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正说历代十九名后(图文本)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历史上皇后的故事传唱不绝,经久不衰。《打龙袍》、《狸猫换太子》等故事原形是宋真宗之后刘娥。《四郎探母》中的萧太后在未经演绎的历史中是不让须眉的戎马皇后。在道德坐标上,她们要么好得几近完美,如“四德并臻”的汉和帝之后邓绥,“母仪万世”的唐太宗之后长孙皇后;要么坏得不能再坏,汉高祖之后吕雉对付情敌手段之毒辣,超人想像。本书介绍的正是这些“粉黛丛中魁首,巾帼群里鳌头”——历代十九名后。让我们一起解密历史真相,走出“戏说”误区。

目录

汉高祖之后--吕雉

汉文帝之后--窦猗房

汉武帝之后--卫子夫

汉元帝之后--王政君

汉成帝之后--赵飞燕

汉和帝这后--邓绥

晋惠帝之后--贾南风

北魏文成帝之后--冯氏

隋文帝之后--独孤伽罗

唐太宗之后--长孙氏

唐高宗之后--武则天

辽景宗之后--萧燕燕

宋真宗之后--刘娥

宋英宗之后--高后

宋哲宗之后--孟氏

明太祖之后--马秀英

清太宗皇太极之后--博尔吉锦布木布泰

清文宗咸丰之后--叶赫那拉氏

溥仪之后--婉容

试读章节

            惊人的角色转换

被召再次入宫按照唐朝后宫的惯例,皇帝死后,凡是先前服侍过先皇,而没有生育过的嫔妃们都要出家做尼姑;生育过的则要打入冷宫,为死去的皇帝守寡,这也是皇权的一个重要体现。在后宫中,后妃们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只不过是皇帝使用的“东西”,所以,即使是皇帝死了,其他任何人也不能动用。尤其是那些“世妇”及“御妻”等人,均须离开内宫而入寺为尼。于是,武则天就和其他的一些未生育的后妃一起,被遣送到感业寺水仙庵出家。

但是武则天却并没有在感业寺待多久。五年之后,正是太宗的忌日,高宗李治到感业寺里来进香,缅怀先皇。武则天凭借自己的美貌深深吸引了唐高宗,高宗不顾佛教教规和礼教的约束,将武则天带回了皇宫。这样的事情本来是违背人伦的,但是却依然得到了实现,可以说这也正是封建帝王至高无上权力的一次极好体现。只要是皇帝自己喜欢的事,即使有祖先的训令禁止,或者有礼教的束缚,都显得不重要了,都可以找个借口达到自己的目的。

关于武则天被重新征召入宫的事情,由于违背伦常,所以史书记载的时候讳莫如深,并没有多说其中的细节,按照后来的研究,大致可能有两个原因,比较有说服力。

第一,唐高宗李治在做太子的时候就已经与武则天有私情,这一点可以称得上是内因。武则天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就使她比同龄的女子要早熟一些。入宫之后,她明白唐太宗的年龄比自己大许多,她不可能跟唐太宗一辈子。于是她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寻找自己新的靠山,在这种情况之下,作为太子的李治也就成为了最好的人选。

太宗初年,太子本是太宗的长子李承乾,但是后来,李承乾由于声色犬马不思进取,被唐太宗废掉。不久,最得唐太宗宠爱的儿子魏王泰被立为新太子。魏王泰为人轻浮,与宫中几个放荡的妃嫔偷偷结下私情。恰好不久,在调查李承乾太子被废的一些事情中,唐太宗查出了魏王结党营私,倾轧太子,而这些对有过“玄武门之变”的太宗来说,是最不能容忍的。于是,魏王泰也被废。这样一来,生性懦弱、身体多病、忠厚老实的晋王李治反而成了太宗寄予厚望的人。不久之后,在长孙无忌的推荐下,李治顺理成章地成了太子,住进了东宫。李治被立为太子之后,到太宗后宫中的机会增多,与武则天开始渐渐地熟悉。两人眉来眼去,渐渐有了私情。但是至于两人具体发展到什么程度,历史典籍中并没有确切的记载。野史所说,太宗驾崩的时候武则天已经怀上了太子李治的孩子,则更多的是文学夸张,并没有什么确凿的凭据。

李治即位之初,诸多军国大事需要进行料理与安排,再加上开国以来的那些元勋还在朝中掌管很大的权力,所以高宗不得不谨言慎行,以培养自己在朝中的威望。王皇后出身名门贵胄,对他的管制也很严格,另有萧淑妃也很得他的宠爱,所以并没有立刻征召武则天入宫。太宗第五个忌日的时候,高宗到寺中祭奠先皇,对武则天旧情不忘,重新征召武则天入宫,则很可能已经是他考虑之中的事情。

第二,武则天的入宫还与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宫廷争斗有关,这可以说是一个外因。

高宗即位之后,王皇后和萧淑妃互相争宠。王皇后出身名门,贤德方正,对高宗的管制比较严格,这样一来,反而使高宗备感厌烦。萧淑妃便趁机接近高宗,把高宗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萧淑妃虽然出身并不高贵,但是吹得一口好箫,而且烹调的手艺很高,更兼不断变换手法刺激皇帝的新鲜感,高宗皇帝对她很是宠爱。王皇后很是恼火,正不知如何是好。在此之前,她也风闻武则天与高宗做太子时候的一些韵事,于是就决定接武则天进宫,以限制萧淑妃的势力。这样的想法其实不啻于饮鸩止渴,但是这时候的王皇后并没有料到武则天将来的能耐,只不过把她当做自己宫廷争斗的一颗棋子罢了。王皇后迫不及待地出谋划策,鼓动高宗接武则天进宫,她还自己做主让武则天先蓄发,然后再入宫。也正是王皇后的这种想法,使得武则天再次被征召入宫得到了默许,甚至可以说是欢迎。而王皇后自己却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无异于引狼入室!

同时,唐朝时比较开放的社会风气,也使得武则天的再次入宫没有受到朝臣的竭力抵制。

在诸多条件的合力之下,武则天被高宗重新宠幸。

入宫后,武则天也很感激王皇后的照顾。她对王皇后非常尊敬,侍奉高宗也很周到,这样一来,武则天的嫔妃地位不久就升到了昭仪。这已经是正二品的级别,超过了其他八个嫔妃,是九嫔之首,在她的上面,就只有皇后和四妃了。

她在后宫里想方设法笼络太监、宫女,特别是和萧淑妃关系不好的人,她总要设法接近拉拢,给予一些小恩小惠,让她们注意监视萧淑妃的行动。

在王皇后和武则天的联合打击之下,没有多久,萧淑妃就败下阵来,高宗借故把萧淑妃废为庶人。

但是武则天也看得非常清楚,她知道自己不过是王皇后的一个棋子而已,王皇后可以让高宗把自己召进宫,也就同样可以把自己赶出宫,到那时候自己的结局就会更加悲惨,所以要想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只能以攻为守,争得后宫的独霸地位。而要获得专宠,就必须把王皇后彻底打倒。正是武则天的性格决定了她不甘于居人之下,她的目标是皇后。为了自己的皇后梦,武则天不惜以自己的亲生骨肉为代价,可见其心狠手辣的程度。

武则天进宫之后不久,就生了一个儿子,第二胎的时候是个女孩儿,非常可爱,高宗非常喜爱。有一次,王皇后来看望小公主,正好高宗不在。王皇后走了之后,武则天就将女儿掐死,然后重新盖好被子,装作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的样子。高宗回来之后,武则天假装笑脸相迎,然后看到已经死去的小公主的时候,武则天痛哭失声。高宗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杀死小公主的竟然是武则天,所以王皇后自然而然地就成为怀疑的对象。高宗知道王皇后对武则天有些嫉妒,而且一直也没有生育,所以就下决心要废掉她。

但是,皇后的废立毕竟是国家的大事,必须由大臣们共同商议。国舅长孙无忌以及宰相褚遂良等大臣极力反对,为王皇后辩解。他们认为王皇后出身高贵、忠厚贤惠,并没有什么大过失,而且这次的事情也并不确知就是王皇后所为,所以不该废皇后之位。而武则天却出身贫寒,还曾经侍奉过先帝太宗,再立为皇后会违背朝廷的礼制。但是李义府、许敬宗等人为了在高宗和武则天面前争功邀宠,却竭力支持武则天做皇后。

高宗正在左右为难的时候,开国功臣李给高宗出主意,说皇后的废立是皇上的家务事,没有必要和大臣们商量。再加上李义府和许敬宗等人在朝廷大臣们中间大造舆论,支持武则天。公元654年,即高宗永徽五年的十月十三日,高宗终于正式下诏书废王皇后为庶人。六天后,即十九日,正式立武则天为皇后。曾经的太宗才人,一跃成为晚辈的妻后,这个角色的切换在几千年封建史中是绝无仅有、令人目瞪口呆的,这个绝无仅有也只有出现在武则天身上,才能显得顺理成章。

武则天进宫之后,把高宗紧紧地抓在自己的手中,前后为高宗生了四男二女。高宗总共才有十二个子女,后边的六个都是武则天生的,可见武则天的受宠程度是其他嫔妃无法相比的。

武则天再度入宫,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皇后梦。但是,武则天并不放心,阴狠毒辣的她决不会轻易放过打入冷宫的王皇后及萧淑妃,在她的心目中,只有斩草除根才能彻底安定自己的心。她在唐高宗面前不断纠缠,并用栽赃的办法,指责王皇后与萧淑妃勾结使用巫法谋害自己。高宗生性懦弱,经不起武则天的几番折腾,就下诏将王皇后和萧淑妃赐死了。   按照唐朝的惯例,后妃赐死的方式不外乎鸩毒或者自缢,但是武则天却命人将王皇后及萧淑妃两人各杖一百,然后斩断手足,投入酒坛之中,活活折磨致死。其报复心和残忍性可见一斑。临死之前,萧淑妃厉声披发大叫道:“愿阿武为鼠我为猫,生生扼其喉!”武则天心有余悸,此后宫中便不准养猫。P162-167

序言

中国历史上的皇后,是封建社会帝王的衍生物。这样,她们就不可避免地与政治、权力、榜样、宫闱、情色等关键词相关联。帝王是地道的政治动物,夫唱妇随,皇后们也多是政治中心人物;帝王是权力的集大成者,皇后肯定也是“圈儿”之人;历史上,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皇后专属名词是“母仪天下”,就是说身为皇后,要为那个时代甚至后世万代的女性为范式,做榜样;皇室的生活场所是大内,是宫闱,布衣百姓难以涉足的地方,是一个充满神秘感并不断产生故事的地方。作为其中的女主人——皇后,就不可或缺地成为许多斑斓故事的制造者了;皇帝的女人,丑八怪是要不得的,皇家的择美机制是一台相当精确而有效率的机器,皇帝老倌儿又多是登徒子,可以想见,皇后们多是皇室版艳情大戏的主角。

历代帝王实行多妻制,所谓“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人数众多,但等级森严,尊卑以几何级数搭建,皇后是塔尖人物,同时期只能有一个。这决定着,皇后人选要经过非常严格的筛选。往往要考察她们的出身、血统、体貌、德行,这个机制比时下只重皮相的选美严格得多。可以说,能在如云美女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绝对是非同一般的人物。晋身为后,并不能一劳永逸。古代宫廷是座角斗场,情敌、政敌一大堆,且非等闲之辈,能量级别都很高,斗争智慧稍逊,就可能位置不保。西汉一代加上中间加塞的新莽共有十二个皇帝,数立皇后的就有五位。其中,汉景两立,汉武两立,汉宣三立,汉成两立,新莽两立。从一而终的皇帝,有的是死得早,女人们来不及折腾。五比十二的比例,也可看得出,皇后之位有着较高的危险系数。最后能坚守“岗位”的,绝非凡人!

自秦王政称帝到清溥仪逊位,中国历史上共产生过二百二十三位皇帝,不包括死后追尊的,如魏武帝曹操。如果把南北朝十六国和五代十国等都计算在内,则有四百二十一位之多(台湾出版的《十万个什么》书的数字)。有汉一朝,还是个相对稳定的王朝。我们就参照西汉情况,可以想见,历史上应该至少诞生过五百位皇后。这个数量放在整个历史人数的汪洋中,还是凸显奇缺!应该说,这是个凤毛麟角的群体。

我们就在这个非常稀缺的群体中再经大冶洪炉,再披“沙”拣金,找出十九位皇后。这些最后入得我们法眼的皇后们,都有什么身手呢?

第一她们不是政治边缘人物,不是帝王政治的陪衬,而是风暴中心人物。有的干脆取男人而代之,如吕雉、武则天、叶赫那拉氏。历史上著名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真正的操盘手是本书传主之一——冯太后。南北朝的局面形成,和晋惠帝的丑老婆贾南风关系甚大。隋朝二世而斩,与杨广的母亲——独孤皇后“厥功甚伟”有关。这些女人,是真正的时代弄潮儿!

第二发生在她们身上的故事大多是我们今天戏剧和民俗的蓝本,传唱不绝,经久不衰。《打龙袍》、《狸猫换太子》等故事原形是宋真宗之后刘娥。《四郎探母》中的萧太后在未经演绎的历史中是不让须眉的戎马皇后。民间倒贴“福”字,可是朱元璋之后“马大脚”的杰作。

第三在道德坐标上,她们要么好得几近完美,如“四德并臻”的汉和帝之后邓绥,“母仪万世”的唐太宗之后长孙皇后,“德比长孙”的朱元璋之后马秀英;要么坏得不能再坏,汉高祖之后吕雉对付情敌手段之毒辣,超人想像。武则天为了满足一己的权欲,突破人伦道德底线,杀掉亲生子女。贾南风秽乱宫闱,杀子篡权。

反正,人的聪明劲儿,尤其是女人的聪明劲儿,在这十九位皇后面前,基本是可以叹为观止了。女人想要的爱情、财富、名誉、地位等等的人间幸福数值,在她们身上差不多都追顶了。

现在,就让我们的皇后们闪亮登场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正说历代十九名后(图文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榆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0855334
开本 16开
页数 2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2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54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3:5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