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四爸巴金(往事随笔)
内容
编辑推荐

《四爸巴金(往事随笔)》是纪念巴金诞辰120周年丛书之一。作者李致是巴金侄儿,以随笔的方式通过对巴金生活的描摹,解构巴金与其作品的关系,展现巴金对亲人的独特情感以及巴金与其他作家的交往等,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活生生的巴金形象,也为了解巴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文本。

内容推荐

《四爸巴金》为“往事随笔”丛书之一,作者李致以一个特殊的身份——巴金的侄子,记录了与巴金六十多年的交往,贯穿了巴金的青年、中年和晚年,从不同的历史时段、不同的侧面,呈现出了一个独特的巴金形象。全书共41篇,写作跨度近30年。所写文章围绕巴金展开,或写作者、亲友与巴金的亲情,或写作者与巴金的交往,或写作者与巴金在文学上的探讨,或写作者聆听巴金的心声,或写现当代作家与巴金的交往与友谊,一件件事情,一个个细节,拉近了读者与巴金的距离。在这种近距离的文字表现之下,读者看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感性、具象、血肉丰满、人情味十足的巴金。这为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巴金、亲近巴金的作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捷径。同时,也为研究巴金和巴金作品的人们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素材。

目录

讲真话的作家——巴金

永远不能忘记的四句话

我淋着雨,流着泪,离开上海

 ——记“文革”中去上海看望巴金

两个“最后一息”

巴金的心

春蚕

不做盗名欺世的骗子

 ——巴金二三事

“她仍和我在一起!”

 ——巴金对萧珊的深情

巴金偏爱川剧

附:新发现巴金谈川剧的书信

巴金与《雷雨》

故友情深

 ——巴金与李劼人的友谊

为人着想

 ——巴金与我的藏书

要有信仰

 ——《巴金教我做人》后记

巴老对我健康的关爱

不知如何弥补

心留巴老家

不忍告诉巴金

白发

巴金回故乡

寻找童年的足迹

 ——在成都的最后一天

巴老回乡纪要

 ——摘自一九八七年的日记

巴金的头像

“巴金赠书”章

永恒的手足情

 ——几句说明的话

附:李尧枚给巴金的信

带来光和热的人

附:挽三哥

大妈,我的母亲

终于理解父亲

一部旧书,一片兄弟情

唱片《小宝贝》

叔侄情

 ——谈小说《春》中海儿的原型

简述李国炯

一定要学好中文

 ——珊珊不忘巴金的叮嘱

第一次去杭州看望巴老

(一九九五年)

附:三辈人给巴老的信

第二次去杭州看望巴老

(一九九七年)

只有讲真话的人才可能追求到真理

 ——在四川省庆祝巴金百岁华诞座谈会上的讲话

最后一次握手

 ——在巴老弥留之际

从“存目”谈起

 ——兼致范用兄

附录

我心中的巴金

 ——在上海“走近巴金”系列讲座上的讲演

读几本巴金的著作

 ——答《四川日报》记者曾鸣

《寒夜》与光明

 ——在上海《寒夜》电视剧开机仪式上的讲话

巴老“回”成都了

 ——贺《巴金·成都》图片展开幕

后记一

后记二

试读章节

一九六八年四月二十二日,我被关进“牛棚”。除受批判和劳动之外,只许学《毛选》。我通读了四遍《毛选》,但还有很多时间,坐在那儿实在难受。我以检查文艺思想为理由,要求读《鲁迅全集》。出乎意外,我的要求被批准。我儿子按时送东西的时候,给我分卷送来《鲁迅全集》。这一下日子好过多了,我天天读鲁迅的书。在“牛棚”,我思念四爸。每当我翻开《且介亭杂文续编》,读到鲁迅说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这一句话,’真是思绪万千。我明白了那些所谓“无产阶级革命家”打着鲁迅的旗帜,实际在玩“颠倒人妖,混淆是非”的把戏。

以后到了河南省潢川县“五七干校”。有一天,公布晚上将放电影《英雄儿女》。我看过根据巴金小说《团圆》改编的电影《英雄儿女》,十分感人。如果是放这部电影,是否意味着四爸的处境有所变化呢?吃完晚饭,全连人排队到校部前的空坝。一路上,众人有说有笑,我却埋着头不言不语,一心期待我的愿望能实现。电影一开放,果然是根据巴金小说改编的,我当然感到高兴;但“根据巴金小说《团圆》改编”这几个字却被删去,使我大失所望。这个谜若干年后才解开:影片是周总理叫放映的,删去“根据巴金小说《团圆》改编”,则是“四人帮”在上海的爪牙下令的。

巴金,我的四爸,我真想念你,担心你!

已经记不清我是怎样下的决心:一九七二年八月,我给巴金的女儿、我的妹妹小林写了一封信去。历时一个月,才收到小林的回信——原来萧珊妈妈在八月十三日逝世。我几次提笔给四爸写信,但坐在桌前,望着稿纸,竟写不出一个字来。直到十月三十日,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一口气写了六年来的第一封信。

爹:

提起笔,千言万语,真不知从哪儿说起,我们有六年没有通信。然而,我这几年比过去任何一个时候都更关心你。你对我一定也如此。  到目前为止,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是一九六五年你去越南之前;最后一次谈话,是一九六六年在北京的那一次电话。所有一切,我都不会忘记,它们将永远刻在我心里。

为了避免某些不必要的麻烦,前一段时候我暂时没有给你写信,而且也不知道把信寄到哪儿。今年八月,我写了一封信给小林,算是试投,期望能取得联系。小林有一个月没回信,我担心这个希望也没了。后来,小林的信来了,我一看见信封就高兴,满以为这封信会给我带来一些令人愉快的事。可是,做梦也没有想到,它带来的却是妈妈逝世的消息。

妈妈逝世,你当然最难受。我本应该立即写信安慰你。可是,我能向你说什么呢?有什么话能减轻我们的痛苦呢?我实在想不出。就是现在,写到这里,我的眼泪也忍不住往下流。

一九六四年夏天,我第一次到上海。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第一次看见妈妈,我开始喜欢她。记得那个晚上,大家在屋外乘凉,萧姐也在场。我向你要《收获》复刊第一期,你答应了。妈妈立即说你“偏心”,说她向你要过几次,你都没有给她。当时,我们是多愉快啊!这大概就是一般人所谓的“天伦之乐”吧!然而,这样的聚会,这一生都不会再有了。

P16-17

序言

我是受五四新文学影响,踏上人生旅途的。

在众多作家中,我最喜爱鲁迅、巴金、曹禺、艾青等人的著作。这些作品启发了我,自己也提笔学习写作。一九四三年冬,我的一篇作文入选校刊,铅字印出,时年十三岁。接下来的五年时间,我写了近百篇习作,揭露旧社会的黑暗,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分别发表在成都、重庆和自贡等地的报刊上。一九四八年后,我全身心投入学生运动,迎接解放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作,暂时停笔。

一九五五年,开展肃清“胡风反革命集团”运动,我因为青少年时期的习作受到隔离审查,达半年之久。“运动”结束后,我的思想被搞乱了。我认为自己长期在共青团从事学生工作,很少接触工农兵大众,不熟悉他们火热的斗争,写作难与时代同步。按所谓的阶级分析,我把自己定位为“小资产阶级”。既然小资产阶级一定要“用各种办法顽强地表现他们自己”,那么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夹起尾巴”做人,再也不动笔。只是在一九五九年,“奉命”与人合写过报告文学《刘文学》。

“文革”中,我发誓再也不写任何作品。

重新提笔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思想得到解放。巴金老人建议我六十岁以后再写,因为身任公职,不便畅所欲言。一九九二年,我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当时,老伴生病,我以照顾她的生活为主,不敢有什么“宏伟”计划,只能有时间就写,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可长可短。这些文章的总题目叫“往事随笔”。

回想自己人生几十年,时代几度变迁。许多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我曾为之喜悦或痛苦。这些人和事可以说是时代的某些缩影或折射,也许有一些“史料”价值;我有感情需要倾诉,也想借此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剖析自己。我没有按时间顺序写,作品独立成篇:好处是写作起来比较灵活,缺点是某些内容难免重复。

我写的都是自己的经历,于人于己于事,务求真实,不对事实做任何加工。这是我恪守的原则,不越雷池一步。如有误差,一经发现,尽快更正。

我喜欢真诚、朴实、动情、幽默的散文。不无病呻吟,不追求华丽,不故弄玄虚,不作秀,不煽情,不搞笑。我将继续这方面的探索。

向巴老学习,我力求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

后记

我从一九八一年开始写有关巴金的文章,第一篇是《永远不能忘记的四句话》,以后逐年积累。一九九八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将这些文章与巴老给我写的一百零二封信合编出版了《巴金教我做人》。二〇〇三年,在巴老百岁华诞之际,加上新写的短文和有关日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为我出版了《我的四爸巴金》。该书出版前,《北京晨报》连载十四天选登了其中十篇文章。出版后,全国不少报刊选载,包括《中国青年报》《作家文摘》《传记文学》《书摘》和《新华文摘》等。有的事先与我联系,有的则没有通知我。二〇〇五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在黄金时间的《传记文学》栏目,由优秀播音员白钢播音,连续播放了《我的四爸巴金》的主要篇章,收听率比平时翻了一倍。二〇〇九年,中国华侨出版社再版了《我的四爸巴金》。我深知,读者喜欢这些文章,是出于对巴老的尊敬和关怀。

这次出版的增订本,增加了六篇新写的文章和一篇讲话,附录了我二〇〇三年接受《四川日报》记者采访整理成的《读几本巴金的著作》,二〇〇四年在上海“走近巴金”系列文化演讲的《我心中的巴金》,二〇〇六年在上海《寒夜》电视剧开机仪式上的讲话《(寒夜)与光明》,以及二〇一一年在《巴金·成都》图片展开幕式上的讲话《巴老“回”成都了》。

我多次说过,这些文章原本是独立成篇的,成集时难免有某些重复之处。特别是附录《我心中的巴金》,概括了本书的主要内容,只是省略了很多细节和我的情怀。增订本收齐了我有关巴老的文章、日记和演讲,读者可根据需要和兴趣翻阅。巴老给我的二百封信,收在二〇〇六年出版的《巴金的内心世界》内,本书没有收录。

感谢所有支持过《四爸巴金》一书出版和广播的朋友。

李致

二〇一四年八月一日

书评(媒体评论)

我离开世界之前,希望更多的人理解我,你可能理解我多一些。

——巴金

巴金的人格力量,无疑在他身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果不是这样,要写出这样的文章是困难的。

——马识途

李致的随笔,由于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提供了人物传记、辞典一类文体难以涉及的生动细节,因而早己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评论家吴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四爸巴金(往事随笔)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511185
开本 16开
页数 3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5
出版时间 2014-09-01
首版时间 2014-09-01
印刷时间 201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62
CIP核字 2014177254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39
17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9:4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