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卡夫卡短篇小说精选(新课标学生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卡夫卡是20世纪文学主潮“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其作品以看似怪诞的语言及思维方式,改变了固有的文学观念;以“谎诞”的隐喻形象表达着哲学的思考:即对现有价值观的厌弃和对现代人类生存境况的忧虑。

本书收集了卡夫卡大部分的作品,读者将从那时代作家的字里行间,不但可以欣赏到眼睛为之一亮的优美文字,而且透过作家的描写。把20世纪初期的欧洲社会重现在读者面前。

内容推荐

本书收集了20世纪文学主潮“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卡夫卡大部分的作品,具体收录了:《变形记》、《乡村医生》、《坑道下的家庭》、《包厢里的奇遇》、《夜行船的惊讶》、《爱的险境》、《饥饿艺术家》、《误入荆棘丛》等作品。

目录

判决

变形记

司炉

在流放营

乡村医生

饥饿艺术家

铁桶骑士

万里长城建造时

一条狗的研究

中国人来访

爱的险境

坑道下的家庭

歌声的诱惑

误入荆棘丛

在阁楼上

在墓穴里作客

包厢里的奇遇

夜行船的惊讶

编后记

试读章节

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在一个星期天的上午,一个名叫格奥尔格·本德曼的年轻商人正坐在二层楼自己的房间里。他的住宅位于沿河一长排低矮的简易房子中的某一幢,这些房子只是高低不同,颜色有别。他刚给一位在国外的青年时代的朋友写了一封信,慢条斯理地封好信,然后,他把胳膊肘支在书桌上,凝视窗外的河流、桥梁和对岸淡绿的山丘。

他思考着,他的朋友如何不满在国内的处境和前程,几年前逃往俄国。现在他在彼得堡开着一间店铺,开张时店铺着实兴隆了一阵,但许久以来,生意似乎毫无生气,朋友回国时总这么抱怨,而他回国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他就这样在异乡他域徒劳无益地耗着自己的身心,异国情调的络腮胡子并不能完全遮盖他那张我从孩提时代就熟悉的脸庞。他脸色发黄,暗示着他身上潜伏着什么疾病。据他自己所说,他和彼得堡的本国侨民没有任何联系,而和当地百姓家庭也几乎没有什么交往,他就这样准备终生独身了。

这样一个显然已经走入歧途、只能为他惋惜却不能给他帮助的人,我能对他写些什么呢?也许该劝他回来,在这里安家,恢复与所有亲朋好友的老关系——做到这一点毫无困难——还要相信朋友们的帮助?可是这样做,无异于对他说,他迄今为止的种种尝试都失败了,他终于该放弃这些努力了,他不得不回国,让所有人瞪大眼睛看他一事无成地回来,只有他的朋友懂点事,他是个不明事理的大孩子,该好好向那些留在家里、取得成功的朋友们学习。而且,说得越是婉转客气,越会刺痛他。何况,我们不得不加诸于他的种种痛苦是否有用,谁有几分把握?也许,把他弄回来这件事本身就办不到。他不是自己就说过,国内的情况他已经一点不了解吗?于是,他会不顾我们的劝告留在异国他乡,由于这些劝告而心生怨恨,更加疏远他的朋友。即使他听从劝告回来了,在家乡也会感到沮丧消沉——当然不是故意装的,而是事实使然;他既不能和朋友相处,离了他们又不知如何度日,他羞愧难当,结果,他现在真的没有了祖国,没有了朋友;让他留在他待过的异国他乡,对他来说岂不更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能设想,他回来就真的会一帆风顺,有所成就呢?

鉴于这些原因,倘若人们还想和他保持书信来往的话,就不能把甚至可以无所顾忌地对一个只有一面之交的熟人说的话,如实地告诉他。这位朋友已经三年没有回国了,他只用三言两语简单说明不回来的原因,说是俄国政局不稳,不允许一个小小的商人哪怕非常短暂的离开;其实,成千上万的俄国人这时正在世界各地旅行。然而,在这三年时间里,恰恰是格奥尔格发生了许多变化。大约两年前,格奥尔格的母亲去世,那位多半得到了噩耗,寄来了一封信,用干巴巴的语言表达了他的哀悼,吊唁信不带感情的原因只能是,一个人远在异国他乡,无法想像对这样一件不幸事件感到的悲痛。母亲去世后,格奥尔格和他的老父亲一起生活。从此,他以更大的毅力经营他的商店,从事所有别的事情。在母亲生前,他的父亲在生意中总想自己说了算,也许妨碍了格奥尔格真正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母亲去世后,父亲虽然还在店里工作,却不像过去那样爱拿主意,事必躬亲了。也许是时来运转,偶然因素起了更大的作用——情况很可能就是如此——不管怎么说,在这两年时间里,店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完全出人意料。职工人数不得不增加一倍,营业额增加了五倍,今后的生意无疑会更加兴旺发达。

对于这些变化,格奥尔格的朋友却一无所知。以前,最后一次也许是在那封吊唁信里,他曾向他描述过,正是格奥尔格经营的这一行在彼得堡有很好的前景,劝他移居俄国。他提供的数据和格奥尔格现在所经营的规模相比,简直微不足道,不可同日而语。格奥尔格却不想把他生意上的成就告诉他的朋友,假如他现在再事后告诉他,不免显得十分离奇古怪。

于是,格奥尔格就只给他的朋友写些无关紧要的事,写些一个人在闲来无事的星期天,杂乱无章地涌上记忆的事情。他要做的无非是,让他的朋友继续保持他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形成的、并且已经习惯的对家乡的看法。于是就发生了下面这件事:格奥尔格在三封间隔时间很长的信里,三次向他的朋友报告一个无关紧要的男人和一个同样无关紧要的女人订婚的事。结果事与愿违,格奥尔格的朋友对这件异常的事发生了兴趣。P1-3

序言

《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第二辑和广大青少年朋友见面了!这一辑中,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中外童话、民间故事和中国古代诗歌;有适合初中和高中学生阅读的中国古代诸子作品,中国现代、当代名家散文,外国经典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和散文。它们或者耐住了几十年乃至百年以上的时光的淘洗而历久弥新,或者经过当代读者的检验而广受欢迎,有的作品甚至还拥有了专门的网站和众多的知音。优秀图书的魅力竟是如此动人!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是要培养新一代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其他公民应具有的能力。我们推出的《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严格地体现了这种精神,选目注意延展性、时代性、多元性、趣味性,将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了解、列入课程内容、社会赞誉度较高以及现代人应当知晓的作品,作为本辑的主要内容。选本的篇目精心斟酌,字数适当控制,以质取胜。选本分小学、中学两个阅读段,对初中、高中的阅读不再细分,读者可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自主选择。愉快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是选择的标准。

愿青少年朋友都能成为21世纪的栋梁,也愿我们的读物像滴滴甘泉,滋润朋友们纯真的心田。

浙江文艺出版社

后记

在20世纪浪涛滚滚的西方文学思潮中,卡夫卡已成为一块沉稳的基石,这说明他已经由“文学外走到了文学内”(汉斯.马耶尔语),即由不被承认的“非文学”变成了正宗的文学,而且被公认为“现代的经典”,从而改变了人们关于文学的固有观念,使越来越多的人们懂得了“原来小说也可以这样写”。而且,虽经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冲刷,尤其是“后现代”思潮的猛烈冲击,所谓“卡夫卡热”的现象依然方兴未艾。这说明,卡夫卡从一开始就追求的“艺术的持久性”已经通过自己的作品得到充分的体现,并经受了时间的考验。

卡夫卡的创作是从短篇小说开始的,也是首先由短篇小说名世的,他自己看重的也是短篇小说。曾记否,卡夫卡晚年要求他的朋友勃罗德在他死后把他所有写过的东西统统付之一炬,惟一有所留恋的就是《判决》、《变形记》等等那几篇短篇小说。当然绝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他的那几部没有写完的长篇小说就不重要,或者说他没有点到的其他短篇小说都不重要。

凡对卡夫卡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卡夫卡是“被时代鞭打着”才拿起笔来的。换句话说,他被时代的危机迫压着,急欲借文学以宣泄,否则他内心中那个“庞大的世界”就要撑破,就要“撕裂”。这不禁使我们想起当年鲁迅开始写小说时的心境,他也被黑暗的时代憋闷着,像被关在“铁屋子”里似的急欲要砸开它,于是便“呐喊”了出来,甚至还永远舍弃了曾经想以之为生存手段的所学专业——医学,一如卡夫卡为了同样理由而顾不得他的法学博士的使命那样。这两位国籍不同而年龄相仿的文学巨人尽管在其他方面有种种不同,但都把文学作为内心要求的表达,这一点是相似的。因此他们的作品都是生存体验的内心呐喊,都是生命燃烧的真实记录。这一创作倾向和特点,正好暗合了20世纪以来日益流行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潮(鲁迅后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就不能与此相提并论了)。卡夫卡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把哲学变成了美学。这是卡夫卡的作品之所以有那种幻象迭生的荒诞感和陌生感,那种危机重重的恐惧感和刻骨铭心的孤独感的根本原因。要读懂卡夫卡的作品,不了解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不了解这一哲学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如克尔恺郭尔、尼采、海德格尔、萨特以及加缪等人的思想特点,那是会有困难的。

就美学本身来说,卡夫卡创作的高峰期正值以德、奥为中心的表现主义运动的鼎盛期。表现主义既是个思想反抗运动,也是个美学变革运动。表现主义的某些美学特征在卡夫卡的作品中有着明显的烙印,如对梦境的追求,对怪诞的爱好,对惊骇的兴趣,对神奇的青睐……但卡夫卡之所以成为卡夫卡,在于他的艺术不限于这些流行的特征的感染,他以他独一无二的原创性和超前性越出了他的时代,又抛开了他的时代。为什么那些后续的流派都向他攀亲结缘,为什么他的作品迄今未成“明日黄花”?奥秘当从这里去探寻。

卡夫卡作品的总体美学特征是悲喜剧情趣,是一种“黑色幽默”的效果,一种“染上了痛苦色彩的快乐”。这里有一个关键性的词必须弄清楚:悖谬(Paradox)。这是个哲学用语,也是个美学用语,是一种自相矛盾、啼笑皆非的情境,弄清了这个概念的奥义,才能拿到进入卡夫卡作品的钥匙。

这本选集中所收的作品可以说都是卡夫卡小说中的精华。其中前六篇是作者自己最为得意的作品;接着的三篇是经过了时间过滤的留存,也堪称公认的名篇;最末部分的九篇微型小说则是从大量的同类篇目中筛选出来的。由此可见,卡夫卡不愧为超短篇小说的先驱。

本书中的三分之二篇幅都请经验丰富的资深教授作了重新翻译,译文质量是有保证的。希望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喜爱。

叶廷芳

2001年秋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卡夫卡短篇小说精选(新课标学生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奥)卡夫卡著//叶廷芳等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919955
开本 32开
页数 1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9
出版时间 2004-06-01
首版时间 2004-06-01
印刷时间 200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初中语文
图书小类
重量 0.1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21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04
142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1:2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