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二十四史精华(图文版下)/万卷楼国学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个主要朝代的史书合辑。作者包括唐代魏徵、(后晋)刘昫等。是历代公认的正史,即由皇帝批准的史类文本。它经历了“三史”“四史”“十三史”“二十一史”等的修正和补充,最终形成从上古黄帝争雄各部落开始。到明朝崇祯十七年清军入关为止的连贯史书群。以纪传体将华夏四千多年的风云人物、历史事件,以及经济、政治、文艺、科技等方面的事迹记述完备。为了使读者能在短时间内对各朝代的历史有所掌握。我们特别推出这套《二十四史精华(图文版)》丛书,分上、下两册进行讲述。本书是下册。

内容推荐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个主要朝代的史书合辑。作者包括唐代魏徵、(后晋)刘昫等。以纪传体从上古黄帝记述到明末崇祯。为了使读者能在短时间内对各朝代的历史有所掌握。我们特别推出这套“二十四史精华”丛书,分上、下两册进行讲述。

公元581年,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与杨坚。自此,南北朝的裂痕被大隋帝国抚平。《二十四史精华(图文版下)》的故事就从上承开皇之治、下启大隋盛世的隋炀帝杨广讲起。盖棺论定,杨广被历史扣上了“昏君”的帽子,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他开进士科、修大运河、续隋长城,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迎来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巅峰盛况助益匪浅,也为宋、元、明、清能够演化出稳定的中央集权统治奠定了基础。

除了唐宋过渡时期的五代十国兴起短暂的频繁纷争,隋朝以后的古代史相对缓和,华夏文明得以平稳传承、繁荣发展。《二十四史精华(图文版下)》历数从隋朝到明朝的十二位代表性人物,以王侯将相的文治武功,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千娇百媚的山河图景。

目录

隋史

炀帝本纪·上

炀帝本纪·下

旧唐书

太宗本纪·上

太宗本纪·下

新唐书

则天武皇后传

魏徵传

旧五代史

冯道传

新五代史

唐庄宗本纪·下

宋史

司马光传

岳飞传

辽史

太祖本纪·上

太祖本纪·下

金史

太祖本纪

元史

桑哥传

明史

张居正传

试读章节

三月辛卯,兵部尚书、左候卫大将军段文振卒。癸巳,上御师。甲午,临戎于辽水桥。戊戌,大军为贼所拒,不果济。右屯卫大将军、左光禄大夫麦铁杖,武贲郎将钱士雄、孟金叉等,皆死之。甲午,车驾渡辽。大战于东岸,击贼破之,进围辽东。乙未,大顿,见二大鸟,高丈余,皜身朱足,游泳自若。上异之,命工图写,并立铭颂。

五月壬午,纳言杨达卒。于时诸将各奉旨,不敢越机。既而高丽各城守,攻之不下。

译文

三月十二日,兵部尚书、左候卫大将军段文振去世。十四日,炀帝杨广到军中。十五日,两军在辽水桥对阵。十九日,大军遭敌军抵抗,未能渡过辽水。右屯卫大将军、左光禄大夫麦铁杖,虎贲郎将钱士雄、孟金叉等,都战死。十五日,杨广车驾渡过辽水。两军大战于东岸,击破贼军,进兵围困辽东城。十六日,杨广下令大修整,看到两只鸟,有一丈多高,白身红足,无拘无束地在水中游泳。杨广感到惊奇,命画工描绘它,并立铭碑颂赞。(虞绰作《大鸟铭》,其中借文为隋炀帝歌功颂德。)

五月初四,纳言杨达去世。当时众将领各自奉请皇帝的事都必须奏闻旨意,不敢自寻机会出击。不久高丽各城都固守,攻打不下来。

原文

六月己未,幸辽东,责怒诸将。止城西数里,御六合城。

七月壬寅,字文述等败绩于萨水,右屯卫将军辛世雄死之。九军并陷,将帅奔还亡者二千余骑。癸卯,班师。

九月庚辰,上至东都。己丑,诏日:

“军国异容,文武殊用,匡危拯难,则霸德攸兴,化人成俗,则王道斯贵。时方拨乱,屠贩可以登朝,世属隆平,经术然后升仕。丰都爰肇,儒服无预于周行,建武之朝,功臣不参于吏职。自三方未一,四海交争,不遑文教,唯尚武功。设官分职,罕以才授,班朝治人,乃由勋叙,莫非拔足行阵,出自勇夫,教(同“敦”)学之道,既所不习,政事之方,故亦无取。是非暗于在己,威福专于下吏,贪冒货贿,不知纪极,蠢政害民,实由于此。自今已后,诸授勋官者,并不得回授文武职事,庶遵彼更张,取类于调瑟,求诸名制,不伤于美锦。若吏部辄拟用者,御史即宜纠弹。”

译文

六月十一日,炀帝杨广到辽东城,怒责诸将领。车驾停留在城西边数里地,又到六合战。

七月二十二日,宇文述等在萨水打了败仗,右屯卫将军辛世雄战死。各路军队全部被打败,将帅奔亡逃回的仅两千人。二十三日,全军撤回。

九月初三,杨广到东都。十二日,下诏书说:

“军务与政事有不同的法度,文臣武将有不同的作用。匡扶危险,拯救急难,则霸道兴盛;教化人民,养成良好习俗,就以王道为贵。当治理乱世之时,屠夫商贩可以上朝秉政,而在升平的时世,只有掌握经学才能入仕。周文王在灭纣缔建丰都时,儒生不能加入朝官的行列,汉光武帝建武时的朝廷,有武功的大臣不能参与治国的职事。我隋朝立国之初,三方(东、西、南,皇帝坐北朝南,因此称三方)未曾统一,四海还在交战,无暇顾及文治教化,唯有崇尚武功。当时设立官位,分别职守,很少根据才能授给,在朝廷治理人民的人,乃是根据功勋大小依次授用,这些官员无非选拔于军队,来自武夫,学习的道理,既未曾学习,处理政务的方法,因此也无处可取。是非不明在于自身糊涂,刑赏大权被下属专擅。贪污受贿,不知纲纪,败坏政治,危害人民,实由于这个原因。从今以后,各个被授给勋官的人,都不得再给文武职务。希望遵循改弦更张的原则,采取类似调瑟的办法,寻找裁剪能手,才不会损伤美锦。如果吏部总给上述人员拟定文武职务,御史即应检举弹劾。”

原文

冬十月甲寅,工部尚书宇文恺卒。

十一月己卯,以宗女华容公主嫁于高昌王。辛巳,光禄大夫韩寿卒。甲申,败将宇文述、于仲文等并除名为民,斩尚书右丞刘士龙以谢天下。是岁,大旱,疫,人多死,山东尤甚。密诏江、淮南诸郡阅视民间童女,姿质端丽者,每岁贡之。

译文

冬十月初八,工部尚书宇文恺去世。

十一月初三,以宗室之女华容公主嫁给高昌王。初五,光禄大夫韩寿去世。初八,败将宇文述、于仲文等一并除去名籍,成为百姓。斩杀尚书右丞刘士龙来向天下谢罪。这一年,天下大旱,瘟疫流行,许多人病死,崤山以东地区尤为严重。密令江、淮以南各郡官员察看民间少女,相貌品质端庄秀丽的,每年进献朝廷。P35-36

序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中国古人“修身”的两条基本途径,晋代著名史学家陈寿给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万卷楼”。此后,历代以“万卷楼”命名的书斋,由宋至清有数十家,宋代有方略、石待旦等;元代有陈杰、汪惟正等;明代有项笃寿、杨仪、范钦等;清代有孙承泽、黄彭年等。可见,“读万卷书”的理想在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当中是何等的根深蒂固。

读“万卷书”不仅是古人的理想,当我们懂得了读书的意义,部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强烈的“博览群书”的愿望。然而,人类历史悠久,书籍多如汪洋大海,时代发展到今天,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更使得人类的精神领域空前丰富。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途径不断增加。“万卷书”早已不再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如何从这“万卷”之中,找到最值得细细品读的作品,已经成为人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在阅读的书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这正是在阐述读书时选择的重要性。而他所说的把我们“引到深处的”东西无疑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深度阅度的作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典作品。

卡尔维诺对经典作出的定义之一是:经典就是我们正在重读的。的确,在对经典作品反反复复的品味中,人们思想得到了升华,从浅薄走向思考最后走到通达。我们都曾有这样的感触,面对海量的书籍和信息,一方面人们在向着功利性浅阅读大张其道,另一方面,我们的精神深处又在不断地呼唤能够滋养自己内心的深度阅读。因此,经典的价值不仅没有因为浅阅读时代的到来而有所损失,反而更显示出其珍贵来。

在惜字如金的中国传统典籍当中,从来不乏这种需要反复品味的经典。从先秦诸子到历代的经史子集。这些经典为一代代的中国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滋养,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建立了基础。我们把这种包蕴中国文化的学问称为国学。国学的范围非常广泛。包罗万象的国学经典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教育。阅读国学经典,也就是在与我们的“先圣先贤”对话和交流,一步步地楔进我们的历史和传统。这个过程可以让我们领会先贤的旨趣,把握他们的神髓,形成恢弘的历史意识,可以让我们通晓文义、熟习经史、学问通彻,让我们成为博学之士。另一方面.国学经典所代表的传统学问,更是具有极为厚重的伦理色彩。阅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不仅是增进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熏陶气质、改善性情、提高涵养的过程,这个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行谊谨厚、品行端方、敦品励行的谦谦君子。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学早已不再是人们追求事功的唯一法典。我们也不赞成对国学的功能无限夸大。但毫无疑问。阅读国学经典,必能促进我们对真、善、美的崇敬之心,唤起我们对伟大、深邃、美丽事物的敏感和惊奇,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先贤们在探寻知识过程中思考的重大课题和运用的基本原则。这些作品体现着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如《周易》所阐述的“自强不息”的君子人格、《论语》所强调的“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诗经》所培养的温柔敦厚的情感,《老子》所闪耀的思辨智慧,等等,它们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范式。品读先贤留下的经典.恰如与他们进行一次次心灵的直接触碰,进而去审视我们自己的内心,见贤思齐,激浊扬清。

正是基于对国学经典的这种认识,我们精选了这套《万卷楼国学经典》系列丛书,以期引导着步履匆匆的现代人走近国学经典、了解国学经典。在选编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够体现这样一些特点。

首先.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够最具代表性。在选目中,我们注重于最经典、最根源的作品,在有限的时问内,把那些最具影响力,最应该知道的作品提交给读者。四书、五经、先秦诸子、唐诗宋词等这些具有符号意义的作品无疑是最应该为我们所熟知的,因此,我们首先推出的30种作品都是这些经典中的经典。

其次,我们希望能够做出好读的经典。在面对国学作品时,佶屈的文言和生僻的字词常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所以,我们试图用简洁易懂的形式呈现经典,使普通读者可随时随地以自己的时问、自己的速度来进入阅读。因此,我们为原著精心添加了大量的注音、注释和译文,使读者能够真正地“无障碍阅读”。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对部分作品中做了一些删减,将那些专业研究者更关注的内容略去,让普通读者能够更快地了解经典概况。作为一名普通读者,也许你会常常感慨,以前没有花更多的时问去读更多的经典,如今没有机会或能力来细读,但实际上,读经典什么时间开始部不算晚,“万卷楼”就是一个极好的途径。重读或是初读这些经典,一样可以塑造我们未来的生活。

第三.我们希望呈现一套富有美感的读物。对于经典而言,内容的意义永远排在第一位,但同时,我们也希望有精彩的形式与内容相匹配,因而.我们在编辑过程中选取了大量的古代优秀版画作为本书的插图,对图片的说明也做了精心设计,此外,图书的编排、版式等细节设计部凝聚了我们大量的思索。我们希望这套经典不只是精神的食粮,拥有文本意义上的价值,更能带来无限美感,成为诗意的渊薮。

“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卡尔唯诺经典的评论让人击节叹赏,我们也希望这套丛书能够彰显经典的价值,使读者在细细品读中真正融化经典,真正做到“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同时,经典,又是可以被享受的。当我们走进经典之时,不能只作为被动的接受者,也可用个人自我的方式进人经典,作精神的逍遥之游,对经典作贴近个体生命的诠释和阅读,在现实社会之上营造自由的人生意境和精神家同,获取一种诗意盎然的人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二十四史精华(图文版下)/万卷楼国学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魏徵//(后晋)刘昫
译者 夏华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024423
开本 16开
页数 3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90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702
CIP核字 2013082760
中图分类号 K204.1-49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54
181
2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9:5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