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瓷之魂--当代景德镇雕塑名家/博古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采用精彩的散文笔调,轻松自然、浓淡相宜地描绘了雕塑家周国桢、张育贤、刘远长、唐自强、熊钢如、姚永康、陆军、徐波、高峰、曹春生的艺术历程和青铜群雕《瓷工颂》的创作过程,以及古代瓷工生活和制瓷技艺。同时,又以民俗讲述的方式,将民间坯房、窑场中所发生的故事,进行了生动的描绘,把世界瓷都景德镇令人神往的悠久陶瓷文化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目录

序一 秦锡麟

序二 黄河浪

前言

第一篇 永远的跋涉

第二篇 快乐的自强

第三篇 跟着感觉走

第四篇 执着的爱

第五篇 远长的眼光

第六篇 走过千年

第七篇 笔墨当随时代

第八篇 你雕塑了满腔窑情

第九篇 雕塑画笔蕴祥和

第十篇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他没有刻意追求肌理的光洁,而是让雕塑透过粗糙的质感予人坚硬,一种有瓷石般韧性和高岭土骨骼的感觉,仿佛再现的不仅是坯房揉泥的打杂工,而是一种以“高岭”凝聚的风骨。《揉泥》雕塑体现了千百年来历经的淘洗与消磨,有一种蹉跎岁月历史沉积的凝重感。

除了满头银丝鹤发可与艺术、浪漫挂上钩,引发人们纯洁的向往以外,削瘦、硬朗的中等身材,两颊拉碴的胡子,神情有些淡然,言语不多等,还有随意平常的穿着,如若夹杂于南门头昌江岸边的书场中听盲艺人讲传,人们绝不会把他与武侠小说中深藏不露的世外高人、身怀绝技的陶艺大师划上等号,宛如听惯了古街窄弄中吆喝般习以为常,诸如戴家弄里“卖饺子粑哟——”、十八桥上“呃绿豆冰棒——”,他的骨子里渗透着一种源于泥土的草根意识和平民情怀,这些形成了他性恪中的低调、随和、风趣,平平淡淡、从从容容,从不咋咋乎乎,也不故弄玄虚。这在虚心吸纳大家建议上、在用泥巴制作道具搦泥凳的一刀一式上可以看出,就连泥布的皱褶、纹路也历历可见工巧中的大气。因为天干物燥,为了防止未完工雕塑中的水分蒸发和坯体干裂,除了看似不经意的不定期喷水保湿外,每次收工时,他都会乐呵呵慢悠悠地用塑料薄膜纸包裹好泥塑。

P24

序言

在与时俱进的2l世纪的今天,在创建江南旅游都市、经济重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瓷都景德镇,景德镇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十分注重挖掘陶瓷文化的深厚内涵,打造历史文化品牌,以人为本,正视陶瓷工人在创造景德镇历史辉煌中不可磨灭的主导地位,为他们塑像再现历史,这便是作为文化名城点睛之作的城雕《瓷工颂》等贴近百姓、溶人生活的历史背景,为景德镇陶瓷历史记下了光辉的一页,也为古老瓷都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

余士良先生以坐落于景德镇市人民广场的《瓷工颂》青铜群雕为切入点,对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民俗风隋、群雕创作者予以艺术化的描述,古都浓郁之情扑面而来。尽管过去的岁月业已流逝,但《瓷之魂》一书的著作者余士良先生在写作过程中,富有激情地珍视历史、关注现实、颂扬当代。这也印证了身为公安民警的余士良处世果决的心性、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对瓷都景德镇的一片赤子之情。

古往今来,景德镇历代瓷工通过艰辛的劳作、发挥自身聪明的智慧,造就了景德镇驰名中外的极高声誉,创造了景德镇的辉煌。这些过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瓷工已越来越受到当今社会尊敬,人们都是以崇敬心态仰视景德镇历代瓷丁刨下的陶瓷文化。即使是中外陶瓷史学界和当代世界陶艺领军人物,也莫不如是地敬重先辈瓷工创造的传统技艺、制瓷品性和光辉业绩。作为群雕创作者的当代景德镇十名优秀陶瓷雕塑家,本也是延续景德镇优秀传统又富有成就的现代陶艺创造者。他们熟悉瓷工生活,都有曾与瓷工们工作生活在一起的经历。所以说,这组反映瓷工的雕塑作品,具有生活的真实性和很高的艺术性,既表现了瓷工生活又高于其生活,所折射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性及历史性都可以讲是景德镇历史中划时代的作品。

与这十名艺术家都是挚友的余士良——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宿命般地与这组铜像有缘。难能可贵的是,当时作为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的一所之长,在将新厂派出所辛勤耕耘成为“全省人民满意派出所”的同时,满怀热情,不辞辛劳,利用业余时间,把目光投向昨天的辉煌、今天的文化、明天的历史这一瓷业盛事。2002年整个炎热的夏季,他亲历了青铜群雕塑造的全过程,保存了诸多不可复制的历史性镜头及现场文本记录,揉合自己对陶瓷艺术的感触和见解,撰写出一部景德镇历史上独具风韵的雕塑专集。他采用精彩的散文笔调,轻松自然、浓淡相宜地描绘了雕塑家们的艺术历程,这组青铜群雕的创造过程,古代瓷工生活和制瓷技艺。又以民俗讲述的方式,将民间坯房、窑场中所发生的故事,进行了生动的描绘,把景德镇令人神往的悠久陶瓷文化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景德镇陶瓷学院院长、教授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秦锡麟

2005年3月16日

后记

自从1989年投笔从戎参加公安工作后,以为此生与出书一定无缘。怎料想,2002年7月的一天傍晚,去雕塑瓷厂名人作坊拜访刘远长大师,竟偶然地切入了创作伊始的民俗青铜群雕《瓷工颂》,点燃了我介入历史、跟踪创作的激情。于是,走进凝铸历史的故事,感受雕塑家真切的呼吸,成了那年夏季至今,我业余时间的全部。

书到用时方恨少!虽然曾经就读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写过一些文章,读过一些陶瓷方面的书籍,但当推开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之窗作些探究时,感到“学然后知不足”。我不断地鼓励自己要把它当作人生的一件大事来办,尽了努力,才不会后悔。我不敢苛求做一个成功的人,只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2003年5月,我从基层派出所调入市局机关工作,客观上有了较多的时间去实现“立言”的夙愿。文字稿在多次修改定稿后,在前期跟踪拍摄大量照片的基础上,几乎跑遍了景德镇的陶瓷历史景点,又补拍了数百张陶瓷文化方面的照片,使书稿的内容更为丰富,涉及陶瓷雕塑、历史景观、绘画艺术等,因本书篇幅有限,只能精选部分内容贴切的图片配入文中,雕塑家们也热心地提供了部分照片。

在写作中,我度过了36岁的本命年。我深深地感到:有时候,人为了一种巨大的爱、一次忘却浮尘的旅行,忽略艰难的过程是多么地幸福!今天,写下这些文字,记些感触,犹如人生之旅驻足于湖田古渡、西瓜洲边、三间码头,将这些年对瓷事、瓷人、瓷都的印象、感触、期望进行梳理、扎篾、打络、装船,期望人们更多地解读陶瓷,了解这个与中国齐名、在人间制造“天堂器物”的瓷都景德镇。了解我引以自豪而挚爱的母亲城,也算是对铸就景德镇历史辉煌瓷工们的一种尊重和景仰,也算是圆了我青春年少时的文学梦,也算是身为景德镇人对养育之恩的一种回报、一份心意。

在此,我首先要感谢参创《瓷工颂》群雕的雕塑家们的支持和配合。难能可贵的是,现年84岁的瓷坛泰斗王锡良大师欣然为本书题写了书名,景德镇陶瓷学院院长、教授秦锡麟大师和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黄河浪教授百忙之中分别为本书作序,著名画家陈辛一先生还特意挥毫作就青花瓷板《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些都给予我莫大的关怀、永远的激励。

对曾经帮助过我的领导、老师、同学、同事、亲友,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感谢开门子大酒店总经理余忠明同学的真诚帮助,祝愿开门了如芝麻开门节节高;感谢上海大学出版社编辑柯国富先生为此书出版付出的辛劳;感谢李春林、宁钢、张海国、周国华、胡森立等先生的帮助,还有我的家人对我默默的支持。我的爱人万文军是第七中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她是本书的第一读者,也始终支持着我的写作,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激励女儿翀翀华民族学习进步。

完成这部书稿,凭的是对家乡陶瓷艺术的热爱和对自己的要求,总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其中难免有不妥甚至错误之处,恳请方家、读者不吝指教,深表感激。

余少良

2004年6月至10月初稿于开门斋

2004年1月至2005年5月二稿,终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瓷之魂--当代景德镇雕塑名家/博古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余士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0589024
开本 32开
页数 1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9: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