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名山地图
内容
编辑推荐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是自然界赐予人类最神圣地自然景观,每一座名山不但有幽邃神秘的自然景观,更有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那内容丰富的碑铭石刻、千古流传的诗词,带有神秘色彩的故事传说以及鲜为人知的名人轶事,使人回味无穷。本书像地图一样,饶有趣味地把读者带入这名山的世界中。

目录

策划者说:时尚引爆经典

作者说

泰山(山东)——华夏国山,五岳之宗

黄山(安徽)——国之瑰宝,世界奇观

普陀山(浙江)——南海佛国,人间仙境

武夷山(福建)——九曲绕山,秀甲东海

恒山(山西)——人天北柱,绝塞名山

五台山(山西)——佛教圣地,艺术殿堂

华山(陕西)——太华奇险,天下第一

嵩山(河南)——太少奇奥,少林独幽

武当山(湖北)——无双胜境,第一仙山

衡山(湖南)——中华寿岳,文明奥区

庐山(江西)——险峻秀丽,景观和谐

峨眉山(四川)——仙山佛国,秀甲天下

试读章节

景点欣赏岱阳景区:[东路]岱庙

岱庙旧称“东岳庙”、“泰岳庙”、“岱岳庙”,俗称“泰庙”,为道教神府,位于泰安旧城的西北部,南起泰安门、通天街,北抵泰山盘道、南天门的中轴线,城堞环绕,殿庑嵯峨,门楼高耸,气势非凡,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为历代封建帝王到泰山封禅时举行大典的场所。附:

岱庙有八门。南向五门,即中为“正阳”,两侧为掖门。掖门两侧,东为“仰高”,西为“见大”。东门名“东华”,又称“青阳”;西门名“西华”,又称“素景”;北门名“厚载”,又称“鲁瞻’。各门之上均有楼,前门称五凤楼,后门称望岳楼。庙墙四角有角楼,按八卦各随其方而名:东北为艮,东南勺巽,西北为乾,西南为坤。门楼、角楼均于民国年间毁坏。1985年重建正阳门和五凤楼,黄瓦盖顶,点金彩绘,富丽堂皇,高耸巍峨。1988年至1989年重建巽、坤二楼,五彩斗拱,飞檐凌云。

岱庙创建历史久远。据史料载,秦时已有了祭天告地的场所,汉时有了宫殿,其后历代拓建重修,屡兴屡废。庙为长方形,南北长405.7米东西宽236.7米,总面积9.66万平方米,约合160亩,是泰安旧城总面积的凹分之一。庙内有古建筑和仿古建筑186间,碑碣184块,汉画像石48块,古桧、侧柏212株。

岱庙建筑形式采用帝王宫殿式,由中、东、西三部分组成,主要建筑有正阳门、配天门、仁安门、天贶殿、后寝宮、厚载门、铜亭等。在南北中轴线上贯穿着正阳门、配天门等,东部辅以汉柏院、东道院,西部佐以唐槐院等。庙前有遥参亭和岱庙坊,庙内古柏参天,碑碣如林,文物荟萃,既有琳琅满目的历代帝王赐予泰山神的祭品、供器,也有闪烁着华夏历史光华的泰山出土文物和革命文物。遥参亭

遥参亭为岱庙前庭,凡古代帝王有事于岱宗,必先至此进行简单参拜,而后入庙祭神,所以又被称为“草参亭”。庭院南北长66.2米,东西宽52米,总面积3442.4平方米。周围红墙,二进院落,由山门、掖门、仪门、正殿及配毆组成。

山门前有石坊一座,四柱三门式,上面写着“遥参亭”,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建造,左右铁狮蹲列,旗杆高竖。坊前为双龙池,清光绪六年(公兀1880年)为引王母池水而建。池南为通天街,池西有唐槐一株。遥参亭前院正殿五间,黄琉璃瓦盖顶,明清时祀碧霞元君,公元192 年像毁,今为泰山书画展室。两侧为东西配殿,院中有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同知泰安州事张奇逢立《禁止舍身碑》。后院中立四角亭,公元1983年重建。后山门内东侧有公元1990年立日本书法家柳田泰云书《李白登岱六首》诗碑。

在建筑形式上,遥参亭借用了传统的佛教建筑形式,即以南北向的前后山门、正殿、亭为中心轴线,两侧佐以配殿。整个建筑既与岱庙在风格和内容上融为一体,又独立于岱庙之外,成为岱庙大规模建筑的前奏。

亭后与岱庙正阳门相通。正阳门

入正阳门后是岱庙大院,迎面是“配天门”,穿堂式,筑于石砌高台上。门上悬当代书法家舒同书额。门内原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神像,公元1928年毁,今为大汶口文化展室。两侧原有配殿:东为三灵侯殿,祀周朝谏官唐宸、葛雍、周武;西为太尉殿,祀唐武宗时中书郎杜。两配殿神像毁于公元1928年。

配天门后是“仁安门”,于元代时创建,建筑结构与配天门雷同。门两侧有碑碣21块。东侧有《宣和重修泰岳庙碑》、《大元太师泰安武穆王神道之碑铭》、《大元重修东岳蒿里山神祠记》、《创塑州学七十子记》、《康熙重修旨帝宫记净等;西侧有《大宋封东岳天齐仁圣帝碑》、 《大元创建藏峰寺记》、《供祀泰山蒿里祠记》、《可摘星辰方碑》、《泰山赞碑》等。门两侧原还有东、西神门,公元1968年拆除改建为平顶房,辟为毛泽东思想展览馆,今为泰安市科技展览馆展室。

天贶殿:岱庙主殿天贶殿位于仁安门北,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为我国“三大宫殿”建筑之一。附:

中国三大宫殿——泰山岱庙天贶殿、北京太和殿、曲阜大成殿并称为“中国三大宫殿”。  

大殿建在长方形石台之上,三面雕栏围护,长48.7米,宽19.73米,高22.3米。重檐歇山,彩绘斗拱,画瓦盖顶,檐下八根大红明柱,规模宏大,辉煌壮丽。

殿内正中奉祀“东岳泰山神”像,神像面容肃穆,神情庄严,高4.4米,头顶冕旒,身着衮袍,手持圭板,俨然帝君。龛上悬清康熙皇帝题“配天作镇”匾,门内上悬乾隆皇帝题“大德曰生”匾。像前陈列明、清铜器各一套及铜鼎、洞釜、卤簿等。殿壁绘《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大型壁画,描绘泰山之神出巡的盛况。壁画长62米,高3.3米,东为出巡,西为返回,传为宋代作品。画面以仪仗人物为主,描绘山神从出发狩猎至满载而归的盛大场面,气势恢宏,神采飞扬,为古代绘画艺术瑰宝。大殿东次间有明代铜铸“照妖镜”一架,原在遥参亭,1936年移此。附:岱庙壁画的传说

宋真宗封禅泰山以后,龙颜大悦,为了感谢“天书”,下旨要在泰山下修一座天贶殿,并在殿內墙上画一幅巨幅壁画,表现泰山神出巡的宏大场面。

泰安县令接旨后,精心组织施工,大殿很快就建好了。可是,殿中的壁画却让他费尽了心机。当时,县令把附近有名的画师都找来了,让他们设计出草稿请皇上审定,结果反反复复送了五六次,真宗仍是不满意,并下旨道:十天之內不设计出好的画样,就拿县令问罪。

县令本想借建造大殿的机会立上一功,以便升迁做大宫,不想这下却惹怒了皇帝,眼看升迁的事就要泡汤,他十分气恼,于是把气出在画师身上,下个五天之內,如果画不出皇上满意的画稿,将重打八十大板,打入死牢。

县令在公堂上大发雷霆以后,回到家中,夫人见他一脸的哭丧样,使知又遇上了麻烦事,问清原委后,对县令说:“老爷真是糊涂。如果把那些画师都打入死牢,你还想不想活命?”

“此话怎讲?”县今神情紧张地问道。

“你想,如果把这些画师都打入死牢,老爷再去请谁来设计画稿呢?以妾愚见,作画是需要灵气的,你这样粗暴地对待他们,他们还有什么作画的心情?不如与人们以礼相待,给他们好吃好喝,让他们安心画画,或许能帮老,参度过这一关。”  县令闻听此言,也觉得有理,便又下令对画师酒肉相待,精心侍候。

却说那些画师只想画画,如果画不好,皇帝老子怪罪下来就要丢了性命,早就吓得七魂六魄都没了,谁还能安心下来画画。就在他们走投无路的时候,县令的夫人传出话来说:“皇帝不是嫌你们画得不够气派威风吗?皇上来封禅的时候你们都见过了,照着那场面画下来,皇上准满意。”一句话提配了众画师,他们连夜赶制,第二天使把画稿送到了县令手中。县令呈给宋真宗,果然贏得了皇上的欢心。于是,岱庙就有了这样气势宏伟的壁画。P14-16

序言

这套丛书,最早想到的一本,是《唐诗地图》;《唐诗地图》最初的灵感,来自几年前的一条广告。

我特别喜欢读广告。在我看来,广告是一席欲望的盛宴,几乎囊括了这个时代的所有欲望;读广告,就是读欲望、读需求和读市场。

那是一条旅游广告:一家旅行社推销一条旅游线路——唐诗之旅。

唐诗之旅!“唐诗”居然能“旅”!“唐诗”和“旅”,这两个关键词的碰撞,使我如受电击,灵感进发!

那一刻,我已敢断言,这是一个难能可贵不可多得实属上乘的图书选题。我清楚,就在那一瞬间,我已经挖掘了一条秘密的通道,通往唐诗这一灿烂的宝藏;发现了一种生动的形式,激活唐诗这一传世的经典;找到了一个闪亮的引爆点,引爆唐诗这一沉睡的题材。

这条通道,这种形式,这个引爆点,就是寻旅游。

别以为旅游就是背着行囊上路那么简单,它其实大有深意在焉。我曾在一本书的“作者简介”上,看到这位中国学者留学英国时所做的博士论文,题目就是《旅游与现代性》。我相信肯定还有不少诸如此类微言大义的论述。

也许是对同质化、高压力的现代都市生活的逃避,对“远方”和“生活在别处”的追慕,旅游已经成了一种休闲方式,一种时尚生活。与此相呼应,旅游也成了一种当红得令的图书类型——它一方面满足了实际的旅游指南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满足了现代人通过纯粹的阅读获得虚拟的纸上神游的欲望。不仅如此,随着旅游这种生活分式与包括图书在内的媒体的互动,它继而泛化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文化风尚:它不仅是一种图书的类型,还逐渐“升华”为一种图书的形式和一种阅读的趣味,——甚而至于,成为一种图书的“语法”、图书的“语言”。事实上,旅游作为一种图书语言所包含的地方性、亲历性、地图化和图像化,不光显眼地装点着那些正儿八经的旅游书,而且触目地渗透在越来越多压根儿算不上旅游书的图书里。

我们一不小心找到了一种切实的时尚语言,得以重新书写生生不息的唐诗经典。唐诗,虽然颇多行旅之作,更不乏风景的临摹,但根本上是文字的,只能阅读,只能吟诵;可一旦由旅游这种时尚的图书语言所重写,即刻被激活。在《唐诗三百首》里沉睡的唐诗,在我们的记忆里琅琅上口的唐诗,终于由文字而图像,由声音而画面,由线性而立体,由单一文本而复合文本,延展着人文的脉络,接续上历史的语境,还原出地理的现场,勾勒成一张张来踪去迹清晰可辨的地图,呈现为一帧帧美丽如画令人神往的风景,打造了亦真亦幻的“唐诗时空”的虚拟现实,可抵达,可进入,可行走,可游览。拿着一册《唐诗地图》,可按图索骥,真的带着上路;可故国神游,优哉悠哉。唐诗,从静静的审美对象,摇身一变,成为前路迢遥风光无限的寻美历程,完成了它的时代性的语言转换。

2003年4月,《唐诗地图》先期问世,“试水”市场。虽然我们颇为自信,但结果还是让我们喜出望外。此书一直热销,至今已重印4次,售出数万册;先后登上多个畅销书排行榜,在新浪网去年“年度最有价值图书评选”中榜上有名,还被大洋书城评为“全年最热卖的50本好书”之一,好评如潮;已售出台湾版权(已经出版)、韩国版权和电视改编版权,其他海外版权也正在洽谈之中。

更让我们自得的是,《唐诗地图》还带起了一股“地图”书的出版风潮。《唐诗地图》一出,市场上以“地图”命名的图书纷至沓来。这从一个方面,证明了我们的“地图”概念、我们的“以时尚引爆经典”的策划思路,深为市场及同业认同。《中国图书商报》注意到此一潮流,曾采写专文探讨,还重点访问了我们。潮流之下,难免亦有恶劣者,迫不及待,照抄我们的书名,搭乘我们的“便车”,粗糙仿制,混迹书市。

《唐诗地图》灵感乍现之际,在同一种策划思路之下,我们还想到了《宋词地图》,想到了《金庸地图》。之所以没有在《唐诗地图》最是红火的当儿匆匆将这两种“地图”也赶鸭子上架地做大做强一把,是因为我们未敢忘记一个最最根本的道理:质量才是最重要的;书之无质,行之不远。不怕读者诸君笑话,光是与《唐诗地图》同时“开工”的《宋词地图》,我们就让作者改了四五次,历时一两年。现在,我们觉得,《宋词地图》、《金庸地图》,重新包装升级的《唐诗地图》,还有一本后来网罗进来的《名山地图》,可以一起与读者见面了。后面还有一些别的更加别开生面的“地图”,正在谋划之中,亦将陆续问世。

我们把这套丛书,命名为“文化快旅”。这名堂远不够新奇响亮,倒还可以表达我们的初衰。“快旅”有两层意思:一是快乐之旅,希望给我们的读者提供一场又一场快意的文化经典之旅;一是快速之旅,希望使我们忙碌的读者得以在不多的闲暇里将点滴经典浏览一过。倘若经典的品质与气息能够吸引住我们的读者,真的让他们快乐起来,让他们缓慢下来,直至“抛砖就玉”,径求经典,岂不更妙!

像唐诗宋词这样的文化经典,是永远的出版资源。我们依稀感觉,经过十几二十年太多的物质、太多的信息和太多的潮流异常密集的压缩饼干式的狂轰滥炸之后,中国的心灵,可能开始向往经典的恒定.经典的纯粹、经典的隽永,以及经典所特有的已然陌生却终究亲切的深刻的“故园之思”。

但是,经典如何刷新、如何重写、如何进行时代性的编辑,以便更广泛、更有效地传播,也是出版业永远需要面对的课题。《唐诗三百首》本身,不就是对浩瀚唐诗所进行的一次典型的当然也是出色的时代性的编辑?文化的薪火相传、推陈出新,不就是在这样一个一代一代、一点一滴的刷新、重写、编辑的过程当中实现的吗?

我们这套丛书,真的找到了哪怕是其中一种时代性的重写方式了吗?“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以这句唐诗,问一问你,我们最亲爱也最有发言权的读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名山地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秦俭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523384
开本 32开
页数 4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04-06-01
首版时间 2004-06-01
印刷时间 200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49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5
2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