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共首任总书记陈独秀
内容
编辑推荐

他亲身参与了20世纪中国从辛亥革命到抗战期间几乎所有重大事件;

他的一生充满对立、紧张和颠覆,命运多舛,极富传奇色彩;

他被好友称为“终身反对派”,却“不容他人反对”自己所提倡的事业;

他身受美英法日文化熏染,但又义无反顾地投身“以俄为师”的实践;

他是中共的创建人和早期领导者,被中共开除后又以“中共领袖”身份遭国民党拘捕;

他是一个盖棺而论不定的人物,毛泽东曾说:将来我们修中国历史,要讲一讲他的功劳。

他就是陈独秀。

《中共首任总书记陈独秀》由朱洪所著。

内容推荐

《中共首任总书记陈独秀》由朱洪所著。

本书传主,不是—个简单的人。他所领导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中国现代史的开端载入史腮;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党的首任总书记。毛泽东说他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赞誉他“创党有功”。他曾做过晚清秀才,亦曾留学多国,曾为中共领袖又因充当反对派而被开除出党。他的思想、实践和转变反映了中国现代社会转型求索的轨迹。

他又是—个有许多缺点的平凡的人。他一生犯有许多错误,有些是后果惨重的重大错误。他还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人。凡人身上的缺点,他往往不免;旁人所无的缺点,他也不一定必无。他的学问和某些知识,未必高于前人或同时代的人,但这些“渺小”和平凡,并不影响他的伟大和贡献。

他身上所蕴藏的内涵,远远没有被今人所挖掘。在他身上,有着太多可以潜心体味的东西,太多可以发微陈述的余地……

目录

第一章 青年时代(1879年10月~1901年秋)/1

一 孝义之家/1

二 不成龙就成蛇/3

三 截搭题/4

四 多少楼台烟雨中/6

五 完婚/8

六 关东遭丧乱/9

第二章 上下求索(1901年秋~1909年夏)/12

一 皖城志士/12

二 国民既风偃/14

三 办《安徽俗话报》/17

四 恼人新月故湾湾/20

五 千年绝学从今起/23

六 穿得像鬼一样/25

第三章 辛亥风云(1909年秋~1915年夏)/28

一 长兄客死关东/28

二 小姨妹高君曼/31

三 惆怅当年萧九娘/33

四 都督府秘书长/35

五 苏曼殊到安庆/37

六 要枪决,就快点吧/39

七 汝南晨鸡/41

第四章 创办《青年杂志》(1915年夏~1916年冬)/43

一  《青年杂志》/43

二 少年人生,听他自创前途可也/45

三 中国文学界的雷声/47

四 刘半农代寄《新青年》/49

五 接受蔡校长聘请/52

六 吴虞来信/54

七 高张“文学革命军”大旗/55

八 仲叔心太忍了/58

第五章 北大文科学长(1917年春~1919年春)/60

一 陈独秀“品学兼优”/60

二 叶挺:亟待足下明灯指迷/62

三 非谓孔教一无可取/63

四 不容他人之匡正/64

五 一概用白话/67

六 寻找友军/69

七 同仁刊物/70

八 “双簧戏”/72

九 《狂人日记》/73

十 支持恽代英/75

十一 反驳张厚载/76

十二 张元济来访/77

十三 二十八划生/78

十四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80

十五 《每周评论》/81

十六 讨论梁漱溟父亲的自杀/83

十七 全无根据的谣言/84

十八 逛八大胡同风波/86

第六章 五四运动前后(1919年春~1920年春)/90

一 五月四日/90

二 逮捕/92

三 营救/94

四 问题与主义/97

五 出狱/98

六 以党人资格漫游世界/100

七 与宗白华的>中突/103

八 武汉演讲/105

九 逃离北京/107

第七章 创党(1920年春一1920年冬)/109

一 筹办西南大学/109

二 新文化运动是什么/111

三 维经斯基来华/113

四 一位享有声望的中国革命者/114

五 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116

六 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19

七 谈政治/120

八 那姓蔡的是谁?/122

九 接受陈炯明邀请/124

第八章 广东教育委员长(1920年冬~1921年秋)/126

一 广州演讲/126

二 《新青年>风波/128

三 广州共产主义小组/131

四 我以为用《石头记》好些/133

五 我的儿子有资格组织这一团体/134

六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135

第九章 加入国民党(1921年冬一1922年秋)/139

一 与马林闹翻/139

二 被捕/141

三 马林建议共产党加入国民党/143

四 陈炯明兵变/145

五 拒绝朱德入党/146

六 中共二大/148

七 马林的主张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150

八 第三次被捕/151

九 西湖会议/154

十 与胡适争论“联省自治”/157

第十章 在莫斯科(1922年秋~1922年冬)/159

一 秘密路过北京/159

二 到苏俄/160

三 拉狄克的批评/163

四 回国/166

五 马林:革命的机会主义/167

第十一章 中共三大前后(1923年春~1923年冬)/170

一 罗文干案/170

二 “二七”惨案/172

三 中共三大政治报告/175

四 争论/177

五 马林说:“党是个早产儿”/179

六 中国思想界的一线曙光/181

七 孙中山发火/182

八 马林替陈独秀辩护/185

九 中央局迁上海/187

十 蒋介石到苏联/189

十一 科学与人生观论战/19l

十二 《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193

第十二章 国民党一大前后(1924年春~1926年春)/196

一 国民党一大/196

二 帮助蔡和森要稿费/197

三 反对泰戈尔/199

四 张国焘叛变/201

五 希望制定共产国际的新政策/203

六 “国际联络委员会”成立风波/204

七 中共四大/207

八 善后会议/210

九 斯大林的遗憾/212

十 五卅惨案/214

十一 聂荣臻到广州/216

十二 高君曼到南京/218

十三 国民党二大/219

十四 陈独秀“失踪”/222

第十三章 北伐前后(1926年春~1926年冬)/225

一 “三一八”惨案/225

二 中山舰事件/226

三 斯大林的态度/230

四 整理党务案/233

五 不赞成匆促北伐/235

六 北伐中对蒋介石的方针/238

七 远东局使团到广州/240

八 和柳亚子谈苏曼殊/242

九 陈延年的“错误”/244

十 冯玉祥不是倒戈团长/247

十一 迎汪抑蒋/248

十二 汉口中共中央特别会议/250

第十四章 大革命失败(1927年春~1927年夏)/252

一 批评陈独秀/252

二 调整维经斯基/254

三 上海工人第一、二次暴动/255

四 上海工人第三次暴动/257

五 汪、陈联合宣言/260

六 四一二政变/262

七 东征失败/264

八 中共五大/265

九 “老头子”享有巨大的威望/268

十 斯大林与新反对派的斗争/270

十一 夏斗寅、许克祥叛变/273

十二 罗易泄密事件/274

十三 执行共产国际决定的困难/277

十四 陈延年牺牲/279

十五 大额援助国民党/282

十六 解散工人纠察队/283

十七 同意上山/285

十八 谁来承担大革命失败的责任/288

十九 陈独秀:我实在不能工作/290

第十五章 隐蔽上海(1927年秋一1932年秋)/293

一 八七会议“没有让陈独秀参加”/293

二 不追究罗易、维经斯基、鲍罗廷/295

三 高晓岚武汉探亲/298

四 拒绝去莫斯科/300

五 陈乔年被捕/302

六 中共六大/305

七 陈乔年牺牲/308

八 王若飞捎话:不要消沉/309

九 参加反对派的活动/311

十 中东路事件/313

十一 被开除党籍/315

十二 “无产者社”/317

十三 苏联中国问题研究院三次学术讨论会/320

十四 再次拒绝去莫斯科/323

十五 关于所谓“红军”问题/324

十六 高晓岚去世/326

十七 托派“总书记”/328

十八 高君曼去世/330

十九 托派的破获/332

第十六章 金陵狱中(1932年秋~1937年夏)/334

一 被捕/334

二 移交法院/336

三 《陈独秀与文学革命》/339

四 被“审判”/340

五 邓以蛰探监/342

六 研究文字学/345

七 前进一步,倒退两步/348

八 刘半农去世/349

九 江苏第一监狱/350

十 潘兰珍到南京/351

十一 《金粉泪》/353

十二 刘海粟:你伟大/356

十三 鲁迅去世/358

十四 实庵自传/360

十五 出狱/362

十六 龙性岂易驯/364

第十七章 风烛残年(1937年秋~1942年夏)/366

一 回延安的三个条件/366

二 武汉演讲/368

三 “汉奸”风波/370

四 入川/372

五 到重庆/374

六 白沙镇演讲/375

七 戴笠、胡宗南来访/378

八 迁居鹤山坪/380

九 重庆看病/383

十 纪念蔡元培/385

十一 《小学识字教本》/386

十二 失窃/389

十三 我的根本意见/391

十四 书名亦望勿改/393

十五 世界大势/395

十六 一江凉月载孤舟/397

十七 逝世/399

十八 陈独秀自有千秋/401

书 后/404

试读章节

从南京回来,陈独秀与高晓岚完婚。

陈独秀前年考中秀才第一名后,安庆城几位从不登门的名门望族和富户人家,托媒上门,打听陈独秀的生辰八字。用陈独秀后来的话说,这是母亲高兴的社会原因。

安庆副将高登科也请媒人上门,为自己的女儿说媒。高将军是霍邱城东十里高家洋人(安徽六安霍邱临淮乡),出身贫寒,小时受继母虐待。13岁那年他放鹅丢了两只,不敢回家,正巧一支官兵路过,他随军而去。高登科作战勇猛,升任副将。高登科娶了三位夫人,女儿高晓岚是续弦詹氏所生。詹氏死后,高晓岚受到继母厅氏的虐待,高登科遂带她到安庆,亲自教养。高晓岚(小名“大众”)生于1876年(光绪二年丙子)正月十八日,这年21岁,比陈独秀大三岁。陈独秀属兔,高晓岚属鼠,两人不克生肖。安庆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高晓岚荆钗布衣,朴实厚道。俗话说,十八无丑女,这件亲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婚礼那天,陈家剖屋的亲族、本家来了不少人。陈独秀的大姐夫、商人吴向荣,小姐夫、画家姜筠之侄姜超甫都来了。婚礼杂事主要靠两位已出嫁的姐姐和嫂嫂张氏做。高登科穿了皇帝赏他的马褂,请了不少当地有脸面的人到场。“黄娥初出座,宠妹始相随。”高晓岚同父异母的妹妹高君曼(小名“小众”)刚十岁,也随亲戚从霍邱赶来参加姐姐的婚礼。陈、高两家热闹了几天,了却了一件心事。小众活泼,和姐姐性格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喜欢和姐夫说话,给陈独秀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新婚燕尔,北方的寒流就南下了。陈独秀和高晓岚一个新潮,一个守旧,度完了蜜月,两人的话也说完了。慢慢的,高晓岚有事无事便到嫂子张氏屋里坐。这年冬天,陈独秀写了一篇七八千字的新式文章《扬子江形势论略》。他写此文的目的,“是引领于我国政府也,勉付梨灾,愿质诸海内同志,共抱杞忧者”。此时的陈独秀,对于清朝政府,尚无不二之心。

陈独秀的岳父高登科哪一年去世的呢?吴腾凰、徐航先生写的《蒋光慈评传》说:

1918年,高氏姐妹的父亲病逝。她们为使母亲亓[厅]氏在家不致孤

独寂寞,两人于1919年1月下旬偕陈独秀来霍邱城关,准备把老人接到他

们当时寓居的南京。陈独秀在霍邱住了半个月。

陈独秀1919年1月下旬是否去霍邱,尚未见旁证。陈独秀和高君曼结合后,高晓岚和高君曼姐妹失和,不可能一起去霍邱奔丧。

P1-2

序言

自1982年我接触陈独秀课题开始,陆续写了四个版本的陈独秀传,除本书外,另外的三个版本是:1994年的《从领袖到平民——陈独秀沉浮录》(初版)、1998年的《陈独秀传》(二版)、2004.年的《陈独秀风雨人生》(三版)。掐头去尾,时光飞逝,悄然已跨过29个年头。

和前面的三个版本比,本书拾遗补缺,旧瓶新酒,丰富了一些史料和细节;视野更开阔;淡化了文史笔法,突出了述学笔法;剪裁构架也有不同,融入了近六七年的写作经验和研究陈独秀的心得,这也是我乐于重写一本全面的陈独秀新传的原因。

几年前,一位朋友问我,社会所需要关注的问题很多,你为什么花这么多时间去研究陈独秀呢?一位朋友甚至当面直言:你是蜗居一隅。

人类社会是一条河流,譬如眼前日日流过的长江。在这条河流里,如果我们每人每天注入一分新鲜的成分,而不是污泥浊水,这条河流就可能增加一点清澈,减少一点污渍。否则,这条河流就会每况愈下。

本书传主,不是一个简单的人。这是一个创造了一个翻天覆地时代的领袖,一个创造了新中国执政党的政党领袖。他不仅是思想家、教育家、文字学家、文学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更是一个关注和引领人类命运的大政治家,躬身实践的社会活动家。他身上所蕴藏的内涵,远远没有被今人所挖掘。一滴水虽小,却能照见太阳。随着历史车轮的滚动,今天和未来的许多问题,或许都可以在他的身上找到答案和线索。他的意义和影响,超出了他的那个时代和国界。而这样的人,并不是每个时代都可以产生的。

此外,他也是一个有许多缺点的平凡的人。一个有七情六欲的凡人身上的缺点,他往往不免;旁人所无的缺点,他也不一定必无。他的学问和某些知识,未必高于前人或同时代的人,但这些“渺小”和平凡,并不影响他的伟大和贡献。这正如鹰之于鸡,生活中,有人沾沾自喜后者的偶尔扑腾,更多的人欣赏前者的高空飞翔,从而分出泾水与渭河。

今人总是欠了古人的,精神王国和现实运动比,要慢许多节拍,甚至慢了百年千年,而留下无数遗憾。古往今来,有许多值得大书的人,至今被人遗忘。和他们比,陈独秀已很幸运。毕竟,人们没有忘记他,没有忘记他曾经为了我们和后来的人所付出的一切,尽管时间迟了点。这是陈独秀当年沉重付出的一点微薄的回报,虽然,他并不因此而付出。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重新回顾“创党有功”(毛泽东语,见《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293页)的陈独秀的一生,有特别的意义。因此,要特别感谢陈立旭先生和当代中国出版社给了我这个机会,感谢多年来他们对我的信任。

朱 洪

庚寅年立夏定稿

辛卯年春分校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共首任总书记陈独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709622
开本 16开
页数 4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4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6
丛书名
印张 2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0
170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2: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