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短篇小说(意大利文学经典名著)
内容
编辑推荐

《故事十八篇》、《农民与苦修生活》、《胖木匠的故事》、《星占学家与驴子》、《罗锅的故事》……本书汇集了意大利名家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优秀短篇小说作品,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你展现了一幅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生动的社会画卷。

目录

总序 吕同六 /1

富丽多姿,群星灿烂 /序 吕同六 /6

故事十八篇 弗朗科·萨凯蒂 /1

 三个瞎子 钱鸿嘉译 /1

 一只怪鸟 黄文捷译 /7

 抢红袍 吕同六译 /10

 花匠代替修道院长 吕同六译 /14

 怀孕的男人 魏怡译 /20

 绅士杀猪 魏怡译 /24

 猫口余生 魏怡译 /28

 长官与狗 魏怡译 /30

 半夜钟声 魏怡译 /32

 乔托的玩笑 魏怡译 /35

 但丁与铁匠、骑士 魏怡译 /38

 奔马惊魂 魏怡译 /41

 有鬼上门 魏怡译 /47

 蟾蜍的故事 魏怡译 /51

 王者之风 魏怡译 /55

 狼的尾巴 魏怡译 /58

 老爷爷骑士 魏怡译 /63

 酒鬼使者 魏怡译 /67

毛 皮 乔万尼·塞尔坎比/黄文捷译 /72

罗兰的童年 安德雷亚.达.巴尔贝里诺/黄文捷译 /76

农民与苦修生活 贝纳尔迪诺.达.锡耶纳/黄文捷译 /80

故事三篇 马苏乔.萨莱尔尼塔诺 /83

 吊死鬼的故事 魏怡译 /83

 天真的女人与狡猾的贼 魏怡译 /87

 阿城情殇 张敏译 /91

胖木匠的故事 安东尼奥.马内蒂/孙宁宁译 /98

阿里塞奥的奇遇 阿里恩蒂/孙宁宁译 /106

贝尔法哥 尼科洛.马基雅维利/黄文捷译 /111

故事二篇 巴达萨尔.卡斯蒂奥内 /123

 重见光明 魏怡译 /123

 冰语奇事 孙宁宁译 /126

故事五篇 安尼奥洛.菲伦佐拉 /128

 软铁 黄文捷译 /128

 背信弃义的情人 张敏译 /132

 阴差阳错 张敏译 /140

 滑稽的遗嘱 张敏译 /146

 雪孩子 张敏译 /152

卡桑德里诺的惊人之举

乔万尼·弗朗齐斯科·斯特拉帕罗拉/黄文捷译 /154

故事十篇 马泰奥.班戴洛 /160

 殉 情 吕同六译 /160

 罗密欧与朱丽叶 吕同六译 /164

 驼背新郎 魏怡译 /210

 调皮捣蛋的猿猴 钱鸿嘉译 /215

 对两位白衣骑士的嘲弄 黄文捷译 /220

 驴子与修道院长 黄文捷译 /224

 妓女受惩记 黄文捷译 /229

 夫人与农夫 黄文捷译 /232

 加佐洛的朱丽亚 黄文捷译 /244

 爱情的报复 黄文捷译 /252

故事二篇 彼特罗.阿雷蒂诺 /266

 戴孝的乔万尼之死 黄文捷译 /266

 黑猫判官 魏怡译 /270

故事三篇 拉斯卡 /271

 玩弄人的晚餐 黄文捷译 /271

 将计就计 张敏译 /279

 心想事成 吕同六译 /287

故事三篇 贾巴蒂斯塔.吉拉尔迪.钦齐奥 /301

 威尼斯的摩尔人 张敏译 /301

 吝啬鬼菲拉吉洛 钱鸿嘉译 /315

 纸上财富 张敏译 /319

星占学家与驴子 奥尔坦西奥.兰多/毒戋鸿嘉译 /325

罗锅的故事 安东.弗朗齐斯科.多尼/黄文捷译 /330

试读章节

阿尔多布兰迪诺·达·埃斯泰侯爵,在统治菲拉拉期间,曾像所有那些僭主经常发生的那样,想要在笼子里养那么一只前所未有的鸟。因为这一缘故,有一天,他派人去找一个在菲拉拉开旅馆的佛罗伦萨人,此人新来乍到,人缘极好,名叫巴索·德拉·佩纳。巴索岁数很大,个头很小,总是带着一头梳得光光溜溜的长发,戴着小帽来来去去。巴索来到侯爵跟前,侯爵向他说道:

“巴索,我想要在笼子里养上那么一只鸟,它得会叫得很好听:我还要它是那么一只新鸟,是别人找不到那么多的鸟,像红雀和金丝雀,不过,我找的不是这种鸟,所以,我才派人把你叫来,因为你在你的旅馆里跟各种各样的、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打交道,你就有可能让这些人当中的某些人告诉你有什么路子可以找到那样的一只鸟。”

巴索答道:

“我的大人,我明白您的心意,我一定要想方设法实现您的心意;我会想法子让您很快得到满足。”

侯爵闻听此话,就觉得他的笼子里仿佛已经有了一只凤凰了;巴索随即告辞离去。巴索这时已经想好自己该怎么办;等到他回到旅馆,他就派人去找一位木匠师傅来,于是说道:

“我需要这么长的一个笼子,要这么宽,这么高;你要把它做得结结实实的,要它足足能装进一头驴,要是我想要放进一头驴的话;它还得有这么大的一扇门。”

这位师傅把一切都听明白了之后,就议好了价钱,随即回去做我们所说的那个笼子。他把笼子做好了之后,就令人把笼子送到巴索那里,收了钱。巴索马上找来一个送货人;送货人来到之后,他就进到笼子里,叫送货人把他送到侯爵那里。在送货人看来,这可是一项新货物,几乎不愿意干了;然而,巴索却一个劲儿地说,送货人只管把他送去就是了。

送货人来到侯爵府上,一大群老百姓闻听这件新闻都跟着后面跑来;侯爵不知道这新鲜事儿究竟是什么,几乎疑虑起来。但是,等到笼子和巴索送到跟前,巴索也被放到侯爵身边,侯爵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于是他说道:

“巴索,这是什么意思?”

巴索就这样待在笼子里,笼门紧闭着,他开始像鹦鹉般说起话来,说道:

“侯爵大人,几天前您吩咐我,叫我想法子让您在笼子里养上那么一只新鸟,这种新鸟应该是天下少有的那种鸟;如今我可以禀告您:人世问没有任何鸟是比我更新奇的了,所以,我进了这个笼子,我把自己呈现在您的面前,作为一只基督徒当中所能找到的最新奇的鸟奉献给您。我还要进一步禀告您:没有任何人有像我这样的本事。我的歌唱是如此婉转动听,准会使您十分高兴的。因此,您就让人把笼子放到窗户那边吧。”P7-8

序言

富丽多姿,群星灿烂

 吕同六

意大利短篇小说有着悠久、辉煌的传统,呈现出纷繁多姿的风貌。

在中古时期,当意大利城市文学获得发展的时候,便出现了一些叙事传奇作品。这样的散文故事,到13世纪已经成为一种很流行的文学体裁。《古代故事百篇》、《七个智者的故事》,是这一时期比较优秀的作品。它们以民间流传的故事,或法国骑士传奇,或东方故事为素材,由佚名作者改编,在流传过程中,为了适应市民的趣味,经过不断的再创作,逐渐具有了比较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吸引公众的艺术形式。这些故事篇幅短小,情节凝练,叙述朴实,语言生动,而且,每一则故事都蕴含了道德教诲。它们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学的重要体裁——短篇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基础。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短篇小说便闪射出夺目的光辉,涌现出优秀的短篇小说家群体。薄卡丘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薄卡丘的代表作《十日谈》以故事会的形式,采用框形的结构,塑造了不同阶层、三教九流、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展示了意大利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抒发了文艺复兴初期的自由思想,成为一部思想上、艺术上和语言风格上都很新颖、完美的作品。《十日谈》开创了短篇小说这一独特的文"学样式,产生了极为广泛、深远的影响,为意大利和欧洲近代短篇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在薄卡丘之后,意大利先后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短篇小说家。他们犹如灿烂的群星,照耀着意大利文坛。萨凯蒂是继薄卡丘之后意大利又一位短篇小说大师。

弗朗科·萨凯蒂 (Franco Sacchetti,1332—1400),出生于佛罗伦萨的商人家庭,自幼喜爱文学、音乐,成年后遵从父亲的意愿从商。后来,又弃商从政,担任过佛罗伦萨共和国的一些重要职务,并多次受命出使其它城邦,得以周游各地,阅历人生。

萨凯蒂的文学活动大约始于1350年,正值彼特拉克、薄卡丘的文学创作活动为意大利文学缔造了欣欣向荣的局面的时期。他受彼特拉克的影响,开始写作诗歌。他的诗作题材和形式相当广泛,有抒情诗、叙事诗、政治诗、伦理诗、狩猎歌等,大多采用十四行诗、短歌的形式。它们继承文艺复兴初期诗歌的传统,歌颂爱情,充满热爱生活,懂憬幸福的情趣,风格清新、自然。这些诗歌都收入《萨凯蒂诗集》。他还出版过散文教诲作品和《书信》。后来他转而创作短篇小说。

《故事三百篇》是萨凯蒂最重要的作品,1385年左右开始构思,其中大部分写于1392至1397年间,但流传下来的仅223篇,有一些是残存的片段。他的短篇小说描写受到薄卡丘的影响。作者在“自序”中说,这些故事的素材采自日常生活或民间传说,都系作者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的趣事、奇遇。故事中的人物全是普通的市民、手工艺者、民间艺人、小丑、仆役。萨凯蒂热情歌颂这些虽然出身低贱,但有着许多美德,聪明、善良、豁达、明智的下层人民,或抨击君主的专横、愚蠢,或挖苦富贾的贪婪、冷酷,或讽刺僧侣的伪善、龌龊,或_嘲弄各种丑恶的人和事。《故事三百篇》生动地描写了十四世纪佛罗伦萨的风尚习俗和生活环境,勾勒了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经济、精神生活画面。作品中洋溢的强烈的反教会的民主思想,人的高贵不决定于他的出身与地位,而在于他的才能和品德的观念,都抒发了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萨凯蒂认为,文学是教诲和醒世的手段,因此在每个故事之后,作者都发表见解,判断是非,指点生活准则。

这些故事在艺术形式上又不同于《十日谈》,别具一格。它们没有在故事会的框架内构建成一个完整的作品,而是各自独立成篇。它们的篇幅都非常短小,有的甚至近于速写。萨凯蒂广泛采用了平民的口头语言,生活气息浓郁,文学简洁,质朴真纯,幽默风趣,读后常令人忍俊不禁。这表明了它们同民间文学的紧密关系。最后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和生命。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关于人和爱情的理想,在这篇小说中再一次得到了生动、有力的表达。

在这一动人心弦的故事中,朱丽叶的形象尤为光彩照人。作者写出了她如何历经爱情的迂回波荡和心灵的坎坷磨难,不屈从于父母的严命,心甘情愿承受最大的风险,采取自许婚事、服药假死、筹划私奔等行动,一心向着光明奔去,终至以身殉情。班戴洛不只赋予朱丽叶以美丽温柔、有情有义的女性特征,而且在她同旧势力的尖锐矛盾和斗争中,展示了她的封建礼教叛逆者的坚毅性格,使她体现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命运超越了单纯追求自由爱情的范畴,而体现了历史的变革时期新旧两种思想的斗争。在封建社会里,自由的爱情,必然同基督教的禁欲主义、森严的等级制度、封建的伦理原则,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新思想的代表,最后沦为旧社会的牺牲品。班戴洛的小说是抒写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哀曲,又是宣告他们获得精神、道义上的胜利的颂歌。

薄卡丘和班戴洛,人文主义思想一脉相传。但他们之间相隔着两个世纪。经济的衰退,政治的蜕化,异族侵略者的争夺,各城邦君主的内讧,可谓时移俗易,世风日下,凶杀、械斗频繁发生。文化和艺术遭到压制。在短篇小说的创作中,锐利的战斗精神和昂扬的生气,异常单薄了。许多庸俗的言情小说应运而生。如果说,《十日谈》里充溢的乐观、蓬勃的情绪,明亮、鲜艳的色彩,以及萨凯蒂故事里的讽刺、幽默,生动地体现了前期文艺复兴一定生机勃勃的青春锐气,那么,班戴洛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凄惨结局,则映照出笼罩文艺复兴晚期危机时代的阴暗色调,十六世纪意大利社会所特有的悲剧性的情势。班戴洛笔耕一生,描绘出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情态。意大利权威的文学史家弗罗拉赞誉他的小说“富于历史的本质”,超越了同时代的所有叙事作品。班戴洛当之无愧地是薄卡丘之后最出色的人文主义小说家。他的创作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短篇小说繁荣的终结。

无论《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是班戴洛的其他小说,情节都曲折有致,变幻多端。作者常常采用慷慨激越的自白,浓墨重彩地把人物情感的冲突,予以酣畅淋漓的表现。而在讲叙故事的时候,又好像他在同友人娓娓倾谈,自由自在,紧慢相间。各篇小说常以“楔子”开场,叙述中又嵌入典故,穿插议沦。所有这些特点,就使得班戴洛的小说充满戏剧性的因素,不只读来饶有兴味,而且具备改编为剧作,搬上舞台的优越条件。毫不奇怪,他的短篇小说被许多意大利和世界戏剧大师如莎士比亚、洛佩·德·维加、韦伯斯特、缪塞等相中,纷纷从中撷取再创作的素材。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白费心力》,就是改编自班戴洛的小说。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大学者钱钟书先生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短篇小说,非常熟悉,十分赞赏。他表示,“在读过的薄卡丘的继起者里,我最喜欢萨凯蒂,其次就是班戴洛。”他曾罕见地亲自执笔翻译了一篇班戴洛的短篇小说,并在一篇论文中,把它同《生经》的一则宗教故事《舅甥经》、古希腊散文家希罗多德《史记》里的一节掌故,进行了独到的、饶有趣味的比较研究。它因尖锐的批判锋芒和犀利的言辞得罪了教会,曾一度被教会列为“禁书”。《故事三百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问世几百年以后,仍然有许多作家借鉴他的故事的题材和写作手法,对意大利和欧洲文学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薄卡丘和萨凯蒂的创作,造就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短篇小说繁荣昌盛的第一个高潮。15世纪上半叶,意大利短篇小说大致上处于相对平稳、蓄势待发的局面。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乔万尼·塞尔坎比、安德雷亚·德·巴尔贝里诺和贝纳尔迪诺·达·锡耶纳。

乔万尼·塞尔坎比 (Giovanni Sercambi),1347年诞生于意大利中部文化古城卢卡,1424年去世。他出身贵族家庭。他最初从商,经营药材,但积极参与城市的政治活动,撰写过政治学著作。他的《卢卡纪事》详尽记叙古城卢卡从1164至1424年间的政治、社会生活。他的主要作品是《故事集》,作于15世纪初,有两个版本流传后世。一个版本模仿薄卡丘《十日谈》的结构,收一百个短篇。另一个版本流传较广,收155个短篇,突破了故事会的形式。一群朋友漫游意大利的所见所闻,构成故事集的框架,故事叙述常常伴随道德教喻。整个作品可以看作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广阔的现实生活的形象记载。它的最大特点是语言鲜活、生动,不少短篇取材于民间故事。

安德雷亚·达·巴尔贝里诺(Andrea da Barbeino,又名安德雷亚·达曼扎博蒂 (Andrea da Manzabotti,1370年左右生于佛罗伦萨,1431年去世。他曾翻译法国查理大帝系列骑士传奇,又从托斯坎纳和威尼斯地区民间文学传统中吸取素材,创作了众多骑士故事由他本人在公众场合说唱。这些故事把游侠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相交融,被后来的短篇小说作家和叙事诗人广泛模仿和借鉴。他的代表作有《骑士传奇》、《不幸的武士》、《法国王室故事》等,问世后在意大利流布甚广。

和这两位作家同时代的贝纳尔迪诺·达·锡耶纳 (Bena.rdino da Siena,有着不同的经历。他1380年诞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锡耶纳城,青年时代加入圣芳济谷教派,致力于对该教派的改革,因而在1427年和1431年两次以异端罪被宗教当局审判,1432年被教皇赦免。他一生遍游意大利各地,进行布道。在布道中,他常常讲述种种故事。这些故事富有人情味,语言淳朴、生动,有些简直就是有趣的笑话,但又饱含教诲意义。但它们并未全部流传下来,后来由锡耶纳人巴尔托洛梅奥收集,得45篇,付梓出版。他还用拉丁语撰写过宗教题材的论文。1444年逝世于阿奎拉。

15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当推马苏乔·萨莱尔尼塔诺(Masu ccio Salemitano,意思是萨莱尔诺城的马苏乔。他的本名叫托玛索·瓜尔达蒂(Tommaso Guardati)关于他的生平,人们知之甚少。他1415年左右诞生,一说1410年左右诞生。他曾经担任萨莱尔诺城邦的大公罗贝尔托的秘书。当时,在罗贝尔托大公的庇护和支持下,萨莱尔诺宫廷汇聚了一批学者、文学家,成为意大利南方传播人文主义的文化中心。马苏乔同著名人文主义者庇丹诺关系密切。15世纪下半叶,他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但生前未能发表自己的作品。他的主要作品《短篇小说集》在1475年,即他去世以后的第二年,由他的朋友整理出版。

马苏乔的《短篇小说集》共收小说50篇。作者在集子中明确表示,他以薄卡丘的《十日谈》为写作的榜样,“努力效法它的优美的语言和风格”。作品分为五部分,每一部分的故事围绕一个中心题材展开,分别描写僧侣们的恶行劣迹,嘲讽嫉妒者,批评女士的缺点,叙述悲伤或愉快的事情,表彰君主的豪爽大度。马苏乔对僧侣的揭露特别锐利和激烈,超过了他的前辈作家。对于他来说,抨击僧侣们的丑行,是反对教会向人民灌输的蛊惑人心的教义的手段,他不只批判教士们的堕落和伪善,而且把矛头指向整个教会,认定它的欺骗行径笼罩和毒害着整个社会生活。马苏乔在小说中描叙了他十分熟悉的现实生活,注重细节的真实性,有时还把现实中的人物引进小说,赋予故事巨大的真实可信性。他描叙的故事情节,常常充满富有想象力的、出人意料的戏剧冲突。他笔下的现世生活,常常呈现出紊乱、荒唐的模样,因为他敏锐地观察到了那个时代所经历的剧烈的矛盾,他的小说自然就不免流露出滑稽可笑和悲哀愤慨交织的情绪。由于教会的敌视,马苏乔的《短篇小说集》于1557年被教会列为禁书,但它仍然一直在意大利得到广泛的流传。

16世纪,意大利短篇小说再一次呈现出繁荣昌盛的景象。一大批才华横溢的小说家,如马基雅维利、班戴洛、菲伦佐拉、拉斯卡、钦齐奥等的涌现,仿佛熠熠闪烁的群星,打造出了一片无比美丽、灿烂的星空。

形成这一辉煌局面的另一个原因,在于短篇小说自身具有的优势。短篇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同诗歌、戏剧比较,它短小、灵动,但容量颇大,能够更直接、更真实、更自如地表现作家的自我和作家生活的那个时代,也更方便于作品在读者大众中传播。正是在16世纪,不仅有许多作家的短篇小说作品接连问世,连在诗歌领域成就卓著的优秀诗人浦尔契、佛罗伦萨城邦君主洛伦佐·美第奇,也写起了短篇小说。著名诗人阿里奥斯托的长诗《疯狂的罗兰》中的一些章节,也具有短篇小说的形态。也这是在16世纪,在意大利第一次出版了像《意大利优秀作品小说百篇》(1561)这样的短篇小说选集,并一版再版,表明了公众对短篇小说的热情关注和浓厚兴趣。

16世纪,意大利文学界关于艺术美和文学语言的规范的讨论也非常热烈。人文主义者卡斯蒂里奥内的《侍臣论》和本博的《论俗语散文》,在意大利和欧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直受到尊重的薄卡丘,由于本博的高度评价,此时更获得空前的推崇,他的《十日谈》被奉为小说叙事形态和文学语言的楷模。众多小说家纷纷师法薄卡丘,借鉴《十日谈》;但同时,他们又并不墨守成规,而是努力有所突破,有所超越,甚至向《十日谈》发出挑战,以求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这无疑也推动了短篇小说的发展,开拓了意大利16世纪短篇小说的新生面。

尼科洛·马基雅维利(Nicolo Machiavelli)是一位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人物,在政治学、历史学和军事学研究,在喜剧、诗歌、小说创作上,都获得卓越的成就。《贝尔法哥》是他留传下来的唯一的短篇小说,写作年代不详,据推测大约作于1518年。小说叙述魔鬼长贝法哥尔受冥王的派遣,携带大量金钱,来人间娶亲,以考察女人的品德。他来到人间,娶了一位美丽的妻子。但他无法忍受妻子的恶习,被折腾得几近倾家荡产,末了只得仓皇出逃。在危难时刻,他幸得一乡民救助,但仍然不得安生。最终他宁愿回到地狱去。小说构思瑰奇独特,想象奥妙恣肆。作者对现实生活给予异常扭曲的、怪诞的观照,在辛辣的挖苦中,传统的魔鬼题材凸显出异常新颖的内涵,残酷的金钱利益毁灭着人际关系,小说从而孕含了对世人生活的独到见解。《贝尔法哥》因此成为意大利短篇小说史上的经典作品。

另一位重要的短篇小说作家,是安尼奥洛·菲伦佐拉(Agnolo Firenzuola,1493一1543。他出生在佛罗伦萨,先在锡耶纳和佩鲁贾大学攻读法律,后来加入修士团,在罗马教廷担任律师。1526年,他获教皇批准,解除誓约,还俗回到普拉托。教廷给他保留了较为丰厚的薪俸,他得以专心致志于文学创作。

菲伦佐拉有着多方面的文学才华。他写过抒情诗、两部喜剧,把古罗马作家阿普列尤斯的《变形记》和梵语文学经典《五卷书》,改编为《动物谈话第一篇》,又对阿普列尤斯的《金驴记》进行了再创作。在他的笔下,古代作家描写的奇妙故事,演变为表现当代生活习俗的有趣作品;古典文学的经验,当代作家的体悟,民间文学的特点,在作品中融为一体。他撰写的对话体著作《论妇女的美》,称颂女性的躯体的美;主张以各个局部的美,组合为整体的美;并从实践和理论上阐发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观和艺术观。

短篇小说集《谈情说爱》的写作约始于1523年,1548年出版。菲伦佐拉把这部作品献给他倾心爱慕,却不幸过早去世的贵妇人科丝坦查。菲伦佐拉仿效薄卡丘《十日谈》的叙事结构,打算写三对青年男女相聚在一起,讲述关于爱情的故事,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在六天的愉快时光里,共讲36个故事。但菲伦佐拉后来因病中止了创作,只写出了引言、第一天的六个故事和二天的两个故事。这些故事嘲讽僧侣的伪善、荒淫,赞美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由于菲伦佐拉曾在教廷任职多年,熟悉内情,他对教会的揭露因而显得格外犀利、有力。《谈情说爱》在某些方面又突破了《十日谈》的模式。叙事进程中,常常伴随着对爱情的议论,富有思辨性;故事的结尾,通常是作者的教喻,亮明自己的看法。菲伦佐拉有着很深的语言造诣,善于把优美的、传统的文学语言,和生动的、充满现实生活气息的托斯坎纳民间语言糅合起来。他喜欢用富有音乐感的词语来描写入和物,营造出一种愉悦的、诗情画意般的美感,以实现形式的完美。

来自佛罗伦萨的另一位短篇小说家拉斯卡(Lasca)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他的本名是安东·弗朗齐斯科·格拉齐尼(Anton Francesco Grazzini,1503—1584,他的职业是药剂师,虽然按照当时的规矩,他可以加入行会,但他始终被排斥在外,这倒使他的思想和行动获得了很大的独立性。1540年左右,他参与创立“水珠学院”(后改名为“佛罗伦萨学院”),该学院的宗旨是维护佛罗伦萨语言和文化像水珠一样的纯洁。学院的每一位成员都要取一个与水有关的别号,格拉齐尼取别号拉斯卡,这是一种爱吃孑孓等浮游生物,能清洁水面的软口鱼,他以此来表明自己的信念。1582年,他又参与建立著名的“克鲁斯卡学院”。“克鲁斯卡” (Crusca),意为“秕糠”,它表示学院的使命是像筛去面粉中的秕糠一样,清除语言中的杂质,维护意大利语言的纯洁和规范。

拉斯卡努力收集和出版佛罗伦萨的典籍,特别是诙谐、讽刺类的作品。在他看来,它们的价值超过宫廷味道浓厚的古典作品。他的诗歌大致上也都同彼特拉克式的精美诗句相悖,充满幽默、快乐的色彩。他认为,戏剧固然要借鉴前人经典作品的题材和情节,但应该摆脱亚里士多德和贺拉斯制定的条条框框,表现当代人的生活和风尚。因此,他不愿意模仿古罗马喜剧的模式,摈斥那种刻意制造悬念,剧终时才真相大白,以追求戏剧效果的手法。他的剧作注重场面的安排,人物活跃,语言灵动,不少人物被后来的即兴喜剧吸收,流传了下来。他先后写了三部笑剧 (《修士》、《修女》、《比武》),但只有《修士》留传后世,七部喜剧(《嫉妒》、《女巫》、《女预言者》、《伪善的女人》)等,它们都体现了这一独特的艺术理念和特点。

《晚餐》是拉斯卡留名史册的主要作品。这部短篇小说集作于1540年以后,叙述在寒冷的一月里,十名男女青年相聚在一位佛罗伦萨女人的宅邸,白天玩雪球,晚餐时又在一起,各自讲述有趣的故事。作品没有完成,只有头两天的晚餐是完整的,加上第三天晚餐时讲的两个故事,共得22篇。从叙事框架看,它受到《十日谈》的影响。但拉斯卡的兴趣显然不在平平淡淡地讲述故事,他努力实践着自己的信条:“真正的艺术是让人愉快和高兴”。他用亦庄亦谐的笔墨,着力描写那些普通人的现实生活中滑稽可笑的、不可思议的,有时甚至是荒诞的、残酷的事件,编织出喜剧性的场面,洋溢着生活的乐趣;而对教会的阴暗面和旧习俗的揭露,又充满强烈的戏弄和嘲讽意味。批判性中蕴含着平民性和民主性。拉斯卡不懂古希腊语,仅粗通拉丁语,这在当时的意大利作家中是极为罕见的。他喜爱和熟悉民间的、口头的语言,反对语言的贵族化倾向,因此他的小说语言简洁、明快、活跃。他笔下的佛罗伦萨的街头、桥梁、住宅,就像画家用油彩描画的场景一样明快、鲜活,15至16世纪佛罗伦萨的民情民俗清晰可见。

在16世纪的短篇小说作家群体中,吉拉尔迪·钦齐奥,也是一位多才多艺、别具一格的作家。贾巴蒂斯塔·吉拉尔迪·钦齐奥 (Gimbattista Giraldi Cintio,1504—1573)是位小说家、剧作家、文艺理论家、医生。他出生在费拉拉城,青年时代学习医学、文学和哲学,曾在费拉拉大公手下担任文书,后来相继在费拉拉、都灵、蒙多维、帕维亚等地大学教授文学和修辞学。

吉拉尔迪·钦齐奥在文艺理论领域颇有建树。他曾注释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贺拉斯的《诗艺》,又先后发表了论传奇体叙事诗、悲剧、喜剧的著作,批驳了对阿里奥斯多传奇体叙事诗《疯狂的罗兰》的攻击,阐明了这一新型诗歌体裁的特征和作用。他创作的《奥尔比凯》等九部剧作,以流血的事件,强烈的戏剧冲突,撞击观众的感官,来进行道德教育。他的戏剧理论与实践,推进了意大利古典戏剧的发展。

短篇小说集《故事百篇》 /1565是吉拉尔迪·钦齐奥最重要的,也是流传很广的一部作品。它实际上结集了130篇故事,叙述1527年罗马大屠杀后,侥幸逃生的一群男女,邂逅相遇,在一起讲述故事。这些故事内容广泛,结局幸福和悲惨的爱情,夫妻之间忠贞或背叛的关系,奸诈、嫉妒、豪爽和友爱的品行和行为,各式各样的命运际遇,等等,都获得逼真的展现。但吉拉尔迪-钦齐奥不同于薄卡丘和其他文艺复兴时期的小说家,他更多地热中于描写残忍的、罪恶的、甚至血淋淋的事件,表现紧张的、动人心魄的命运冲突。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刺激和焕发读者或怜悯或豁达的感情,宣泄情绪,达到歌颂美德和善行,陶冶情操,教诲人生的目的。他间或也写些幽默的故事,饱含机智,语多风趣。在叙事进程中,作者常常借助插叙和简短的议论,表明自己对所描写的事件和人物的态度。《故事百篇》问世以后,大受欢迎,并且很快在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国翻译出版。莎士比亚的《奥赛罗》,便是取材于这部故事集中的《威尼斯的摩尔人》。

马泰奥·班戴洛 /1485—1561,出生在贵族家庭,少年时进入修道院,接受宗教教育。后来在帕多瓦大学学习哲学、历史,研读古希腊语言文学,博学多才。他当过修道院的僧侣,跟随叔父到各地巡视教务,对意大利的社会作了细致的考察。他还担任过一些城邦君主的文书、家庭教师,并受命履行一些外交使命。他曾卷入充斥意大利国土的动乱的漩涡,备受颠沛流离之苦。晚年,他被迫流亡法国,直到去世。这种不同寻常的人生阅历,倒使他有机会深入体验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熟悉他们的情俗风尚,对教会和贵族宫廷的内情获得了真切的认识,从现实生活中不断吸取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这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班戴洛青年时代开始写作,写过抒情诗歌,翻译过文学作品。短篇小说是他最重要的作品,凝聚了他毕生的心血。他一生写了短篇小说214篇,结集为四卷。前三卷于1554年出版,第四卷在他去世以后,于1.573年出版。这些小说取材于古代或中世纪史实、传说,或当代生活中的真实事件、民间故事,或写传奇式的悲欢离合,或写离奇的冒险。班戴洛深受薄卡丘的影响,曾把他十分推崇的《十日谈》的某些故事翻译成拉丁语。不过,他的短篇小说没有采用薄卡丘《十日谈》那样的故事会形式,用一个框形结构,去把不同的故事连缀为一个整体。他的小说也不像《十日谈》那样充满批判的锋芒,咄咄逼人。他只是把现实生活的一幅幅姿色富丽的壁画,把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在短篇小说中精细地描绘出来,供读者品味、评判。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班戴洛最著名、最优秀的短篇小说。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提倡全面发展的人的理想,人文主义作家笔下的人物,常常是既俊美、健康,又聪明、勇敢。罗密欧和朱丽叶就是这样的形象。班戴洛情深辞切地描画他们的美妙的风姿,过人的才智;他们两情相悦,至性至情荡涤着他们的心灵,激发了他们身上蕴藏的一切美好的东西。他们执著地追求婚姻自由,希望建立自己的幸福生活。在等级森严的社会里,他们不顾封建世仇的阻挠,矢志不渝地相爱,忠于誓约,坚贞不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短篇小说(意大利文学经典名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意)萨凯蒂
译者 吕同六//钱嘉洪//黄文捷//张敏//魏怡//孙宁宁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45361
开本 32开
页数 3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46.43
丛书名
印张 1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04
14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5: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