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叙述中国古代书籍装帧,从产生、发展到其中的文化内涵、文字的承载物及相关的笔、墨、纸、印刷和有关的发明创造进行全方位、系统的介绍。从远古的结绳书一直叙述到清代的线装书,作者力图将多年搜集的资料,进行梳理,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对中国传统文化,从哲学、美学的视角分析、研究,形成有独到见解的、涵盖中国几千年文化史的、系统的中国古代书籍装帧专著。这是一部呕心沥血之作,学术价值很高,填补了中国古代书籍装帧没有理论专著的空白。

内容推荐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书的出现使人类开始从蒙昧走向文明。书籍装帧伴随着书籍的产生而发展演变,真正意义上的装帧艺术始于简策。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的多样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至今独步世界,泽被书林,形成鲜明的中国特色,这是一份值得珍视的文化遗产。

目录

落英缤纷伴书魂 石宗源

序 张守义

立言者与立心者——兼论《中国占代书籍装帧》的文化底蕴 齐 鹏

说明

绪论

第一章 书籍装帧的初期形态

一 结绳书、契刻书 

二 图画文书

三 陶文书 

四 甲骨文书 

五 金文书 

六 石文书、玉文书 

七 书籍装帧初期形态的特点

第二章 书籍装帧的正规形态

一 简策书、木牍书 

二 帛书 

三 卷轴装书

四 旋风装书

五 粘叶装书、缝缋装书 

六 书籍装帧正规形态的特点 

第三章 书籍装帧的册页形态

一 梵笑装书 

二 经折装书

三 蝴蝶装书

四 包背装书

五 线装书

六 书籍装帧册页形态的特点

第四章 古代书籍装帧与文化

一 “天人合一”与书籍的版式.

二 “天人合一”与书籍的结构

三 “天人合一”与书籍的装订

第五章 古代书籍装帧与审美文化

一 古籍里的美学思想

二 书卷气

三 书籍内容和装帧的文化同一性

第六章 毛笔

一 毛笔的发明

二 毛笔的形制

三 历代的毛笔

四 毛笔与印刷

第七章 墨

一 墨的发明

二 烟墨与石墨

三 历代制墨、用墨简况

四 印刷用墨

第八章 纸

一 纸的发明及蔡伦造纸

二 已发现的古代纸

三 早期的造纸技术

四 历代造纸及用纸

第九章 雕版印刷

一 绪论

二 雕版印刷术发明前的准备

三 雕版印刷术

四 历代的雕版印刷

五 雕版印书的字体

六 雕版印书的版式

七 雕版印书的封面

八 雕版印书的牌记

九 雕版印书的刻工

十 雕版的套色印刷

十一 雕版印刷的中国古代纸币 

第十章 活字印刷 

一 活字印刷的发明

二 泥活字印刷的发展

三 活字印刷的发展

第十一章 古籍的捅图版面

一 插图的起源

二 唐代的插图版画

三 五代的插图版画

四 宋代的插图版画

五 辽金西夏和蒙古的插图版画

六 元代的插图版画

七 明代的插图版画

八 清代的插图版画

九 木版年画

十 插图版画的艺术特色

第十二章 版本简述 

一 版本名词的固定

二 版本涵义的扩大

三 版本名称的区分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一览表 杨永德

古籍书面与现代书封面  杨永德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一)结绳书

《周易-系辞下》云:“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庄子·且去箧篇》云:“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这些话说明在远古时代,生产力非常低下,采用原始、简陋的生产工具,先民们为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有过结绳记事的阶段。郑玄在其《周易注》中也云:“古者无文字,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九家易》中也云:“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从古人的记载看来,结绳是帮助记忆或是示意记事的方法,同时也是互相制约的手段。当时的先民们为了记载某种经验、传播某种知识、记录某个事件,就在绳索上打起许多大小不同的结,打结的方法也不甚相同,事情就这样被记录下来。虽然简单,比单凭记忆要牢靠多了。

事实上,许多民族在其自身的发展史上,都曾有过结绳或类似结绳记事的时期,这大概是人类初期通行的一种进行交流的方法。我国云南的傈僳族、哈尼族、古时的鞑靼族、以及台湾的高山族等,都曾流行过结绳记事或类似结绳记事的方法。图1-1即为我国傈傈族过去所使用的结绳记事的图片。

“外国如波斯、秘鲁,也流行过此法。尤其是秘鲁人,据说对结绳非常考究。他们在一条主要绳索上,系上各种不同颜色的细绳,用以记录不同的事物。如红绳代表军队,黄绳代表黄金,白绳代表白银,绿绳代表粮食。绳子上再打结,以代表不同的数目。他们打一个单结代表十,两个单结代表二十;一个双结代表一百,两个双结就代表二百。”(图1-2)(李致忠《中国古代书籍史》)秘鲁人的结绳方法很完整,比傈僳族的要复杂多了。

“结绳的作用在于以一定的绳结和一定的思想联系起来,有了‘约定俗成’的作用,所以能够成为交流思想的工具。结绳可以保存,可以流传,所以结绳在某种意义上讲,就具有了后来书籍的作用,而成为文字发生的先驱。”(刘国钧《中国书史简编》)“……挂上许多直绳,拉来拉去的结起来,网不像网,倒似乎还可以表现较多的意思。我们上古的结绳,恐怕也是如此的罢。”(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从这些话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结绳已经具有了某种书籍的作用,虽然它“不是书契的祖宗”,与文字的产生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它是示意的,表明一定的内容,为以后文字的产生,从意义上提供了前提。P10-11

序言

书籍是历史的产物,是文化的结晶,书籍装帧随着书籍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书籍的发展而发展,并随着时代而进步,为适应人们生活实用和审美意识而变化。书籍一经产生就有它的精神属性和物质属性。它的精神属性包括书籍记载着思想、经验、技能、知识等等,有包罗万象的丰富内容;物质属性主要指它的装帧形态。装帧形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科技条件、不同的哲学理念下是不相同的:文字的承载物是什么,如何写或印上去的?毛笔和墨何时发明,并在书籍的生产过程中起着怎样的作用?纸是何时发明的,以及它的巨大的历史作用;雕版、活字印刷的发明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装订方式的演变;装帧形态的演变,装帧形态中所蕴藏的哲学、美学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书籍装帧的初期形态、正规形态、册页形态以及插图等等。纵观历史,中国古代书籍装帧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这些内容正是这本书所叙述的。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如果从简装书算起也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它不断地发展变化,依次是帛书、卷轴装书、旋风装书、梵笑装书、经折装书、蝴蝶装书、包背装书、线装书。书的装帧形态的变化并非简单的形式变化,而是有其内在的原因的,其中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材料的丰富、哲学与美学思想的变化等等。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反映在书籍装帧形态的变化中,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书籍装帧艺术。这份文化遗产需要总结、整理、研究,需要建立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的框架,建立完整的理论。在古籍中,如《书林清话》、《装潢志》、《藏书纪要》等书中,对古籍的装订多有叙述,有的叙述得还很详细,甚至提出了“款式古雅”的原则,但都是纪事性的,并不系统,既没有从装帧形态的视角审视,也没有从文化的视角叙述,形不成完整、系统的理论,中国古籍中没有装帧一词,有装订、装潢的提法,这是不同的概念。现在,用装帧形态的理论去审视中国古代书籍装帧,是一件极有价值的事情,是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也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有了一些叙述书籍产生、发展或者印刷方面的著述,不同程度地涉及到装帧方面的一些情况,却都放在次要的地位,零零星星,不成系统,没有分析、研究,没有详细的描述,没有运用装帧的理论,更没有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审视,形不成对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研究的专著。

对中国古代书籍装帧有所论述的是1984年邱陵教授所著的《书籍装帧艺术简史》,此书所述从书籍的产生一直谈到1949年以前,中国的、外国的,内容涉及面太广,书又比较薄,关于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的论述显得单薄了;论述的角度虽然是装帧形态,基本上没有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没有谈印刷、笔、墨、纸等,没有从传统文化即哲学、美学的视角分析书籍装帧形态的演变,没有涉及到“书卷气。’和“书籍内容和装帧的文化同一性”的关系等。

鉴于以上情况,有必要写一本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叙述中国古代书籍装帧,从产生、发展到其中的文化内涵、文字的承载物及相关的笔、墨、纸、印刷和有关的发明创造的全方位、系统的专著,杨永德先生所著的《中国古代书籍装帧》一书承担了这个责任。他力图将多年搜集的资料,进行梳理,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对中国传统文化,从哲学、美学的视角分析、研究,形成有独到见解的、涵盖中国几千年文化史的、系统的中国古代书籍装帧专著。这是一部呕心沥血之作。这本书即将出版,我从内心深处感到兴奋,祝贺《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的出版,祝贺杨先生为书籍装帧事业做出的贡献。

看了这部书的校稿,觉得此书有很多独到的见解,极具特色,如:

一、解释了古籍文字排列为什么从上而下、从右往左读;

二、用《易经》的理论解释了宋版书的版式.用传统文化解释了装帧形态演变的规律和文化内涵;  三、解释了“书卷气”;

四、独创了“书籍的文化一体——书籍内容和装帧的文化同一性”这一最新观点;

五、建立“古代书籍装帧初期形态、正规形态、册页形态”的框架结构;

六、首次把笔、墨、纸、印刷等放入书籍装帧形态中叙述;

七、书中有“结绳书、契刻书、图画文书、陶文书、甲骨文书、金文书、石文书、玉文书”等的首创提法……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一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系统性 从远古的结绳书一直叙述到清代的线装书;

二、全面性 不单叙述书籍装帧的本体,还涉及到与此相关的方方面面;

三、哲理性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审视中国古代书籍装帧;

四、探讨性 对其他书中没有涉及到的问题作了较深入的论述。

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很高,填补了中国古代书籍装帧没有理论专著的空白。了解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国古代书籍装帧》一书必将对现代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有很大的启迪和促进作用。

我认识杨永德先生多年,他是一个谦虚好学的人,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的是印刷,却擅长中国山水画,写得一手好字、刻得一手好印章,装帧设计30多年,多才多艺。最突出的是他的钻研精神和综合能力,在装帧理论上颇有建树。2001年曾编著出版《鲁迅装帧系年》专著,对鲁迅在装帧上的贡献和从线装书过渡到现代书做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还发表了大量的学术文章;目前,他正在参与编辑“2005中国装帧艺术年鉴”和筹备编写“装帧学”。

在《中国古代书籍装帧》一书即将出版之际,我写上几句话,聊表对杨先生的敬意和心中的欣慰。

王守义

2004年11月

(张守义先生现任中国版协装帧艺委会、中国美协插图装帧艺委会主任)

后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石宗源署长,在百忙中为本书写了《落英缤纷伴书魂》的序,感到非常荣幸,感谢署长的支持。这不单是对我个人的鼓励,更是对中国书籍装帧艺术、对出版事业的关心。署长在序中针对书籍装帧艺术指出:“中国古代装帧艺术是一门国粹,了解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落英缤纷伴书魂,丹青重施今胜昔’,这是我对书装艺术的一点愿望。,”署长还对书籍装帧艺术工作者提出要求:“祝愿我们的艺术家们师承传统,贴近生活,博采众长,与时俱进,为中国出版事业描绘最新最美的图画,‘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我们应遵循署长的指示去努力,中国的书籍装帧艺术一定会为出版事业描绘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感谢原新闻出版署卢玉忆副署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阎晓宏副局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潘国彦常务副秘书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张振启等同志对本书的关心和支持,深表敬意。

承蒙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主任张守义先生为本书写亭,博士后齐鹏女士为本书写“立言者与立心者”的文章,我的老师魏志刚教授对本书的指导,诚表谢意。

感谢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程大利总编辑、中国美术编辑室主任刘继明等同志对本书的鼎力支持,深表谢意。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是一门学问,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是中国文化的结晶,本书参考了众多学者的著作,其中张树栋、庞多益、郑如斯等著的《中华印刷通史》,邱陵教授著的《书籍装帧艺术简史》,罗树宝先生编著的《中国古代印刷史》,李致忠先生著的《中国古代书籍史》,钱存训先生著的《印刷发明前的中国书和文字记录》,刘国钧先生著的《中国书史简编》,潘吉星先生著的《中国造纸技术史稿》对本书帮助很大,在这里深表谢意。

笔者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印刷工艺系毕业后,一直从事书籍装帧设计工作,对中国古代书籍装帧颇有兴趣,并不断搜集史料、疏理文献,奢望写一本有关中国古代书籍装帧方面的著作,现在能够得以实现,感到很是欣慰。

由于编写时间紧迫、学识和史料有限,疏漏和不足在所难免,很多观点是个人看珐,诚请专家、学者和同仁们批评指正。

杨永德

2005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永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02035666
开本 16开
页数 4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4-01
首版时间 2006-04-01
印刷时间 200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9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256.1
丛书名
印张 2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6
3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2: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