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
内容
编辑推荐

  刘亦婷进入哈佛真的是靠全面的素质和不凡的实力吗?刘亦婷真的是素质教育的典型吗?刘亦婷的家庭教育真的很成功吗?刘亦婷真的是智商奇高的天才少女吗?刘亦婷的学习方法真的很值得学习吗?《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对成功个案哈福女孩刘奕婷的再认识,对素质教育的再思考,对孩子培养的新方法。

内容推荐

本书虽然主要围绕“哈佛女孩”的是是非非展开,实际上其根本用意不过是借《哈佛女孩》这本被极力追捧的“热门书”作为思考教育问题的一个新的起点,去挖掘“哈佛女孩”进入哈佛的真实原因,质疑“刘亦婷培养模式”的意义,从而展开其“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的主旨。作者希望,以“哈佛女孩刘亦婷”真相的揭示为契机,有更多的人投入到教育打假的行列中来,也希望众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有大智慧,不能人云亦云,偏听偏信,或者盲目模仿,接受庸医开出的药方。

目录

刘亦婷进入哈佛的真相是什么

从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说起

蜀中无大将,亦婷当先锋

美国大学招生气度的漏洞和潜规则

刘亦婷进入哈佛的真相

拉瑞为什么会推荐刘亦婷

结语

“刘亦婷培养模式”是反素质教育的

时刻不忘灌输“学习是头等大事”

不断施压,挑战极限

与高强度学习相适应的“铁人计划”

状元面前,培养情感美成了空话

呼唤真正的“素质教育纪实”

结语

附录1:美国优秀高中生的标准

附录2:美国优秀学生的五个共同特点

刘亦婷的学习方法是落后和过时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VS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含糊被动的学习动机

机械刻板的学习养成

科学性难以评估的早期教育

先进且适应时代需要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结语

“哈佛完美女孩”神话如何制造

迎合炒作,自树典型

巧借光环,偏概念

堆砌神坛,打造完美

生拉硬拽,无中生有

炫耀心切,迷失自我

牵强附会,按图索骥

培养纪实,名不符实

自我表扬,不吝笔墨

结语

刘亦婷作文为何越写越差

三岁:妙语连珠

十岁:失去童真

十七岁:灵气全无

结语

教育模板,害人不浅

害人不浅的“教育模板”

你对你的孩子了解多少

“我”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瞎教育不如不教育

结语

哈佛四年:刘亦婷并没有脱胎换骨

分数挂帅思维依旧

“学习”仍是头等大事

科学精神仍然缺乏

结语

靠慧商和魅商教育超越刘亦婷

智商的误区

慧商何来

情商的误区

魅商何来

结语

后记:试卷考不到的,社会一定会考到

试读章节

拉瑞为什么会推荐刘亦婷,是因为她“不寻常的优秀素质和综合能力”吗?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这个说法不大可信,因为拉瑞毕竟与刘亦婷接触时间短暂,而且又有巨大的文化上的隔膜,仅凭数面之缘就做出这样的判断未免草率。

我将这个问题拿给几位专家、学者征询意见。他们几乎众口一词地说,“私人交情”而已。一个研究心理学的学者甚至给我上了一课。他说,人与人的交往常常是非理性的因素起决定作用。比如,有的人很优秀,你可能就是看着不顺眼;有的人不咋样,两个人偏偏就对上眼了。

另一个专家给我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角度。他说,一个中国人如果满口社会责任啊,中美友好啊,为人类作贡献啊,如果他没有什么实际行动,在中国人看来,多半会有唱高调之嫌。但是,如果你在老外面前说这些,他们立刻会肃然起敬,异常惊讶于为什么这么小的年纪就懂得这些,而且还能满脸真诚地表达出来。

老外为什么这么容易激动呢?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从小没有被灌输这些东西,只有到了一定年纪,一定层次的人,才有可能有这样的境界谈论这些话题。外国人把中国小孩从小训练的必修课当作了高境界的表现,哪能不激动异常,感动异常呢?

这位专家的话提醒了我,我仔细翻看了《哈佛女孩刘亦婷》那本书,发现了许多值得玩味的地方。我们知道,刘亦婷在读中学时有一段颇让她引以为豪的经历,就是作为成都外国语学校的代表访问美国,那么,她究竟是如何脱颖而出,被最终选中的呢?

与刘亦婷竞争的一共有4位同学,这4位同学要和刘亦婷一起接受拉瑞的面试。然后,拉瑞会从他们5个人中选出来一个人。据刘亦婷介绍,这几位竞争者可都是强手。

她们都是本年级表现突出的同学。我经常在她们身上发现很多值得学的东西。比如说王兰,她不仅英语口语非常好,其他各门功课也都学得特别轻松,每次都像是在漫不经心之中,她就冲刺到了别人前面,而且很有亲和力;樊甜甜,初中和我同桌,她学习从来都是一丝不苟,初中6个学期她一人独揽3次第一,她的记忆力也好得让我吃惊,而且还有“书法二段”的特长;李海蓓,从初中起就一直名列前茅,看过很多文学书籍,颇有“腹有诗书”的味道;梁晶,除了英语和其他功课都相当出众之外,还有“拿手好戏”———弹得一手好钢琴,凭我的耳朵听起来,那就是专业水平,她在小学还没毕业时,就已经拥有了相当高的“段位”———钢琴10级。

(引自《哈佛女孩刘亦婷》增订本第325页)

说实话,看到刘亦婷介绍的这几位强手,我的感觉是似乎人人都比刘亦婷优秀。论成绩,刘亦婷不如樊甜甜,论才艺,刘亦婷不如梁晶,论英语水平,几个人看起来半斤八两,可是令我纳闷的是,既然对手实力如此强劲,那么,刘亦婷获胜的秘诀是什么呢?她如何给拉瑞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并最终脱颖而出呢?对这个问题,刘亦婷在书中有着绘声绘色的解答。

回家之后,我把情况告诉了爸爸妈妈,他们都说这是个好机会,并很关心明天我打算谈些什么。对这个问题,其实我还没有好好想过,几天紧张的军训,我经常困得迷迷糊糊地只想睡觉。我打着哈欠说:殷校长提醒我们最好做点准备。妈妈好奇地追问,那你准备了些什么呢?

“有人说可以看看美国的历史呀,几大山几大湖呀……”

“什么?”妈妈忍不住喷笑,“一个美国人,万里迢迢跑到成都来面谈,就是为了听你告诉他美国有几大山几大湖吗?依我看,哪怕是出于好奇心,他也更想听你对美国的看法吧?”

妈妈虽然并没有接触过美国人,却能从人的共性入手抓住问题的实质,打中我的要害。我明白了,我不管怎么人困马乏,都应该认真准备一下再去睡觉。

我洗了个冷水脸,振作起精神,请爸爸坐在我的身边,问他有什么高见。我知道,爸爸对好多国家的人都很有研究,常常说出一些令人叫绝的见解。

果然,爸爸一张口就吸引了我和妈妈的注意力。他用惯有的沉稳语调说:“我想,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比人们想像得更为深远。你还记得吗,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曾是中国最大的援助国,不仅援助武器、弹药、药品,还有好多美国飞行员直接来华参战打日本呢。当时,成都的新津机场,就驻有美国飞行员。为了打击日本鬼子的气焰,美国飞机从成都起飞,把炸弹扔到了日本本土……”

“是啊,”我一下被点醒了,不禁接过爸爸的话,一口气把平时积累的的知识都抖了出来,“当日本鬼子截断了中国的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后,美国将军陈纳德的‘飞虎队’又承担了从云南直飞印度的任务,为中国建立了又一条获得国际援助的新交通线。”

就这样,我利用睡前的时间,跟父母一起详尽地讨论了可谈的话题:

———中美两国有不少值得回忆的史实。

———中美两国人民过去就存在着友谊,将来更需要友谊。

———美国人搞现代化有不少经验,中国正需要行之有效的经验。

这一下,我真正理清了自己的思路,知道该跟这位友好的美国律师谈些什么了。

(引自《哈佛女孩刘亦婷》增订本第325页)

看完刘家这段颇为自豪的谈话,我不禁唏嘘不已。说实话,连我这旁观者都能感觉到,用这段话来对付拉瑞这个对中国国情知之甚少的老头儿,肯定会有极大的杀伤力。

而刘亦婷那几个单纯的对手,在中美关系这个话题框架下,估计只能想到《望厦条约》,想到八国联军,想到辛丑条约,想到司徒雷登,想到抗美援朝……

P41-45

序言

      教育——人类拯救自我的“希望工程”

           周永琴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人文学者,民盟中央妇女专委会委员,第二届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全国教子有方十佳,“中国首届十大杰出母亲”评委)

自知并非炙手可热的名人,故无“名人效应”的资本和被大肆炒作的嫌疑,因而笔者才能得以用一个先睹为快的读者诚恳平和的心态,对阅读此书的朋友们说出自己真实厚道的一点点读后感言。再就是笔者之所以斗胆欣然命笔给萧愚的《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一书作序,纯粹出于对此书作者思考的教育问题及其书中不时出现的思想闪光点的浓厚兴趣,因为自己对此问题已有相当长时间的独立思考、个人实践与社会实践,并深知:天下最大的难事,莫过于“人类认识自己”,因为“当局者迷”,因为舍此谁也无法“拯救人类自我”于水火之中;而教育则是“认识”与“拯救”之间惟一的通道与桥梁!因此,教育问题才成了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最大的热门话题;因此,笔者才在今年8月江苏连云港国际儿童联欢节举办的教育论坛上斗胆放言:“教育,是人类拯救自我灵魂的最后一个‘希望工程’!”

笔者认为,萧愚的这本书虽然主要围绕“哈佛女孩”的是是非非展开,实际上其根本用意不过是借《哈佛女孩》这本被极力追捧的“热门书”作为思考教育问题的一个新的起点,去挖掘“哈佛女孩”进入哈佛的真实原因,质疑“刘亦婷培养模式”的意义,从而展开其“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的主旨。由于“哈佛女孩”刘亦婷已被作为一种“成功”的教育模式,在中国广大家长中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又有详细的文本可供解读,所以萧愚借用“哈佛女孩”来谈“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这一问题,的确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写作策略。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在21世纪这样一个人类从未遭遇过的社会复杂性面前,人类对于教育问题的思考才刚刚开了个头。在中国,高等教育适应市场需求正逐渐走向大众化,由这一高等教育领域的巨大变化引发的中小学校基础教育领域的全面变革,正在人们沸沸扬扬的争议之声中不无混乱地进行着。

笔者作为一个母亲,不无着急的看到我们许许多多对孩子慈爱有加、希望无限的中国父母们,还没能意识到整个社会的急剧变迁和世界范围内教育领域已发生的种种前所未有的变化,更别说主动地去适应、进而主动地去参与这种变革了。很多父母都是在计划经济的氛围下成长起来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态度还是计划经济时那样一切按部就班,只要孩子学习好,考上大学就算把孩子培养成功了。而实际上,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成熟,由需求引发的市场的快速转换给每个人造成的就业和不断重新择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但同时提供的创业和独立自主进行选择的机会也将越来越多。这对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发展能力、适应变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等等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而这一切,都要求在“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中担任“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的父母们,重新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思想观念与具体做法,换句话说,就是需要我们拥有更大的智慧去直面时代巨变中的家庭教育挑战,去为了我们的孩子,首先努力改变我们自己!

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崭新的、既具有普遍性又能包容所有特殊性的、21世纪新教育模式“小菏露出尖尖角”的那一天!

                  2004年9月29日凌晨

                 于北京东城和平里琴心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萧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06022136
开本 32开
页数 3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4-12-01
首版时间 2004-12-01
印刷时间 200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0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40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4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4:5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