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他们这样培养孩子
内容
编辑推荐

新浪亲子中心,中国早教网等知名教育网站联合推荐,中国当代最为权威家庭著作。父母要成为爱的使者,为孩子播下爱的种子,培养孩子爱的能力。告诉孩子你真棒!如果你不能改变孩子,首先改变你自己!宁要快乐的傻子,不要忧郁的天才!爱会给孩子构建一个完美的人格,自由能给孩子建构很高的智能。……本书徐光、蔡桐木、尹世霖、刘墉、卢勤等47位国内外顶级教育专家和您畅谈孩子成长历程。

内容推荐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教育者是造鞋匠,只有造出合适的鞋,孩子才会幸福。孩子是在真真切切地渴望着幸福,他们说的全是真话。孩子的教育,重要的不是得出正确的结果,而是于走向正确的那个过程。这个过程最有价值,也最能使人幸福。本书刘墉、卢勤、尹世霖、赵雨林、王冬梅等47位国内外顶级教育专家和您畅谈孩子成长历程。

目录

1 让爱伴随成长1/

徐光——如何挖掘孩子内心深处的爱之源 2/

孙瑞雪——什么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8/

王福志——教育到底是什么 13/

王冬梅——“爱”要怎么说出口 18/

2 问题存沟通中解决 25/

蔡桐木——孩子到底最想要什么 26/

赵雨林——你会和孩子说话吗 31/

李振斌——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37/

刘书宏——陪读 42/

邹朝荣——孩子,我们是朋友 47/

3 这是起跑线 53/

高振敏——如何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54/

冯德全——如何让孩子拥有一个更高的起点 59/

李跃儿——孩子厌学怎么办 65/

刘 文——吵架也是交往方式 71/

冯国强——当危险来到他身边 76/

区慕洁——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80/

李圣珍——让书成为孩子成长的伙伴 85/

陶宏开——网瘾,只是孩子的错吗 92/

周 洪——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快乐一点儿 98/

卢勤——告诉孩子,你真棒 103/

4 家庭教育的细节 108/

尹世霖——培育孩子第一条:健康 109/

管斌全——培养孩子自己的兴趣 113/

李开复——大学生的兴趣 119/

吴章鸿——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懂“责任” 125/

张鸣山——成材不完全由智商决定 130/

毕淑敏——学会忍耐:毕淑敏的一张试卷 136/

张晓东——如何梳理孩子的情绪 141/

刘墉——孩子,你应该独立 146/

赵定军——教孩子学会花钱 152/

王东异——传递社会价值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159/

5 直面青春期164/

吴若梅——当“更年期”遭遇“青春期” 165/

关承华——如何面对进入青春期的孩子 169/

邓军——面对“性”,我们能闭口不谈吗 174/

宋毅军——心与心的距离有多远 180/

6 早恋美好 186/

陈立思——孩子“早恋”父母怎么办 187/

潘凤亮——张老师这样处理早恋 194/

7 态度决定高度 199/

赵忠心——赵忠心谈家庭教育 200/

吴一舟——将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205/

赵 刚——你如何看待孩子是否成功 2lO/

周运清——如何面对独生子女 214/

高芸香——有多少父母能够真正改变孩子 219/

孙云晓——孩子能够教会我们什么 225/

陆永昌——难道教育真的是件痛苦的事吗231/

周 弘——请赏识你的孩子 236/

王东华——你会做母亲吗 241/

高寿岩——一个孩子,两代长辈 247/

陈晖——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我们只能二选一吗 252/

吴苾雯——孩子,我只养你18岁 257/

后记 262/

试读章节

什么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话题

如果问:你爱孩子吗?所有的父母都可以马上给出坚决而肯定的回答。但如果问:你会爱孩子吗?也许就需要我们认真想一下了。我们可能觉得爱是简单的,只要发自内心就行。但这是主观的误区!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说:“爱同我们掌握其他艺术一样,它是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精神世界,就无法给孩子真正需要的爱。

  

链接  嘉宾背景

孙瑞雪 蒙特梭利教育专家。1962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宁夏大学中文系。1995年在银川创办了国内最早的蒙特梭利幼儿园。从1998年起为《银川晚报》“蒙特梭利科学教育方法讲座”栏目撰文,写有文章100余篇约100万字。从1995年起应邀到全国许多城市进行蒙特梭利教育讲座,以她名字命名的“孙瑞雪教育机构”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蒙特梭利教师。出版教育专著有《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观察与创造》、《想象与创造》和《心灵与创造》。

在《爱和自由》一书中,作者通过揭示儿童成长的规律,帮助我们真正了解孩子,由此也真正了解自己。同时指出一个经常受训斥或打骂的孩子,其心智发展和正常孩子有极大差别,压力和恐惧使他们对外在事物过于敏感,过分强化对某一事物的感觉,从而影响其内在心智的发展。

   

自由是爱的核心

人们总是担心,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中得到了过多的爱和自由,他就不再拥有走向社会的心理力量,他就自然成为一个弱者。每次面对这样的问题我都感到震惊,我想肯定是我们成人出了什么问题。

一个成人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他要自我调整,克服不安全感。一个孩子从一种教育环境转到另一种教育环境后,他也会调整。我们曾经有个孩子,小学毕业后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待了两个月后,他对学校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观察,他回家对妈妈说:“这个学校确实不如蒙特梭利学校。”但是,我们的孩子从来不羞于表达自己,他发现班主任不错,于是在教师节的时候,挑选了一束鲜花,送给了老师,还给了老师一个殷实的拥抱。

如果说家长对孩子不够爱,我想很多家长都会提出抗议并自我辩护说:“没有这回事!我很爱我的孩子,我为我的孩子牺牲了许多许多精力、许多许多时间,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为什么一方面家长都自称爱孩子,而另一方面孩子却觉得自己是在无爱中长大的?

父母所说的“我很爱我的孩子,我牺牲了很多”,这是在意识之内的。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这样的孩子,下楼梯看都不看,直直往下走,这种孩子就是在父母或者老人的过分呵护中成长起来的,他自己都没有办法衡量自己的能力。这种所谓的爱,把儿童的辨别能力、自卫能力和自立能力给剥夺了。这种照顾实际上是成人对自我的心理和观念的一种照顾。

爱孩子,就应该使孩子自立;爱孩子,就应该使孩子自尊;爱孩子,就应该使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探索精神。

我们常会看到这种现象,孩子一旦开始独立,父母就会说:“这孩子太犟了!…‘这孩子怎么会这么不听话。”实际是孩子要成长,要按照他自己的意志去成长。孩子的意志同父母的意志开始产生矛盾了,我们要学会理解孩子成长的需求。

怎样才能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爱和自由?给予孩子成长的机会,并让孩子感知到你的爱,为孩子的发展和每一个生活细节提供条件和帮助。这些须建立在你对孩子生命发展了解的基础上,这就是爱。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成长一无所知,他总是从自己的成长经验或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他从不知从孩子的利益出发。比如我们从不认为孩子的哭有什么了不起,我们甚至会认为那对消化有帮助。事实上孩子大量的自发行为都被成人制止了,长期延续下去,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孩子的成长权利被父母剥夺了,心智的发展机会越来越少了。现在许多人都说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我特别不赞同这个观点,我认为中国没有小皇帝、小公主。至少有一点,皇帝是要受到极大的尊重的,我们的孩子没有受到这份尊重,他们的许多权利被剥夺了,像自己吃饭穿衣的权力,如何安排业余时间的权力等。我们幼儿园里有的孩子,在入园后出现很奇怪的现象,吃饭不会,上厕所不会,什么都不会,什么都要依靠别人来做。这个年龄是孩子最喜欢自己动手做事的年龄。手发展的能力没有了,对孩子心智等方面的成长都会产生影响。家长会说:“因为我们太爱孩子了.所以帮孩子做了。”我们是太爱孩子了,还是太爱自己了?成人之所以要这样代替孩子做事是怕孩子给自己带来麻烦。

亲爱的家长们,爱是一种尊重。当我们口口声声说爱孩子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是否真正尊重过我们的孩子?你可知道正是我们的这种无私的爱成了束缚孩子自由成长的绳索。爱孩子,那就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P8-11

序言

等待降生

2003年10月28日是女儿的生日。女儿叫小雪,这个名字在她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我和妻子就已经为她准备好了。妻子孕育女儿的过程是我和妻子共同等待的过程,在等待女儿出生的10个月里,我深深地体会到生命的含义和分量。

妻子怀孕后妊娠反应非常明显,双方父母也都不在身边,加上我当时在报社上班,每天工作特别忙,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她。我和妻子商量,决定先送她回河南确山老家。这一待就是5个多月。按照她们老家的风俗,嫁出去的姑娘是不能在家生育的,而那个时候来北京生也不怎么现实:一是费用太高,二是我和妻子对生孩子的事一点也不懂。没办法,只能再回我安徽巢湖老家。

我从北京到确山接妻子已是阳历8月份,正是天气炎热的时候。第一眼见到妻子,她的肚子已经鼓得高高的,当时觉得她特别美。后来和妻子提起,妻子老觉得我是在挖苦她。说真的,那一眼是妻子留给我最美丽的印象。

从河南确山到安徽巢湖虽然只有二三百公里的路程,但是一直没有直通的车。那天早晨,大概也就是5点多钟,岳母早早地叫我们起来。其实那一夜我根本没怎么睡,因为夜里一直在下雨。妻子家住农村,都是泥巴路,非常难走,晴天坐车到县城也要近一个小时,下雨天花得时间就更多了。

岳父、岳母拎着两大包特意为女儿准备的小衣服,一直把我们送到村口。上车的时候,我看见岳母的眼睛里有晶莹的泪花,我知道那是担心的泪,也是幸福的泪,因为自己的女儿也要当妈妈了。妻子强笑着安慰岳母,我一个劲地劝岳母放心。岳父反复叮嘱到了家赶紧给回个电话。

虽然是最早的一趟班车,但是我们上车的时候已经没有座位了。老乡们看见妻子挺着大肚子,都主动给让座,我和妻子都十分感激这些不认识的老乡。我帮妻子选了前面一个靠窗的座位。由于妻子起得太早,显得特别疲倦,我让她闭上眼睛休息。

车在泥泞的田问土路上颠簸,一会上一会下,一会左一会右,有时候还会陷在泥沟里,年轻的小伙子们就赶紧冒雨去推车。说真的,当时我心里别提多紧张,怕妻子临时生产。现在想想那时是过于紧张了,因为8月份的时候离妻子生产还有近三个月。

从早晨5点多上车,我们在路上整整颠簸了6个小时才到确山县城。没有时间休息,又马不停蹄地坐上从确山开往信阳的长途汽车,因为中午12点多,有一班从信阳开往合肥的长途汽车。因为这一段路是国道,从确山到信阳也就不到1个小时的路程。到了信阳又匆匆赶往长途汽车站买好车票。到合肥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钟,我们没有赶上从合肥开往巢湖的最后一班长途汽车,无奈,只得打车回巢湖了。当我和妻子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的时候,父母早已等在村口迎接我们了。

安顿好妻子,我又匆匆地从安徽赶回北京上班。回到北京,同事们都说我黑了、瘦了。在接下来的9月份,为了给女儿办准生证,我又连续回了三趟安徽老家。那一年的中秋节我是在火车上过的。

当“十一”放长假,妻子要我回家陪她时,虽然经过9月份连续的几次奔波我已经很累了,但我还是很愉快地再次回到巢湖。那时妻子穿着自己上街买的孕妇背带裤,显得很可爱。“十一”那儿天,我哪儿也没去,每天傍晚陪妻子在美丽的巢湖边散步,一起等待女儿的降生……

2003年11月7日(星期五),那天早晨,北京下了当年的第一场雪。我的女儿小雪出生已经一个多星期了,我这个当爸爸的还没有见过她,我决定这个周末回家看女儿。早晨坐在公交车上,路边的柳条t挂着可爱的雪,清风一过,纷纷扬扬地飘洒开来。我想女儿也一定像这雪一样可爱、动人。

当我回到巢湖老家,趴在床头看着这个陌生的小家伙的时候,她也用陌生的小眼睛盯着我。我和妻子会意地笑了。  至今,那张当时从北京到合肥的火车票我一直保存着。我想那是个见证,它见证了我和妻子的等待和期盼,凝结着我们对女儿的每一份爱。我想等到女儿懂事的时候把这张火车票送给她,因为那是一份期待,世间最伟大的爱。

杜康

2006年6月18日

后记

《他们这样培养孩子》一书终于要出版了,在这本书即将出版的时候,我有很多的感谢。

感谢我的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对该书的支持。

感谢我的妻子和女儿,为了编著这本书,这几个月里,每天早晨女儿没醒,我吻着她的额头说:“爸爸走了”;晚上,她睡了,我吻着她的额头说:“爸爸回来了”。感谢妻子对我的理解和支持。

感谢所有支持我的老师:关承华、管斌全、李圣珍、邓军、冯德全、徐光、刘墉、卢勤、孙云晓、吴一舟、孙瑞雪、陶宏开、王东华、吴章鸿、周弘、陈晖、周洪、高芸香、张晓东、潘凤亮、王冬梅、吴若梅、陆永昌、赵雨林、赵忠心、宋毅军、李跃儿、邹朝荣、区慕洁、张鸣山、王福志、蔡桐木、周运清、高寿岩、陈立思、李振斌、吴蕊雯、毕淑敏、王东异、刘书宏、赵定军、刘文、高振敏、冯国强、李开复、赵刚、尹世霖。

感谢我的同事们,是你们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帮助,真的,在这个小家庭里,我觉得很快乐。

感谢广大的读者,感谢天下所有的父母,是你们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孩子。

感谢生活,感谢我的自行车,是它在清爽的早晨驮着我行驶在通畅的西二环路,一路的绿柳和轻风;感谢我的茶叶,这是我自制的老家荒山野茶,淡淡的清香飘逸出绵长的思绪。

感谢生活,以爱回报生活。

杜康

2006年7月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他们这样培养孩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杜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10037
开本 16开
页数 2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06-07-01
首版时间 2006-07-01
印刷时间 200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25
15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4:5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