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自传》是一部大众喜爱的领袖传记。在它面世的60多年里,其各种中英文的版本出版了不下20种。据不完全统计,它的发行量已在200万册以上,可谓一部经过了时间考验、经久不衰的畅销书。其中的许多动人故事、传奇经历和闪光的哲思及对于旧制度的批判,都分外引人注目。上了年纪的人读了,会有种重温旧事、展翻老照片的感觉。而对于青年人,这是一部探寻领袖心灵轨迹,发现社会进步、时代变迁规律的最好的教科书。
图书 | 毛泽东自传(简体字配图本彩色影印原本) |
内容 | 编辑推荐 《毛泽东自传》是一部大众喜爱的领袖传记。在它面世的60多年里,其各种中英文的版本出版了不下20种。据不完全统计,它的发行量已在200万册以上,可谓一部经过了时间考验、经久不衰的畅销书。其中的许多动人故事、传奇经历和闪光的哲思及对于旧制度的批判,都分外引人注目。上了年纪的人读了,会有种重温旧事、展翻老照片的感觉。而对于青年人,这是一部探寻领袖心灵轨迹,发现社会进步、时代变迁规律的最好的教科书。 内容推荐 捧读它,就好象是在面对面地聆听毛主席他老人家给你讲述他自己的故事:没有做作,没有浮躁功利,也没有传奇。故事平常得犹如发生在我们自己的童年,有的意外得超乎我们的肤浅的想象,但读起来仍然是那么的从容而又漫不经心,宽容中又蕴藏着坚忍不拔,善良、英勇、顽强、自信、拼搏等等这些形容词,在毛泽东的故事面前已经黯然失色。 全书以第一人称,就好象是在讲咱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而毛泽东其特殊的经历和磨难,在其述说中也变得平静如水,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感到是在聆听自己朋友的故事,真实可信,又风趣幽默。 目录 出版说明 英文版原书《代序》 《毛泽东自传》简体字本 第一章 一颗红星的幼年 第二章 在动乱中成长起来 第三章 揭示红史的第一页 第四章 英勇忠诚和超人的忍耐力 附录 斯诺传略 斯诺第一次与毛泽东相见 《毛泽东自传》的问与版本之研究 后记 《毛泽东自传》彩色影印本 试读章节 回转长沙以后,我就在政治上做更直接的活动了。白五四运动以来,我的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学生政治活动上。我是湖南学生报纸《湘江评论》的编者,这个报纸对于湖南的学生运动有很大的影响。在长沙,我帮助成立文化书社,这是一个研究新文化和政治趋向的团体。这个社和新民学会都激烈反对当时的湖南都督大混蛋张敬尧。新民学会更是厉害,领导了一次学生大罢课来反对张,要求将他撤换,同时派遣代表到北平和西南去,去煽动反对张敬尧。当时孙中山在西南活动,张为报复起见,就禁止《湘江评论》出版。 这件事过后,我代表新民学会到北平去,并在那里组织了一个反军阀的运动,新民学会将反张的斗争扩大而为普遍反军阀的运动了。在北平我做了一个新闻社的社长,来推动反军阀工作。在湖南,这个运动得到了相当的成功。张敬尧被谭延闽打倒,并在湖南成立了一个新政府。这时学会中开始分成两派,左翼(和)右翼——左翼主张来一个社会、经济及政治的彻底改革。 一九一九年,我第二次到上海。在那里我又一度的碰到陈独秀。 P057 序言 英文版原书《代序》 斯诺 这儿是一个声明。 《毛泽东自传》用的是第一人称,跟这儿发表的完全一样。可是毛氏原先是要求我改用第三人称发表的。如果这样一改,就会失掉了许多正确性和趣味性的价值。 美国一家杂志愿意分期揭裁这部自传,但提出一个条件,就是要以自传的形式,而不是要用传记的形式发表。其时,我无法晤见毛氏,也就没法得到他的许可。然而这稿子,如果为了毛氏个人这一点谦逊态度,而不能在美国发表,这实在觉得牺牲性太大,所以就由我个人负责,保持了原来自传的形式。后来此稿在《亚细亚》杂志上分期连载,曾引起了各方面广大的注意与讨论。 后记 一部《毛泽东自传》就是半部中国革命史,也是中国革命的一个波澜壮阔的横断面。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历史巨人、时代巨人,而且也是一个很讲求实际、敢说真话,既有坚定性,又有灵活性,更有策略性的人。他说到做到,刻苦好学,手不释卷,毕生奋斗。就是少年毛泽东,也是一个很有情趣、很讲感情、很富于幻想的人,以上这些,就是我编注、校订这部《毛泽东自传》时的最直接和最真切的一种感受。 18年前,当我第一次看到《胶东日报》上连载的《毛泽东自传》的时候,我简直有些惊呆了,因为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少年毛泽东。从那几张破旧发黄的报纸上,我知道,毛泽东也挨过父亲的打。他的家世,算不上富裕,仅仅可以算得上是吃穿不愁。但是他有痛苦,有彷徨,有走错路、做错事的时候,也有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时候。从那以后,我一直关注着关于他的一些传记。直至今年,当我终于找到了这本曾经在胶东地区发行的《毛泽东自传》的“青岛版”时,我便知道这将意味着什么、因为在中共青岛党史上,也确实需要增添这闪光的一笔。这就是我之所以要编注、校订这部领袖传记的起因。 还有一些事情也是促成这部《毛泽东自传》“青岛版”出台的重要原因。一位是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青岛晚报》总编辑余钦伟先生,是他与我的默默约定,才使我有勇气对于这件事进行了长达数月的走访、考证和调查,所以我首先要感谢他对我的支持和理解,接下来,还要衷心感谢青岛出版社的社长孟鸣飞先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是看了我在《青岛晚报》上发表的一则关于该书的调查访问记后,就立即确定了这本书的选题的。为了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及时出版这本书,他曾亲自与我研究确定编注、校订的方向。他还曾为此事专程到访北京和济南,向国家有关部门报请审批。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独具慧眼、善于决断所带来的。不然,要在两三个月内出版这本书,应该说是一件很难想像的事情。如果说此书的编校水平能够获得广大读者认可的话,这与他的鼎力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编注、校订前人的著作,本身就是一件既繁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尤其是编校别人已有多种版本的旧译稿,其工作量也是难以想像的。这是我在做完了这项工作时才有的一点不得不说出来的体会。令人欣慰的是,这一次我们终于查到了汪衡的“身世”,可以免去许多人的种种猜测。而对于给毛泽东和斯诺当翻译的吴黎平同志,我们也有了更多的介绍。这就使得这部《毛泽东自传》“青岛版”有了更真实、更详尽有力的史料支持。 《毛泽东自传》的其他版本,将来很有可能还会有所发现。但是,作为一座城市来说,既拥有单行本,又有报刊连载,恐怕在全国,也只有上海和青岛有此殊荣。只是今天,我们青岛又增加了一种“编校本”,这无疑又是一件很令人庆幸的事情。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在这次重修订出版的“青岛版”《毛泽东自传》中,我们还首次刊发了一篇斯诺的“代序”,此序是从“文革”时期油印的《毛主席的回忆》里找到的,可谓非常珍贵。 我从事青岛地方历史的专门研究已经23年了。20多年来,不管是在史志办,还是在报社,我的工作一直被认为是“职业史官”。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忘不了自己的“职业属性”,由此也使我结交了一大批“老青岛人”。此次贡献《毛泽东自传》版本的徐家骥老人,就是我的老相识。另一位潘在时老人又成了我的新朋友。在这里,我要为他们对我的工作的支持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再次感谢青岛出版社同仁对我的厚爱和对本书所付出的诚挚的努力。至于我在本书编校方面的诸多谬误和不足之处,亦请读者不吝赐教。 王铎 2003年9月15日于青岛含风阁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毛泽东自传(简体字配图本彩色影印原本)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国)埃德加·斯诺笔录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青岛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363000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5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0 |
出版时间 | 2003-11-01 |
首版时间 | 2003-11-01 |
印刷时间 | 2004-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6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A751 |
丛书名 | |
印张 | 13 |
印次 | 3 |
出版地 | 山东 |
长 | 230 |
宽 | 152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