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而出版图书?怎样成功出版图书?本书作者围绕“赢利”这一出版的终极目标之一,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为我们回答了这些问题。阅读并参考本书一定会帮助许多人认识到:做一名出版商不仅仅是要出版一两本甚或一部分图书,而是一门真正的艺术。
图书 | 为赢利而出版--图书出版商底线管理成功指南(修订增补第2版)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为什么而出版图书?怎样成功出版图书?本书作者围绕“赢利”这一出版的终极目标之一,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为我们回答了这些问题。阅读并参考本书一定会帮助许多人认识到:做一名出版商不仅仅是要出版一两本甚或一部分图书,而是一门真正的艺术。 目录 序/1 鸣谢/3 前言/5 第一部 出版的世界/l 第一章 C的立方:承诺、一贯性、信誉/3 第二章 出版环境/6 第二部 组织管理:战略与技巧/15 第三章 找准定位/17 第四章 制定计划为第一要务/38 第五章 保持一支精干的员工队伍(但也不要过分吝啬)/70 第六章 保护你的资产/76 第三部 组织职能:战略与技巧/87 第七章 编辑流程/89 第八章 生产与制作/137 第九章 销售销售再销售/150 第十章 附属版权/188 第十一章 直销/216 第十二章 操作、订单处理与会计工作/228 第十三章 电子出版/235 第十四章 退货/247 结束语/262 附录/264 索引/274 译后记/287 试读章节 直接反馈渠道由出版商直接流向消费者;从出版商到零售商,然后流向消费者;或者从出版商到发行商、批发商、零售商,再到消费者。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渠道,并且多种渠道可以同时运作。 处于这条销售链中的每一个机构都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和时限要求。作为出版商,你会希望某本书能够尽快出版,使资金早日回笼;你也会认为,编辑加工和印制生产一本书的速度越快,现金周转和获利就越快。不幸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只是一厢情愿。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图书能够顺利到达消费者手中,那么你就必须顾及这条以读者为最终目标的销售链中其他机构的需求和时间限制。由于每年出版的图书可谓浩如烟海,每一个机构都必须对图书的流通制定出相应的规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大批图书的顺利出版和赢利。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是怎样对出版商产生影响的。 一般而言,出版领域的主要机构是根据他们的功能来界定的: 作者:指图书的原创者。他们的名字通常会署在图书上,但并非绝对。例如,当某书是由别人捉刀代笔时,作者的名字可能就不会刊印出来。要记住:任何规则总有例外的时候。 出版商:指从作者或原创人手中获得或者制造出某种信息产品(图书、磁带、录像带、数字化读物等等),并且通过各种渠道(直销、代销、发行、批发或者其他方式)卖给客户(批发商、零售商或者消费者)的公司。出版商通过编辑加工、装帧设计、印制生产和销售等环节使作品得到增值。此外,出版商也可从包装商或其他出版商那里购得图书成品,自己仅负责其销售。 发行商:指从出版商手中获得图书,然后对其进行仓储,并向批发商、零售商、图书馆和消费者销售的机构。发行商也接受和处理客户的退货,并将其退还给相应的出版商。虽然发行商可以而且也确实为出版商做了很多工作(如促销宣传、电话营销、特殊销售等),但其主要职责还是图书储存、销售及订单处理。发行商和出版商是合同关系,为出版商提供服务并收取一定的费用。发行商不同于批发商,因为他们不是P7 序言 自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与世界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世”对作为我国文化产业重要部分的图书出版业既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一方面,更加开放的环境,给我们引进国外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供了更大的便利,稳步发展的中国,对世界将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必然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希求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给中国的图书出版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巨大的活力。另一方面,中国传统图书出版业在接受国外先进的技术与经验的同时,也必然会遭遇国外出版界新一轮的冲击,原有的观念与操作模式等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冲击。面对激烈的出版市场竞争,我国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提出了积极应对的“五大战略”,即精品战略、集团化战略、科教兴业战略、“走出去”战略,以及人才战略。而其中的关键是人才战略,没有人才,前面的几个战略都得不到很好的实施,也就会落空。因此,出版人才素质的高低已成为未来竞争能否取胜的关键,而高素质的出版人才已成为了各出版社的竞逐目标。 新世纪出版人才,要适应改革创新形势的需要,不仅要具备编辑专业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而且还要掌握现代化的出版技术,具有先进的出版理念和全球化的广阔视野,能够把握世界整个图书市场的走向。因此,学习国内外出版管理的理念、市场运作的方式方法,借他山之石,提高出版人员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各出版单位的当务之急,也是学习型社会形成的应有之义。 本套丛书正是基于这一目标,精选了一批国外有关图书出版方面的著作,其中涉及国外图书出版的理念,图书的策划写作、编辑流程、生产发行、营销宣传、电子出版以及附属版权的销售等方面,介绍了国外图书出版的运作模式与方法,涵盖了国外图书出版业务的发展概况。 本套丛书的特点之一是观点新颖。本套丛书介绍了国外最新的出版理念和操作模式,详述了国外图书出版的业务流程,涉及了互联网时代下电子出版的新情况与新问题及其给传统出版带来的冲击。 特点之二是资料翔实。由于本套丛书的作者大多为在出版界工作多年的行家里手或对出版业从事了多年研究的资深学者,因此相关经验极为丰富,所选资料和事例生动引人、翔实丰富。 特点之三是贴近现实,实用性强。本套丛书在介绍国外出版业的现状和相关理论的同时,还列举了大量图表,形象而直观,十分利于读者的理解与学习。 相信本套丛书对国内图书出版界,对关注我国出版业在政策、市场、科技、竞争等多重力量作用下如何寻找发展空间与机会的业内人士,以及图书出版专业的师生与研究者,都会有所启迪与借鉴。我们编选此套丛书,但愿能为中国图书出版业的发展稍尽绵薄之力,有不足之处还望出版界同仁给予批评指正,以共同促进我国的出版研究,繁荣我国的出版产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科学研究中心 后记 本书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对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编辑流程、图书印制、图书销售和资产管理在内的整个出版流程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列举了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许多忠告,从而大大提高了本书的可操作性。此书不愧为“出版业的圣经”。 通过翻译此书,我对欧美出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相信读者在看过此书也会有同感。但由于我对国外出版还缺乏系统而全面的了解以及知识所限,在翻译过程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诚恳专家、学者、读者批评指正。 在此书的翻译过程中,我得到了专家的指点和好友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杨贵山 2005年4月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出版产业的圣经”。 ——美联社“这是当今存世的最好的参考书之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解答了所有的疑问。” ——简·纳森,美国出版商营销协会执行会长“对所有打算经营出版企业的人来说,不管是大出版社还是小出版社,这都是可靠的关键建议。表格和插图使得这本指南如水晶般清晰。” ——朱迪斯·艾普尔鲍姆,《如何得到顺利出版》作者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为赢利而出版--图书出版商底线管理成功指南(修订增补第2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托马斯·沃尔 |
译者 | 杨贵山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006534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2 |
出版时间 | 2005-06-01 |
首版时间 | 2005-06-01 |
印刷时间 | 2005-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7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23 |
丛书名 | |
印张 | 19.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8 |
宽 | 154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