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于学科特色,突出新课程的新理念、总体目标与特色。书中内容包括理论篇和实践篇两部分。理论篇对各阶段、各学科新课程从理念、目标、评价等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诠释。实践篇则以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与特色的典型课例来注释新课程,使新课程的内涵、特点具体可感,具有实践针对性及可操作性。本书能引发教师的灵感,激发教师的创作性,让教师尽快的从理解新课程、适应新课程、创造性的开发与实施新课程。
图书 | 初中语文课程理念与教学示例/新课程新标准新理念教学实践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立足于学科特色,突出新课程的新理念、总体目标与特色。书中内容包括理论篇和实践篇两部分。理论篇对各阶段、各学科新课程从理念、目标、评价等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诠释。实践篇则以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与特色的典型课例来注释新课程,使新课程的内涵、特点具体可感,具有实践针对性及可操作性。本书能引发教师的灵感,激发教师的创作性,让教师尽快的从理解新课程、适应新课程、创造性的开发与实施新课程。 目录 上编理 论篇 第一章 初中语文课程的性质 第一节 语文课程的设立与定名 第二节 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基本认识 第三节 初中语文课程的意义 第二章 初中语文课程的理念 第一节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节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第三节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四节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第三章 初中语文课程的目标 第一节 确定语文课程目标的基础 第二节 语文课程的总目标 第三节 初中语文课程的目标 第四章 初中语文课程的教材 第一节 语文教材的概念及其功能 第二节 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材的要求 第三节 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的特点 第四节 新课标、新教材对教师的要求 第五章 初中语文课程的实施 第一节 初中语文课程实施理念的更新 第二节 初中语文课程实施的策略 第六章 初中语文课程的评价 第一节 评价的宗旨 第二节 评价的要求 第三节 评价的内容 下编 实践篇 一、教学设计选 《黄河颂》导学设计 《最后一课》导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邓稼先》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两小儿辩日》教案 “走进中国传统节日”语文活动课设计 “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词语”活动课设计 二、课堂实录选 《秋天》课堂教学实录 《天上的街市》课堂教学实录 《斑羚飞渡》课堂教学实录 《羚羊木雕》课堂辩论实录 语文活动课“走近李清照”课堂教学实录 语文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课堂教学实录 口语交际课“我爱我家”课堂教学实录 三、教学案例选 《木兰诗》课后记 “漫游语文世界”综合性学习课例 敞开心灵写最真最美的文字 ——一次作文教学案例分析 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 ——我教《音乐巨人贝多芬》所感 思想着,并快乐着 ——我的教学体会 四、试卷设计选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初中语文课程理念与教学示例/新课程新标准新理念教学实践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建伟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232139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70 |
出版时间 | 2004-11-01 |
首版时间 | 2004-11-01 |
印刷时间 | 2004-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7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633 |
丛书名 | |
印张 | 1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东 |
长 | 236 |
宽 | 181 |
高 | 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