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1405(郑和下西洋六百年祭)/祝勇文化笔记
内容
编辑推荐

郑和下西洋,比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1492年横渡大西洋早了87年,比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1498年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早了92年,比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1521-1522年间环球航海早了116年。今年不仅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同时也是国内研究郑和下西洋满100年;这本笔记集众家所长,收录了祝先生对郑和下西洋的研究散文。

内容推荐

一个中国人的名字,像航标灯一样闪耀在茫茫夜海整整600年。这个有如启明星般的名字,曾点燃十五世纪的文明曙光,辉映和引领了一个时代的航路。这位航海先行者以智慧为舵、意志作桨,扬起和平的风帆,饮风餐浪二十八载,犁波耕澜数十万里,筚路蓝缕,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1405年7月11日,满载着2.7万余人的庞大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出发。1407年秋,郑和带回了爪哇等国的朝贡使节和数十船商贸换回的异域珍品,完成首次航行。其后又六次远航,最远到达索马里和肯尼亚。郑和七下西洋是史无前例的伟大壮举,郑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航海家之一,同时又是世界上谜最多的伟人之一,许多谜至今仍未解开。

目录

第一章 地图 /001

第二章 宝船 /025

第三章 青花 /051

第四章 麒麟 /071

第五章 北辰 /089

第六章 档案 /109

试读章节

苍茫的大海使追踪者黯然止步。翻卷的白浪湮没了逃亡者的足迹。当搜捕行动在国内几乎穷尽了所有的道路以后,泉州这个湿热的南方港口,使得那位旧目帝王的踪迹显得更加飘忽不定。那条阿拉伯商船将通往哪座城市?那位神秘的漂泊者最终将在哪里悄然登岸?

郑和、李挺,甚至朱棣本人,或许都曾面对当时那幅著名的世界地图——《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陷入沉思,搜寻着埋藏在地图里的线索。

至少从蒙元时代开始,全球化的进程就已经开始。随着欧亚大陆上一个庞大帝国的建立,旅行家、传教士、商旅、航海家开始在欧亚之间的陆地和海域间畅通无阻。中国人眼中的“天下”,突然间变得无限扩大,并且随着探险者的不断挺进而呈几何级数增长。朱棣曾经在与郑和的谈话中,对他父亲的闭关锁国政策深表不满。(据《杰出航海家郑和——郑和下西洋的历史研究》,陈水源著,台湾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初版)在西方人想象和寻找东方航线的时候,东方人同时也在寻找着真正通向“西天”的海上通道。中国与西方这两大文明系统在中世纪几乎同时相向而行,互为目的地,这种历史现象,绝不能以巧合来形容。在内陆被穷尽的道路,在海上获得了延长线。令中国的航行者困惑的是,这条延长线,是迟早有一个终点,还是永无止境。

远方的轮廓在中国的古地图上日益清晰起来。这幅令后来的地理学家叹为观止的《混一疆理图》,与那位远遁的皇帝还有着微妙的联系。朱允坟登基的时候,朝鲜李朝使节金士衡、李茂前来祝贺,据分析,他们可能在南京文渊阁见到了那幅绘于元代、后来失传的世界地图《声教广被图》和天台僧人清溶的《混一疆理图》,并将复本携回本国。李朝太宗二年(1402年),经金士衡和李茂初步考订,由李荟详细校对,由权近补充朝鲜和日本部分,最后合成一幅新地图,在绢上,绘制成宽四尺(1.30公尺),长五尺(1.60公尺)的新图,名为《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原图在绘成之后,同样神秘地消失,我目前所能看到的,只是日本京都龙谷大学图书馆收藏的15世纪末的摹绘本。在北京图书馆善本特藏部,我见到龙谷大学藏1500年摹本的摄影本。建文帝是否阅读过这幅地图,踌躇满志的他,是否能够预想到这幅地图日后将成为他海上沉浮的向导?P011-012

序言

2004年4月,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主编陈骞找到我,希望我为中央台即将拍摄的关于郑和的人文纪录片担任总撰稿。这时我除了知道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以外,对于六百年前那场海上奇迹几乎一无所知。但有趣的是,我刚刚完成一本以明代政治为背景的书《旧宫殿》,并因此而通读了《明史》和一些明代史料,正对明史充满兴趣,即将开始的工作,令我感到新鲜和刺激。

由于当时的航海档案在郑和身后就被销毁,所以,对史料的搜集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这给写作和拍摄设置了巨大的障碍,我和摄制组的陈骞、吴琦等人为此绞尽脑汁,许多马拉松会议应运而生。我的脑子里经常冒出一些古怪的问题,比如二百多艘船组成的船队,彼此如何保证通信联络的及时有效,类似的问题,几乎没有资料提供准确的解答。最需要的证据几乎已经全部消失,我们面对的或许是永远的谜团。但这也是我们的兴趣所在,它使我们的工作同样成为一种冒险。

本书并非拍摄剧本,而只是这一工作的一个副产品,它的写作过程需要经历一个由画面思维向书面思维的转换过程,它比剧本更适宜阅读。对于历史的谜局,我并不比任何人知道得更多,这决定了我不可能用全知视角,而只能通过未知视角来讲述郑和的故事。在历史面前,我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探寻者。

在技术性问题之外,我试图在本书中涉及一些在电视中不宜表达的思考,那就是怎样从全球化的视角,看待郑和下西洋的举动,以及全球化进程对于中国历史的改写。这显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我希望自己能够触及它的冰山一角。

感谢摄制组同仁的支持,他们是:总策划魏斌,制片人李卓玉,策划赵淑静、吴琦,总编导陈骞,制片主任林协中,学术顾问林梅村,编导李红、冯雷,主摄影多吉,制片郝梦以及秘书杜冰,与他们相处的日子令我感到愉快;感谢中华书局《中华遗产》杂志执行主编朱振华帮助我搜寻历史图片以及中国国家档案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福建长乐郑和史迹馆等单位的合作,本书部分内容曾在《中华遗产》杂志2005年第一期上发表;感谢我的朋友李玉祥发动他摄影界的朋友为我提供图片以及Kim Roseberry到历史现场拍摄照片;感谢花山文艺出版社社长王静、副总编辑张国岚以及我的助手樊佳慧为本书出版所做的一切工作。

2005年1月6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1405(郑和下西洋六百年祭)/祝勇文化笔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祝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736425
开本 16开
页数 1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5-01-01
首版时间 2005-01-01
印刷时间 200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北
231
171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2: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