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从现代到后现代--西方艺术论说/艺术东西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艺术论文集。主要从两个领域进行论述: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和中国当代艺术。本书与以往同类书籍的论述最大不同在于它屏弃了历史的成见和异质文化的偏见,摆脱了单纯从风格学或社会学角度解释艺术现象,并着力揭示作品的内在含义和精神意旨。

内容推荐

本书所辑录的论文主要涉及两个领域,即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和中国当代艺术。在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论述中,作者力图摒弃历史的成见和异质文化间的偏见,并摆脱了单纯从风格学或社会学角度解释艺术现象的习惯做法,着力于揭示作品的内在含义和精神意旨。在涉及中国当代艺术的论题时,作者将中西艺术的冲撞与融合这一课题作为关注的焦点,通过中西文化比较,分析了正在发展剧变中的当代中国艺术在借鉴西方艺术时的种种困惑和得失。

目录

总序一:东西东西

总序二:东来西去

自序

巴黎——艺术家的天堂

论西方现代艺术中的科学精神

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区别和奇界

什么是后现代艺术

——从“美国当代艺术展”看后现代主义艺术

数字化世界的魅力

——“探针:澳大利亚新媒介艺术展”述评

死寂中的沉思

——“青铜与水粉的对话展”观后

灵魂的映像

——读解多萝泰娅·莎萨尔

拥抱蓝天

——读解亨利·摩尔

摩尔在北京受冷遇了吗? 

现实难以超越

——达利艺术的现实维度

从恶魔到天使的蜕变

——作为天主教徒的达利

艺术的边界在哪里? 

——“阿尔芒回顾展”观后

恶魔的世界

 ——读解特德斯基

颠倒的世界

——读解巴塞利兹

“马和骑士”的悲剧

 ——读解马里尼

“我不喜欢当代绘画!”

——现代艺术大师巴尔蒂斯

神秘的梦中女郎

给人体烙上历史的印痕

——薇露西卡的变形艺术

人体:大自然的杰作

——读陈昭宏的超级写实主义绘画

迷惑中的沉醉

现代艺术不总是粗暴的

——浅谈饶可让的绘画

法国画家饶可让谈“中西融合”

堕落的天使

——毕加索与女人及其他

炫人的花朵

——读奥克菲的花卉画

莱利的欧普绘画

矫饰主义

——最早的“现代派”

西方绘画艺术中的汽车

杜尚离我们有多远

——从徐悲鸿到吴冠中

中国没有现代艺术

——从新潮美术的模仿性谈起

新潮美术的盲目性

超越政治走向艺术自立

救人类还要靠老庄

——中国传统艺术价值的再认识

窃火者的火

——评鲁迅译《近代美术史潮论》

以缪斯的名义

——关于中国美术馆研究部工作的设想和建议

试读章节

曾经有一个笑话流传甚广,说是“如果你在北京的公共汽车上踩了一个人的脚,那个人肯定是处长;如果你在巴黎的地铁里踩着一个人的脚,那个人一定是艺术家”。北京的官多,一个部门,仨人俩处长,剩下一个是助理处长;巴黎的艺术家多,每一栋楼里都住着艺术家。法国政府规定,巴黎的房地产开发商盖楼建房必须把底层和顶层设计为供艺术家使用的studio(工作室)。

 北京的官都是本国人,而巴黎的艺术家却有很多外国人。像所有发达国家一样,法国也不是孟尝君,不欢迎外国“食客”。但只要你在留学签P1证申请表上填上art(艺术)或peimure(绘画)的字样,法国大使馆的签证官就会眉开眼笑,把给你的visa(签证)上的签名花字写得比舞蹈还要轻快流畅,你想让他拒签都难。如果有面谈,签证官一定会情不自禁地主动提到fauvisme(野兽派)、Matisse(马蒂斯)、Dadaisme(达达主义)、Duchamp(杜尚)等诸如此类的名词,你的法语可能一塌糊涂,加上害怕拒签的紧张,不是忘了动词变位,就是搞错了性数搭配,你连一句完整的法语都说不上来,但此时只要你能“激动地”(实际上你的心跳脸红完全是因为你紧张的缘故)附和:“Oui,oui!”(是的,是的!)他就会兴奋得眉飞色舞:“Tr色s bien! Soyez le bienvenu enFrance!Au revoir a Paris.”(太好了!法国欢迎你!巴黎见。)这时,你的法语再臭也没关系,因为在他看来你已经掌握一门不用翻译、人人能懂、且令人愉快的世界性语言——艺术。给你签证之外,恨不得再发给你一张奖状。(换了个想留学理工农医的,你就瞧着,那签证官的眼神一准会换成防贼似的警惕。他还真怕你去他们的国家偷了他们的高科技)由于法国人对艺术的狂热迷恋,由于法国对世界艺术家的“门户开放”政策,世界各国的艺术家麇聚巴黎,且越来越多。P2

序言

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早期留洋归国的学者包括鲁迅、傅雷、丰子恺等人开始向国人介绍西方艺术史知识算起,中国的西方艺术史研究已经走过了八十多年的历程。八十多年是漫长的,因为已有几代人在这一领域耕耘过、奋斗着,并且,作为这一事业发展之背景的中国社会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太多的剧变。八十多年又是短暂的,因为受多种因素制约,我国的西方艺术研究仍然处在初级或起步阶段。由于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成果,对于西方艺术史,我们尚未看到一个完整的画面。

在中国研究西方艺术史的困难是多方面的。思想观念的不同、生活方式的差异和语言文字的隔膜使我们在短时间内不易认清西方艺术的本质,因而在认识解释西方艺术时曲解和误解成为我们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资料短缺、实地考察和观看西方艺术品原作机会的不易获得,使得我们对西方艺术的分析判断难能透彻恰切。

我从事西方艺术史研究十余年,虽是这支队伍中的晚辈新人,但对这一事业的甘苦寂寞已深有体会。幸运的是,我们正身处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中西艺术的交流空前繁荣,西方艺术的来华展出日渐频繁,而且中国学者走出国门的机会也日益增多。作为一个西方艺术史研究者,我也曾两度获得政府奖学金赴西方留学研修,在增长学识的同时,还对西方社会文化生活有了切身的感受。毫无疑问,社会环境和客观条件的改善将有助于我国西方艺术史研究事业的繁荣发展。

这本书收录的是我十多年发表的关于西方当代艺术和中国当代艺术的论文。细心的读者会从这些文章中发现一些前后矛盾、自相抵牾的观点。的确,对西方艺术的认识在我这里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隔膜到理解、由接纳到消化的变化过程。导致这类矛盾和变化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其一,我们生活在一个思潮激变、观念多元的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的发展,人们在不断改变着对各种现象的认识和看法。事实上,一切观念都是人的类意识的表现,我个人的任何观点都反映着一部分人的思想。其二,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借鉴和接受是一种被动、被迫的选择,每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对异质、陌生的西方文化一开始都会有一种本能的抗拒心理。正如吃惯了馒头稀饭的我们很难迅速接受西餐中那带血的牛排和发霉的奶酪。我坚持认为:“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生活方式的不同导致了其文化的差异,而且,特定的文化传统既表现为特定民族的生活方式的特殊性,更表现为这种生活方式的习惯性。要让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很快改变生活方式谈何容易。其三,观看一幅风景照片与实地游览那片风景两者问的感受和认识确实不可同日而语。留学西方的经历对我的学术研究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它不仅使我加强了对西方艺术尤其是当代艺术认识的深度,也使我获得了对中国传统艺术认识的客观性。我不敢说,我的学术思想已经成熟,但如果我的幼稚和我的变化能成为这个时代这一研究领域一个小小的缩影,这本书也算稍有价值。

王端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从现代到后现代--西方艺术论说/艺术东西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端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059846
开本 16开
页数 2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3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5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11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