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玉器源流我国从原始社会开始生产玉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独立的专业,多集于畿、都邑。自宋至清,苏州成为全国性的制玉中心。。当今的传世古玉器,特别是和田仔玉材质的传世古玉器在市场上的出现,确实是今人惊奇的现象,一件传世古玉器应是其材质、工艺、美术、文物价值的总和。本书主要介绍了原始时代的玉石器的时代特征、纹饰的类比、 新石器晚期古陶纹饰以及历代玉器纹饰传世风格等内容;传世古玉器的考古工作是一个探索性的工作,希望更多的人不定期探索、考证、觅宝,为中国古文化增添光彩。
图书 | 中国古代玉器文化分析 |
内容 | 编辑推荐 我国玉器源流我国从原始社会开始生产玉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独立的专业,多集于畿、都邑。自宋至清,苏州成为全国性的制玉中心。。当今的传世古玉器,特别是和田仔玉材质的传世古玉器在市场上的出现,确实是今人惊奇的现象,一件传世古玉器应是其材质、工艺、美术、文物价值的总和。本书主要介绍了原始时代的玉石器的时代特征、纹饰的类比、 新石器晚期古陶纹饰以及历代玉器纹饰传世风格等内容;传世古玉器的考古工作是一个探索性的工作,希望更多的人不定期探索、考证、觅宝,为中国古文化增添光彩。 目录 导言 第一篇 传世古玉器形的时代特征 第一章 原始时代的玉石器形 一、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 二、红山文化 三、良渚文化 第二章 夏、商古玉器型的“巫、神、权”时代 一、夏代:二里头文化 二、商代:殷墟文化 第三章 西周古玉器型的“类形学”考古风格 第四章 战国古玉器型“百花齐放”的时代 第五章 西汉古玉器型承前启后的高峰期 一、皇宫治玉继而不断的“女舞人” 二、千姿百态的出廓璧 三、明(冥)器四宝:翁仲、握猪、含(佩)蝉、天禄(辟邪) 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金缕玉衣 五、能准确断代的“纪念性玉器” 六、汉代的墓葬和考古记录 第六章 唐、宋古玉器型的“文艺复兴期” 一、唐代玉器人文观 二、北宋玉器的崇古和创新 第七章 元、明、清古玉器的平民化风格 一、元代器物工艺分析 二、明代江南文人用玉高潮分析 三、清代人物雕刻的高峰 第二篇 传世古玉器中的纹饰类比 第一章 新石器晚期古陶纹饰的发掘记录 第二章 “老三代”陶、青铜纹饰的发掘记录 第三章 秦、汉时期铜、玉器纹饰的出土记录和传世风格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出土文物纹饰记录 第五章 隋唐、五代出土文物纹饰和传世纹饰记录 第六章 宋、辽、金、元、明、清文物的纹饰和传世物纹饰记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古代玉器文化分析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季兆山//张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东华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111042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60 |
出版时间 | 2006-04-01 |
首版时间 | 2006-04-01 |
印刷时间 | 2006-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93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76.84 |
丛书名 | |
印张 | 15.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61 |
宽 | 212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