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间自己的房间(本涅特先生和布朗太太及其他)/吴尔夫文集
内容
编辑推荐

吴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本是基于两篇讲稿:《女性与小说》和

《奥兰多》。吴尔夫的预感,果然不错。后人对此书的领悟,大体是循了这一个路子。但所谓女权主义,日益有了正面的意义,乃至有人将此书誉为女性解放的宣言书。

内容推荐

吴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本是基于两篇讲稿。一九二八年十月二十日和二十六日,吴尔夫自伦敦两次来剑桥大学,分别在纽纳姆女子学院手戈廷女子学院,就女性与小说一题发表演讲。此后,一九二九年三月,她将两次演讲合为一文,以《女性与小说》为题,发表在美国杂志《论坛》上。而此时,她的小说《奥兰多》出版,为自己造成了一座小楼,并在这里,将《女性与小说》大加修改和扩充,写出了《房间》一书。

目录

一间自己的房间

本涅特先生和布朗太太

现代书信

莱斯利·斯蒂芬

船长的临终病榻

关于评论

关于阅读

试读章节

或许,各位会问,我们请你,是来谈女性与小说——这同一间自己的房间有什么关系。请容我做些解释。得知大家请我来谈女性与小说后,我坐在河岸上,开始思索这几个字眼儿。它们可能意味着谈谈范伯尼①;再谈谈简·奥斯丁;称颂一番勃朗特姐妹,连带勾勒一下雪中的霍沃斯寓所②;说到米特福德小姐⑧,不妨讲几句俏皮话,但对乔治·爱略特,就得抱有敬意;再提一提盖斯凯尔夫人④,就算中规中矩了。但转念一想,这几个字眼儿,似乎并不那么简单。所谓女性与小说,可能意味着、或者按你们的意思它应当意味着女性和她们的处境;或意味着女性和她们所写的小说;也许,它意味着女性和关于女性的小说;还有可能意味着三者密不可分地交织在一起,而你们是要我从这个角度做出考虑。最后这个角度似乎最有意思,但当我真的如此来考虑这个题目时,才发现它有一个绝大的麻烦。我将永远得不出结论。我将无法履行在我看来讲演者的首要义务——在一小时的讲演后,说出一点纯粹的道理,让大家可以裹在笔记本里,一辈子摆到壁炉上。我能做的,只是就一个小问题发表一点看法——女人要想写小说,必须有钱,再加一间自己的房间;而如此这般,大家将会看到,女性的本质和小说的本质这个大问题仍没得到解决。我逃避了对这两个问题作出结论的义务,就我而言,女性与小说仍然是悬而未决的问题。为了略加弥补,我想尽自己的能力向大家说明,我是如何得出关于房间和钱的这一种看法的。我将尽可能完整和随意地向在座各位阐明我的思路,而它又是如何引导我想到这一点。或许,一旦我将我的思想剖析清楚,大家就会发现,这一说法背后的成见,其实与女性有些关联,与小说也有些关联。无论如何,一个题目,如果众说纷纭——任何与两性有关问题都是如此——就难以指望能讲清楚道理。你只能说明,你是怎样得出你现在的这番道理。你只能让听众在看到你的局限、成见和倾向后,有机会得出他们自己的结论。在这个问题上,小说较之事实,很可能包含了更多道理。因此,我打算利用小说家拥有的全部自由和特权,向大家讲述一个我来此之前的两天中发生的故事——面对各位交待的这个让我不堪重负的题目,我是如何来思索,如何出入我的日常生活,对它加以演绎。不必说,我要讲述的事情并不存在;牛桥①纯属杜撰,弗恩翰学院也是如此;所谓的“我”只是对什么人的方便称谓,并非实有其人。我难免信口开河,但兴许会有几分道理夹杂其中;需要大家去伪存真,决定哪些部分值得留存。如果我说的一无是处,大家尽可以把它整个丢到字纸篓里,再也不必多想。

那么,一两个星期之前,是气候和煦的十月,我(叫我玛丽·伯顿、玛丽·赛顿、玛丽·卡迈克尔或随便什么名字——这都无关紧要)坐在河岸上,陷入了沉思。我谈到的女性与小说像道紧箍咒,加上需要对一个引起了种种成见和情绪的题目作出某些结论,这些都压得我抬不起头来。我的两旁,不知名的灌木,或金黄,或绯红,流光溢彩,仿佛争抢着在热与火中燃烧。更远处的河岸上,垂柳似有绵绵的忧伤,披拂下柔弱的长条。河面由着性子,倒映出天空、红叶和小桥,学生荡桨穿出,劈开的倒影又合拢来,倒像是他从未出现过。这里,人可以整日坐下去,沉湎于思想中。思想——我这样来称呼它不免有些夸张——听任它的钓丝没入水流。时间一分分过去,钓丝随着倒影和水草,东游西荡,在水面上时起时伏,直到——大家知道那种突然的拽动,一种想法在钓丝的那一端咬钩了,于是,你小心翼翼地将它拖过来,慢慢拉出水面?好了,不妨把这个想法摊在草地上,不管它是多么细小,多么微不足道。是一尾小鱼,聪明的渔夫会把它放回水中,等它长得再大一些,有朝一日,成为盘中的一道美味。我不想拿这个想法来絮叨,不过,只要留心,大家还是可以从我下面要讲的话中听出一些端倪。

我的想法,虽然细微,却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性质——将它重新收拾到脑海里,它立即变得不安分,膨胀起来;它奔突冲撞,这里闪现一下,那里闪现一下,激起思想的湍流和波浪,让人不得安宁。就这样,不觉中我已疾步穿过了一片草地。突然,一个男人的身形出现在我面前,拦截住我。男人穿了常礼服和笔挺衬衫,显得很滑稽,最初,我甚至没弄明白,他比比划划的是冲我而来。

P1-3

序言

此书的翻译,始于二00一年三月,终于二00二年二月,约略用了一年的时间。因为大体上是在纽约完成,也不妨弄些玄虚,将这一过程分为“前九·一一时期”和“后九·一一时期”。如此一来,心情上就有了沉静与浮躁之分。昔日只在书报影视上听闻的许多事情,如今一一都到眼前。此时此刻,埋首于一位上个世纪初女性作家的作品,即使她给人称作现代主义的先驱,似乎也有些不合时宜。况且,译来又给谁读呢?

但所谓“经典”,就有一种力量,它跨越时间与空间,显示出存在的本真,在我们内心,建立起稳定。所以,糜糜沸沸中,我亦耐了性子,每天几百字,一日日译下去,到底完成了与编辑的约言。

吴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本是基于两篇讲稿。一九二八年十月二十日和二十六日,吴尔夫自伦敦两次来剑桥大学,分别在纽纳姆女子学院和戈廷女子学院,就女性与小说一题发表演讲。此后,一九二九年三月,她将两次演讲合为一文,以《女性与小说》为题,发表在美国杂志《论坛》上。而此时,她的小说《奥兰多》出版,大获成功。她遂以此书所得,在位于罗德梅尔的别墅园中,为自己造了一座小楼,并在这里,将《女性与小说》大加修改和扩充,写出了《房间》一书。

早在一九一七年,她与丈夫伦纳德·吴尔夫就创办了霍加斯出版社(此间出版社在英国出版史上颇有些名气,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的手稿,就曾交吴尔夫夫妇看过,谋求在这里出版,后因事未果),《房间》一书完成后,于一九二九年十月二十四日由霍加斯出版社在英国出版,同样获得成功,甚至另外印行的六百册限量签名本,也在一个月内销售一空。

此书出版的前夜,吴尔夫曾经说出她的心情。她在十月二十三日的日记中写道:“《一间自己的房间》出版在即,且让我概括一下我的感受。摩根不肯评论此书,这多少有些不祥。这令我怀疑,书中有某种尖刻的女权主义味道,我的朋友们不会太喜欢。那么,据我的预料,我将看不到批评文字,除了利顿、罗杰和摩根的调侃;报刊会是友善的,说说它如何动人啦,如何有生气啦;而且,人们将指责我是个女权主义者,甚至暗示我是个女同性恋者……”

吴尔夫的预感,果然不错。后人对此书的领悟,大体是循了这一个路子。但所谓女权主义,日益有了正面的意义,乃至有人将此书誉为女性解放的宣言书。

如此言说,当然也有道理。因为不过是在一八九一年,英国法典中刚刚取消了有关条例,从此禁止丈夫将妻子闭锁在家中。而迟至一九一八年,英国女性才获得选举权,而且仅限于三十岁以上的女性户主。对于女性所受的歧视,吴尔夫的感受是深刻的。

但如果断言吴尔夫是在倡导女权主义,我倒是有些怀疑。在我看来,吴尔夫并非长于鼓吹和煽动的斗士,毋宁说她是一个观察者、记录者和思索者。她看到社会中男女两性的不平等,虚构一个故事,绵绵密密地讲出来,将问题提交给大众,尤其是新一代的女性。要人们自己去思索,对问题的前因与后果,给出真确的答案。她并非站在一种女性的立场,作某种诉求。她希望的,是社会的进步与改善,乃至人的进步与改善,对此,她其实持了现实与乐观的态度,相信它的实现是可以期待的。

另外,吴尔夫对于男女两性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属性,也分判得很清楚。比如,她说道:“女人的创造力与男人大不相同。必须说,对它的遏制或虚耗都会让人大为惋惜,因为它是经历了多少个世纪的严厉钳制后赢得的,没有什么可以取代它。女人如果像男人那样写作、生活,或像男人那般模样,也会让人大为惋惜,想想世界的浩瀚和繁复,两个性别尚且不足,只剩一个性别又怎么行?教育难道不是应该发掘和强化两性的不同点、而不是其共同点吗?”准此,我们其实能够看到她对问题最终解决的某种悬想。

不过,身为男性,我怕不能避免,在这个敏感的问题上,自己也有偏颇。我曾忽发奇想,觉得如果全由女性来译吴尔夫,或许对她的理解,也就更透彻些,甚至译文中文字的轻重缓急,也会有所不同。

《房间》一文之后,另有六篇随笔,其中《本涅特先生和布朗太太》也是由吴尔夫的一篇讲稿充写而成,写作时间甚至比《房间》早了五年。这是一篇很有见地的评论檄文,不仅很有力度地反击了当红作家本涅特的偏颇之论,而且可圈可点地把传统小说创作与现代小说创作界定出来,成为研读吴尔夫的必读之作;其分量之重,不亚于《房间》。其余五篇,皆是由编辑遴选,遵命译出,以便足成一书。文章选得有趣,怀人、叙事、评论文学,读者可从不同的侧面,见出吴尔夫的文章与性情。

本书在翻译过程中,得到了多人的悉心帮助。章颍女士曾通读全部译稿,指点错译或漏译,杰基·米切尔(Jackie Mitchell)女士和艾德施耐德(Ed Schneider)先生亦曾为我答疑解惑,于书中的文字乃至事什、历史和地理背景,多有指教。谨此向他们致以深切的谢意。

译者的工作,有点儿类似于“代圣人立言”,必得去揣摩进而再现作者本来要言说的东西。逞才则过,才短则不及,过与不及,都会可惜了这位“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的才女。其实,以“才女”名之,未免唐突,因为她本是言及现代主义文学,必不可遗漏的一位大师。

译 者

二00二年六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间自己的房间(本涅特先生和布朗太太及其他)/吴尔夫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国)弗吉尼亚·吴尔夫著//贾辉丰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39746
开本 32开
页数 1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7
出版时间 2003-04-01
首版时间 2003-04-01
印刷时间 200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小说-外国小说
图书小类
重量 0.1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5.8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04
140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6: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