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经济学中没有上帝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经济学普及读物!

上帝代表最高权威,而经济学中没有权威;谁是上帝?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就是上帝;经济学中的人完全理性,人人皆为上帝。经济学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而不是象牙塔里面的学问,了解经济学会使人变得聪明。本书提供了一把有趣的万能钥匙,这把钥匙会对相当大的群体产生重要影响。

内容推荐

我们读书没有破万卷,对经济和经济学也谈不上一个“懂”字,仅仅是感兴趣罢了。称得上“懂”是何其困难,而真正、正确地懂亦是难于上青天。其实,何止是经济学,我们又懂得其他什么东西了?也许就是这种“无知”给了我们部分思考的自由和挑战的勇气。

人生如同在沙漠中行走,一定要走别人未踩的地方,留下自己的脚印。否则,沿着别人的路线,只会比原来的脚印陷的更深,阻力更大,前进就更加困难。

《经济学中没有上帝》只是我们在艰难前行的过程中,把思考的火焰铸炼成的些许零碎的、浓缩的合金放在一起,装在了一个袋子里,等待着一个伟大的人把它们铸成经济学大厦的底座。

目录

自序/1

一粒沙中的大千世界/1

 来自天堂的对话/ 3

 亚当与夏姓的经济学之旅/ 4

 选择意味着放弃/ 9

鱼和熊掌/思维的洗礼/拿着钥匙的叩门者/天平上的砝码/霍布森的马/1秒钟≠1秒种/不和谐的音符/时刻不忘“机会成本”

 玉米是克隆的吗/ 16

谁“克隆”了玉米/经济学的理想国/理想国的缔造者/看不见的残酷/不该批判的批判/别话聪明

 都是半个玉米惹的祸/ 23

半个玉米之罪/“边际”家族/水与钻石/度从何来/最伟大的节约家/难忘的第一次/左手握右手

 感觉就那么重要吗/32

感觉为何如此重要/谁使你与众不同/伟大的车夫/不用担心的“冲突”/森林法则/竞争之剑应刺向何处/凭什么上梁山/喜欢花的猴子

 谁逼亚当买可乐/45

谁逼亚当买可乐/价格歧视/“劫富济贫”的价格歧视/歧视存在的逻辑/歧视者和被歧视者/“女士优先”:尊重?歧视?/把苹果撕碎

 忠诚是真正的奢侈品/57

忠诚是真正的奢侈品/爱国需要理智/忠诚源于利己/忠诚是一种依赖/真正的忠诚

 愿做感情的俘虏/67

为感情让步/囚徒困境/囚徒困境与囚徒关系/囚徒困境与黑社会/报复的能力和报复的权利/把自己的牌打好

 谁说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76

免费的午餐/政府的专利

道法自然/79

 当苏格拉底遭遇亚当·斯密/87

效率与公平/利己还是利他/利益陷阱中的伦理/自律、他律与经济学的”手”/马车与鸽子

 本是同根生/99

马屁股·猴子·老鹰/信息惹的祸/谈判的学问/泰森的拳头/看不见的脚/“手”和“脚”的投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7214

哥伦布的合同/灯塔之谜/公地悲剧/以规矩。不一定成方圆

 庖丁解牛与解牛之刀/138

庖丁解牛与解牛之刀/“永远”与”一万年”/难得模糊/黑板与模型/阿基米德的支点/数学推理的谬误/含冤的马克思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151

 旷野的呐喊/153

 道德的回归/156

 人文“经济人”/158

 “走狗和披着狗皮的狼/160

走狗的分别/披着狗皮的狼

 语不惊人死不休/163

脚步和语言/语不惊人死不休

 走出浮躁/167

蔡伦是历史罪人吗/请你闭嘴/金元·大棒·学术/如此消磨时间

 “占位子”新说/174

 “家”的泛滥/777

“家”与社会金字塔/伪经济学家的光环

 困兽之梦/180

当猛兽坠入陷阱/游戏陷阱中的经济学

 微服私访5钉子/183

微服私访的奥妙/莫把钉子作美味

 卖桔者的背景/186

 甘做一坨牛粪/188

经济学中没有上帝/191

 太阳阻碍了我们/194

经济学不相信权威/“尊重”的面孔/大雁和羊群

 没有水,没有月亮/200

木桶中的经济学/忘掉地平线/看山还是山

 好大一棵树/204

树枝啊。你慢些长/迷”枝”知返,难矣/终止式判断

后记/209

试读章节

霍布森的马

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在卖马时,喜欢把所有的马放出来供顾客挑选,但他会附加一个条件:只允许顾客挑选最靠近门的那匹马。很显然,这等于告诉顾客没有选择。没有选择余地的“选择”被称为“霍布森选择”。

“霍布森选择”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中肆无忌惮地存在着。虽然在理论上你总是有许许多多的选择,但某些限制的存在,减少了你选择的范围,甚至只允许你有一种选择。选择的受限可能改变选择的机会成本。例如,如果政府实行战时紧急政策,规定每个人的额外收入必须存人银行以备征用,那么你存入银行5万元的机会成本是0元,而不是6500元了。此时,机会成本已失去了作为选择依据的功能。

无论从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还是从哲学的角度,“自由是相对的”这一论断都是毋庸置疑的。所谓的“自由选择”或多或少都会受到限制和约束,这使选择的范围大大缩小。对于一个“自由”的大学生来说,他毕业后可以工作,可以继续深造,也可以出国,甚至可以躲进小楼著书立说,等等,但是由于“囊中羞涩”,他出国的选择便名存实亡;而社会上“以学历为纲”的风气和父母对他进一步深造的期望,让他不得不选择考研……这是残酷的现实给选择套上的枷锁。一个人满怀激动地把女友带回家,但由于母亲所谓的“八字不和”,或者由于父亲所谓的“门不当户不对”,甚或由于七姑八姨所谓的“前额太突,个子太矮”,使他不得不选择放弃,因为他必须做一个孝顺的儿子。这是伦理对选择的限制。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你本想躺在草坪上读读自己喜欢的书,与舍友聊聊人生,看看电影,女友的一条要你陪她逛街的短信就使你的这些愿望化为泡影。虽然逛街也许非你所愿,但你认为男人有义务让女人陕乐。这是人们自己对选择的限制。

选择受到限制对机会成本的影响是硬币的两面,到底是正是反只能靠时间检验。以对未来的预测为依据进行选择原本就是机会成本的个中之意。可是,谁又能保证这种预测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呢?

P12-13

序言

使我们有勇气写下《经济学中没有上帝》中些许文字的原因,大概就是我们一直坚持的一个观点——个人思想的产生无非有两种不同的途径:一是在读书破万卷后,各种不同观点或思想相互激烈碰撞后产生的可燎原的星星思想之火;一是在仅仅清楚了某个问题或现象的内涵,而对他人关于此问题的看法或观点知之甚少或是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自己独立思考产生的思想火花。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方式都要求—个基本的但极端重要的前提——思考,独立且有兴趣的思考。我们是偏爱后一种方式的。因为我们怕书读多了会束缚自己思维飞翔的翅膀。我们不喜欢被束缚,我们喜欢自由,喜欢挑战的自由和自由的挑战。

这种挑战的勇气具有两个特性:一是在—种茫茫的黑暗中仍能发出内在的微光以照亮真理的智力;二是跟随这种微光前进的勇气。它不是缺乏智力的冲动。当然,我们不敢认为以这种勇气为基础的思考是深刻的,抑或是系统的,但我们敢肯定它是独立的。上述原因决定了这种思考的结果只甬零碎的但浓缩的合金。当我们小心翼翼地把这些零碎的浓缩的合金从泥沙中挑拣出来时,不希望它们粘了一点点的泥沙。泥沙的出现绝不是“红花配绿叶”,而只会阻碍合金散发出价值的光芒和引人的色泽,甚至司能使其变成永远的“睡莲”。所以简洁清楚、直接切入要害的谈论问题的风格是绝对必要的,要不然就会“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如果想体会自己是如何糊涂的,甚至如何对一些文字愤怒的,不妨读一读李希滕贝格从一篇防火规矩摘录的一段话:

“如果一幢房子着了火,那么人{门必然首先会想到去防护位于左边的房子的右墙和位于右边的房子的左墙,因为,如果人们,要想防护位于左边的房子的右墙,那么这幢房子的右墙位于左墙的右边,因而火也在这面墙和右墙的右边(因为我们已经假定,房子位于火的左边),所以,这幢房子的右墙比左墙离火更近,而且在火烧到受到防护的左墙以前如果不对右墙加以防护,那么这幢房子的右墙就可能烧毁。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说,未加防护的东西就可能烧毁,而且可能在其他未加防护的东西被烧毁以前先烧毁。所以,人们必须放弃后者,而防护前者。为了使人们对事情有深刻的印象,必须指出:如果房子位于火的右边,那么就防护左墙;如果房子位于火的左边,那么就防护右墙。”

我们读书没有破万卷,对经济和经济学也谈不上一个“懂”字,仅仅是感兴趣罢了。称得上“懂”是何其困难,而真正、正确地懂亦是难于上青天。其实,何止是经济学,我们又懂得其他什么东西了?也许就是这种“无知”给了我们部分思考的自由和挑战的勇气。

人生如同在沙漠中行走,一定要走别人未踩的地方,留下自己的脚印。否则,沿着别人的路线,只会比原来的脚印陷的更深,阻力更大,前进就更加困难。

《经济学中没有上帝》只是我们在艰难前行的过程中,把思考的火焰铸炼成的些许零碎的、浓缩的合金放在一起,装在了一个袋子里,等待着一个伟大的人把它们铸成经济学大厦的底座。

作者

2006年5月于南京

后记

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窃以为死亦有憾。又云:士为知己者死。窃以为死亦有憾。融二者之精华,或可谓之:朝闻道于知己,夕死可矣。须知不枉来人世,两事不可或缺:一日闻道,二日知己。知己同道,故日死无憾矣。

大道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铮铮铁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忠肝义胆,“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之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务实苦干,“路漫漫其修远兮,余将上下而求索”之探索进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忧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爱国,“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之殉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之研究。

知己者,大道相与谋者。

俗世之大,知音难觅,大道难寻。故人生能得一知己,已是莫大幸事。

若独自冥思,自以为得道,此乃一己之道。而得遇知己,或游于山水,或醉于闹市,觥筹谈笑之间,道已飘然升至极乐之境。

窃以为得遇知己,升华思想,便欣然而去,或遁于山林,或隐于街市,固可图个逍遥自在,但于生养我等之天地,不可谓无愧也。

遇知己,碰撞而得些许思想火花,唯将其留传于世,或资借鉴,或供批判,方得心安。唯其如此,方可上无愧于天地,下无愧于众生,往无愧于先祖,去无愧于后人。

或源前辈教诲,或受山水启发,或得觥筹之灵感,得此《经济学中没有上帝》,斗胆付梓,任凭读者处置。或如《温良的诗人是幸福的》所言:“我们听到的赞许声音,不是在娓娓动听的赞词里,而是在粗野疯狂的叫嚣中”。赞同固然让人受用,批评和探讨则是快乐之更高境界。

我等所向往之人生,所崇尚之品性,有一小诗概括。不敢独吞,附文于此,以飨读者:

泰山乔岳之身兮担千秋,

海阔天空之腹兮纳万物,

和风细甘之色兮善天地,

日照月临之目兮察四方,

旋乾转坤之手兮挽狂澜,

磐石砥柱之足兮踏山川,

临渊履薄之心兮涉人寰,

玉洁冰清之骨兮归自然,

俯仰天地兮浩然独无愧,

俯仰无愧兮浩然天地间。

——改编自吕坤:《呻吟语》

大道之行,始于足下。人生万象,在乎慎思。《经济学中没有上帝》虽经数次校阅,亦难免语有不足,言不尽意。及于万象之大,琴本弹不出笛之音,十全十美亦属苛求。

又蒙老天厚爱,幸得知己武玉增先生斧正雕琢,始有今日之貌。加诸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鼎力支持,堪有与读者共商之机。

吾等有机游于世,源自父母之恩惠;有机思于世,在乎恩师之教诲;有机明于世,当念诤友之批评;有机付梓于世,是以书海之浩瀚。每虑于此,皆生感恩。感恩之多,无以列举,故借陈之藩之语:“要感谢的人太多了,不如谢天吧”,以慰吾等之心。

作者

2006年1月于烟雨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经济学中没有上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龚华平//范永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10752
开本 16开
页数 2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0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