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布达拉宫上空的谍影
内容
编辑推荐

从18世纪中叶开始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西方列强为染指中国领土西藏费尽了心思。英国、俄国、美国等国更是派遣了大量间谍潜入这片雪域高原,为实现自己的野心收集情报。本书全景式地展现1774-1949年间外国间谍在西藏的秘密活动。

内容推荐

有过一些故事,有过一些人,因何而来,来做什么,怎样的经历和命运,高原漠风中,隐约有背影……本书全景式地展现了1774-1949年间外国间谍在西藏的秘密活动。

目录

第一章 在大英帝国的旗帜下

波格尔:最早进入藏的西方间谍

塞缪尔·忒涅:唯有通过西藏,才能到达北京

疯子曼宁探雪域

蒙哥马利和辛格兄弟:手捻佛珠的间谍

萨拉特·钱德拉‘达斯与《拉萨及西藏中部旅行记》

金塔普:寻找雅鲁藏布江的源头

荣赫鹏兵犯雪域

测量珠穆朗玛峰

第二章 在神圣的光环下

古伯察和秦噶哔:最早涉足西藏的传教士

兰兹德尔:人藏的阻力竟来自英国政府

德尔智:潜伏在达赖身边的俄国间谍

齐比科夫:拉萨城内的偷窥者

河口慧海:从普通僧侣到日本间谍

能海宽:离奇失踪探藏路

寺本婉雅:《大藏经》的窃贼

第三章 在双头鹰的旗帜下

普里热瓦尔斯基一探西藏

普里热瓦尔斯基二探西藏

普里热瓦尔斯基三探西藏与唐古拉山口血案

普里热瓦尔斯基四探西藏与扎陵湖畔血案

波塔宁一探西藏

普里热瓦尔斯基命丧探藏路

格龙布切夫斯基“考察队”刺探藏北

格鲁姆·格日迈洛:“偏离”方向的“考察者”

佩夫佐夫“考察队”

波塔宁二探西藏

罗伯罗夫斯基“考察队”与阿尼玛卿山血案

邪恶的“巴德玛耶夫计划”

科茨洛夫第一次“考察队”与琐图血杂

科茨洛夫第二次“考察队”与鲁察血案:沙俄最后的探险队

第四章 冒险家的“乐园”

邦瓦洛:“抢走藏民的马匹,冲进拉萨!”

柔克义:因西藏改变人生的美国大使

莱因斯暴死世界屋脊

成田安辉: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隋报天才”

矢岛保治郎:自封的“西藏陆军大将”

第五章 阴谋家的会议

阴谋家的世外桃源:西姆拉

“藏独”六条对统一六条

英、藏之间的明争与暗斗

尢人承认的“麦克马洪线”

英国人篡改《艾奇逊条约集》

第六章 世界大战的阴影下

青木文教和多田等观:不安分的“留学生”

野元甚藏:密藏60年的拉拢西藏投日计划

哈勒:为希特勒寻找世界轴心

木村肥佐生和西川一三:日本最后的探藏者

第七章 “藏独”风雨下

美国人开始插手西藏

托尔斯泰的孙子带来罗斯福的亲笔信

“藏独”阴谋乱中而起

科罗拉多山脉深处的康巴训练营

木斯塘匪帮的覆灭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疯子曼宁探雪域

波格尔使华后,英国殖民者不断向西藏地区派遣各种身份的间谍。1811年,一个性格古怪的英国人又乔装打扮潜入了西藏。

这个神秘来客名叫曼宁,早年就读于剑桥大学,一度痴迷于数学,还出过一本专著。后来由于反感考试,没有继续深造取得学位。离开剑桥后,曼宁先后从事过文学和热力学的研究,最后到巴黎学习汉语。拿破仑称帝期间,曾经为他签署过特别通行证。深感知遇之恩的曼宁在拿破仑落难之时,还曾到他的囚禁之地圣赫勒拿岛致谢。返回英国后,曼宁又转而从事医学研究,并以医生身份受雇于东印度公司,到中国工作。因其行为古怪,被时人称做“疯子曼宁”。

在东印度公司工作期间,曼宁诱骗公司驻广州特别委员会给印度总督写信,要求允许他从印度进入西藏。1811年,曼宁抵达不丹边界,在下巴上贴上长胡子,化装成“中国绅士”,从坎塔巴里潜入西藏。

曼宁由布华山口,经不丹的帕罗宗到达西藏的帕里。尽管曼宁进入西藏的行为是一种非官方的民间自发行为,但他的西藏之行对于英国人了解西藏的价值具有十分巨大的意义:通过曼宁的报告,英国人了解了清军的虚实,尤其是认识到清朝的军队在本质上并不能称为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军队;曼宁的报告还显示,从帕里到拉萨的道路根本不适应野战炮兵部队的行军。

前往拉萨的路上,曼宁借为一位离职武官治病的机会,骗取了清军的信任,并以开设诊所为名,踏上了多少西方殖民者梦寐以求的高原腹地——拉萨。

为防止在广州的一段经历被老相识认出来,曼宁装成高度近视,带上一顶礼帽和一副老花镜,觐见了清政府驻藏官员。由于伪装得好,清政府的官员竟然没发现眼前的来客是个外国人。随后,曼宁觐见了年仅6岁的九世达赖隆朵嘉措,并送上了大量礼物。

曼宁在拉萨期间,以为清政府官员和西藏地方官员治病为幌子,广泛搜集情报,引起了驻藏大臣衙门和西藏地方噶厦政府官员的怀疑。清政府驻藏大臣阳春曾上奏,怀疑曼宁是洋人,而非他自己所说的印度人。

恰在此时,拉萨上空掠过了一颗奇异的彗星。一时问,拉萨城内谣言四起、人心惶惶,纷纷将这“不祥之兆”与曼宁在夜间用六分仪夜观天象挂钩。在驻藏清军的押解下,曼宁被驱逐出境。在这之后,曼宁又数次进入中国窥视天朝,终生以汉学研究为业。

在曼宁人藏的同时,化装成商人的英印文官莫尔可夫特又在1812年,经印度的阿尔摩拉翻越尼堤山口进入阿里,到达玛旁雍措湖。莫尔可夫特此行重点勘察了西藏西部的山川河流,还调查了噶达克地区的羊毛贸易情况。

在这之后,英国首先侵略了喜马拉雅山南麓各山岳部落国家,廓尔喀、布噜克巴、哲孟雄、克什米尔等,然后逐步侵略西藏。1814年,英国利用哲孟雄与廓尔喀的边界争端,把哲孟雄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1816年,英国强迫廓尔喀签订了不平等的《塞哥里条约》,1865年强迫布噜克巴签订不平等的《新曲拉条约》,使西藏失去了作为藩屏的这些山地国家,完全暴露在英国侵略者面前。

1885年,英国组织了以英印殖民政府官员马克勒为首的大型“考察团”,从哲孟雄人藏。当气焰嚣张的马克勒一行到达后藏的康巴宗时,为西藏地方政府和广大藏族人民所阻。马克勒气焰嚣张地声称:要带兵3000人强行人藏。次年,英国为了让清政府承认他对缅甸的占领,于7月间签订了不平等的《中英缅甸条约》,暂时放弃了入藏游历的要求。随后,英国人招回了马克勒“考察团”。

1873年,英国人阿乍噶主仆180余人从哲孟雄抵达西藏边界,要求进入西藏“通商”,被清政府的驻藏大臣驳回。此后,在中英《天津条约》和《烟台条约》中,英国都提出了希望在西藏地区“通商”的要求。

1885年,英印殖民政府致书清政府,力陈西藏通商之利,引诱清政府上钩。1886年《中英缅甸条约》签订后,英国驻华公使又要求清政府允许在印藏边界地区通商。英国人在大吉岭建造房屋,开办市场,引诱藏民进行贸易。但是,西藏人民反对英国侵略者的态度十分坚决,很少有人到大吉岭去进行贸易活动,让英国人空欢喜一场。英国人还探听到了西藏人民的表示,如果英国侵略者以武力进行威胁,西藏百姓就是“男绝女尽”,也“情愿复仇力阻”。

1888年3月19日,英国侵略军从隆吐山下的札鲁隘口,向驻防在隆吐高地下的藏军发动进攻,遭到了藏军官兵的奋死抵抗。此后,英军又多次发动进攻。在弹药殆尽情况下,藏军用石头、梭镖和大刀顽强地与敌人决斗。英军增至1600人,而西藏抵抗武装只有200人左右。3月24日,由于寡不敌众,隆吐和纳塘相继失守,英军向春丕继续进攻。

噶厦下令征调前后藏及西康各地民兵前往增援,总计派往前线的藏军有万余人。每一批军队经过拉萨开赴前线之时,十三世达赖喇嘛都亲自给每个战士摩顶赐福,还赐给经由喇嘛念过经后特制的白伞盖护身符一个,用来护身。达赖还下令三大寺组织僧兵,准备一旦必要之时即开赴前线。与此同时,达赖喇嘛还命令多札堪布、拉惹僧布、客拉丰见、参巴噶桑等人,同会念咒喇嘛15人,在布达拉宫秘密念“武经”放咒,诅咒英军失利。

各地藏军抵达前线的已达14000多名,而根据英国《泰晤士报》的报道,英军有2300多名,另有大炮9门。

P5-8

后记

经过一年的努力,这本不成样子的小书终于摆在了大家的面前。

这本书能够面世,实属偶然。

2005年底,在《环球时报》“史海回眸”栏目编辑石丁先生的策划下,我与朋友联手,为“史海回眸”推出了长篇连载“布达拉宫上的谍影”。当时,由于时间、篇幅有限,这个零零落落的连载,只在总共万把字的文字范围内,简要介绍了西方近现代探藏领域中的几名“重要人物”在雪域高原上的行踪。这个连载推出后,国内许多媒体进行了转载,尤其是在“人民网”和“新华网”等主流电子媒体接连转载之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转年2月某日,我结束一天的繁重工作刚刚回到家,石丁先生的电话便接踵而至,言:中国藏学出版社马丽华总编亲自打来电话,提议将这个选题结集出版。随后,经与马总编几番联系,终于促成了这本书的最终面世。

在我接下此书的编写工作之后,才发现,驾驭这个看似诱人的题目,远非当初想象的那样轻松。如前所言,此书能够得以顺利出版,首先要感谢《环球时报》的石丁编辑和中国藏学出版社的马丽华总编,是他们慧眼独具,使得这个选题由一个尚不成熟的构思最终变成了散发着油墨清香的精美书籍;尤其是与马丽华总编的一番长谈,勾勒出了本书的轮廓和大致脉络,使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少走了不少弯路。在这里,我还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张勉励博士,为本书的写作提供的大量宝贵资料。

2006年的那个夏季,对于许多生活在北京的人来说,又是一个难熬的“桑拿之夏”;但对我而言,在这盛夏之中,却独享了一丝清凉——每当我在那间只有七平米的小小书屋中如释重负地完成了本书的一个段落,站在小窗前极目远眺,仿佛感受到了从“世界屋脊”雪域天边飘来的一丝清凉——也正是这偶尔飘然而至的丝丝清凉,支撑起了我那久已疲惫的意志,促使我再度坐到电脑桌前,继续工作。

愿雪域上空,永不再有“谍影”。

张伟

2007年3月28日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布达拉宫上空的谍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藏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0578618
开本 32开
页数 3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5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526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9:5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