郑佩云、郑锦、李希云和郑水根收集整理。限于编著者的水平,书中如有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浅绛彩瓷画师作品/中国收藏鉴赏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余继明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803930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2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08 |
出版时间 | 2005-04-01 |
首版时间 | 2005-04-01 |
印刷时间 | 2005-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76 |
丛书名 | |
印张 | 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10 |
宽 | 144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