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课程规划(当代之取向第7版)/世界课程研究前沿译丛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幅宏伟的彩色画卷,多维度透视了影响课程规划的四大关键要素,阐发了课程规划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展示了各个层次教育规划的典型个案;多视角考察了当下美国课程的变革和趋势,突显了课程规划技能在教育实践中的灵活运用。书中既有课程学家对课程理论的精辟阐述,又有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亲历课程规划的切身感受。全书自始至终强调课程规划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方法之间的相互连接与沟通,涉及的主要概念和原理适用于各个层次的教育,尤其强调幼儿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通约性。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课程的基础和标准

第1章 目标和价值

焦点问题/3

课程的定义/4

课程的基础/6

课程标准/7

课程目标/8

课程规划的价值/9

标准问题——目标和价值/10

21世纪学校道德捍卫的使命/内尔·诺丁斯/11

四种传统的课程观/威廉姆舒伯特/19

普通教育的组织与学科内容/罗伯特·哈钦斯/26

教育中的要素主义实例/威廉姆吧格莱/29

进步主义教育的实例/威廉姆·基尔帕特里克/34

课程横切的方法:飞转的轮子/西奥多·布拉梅尔德/39

传统与进步教育/约翰·杜威/43

教师的声音——将理论付诸实践目标罐/卡罗尔·安·珀克/47

学习活动/50

进一步阅读的书目/53

第2章 社会力量:现在与未来

焦点问题/59

课程与未来的挑战/60

标准问题——社会力量/72

通往未来学校之路/德·狄克逊/74

信息时代工作的变化/马丁·卡努瓦/81

透过文化之镜……/西摩·费希/87

我们的双重文化/保罗·博安南/94

牢记资本:土豆条与教育的关系/迈克尔·阿普尔/98

全面服务学校/乔伊·德赖富斯/109

教师的声音——将理论付诸实践

 运用审查:一位教师的方法/查尔斯·埃伦伯根/115

学习活动/119

进一步阅读的书目/121

第3章 人的发展

焦点问题/126

人的发展理论/128

标准问题——人的发展/130

我的教育理念/阿什利·蒙塔古/131

发展性教育的哲学和实践内涵/戴维·埃尔金德/135

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策略/戴维·翰伯格/145

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为了每一个儿童的健康人格/世纪中期白宫儿童与青年研讨会/153

道德教育的认知发展方法/劳伦斯·科尔伯格/172

男性生活圈中女性的地位/卡罗尔·吉利根/190

围绕儿童的发展来组织学校/詹姆士·坎默/195

教师的声音——将理论付诸实践

 六年级徒步旅行/理查德·埃森伯格/198

学习活动/204

进一步阅读的书目/206

第4章 学习与学习方式

焦点问题/213

行为学习理论/214

社会学习理论/215

认知学习理论/21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16

学习方式/218

标准问题——学习与学习方式/219

行为矫正分析/克利福德·曼德森等/221

认知科学及其对教育的启示/加里·克鲁泽/233

将脑科学摆到次要的位置/约翰·布鲁厄/239

协调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罗纳德·海曼等/249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学习方式:文化融入教育的个案/辛西娅·狄拉德等/252

深入探讨多元智力理论/霍华德咖德纳/261

教师的声音——将理论付诸实践

 埃里克学习阅读:工作中的学习方式/朱恩·赫德金等/267

学习活动/271

进一步阅读的书目/273

第5章 知识的本质

焦点问题/281

有关知识的几种观点/283

标准问题——知识的本质/286

学习中的结构/杰罗姆·布鲁纳/287

学科内容的进步主义组织/约翰·杜威/291

课程整合与知识的学科/詹姆斯·比恩/294

我们能预先将思维打包吗?/尼塔吧伯/308

艺术和想象:重拾可能性的感觉/玛克辛·格林/312

认知和表征:追求美国梦的一种方式?/艾略特·爱斯纳/322

多元文化教育和课程改革儋姆斯·班克斯/331

教师的声音——将理论付诸实践

 重新设计模式:一个有关教与学的成功的整合之法/丹尼斯·麦克法登等/346  

学习活动/351

进一步阅读的书目/353

第6章 课程标准

焦点问题/357

其他重要的课程标准/358

教育科学的来源/约翰·杜威/363

教师、公众生活和课程改革/亨利·吉鲁/369

多样性和口包容性:走向人性的课程/玛克辛·格林/380

应该由谁来规划课程?/格伦·哈斯/391

课程标准透视:过去与现在/弗雷斯特·帕克/396

今天的标准——明天的成功/罗伊·罗默/406

标准,标准:高与低/丹尼尔·坦纳/411

教师的声音——将理论付诸实践

 怀旧和回到基础/格雷戈里·谢弗/420

学习活动/423

进一步阅读的书目/424

第二部分 课程

第7章 儿童教育

焦点问题/431

小学教育/432

早期儿童教育/434

儿童教育的目标/436

编织课程之网/苏珊·洛厄尔·克罗格/439

瑞吉欧教学法/莉莲·咔茨等/444

玩耍是我的工作/伊丽莎白·琼斯/448

小学教育的前景是什么?/杰拉尔德·布雷西/452

儿童早期教育:我们应该期待什么?/戴维·埃尔金德/457

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

 让儿童准备好迎接全球化社会:将外语整合进小学课程/吉塞拉·思斯特一斯莱文特等/461

教师的声音——将理论付诸实践

 “当我们拥有共同回忆的时候,我们是朋友”/默尔·维斯·沙尔曼/472

学习活动/475

进一步阅读的书目/477

第8章 少年和青年早期教育

焦点问题/483

主要的变化与关键的转折点/484

少年和青年早期的课程目标/486

中学的发展/486

教育青少年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卡耐基青少年发展委员会/488

探索中学课程/詹姆斯·比恩/492

中学生与服务性学习:培养有能力有知识的公民/佩吉·格兰特/499

面向所有中学并教授所有内容吗?教师对基于标准的课程之担忧/塔里克啊克马儿/507

作为顾问的教师:—些实际的思考/朱迪斯·布拉夫/512

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

 中学走向复兴:吉尔福德德进展/杰韦斯特等/518

教师的声音——将理论付诸实践

 参与学生/科学家项目的中学生在教育方面获得的益处/玛丽·富戈拉/528

学习活动/536

进一步阅读的书目/538

第9章 青少年中期的教育

焦点问题/542

青少年中期面临的发展性挑战/542

寻求自我认同/543

美国中学面对的挑战/544

“综合”中学的发展/544

关于中学改革的大讨论/545

青少年中期的教育目标/547

对中学“学术性倾向”的阐释:改善策略/约瑟夫·墨菲/548

中学课程的深度能替代广度吗?/弗雷德·纽曼/553

技术素养:21世纪的迫切任务/梅里尔·奥克斯等/560

将中间学校的理念贯彻到中学中去/摩·曼宁等/568

中学的新希望:具有改革思想的教育工作者的教训/西奥多里·赛泽/576

对大学预科课程优点的再思考/内尔·诺丁斯/582

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

 地平线学校——学生的首选之处儋姆斯安德森等/591

教师的声音——将理论付诸实践

 将范围扩大:南布朗克斯之旅/苏姗·麦克拉/596

学习活动/599

进一步阅读的书目/600

第10章 青少年后期教育和成人教育

焦点问题/606

青少年后期和成年时期面临的发展性挑战/607

高等教育的招生/607

两年制学院/608

四年制学院和大学/609

成人教育/611

满足非传统学生的需求/612

老年学习者/613

高等教育及其未来/614

通过自由教育建立联结/欧内斯特·博耶/616

对文化多元主义说“是”,向排他主义说“不”/戴安娜·拉维茨/623

美国土著民族高等教育课程的规划与开发/埃拉·安格勒贝特等/627

以学生为中心研究性大学女/格由·温科/640

知识工厂的衰落/约翰·塔戈/650

21世纪的大学/理查德·鲁宾斯坦/661

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

 面向新课程的教师合作/彼得·戈尔德/666

教师的声音——将理论付诸实践

 我们的教学法有多重要?在社区学院课堂中赋予生活经验话语权/利奥诺_霍契尔·佩雷斯等/670

学习活动/676

进一步阅读的书目/678

词汇表/682

译后记/697

试读章节

知识和信息成为重新整合离散的雇员的基础  上述的工作性质的变化导致了工作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出现裂痕,同时也为个体被重新整合到更有成效、更平等的社会结构之中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和信息基础。这里的“知识”是指认知技能(cognitive skills)和积累的信息,来自个体在家庭、社区和工作场所中获得的有用的知识。它们是个体、家庭和社区所拥有的,能够运用于工作、个人和社会情境中的认知技能和信息。信息时代的工作是以“可传输的”(transportable)普通知识为中心,当然这些知识不是指从事简单工作的那些具体的知识;信息社会最理想的工作就是那些需要接受高层次教育的工作,因为它为积累更多的知识提供了机遇;信息社会最好的公司是那些能创造最佳的教学和学习环境以及能够实现信息的最佳转化的公司。可以说,正是知识和信息创造了工作的流动性,激发了公司改进生产线、工艺流程和制定营销策略的潜能。对工作者而言,特别是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几度变换工作岗位以后,也正是知识和信息激发了工作者学习新工艺流程的潜能,促使工作者不断地进行地区性的迁移,不断学习和适应全新的职业。信息时代的家庭和社区应该围绕知识和信息这个中心来组建,提倡新的工作方式,以人的发展为目标,以人类活动的最高利益为准则。平等的家庭环境有助于教和学的相互促进,最大限度地发挥成人和儿童的创造性潜能。社区可以按照学习网络来设定,包括儿童开发中心、各种教育机构。由市政府组织、提供一系列商业服务和成人教育网络,组建由个体通过英特网建立联系的新型社区。  从理论上讲,尽管个体拥有较多的知识和信息本身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然而,围绕学习网络而组建的社会为个体更高效和更平等地工作奠定了基石,为个体化的国民劳动者的重新整合提供了便利。从长远利益看,这将有利于创造出更大的财富和收益,既可以不断地增生出高质量的工作,改变闲暇时间的性质,也可以开展一系列综合性的活动,使生活更富有情趣和意义。P82-83

序言

《课程规划——当代之取向》(Curriculum Planing:A Contemporary Approach)第七版[此前名为《课程规划——一种新的取向》(Curriculum Planning:A New Approach]为各个教育层次的课程规划者和教师提供了工作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本书在美国颇具影响,至今已是第七次出版发行。本版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修订和更新。全书涵盖76篇论文,大多数在过去3年内登载,其中55篇为全新的内容。与先前的版本相比,本书涉及多元的研究方法,包括课程规划的历史方法、对当代趋势和问题进行的各种分析,以及用第一人称叙述文体描述课程的规划及实施。

本书的设计风格多样,可以满足具有不同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以及不同背景的学生的需要。书中每一章都有“教师的声音——将理论付诸实践”这一独特而又新颖的部分,它们是奋战在教育第一线上的教师们的原创之作,使我们能够听到教师们发出的不同声音。此外,每章后面还有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它们是教育实践工作者的代表之作,在制度层面上阐明了课程规划和实施管理的复杂性。

为了方便教师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本书在编排上可谓匠心独运。这具体表现在:每一章的开头呈现焦点问题和内容摘要,末尾附有学习活动,包括批判性思考、应用性活动、实地体验和网络活动;每一篇论文的后面都提出了一些有待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本书参考文献达645条,其中的75%出自1995年之后。各章的导言部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修改,行文流畅,言简意骇,增加了大量的小标题,以方便读者阅读。

本书分两大部分,共十章内容,第一部分六章,第二部分四章。

第一部分探讨了影响课程规划的几个关键性因素,它们是目标和价值以及课程的四种理论基础——学习、学习方式、知识的本质和课程的标准。本书阐明了课程规划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怎样才能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章突出了课程规划中教育哲学的重要价值,展示了部分教育哲学家的论文,反映了四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在整个20世纪,这些教育哲学思想对课程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观点鲜明,聚焦当代趋势和问题,强调每一种观点如何与21世纪的课程规划相联系。

第二部分侧重课程规划的技能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指出了课程规划触及的对象,这主要包括:幼儿、青少年、成年人和年长的学习者,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考察了当前的趋势、变革和主要问题。

本书自始至终强调课程规划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方法之间的相互连接与沟通。部分论文强调对未来课程进行规划的必要性,涉及的主题有:未来课程的规划、信息时代与教育、科学技术与网络、认知科学、变化中的研究室以及高等教育的未来。本版的增幅部分收录的其他主题有:多元智力、学习方式、多元文化教育、课程标准、课程规划的批判视角。

本书主要面向课程与教学专业、教育管理专业、教师教育和高等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本书涉及的主要概念和原理适用于各个层次的教育,而且各章都特别强调幼儿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通约性。

为本书撰稿的学者颇多,他们的理论和思想在本书中得到了重新展示。这充分说明了他们在为改善课程研究领域所做的不懈努力。美国著名的书评家们对本书提出了简明而有价值的建议。多年来,知名学者格林·赫斯对课程规划的复杂性进行了检视,为本书构筑了坚实的理论框架,他一直期盼着新版《课程规划》尽早问世。

弗雷斯特·帕克

后记

课程是教育研究的主题,课程改革成为时代的聚焦。广大课程工作者唯有不断地吸收并创造新的思想,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教育实践,才能对课程改革产生持久的推力。正是怀着如此的信念,作为学术共同体的基本成员,近年来一直辛勤地耕作在课程这块领地。之所以把课程规划纳入研究的视线,一方面因为课程规划是课程管理的关键性环节,影响着课程开发和决策的质量;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在课程规划方面的研究,尤其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系统地阐发课程规划的研究作品并不多见。在有幸获得《课程规划——当代之取向》这本超出常规的英文原著之初,我的心绪异常兴奋,为其丰富的信息资源而欣喜,为其新颖的组织方式而着迷,为其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而惊叹!  《课程规划——当代之取向》的两位作者——弗雷斯特·帕克和格伦·哈斯是世界课程舞台上具有广泛影响的实力派人物。帕克教授是在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教育学院工作,是该校首席教育专家、博士学位委员会主席。他是位多产的学者,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著书11部。其研究兴趣集中在多元文化教育、教育管理等方面。除代表作《课程规划:当代之取向》外,其他力作还有:《成长中的教师》和《成长中的校长》。哈斯教授在美国课程领域享有盛誉,在国际教育界拥有一定的知名度,1994年至今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工作,现任杜威研究协会主席。他的其他代表作有《创造》和《彩虹与过山车》。  《课程规划——当代之取向》多维度透视了影响21世纪课程规划的四大关键要素,即社会力量、人的发展理论、学习的本质和知识的本质。这些要素构成了2l世纪课程规划的四大基础,也是课程规划和教育决策的重要依据。在两位作者看来,理解四大课程基础有助于开发一种平衡的课程,比如说,理解社会力量,有助于课程工作者把握好各种教学关系,卓有成效地开展有意义的教学工作;掌握人的发展理论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增进学生对自我的了解;理解学习和知识的本质有助于课程规划者充分利用从不同情境中迁移的知识来规划课程。  具体而言,社会力量主要包括文化张力、社会压力、社会变革、社会未来。两位作者创造性地把社会力量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特别强调对学生的未来进行规划,这对我国的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两位作者坚持认为,人的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成长阶段理论,以及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对课程规划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关于知识的本质,两位作者归纳出三种有代表性的知识观,即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个人经验的知识、学科同个人经验融合的知识。他们指出了人类获得知识的五种基本的方式,它们是:1.基于权威的知识。包括从教师、教科书以及学科领域专家中获得的知识;2.基于经验的知识,是人类从自己的感知中获得知识;3.基于推理的知识,指人们运用逻辑分析,进行推理而获得的知识;4.基于神示的知识,人类历史揭示了大量的例证,在这些例证中获得超越自然的神示;5.基于直觉的知识,人们超越推理和先前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瞬间的认知形式和想象而获得的知识。上述观点拓展了我们对知识认识的视野。  以标准问题的形式呈现课程标准,是贯穿全书的一条红线。两位作者都认为,课程标准是解决课程领域主要问题的关键,而课程目标是指导课程规划过程最重要的标准。他们还把课程目标划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与社会和社会价值相关的目标,另一类则是与学习者的需要、兴趣和能力相关的目标。他们建议课程规划者在公民身份、教育机会均等、职业、自我实现以及批判性思维这五个方面思考和确定课程的目标。这使课程规划者对目标的规划有了明确的方向。此外,两位作者认为,课程工作应建立在价值的基础上,价值应该渗透在每一课程的决策中,永恒主义、要素主义、进步主义以及重构主义的哲学思想是制定课程目标、开发学习经验以及评价学习的价值参考。上述观点极大地启发了课程规划者的思维。  《课程规划——当代之取向》从多维度考察了当下美国课程的变革和趋势,突显课程规划技能在教育实践当中的灵活运用。它既有众多课程学家对课程理论的精辟阐述,又有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发出的声音,述说了他们在课程规划时的亲身经历。此外,本书添加了许多典型的个案研究,展示了各个教育层次的课程规划图景,分析了各个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特征、面临的发展性挑战,对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少年和青年早期教育、青少年中期教育、青少年后期和成人教育的课程作了详细的规划。这是本书极富特色的地方。  在两位作者看来,儿童早年的经历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学生在小学所获得的经验为其后续的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父母对儿童早期的智力发展尤为重要。在美国,侧重早期儿童教育的项目主要有“心智启动计划”和“提高计划”。前者主要由父母和志愿者实施,旨在促进儿童的智力、社会和情感的和谐发展,后者在幼儿园和小学中进行,意在保持和扩大那些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心智启动计划中取得的成绩,满足儿童在教育、身体和心理方面的需求。两位教授认为,处于少年阶段的年轻人遭遇人生重大的转折时期,他们面临巨大的压力。其原因是,年轻人的认知发展速度大大低于其生理发展的速度,缺乏社会和情感方面的处事经验,无法应对来自现代生活的压力;处于青少年中期的学生意识到自己具有发展智力的需要,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同龄人中取得地位,满足同伴的期望;青少年后期是自我概念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对个体把自己融入到当地、国家和全球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针对上述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两位作者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课程目标。  翻译这本洋洋洒洒近100万言的课程专著,无疑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它凝聚了各位译者的辛勤和智慧。各章译者如下:  前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前半部分:谢登斌;第三章后半部分、第四章、词汇表:熊建辉;第五章:吕林海: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乐毅(仇光鹏、韦立君、朱孟琴、李绯协助);第九章、第十章:俞红珍。全书由谢登斌统校。  熊建辉协助我统校初稿,付出了大量的辛勤劳动。我的导师王斌华教授自始至终心系本书的翻译和出版。在此,一并致谢!  谢登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课程规划(当代之取向第7版)/世界课程研究前沿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弗雷斯特·W.帕克等著//谢登斌等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856328
开本 16开
页数 6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90
出版时间 2004-12-01
首版时间 2004-12-01
印刷时间 200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8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423
丛书名
印张 44.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29
169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11-2003-108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2: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