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亲子沟通必读99法
内容
编辑推荐

“爱嘉父母教室”将以“爱家”为理念,大力倡导为人父母者将家庭教育当作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来学习和感悟,欢迎年轻父母到我们的“教室”做做家教的功课!

内容推荐

《亲子沟通必读99法》是爱嘉父母教室献给年轻父母的又一新作,引用99个故事及案例,旨在帮助大家掌握亲子沟通的秘诀,做成功的父母。

本书通过专业点评分析孩子的所思所想以及家长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存在的误区,并运用高招出击告诉年轻父母,生活中应如何了解孩子的天性、把握孩子的特点、赏识自己的孩子、掌握亲子沟通的艺术。

目录

1 了解孩子的天性

非黑即白的思维

把问题想得很简单

独特的天性

眼中没有别人

不稳定的友谊

重结果不重过程

希望被人爱

想获得关注

爱争取权利

报复父母

容易自暴自弃

喜欢动手动脚

经常开小差

酷爱玩耍

协调能力差

2 把握孩子的特点

孩子的个性是什么

孩子的优点有哪些

孩子的特长有哪些

孩子的爱好是什么

孩子最在乎什么

孩子最忌讳什么

孩子喜欢交什么样的朋友

孩子最喜欢吃什么

孩子最信任的人是谁

孩子最近有什么变化

3 察觉对待孩子的方式

对孩子经常说的三句话

如何对待每个不一样的孩子

你将孩子与他人比较吗

孩子听话吗

我VS你

肯定VS否定

替代VS独立

应该VS更好

高姿态VS平等

惟一性VS多样性

一致VS不一致

别做什么VS怎么做

你真棒Vs你……做得真棒

4 良好亲子关系的要诀

赏识自己的孩子

表达积极的情感

听要多,说要少

感谢自己的孩子

给孩子回头的空间

考虑孩子的感受

与孩子做朋友

减少“但是”的出现

少用“不要”的命令

避免以偏概全

帮助而不是代替孩子成长

爱不可以作为筹码

5 常见的良好沟通方式

表情专注

聆听心声

做到共情

讨论商议

有难同当

爱的表达

肢体表达

积极强化

消极忽视

适当幽默

说话算数

合理惩罚

6 常见的不良沟通方式

离题离谱

相互指责

喋喋不休

无心聆听

打断说话

否定孩子

大喊大叫

答非所问

暴力倾向

好言欺骗

不断抱怨

交易式沟通

7 孩子常见问题的语言沟通

孩子磨蹭吗

孩子经常发脾气吗

孩子丢三落四吗

孩子说谎吗

孩子挑食吗

孩子迷恋游戏吗

孩子疏远你吗

孩子粘人吗

孩子退缩吗

孩子欺负小朋友吗

孩子拿别人东西吗

8 父母不应该说的话

你怎么回事

你怎么那么不争气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你烦不烦啊

别整天白曰做梦了

管那么多干什么

小孩子懂什么

你怎么那么笨啊

你只管学习就行

我那么爱你,你却成这样

再不听话,就把你扔出去喂狼吃

别跟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来往

你们老师真够呛

妈妈求求你了

试读章节

非黑即白的思维

4岁的聪聪正处于初步形成生活价值观的年龄,乖巧可爱。一天,家里来的客人问他“爸爸好还是妈妈好”,他不加思索地说:“爸爸是坏蛋,妈妈是好人。”逗得大家前仰后合。

客人接着问,“爸爸为什么是坏蛋?”

“爸爸抽烟,抽烟的人就是坏蛋。”聪聪一本正经地回答。原来,聪聪前几天在幼儿园看了一个捉坏蛋的影片,影片中的坏蛋一出场就是刁着烟卷的。

客人继续问聪聪:“你说坏蛋能变成好人吗?好人能变成坏蛋吗?”

“当然不能了,坏蛋就是坏蛋,好人就是好人。”聪聪非常肯定地说。

这时候,妈妈赶忙出来制止他:“不知道就别瞎说。”

“就是,就是,坏蛋就是坏蛋,好人就是好人,坏蛋怎么能变成好人呢?”聪聪并不服气。

专业点评

孩子在整个的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思维方式有比较明显的两极倾向,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不是黑就是白,中间很少有灰色部分,就像聪聪觉得人不是坏蛋就是好人一样,要么好,要么不好,好的就一切都好,不好的就什么都不好,两者之间有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孩子的思维能力需要父母用心来培养,那怎样培养孩子广阔的思维呢?

首先,要避免给出惟一的标准。例如,当孩子询问电视剧中谁是坏蛋谁是好人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标准和角度来告诉他。

第二,要利用恰当的机会,给孩子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学会思考。如当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反过来问他,“你是怎么看的”、“你为什么这么看呢”等等。

第三,如果发现孩子的思维两极化比较严重,可以提出一些与之相矛盾的说法。

第四,孩子的思维具体形象,常常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认识事物,例如,妈妈将奶瓶里的牛奶倒入大口杯时,孩子会觉得牛奶多起来,因为大口杯的口径大。因此,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帮助孩子克服单向思维。

两极化思维和单向思维是低级的思维形式,它往往是幼儿思维的典型形式。作为家长,应该帮助幼儿及早完成向高级思维形式的过渡,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高招出击

切忌一棍子打死

孩子只有几岁,想法比较简单,面对孩子稚嫩的语言,不要全盘否定。故事中的聪聪在电视上学到“抽烟的是坏蛋,不抽烟的是好人”这样一个原则,在周围人的强化下,更是让他坚信不移。妈妈采用堵截的方式,害怕孩子乱说,给自己丢脸,结果只能更加打击孩子,甚至会使孩子今后受到压抑,思维的火花被湮灭,这是十分危险的。

避免把孩子当成“小大人”

应该了解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自己不同的思维和语言方式,4岁的孩子见不到妈妈可能会大哭大闹,是因为他只有4岁,6岁的孩子可能在车里动个不停,是因为他只有6岁。

要引导,不要堵截

孩子对事物的认识非常直观和片面。当孩子有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时,应一步一步地引导孩子转化自己的思维方式。妈妈简单的制止,不但不会改变孩子的想法,更不能消除孩子的错误看法。其实可以通过提示“爸爸有没有给你买好吃的”、“你生病的时候爸爸有没有照顾你”、“爸爸是不是经常陪你玩”等,引导孩子识别判断爸爸到底是坏蛋还是好人,使孩子懂得,判断一个人的好与坏,不能简单地用“是否抽烟”作惟一的标准。  P2-3

序言

作为家长,尤其是年轻的妈妈们,你最常跟孩子说的三句话是什么?你是否觉得孩子和你非常疏远?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有一大堆缺点,而优点却寥寥无几7你有没有觉得孩子不听话,说过多少遍都没有效果?你是不是感到自己对孩子束手无策,或者经常对他(她)大发脾气?

这都是为什么呢?

——是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出了问题!

下面的故事,恰巧说明了语言的毫厘之差能带给人天壤之别的感受。

一名小学生期末考了倒数第一名,他忐忑不安地走进了家门,一言不发地将成绩单交给爸爸,没想到却听到了这样一席话:“孩子,这次你再也不用担心别人会超过你了,只有向前去追赶别人的路了,每超过一个人,你就会前进一步,当你超越了你们班所有的人,你就成为真正的第一名了。爸爸相信你,你自己有信心吗?”这番话,让孩子感到惊讶,本来等着挨揍,却等来了这样的鼓励,于是孩子使劲地点了点头。此后的第一次考试,孩子考了第30名,一次就超越了10个人。爸爸说:“孩子,你很努力,前进了这么多,我相信你还能进步!”孩子又使劲地点了点头。第二次考试,孩子又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已经进了前15名。爸爸还是那句话:“儿子,爸爸相信你,你还可以前进。”终于,第三次考试中,孩子又拿了一个第一,真正的第一名。

这个发人深思的故事体现了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语言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这位父亲用自己的语言,挽救了孩子,成就了孩子的一生。父亲的成功就在于把孩子习以为常的训斥转化成了接纳和鼓励。这种转变语言表达的方式,改变了孩子的抵触心理,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

这让我联想到很多带着孩子来咨询的家长,他们一进门就滔滔不绝地说,这孩子如何如何不好,怎样怎样不努力等等,却没有任何一句夸奖孩子的话。其实,这种只看孩子的缺点而不看优点,只批评而不接纳、不鼓励的观点,只能让孩子的缺点被无限放大,而优点却被无限缩小,最终成为家长眼中的一个个问题百出的孩子。于是很多家长往往急于通过训斥来解决问题,而孩子却依旧我行我素,直至这样的恶性循环毁掉孩子一生的前程。

一位成功的棒球手被邀请到监狱做讲座,他说,自己今天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投球手,是和每天放学后父亲陪他一起玩棒球不可分的,更是与父亲的认可分不开。“当我把球投到父亲头上时,父亲会说‘儿子,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著名球队的投球手’;当我因投球不小心把窗玻璃砸破时,父亲会说‘儿子,用这样的姿势投球,总有一天你会加入一个伟大的球队’。总而言之,我之所以有今天,都应归功于父亲相信我会有今天的成就,即使在我犯错误的时候。”

棒球手讲完后,一位囚犯站起来说:“我父亲和你父亲做得差不多,当我出现你那样的错误时,他经常说‘儿子,你总有一天会进监狱的’,我想,我实现了他对我的期望。”

父母给予孩子的认可和接纳,会让孩子感受到力量和动力,而无休止的批评和斥责,则只能让孩子沮丧、后退。父母语言中的暗示就像力大无比的魔术:可以将孩子推向成功,也能将孩子推下深渊。

经常有一些孩子非常激动地来到咨询室,请求我告诉他们如何对付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的父母一点也不理解他们。最令我们遗憾的是,当这些孩子成人之后,甚至过了“而立”、“不惑”之年,仍然无法解决这个自少年起就一直困扰他们的问题,他们没有自信心,做事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这就是父母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是一生一世的,会使孩子生活在缩手缩脚、孤独无援、不自信甚至自暴自弃的世界里。他们不愿意面对自己的缺点,却又发展不出自己的优点,过着痛苦而绝望的生活。而当这些孩子自己成为爸爸妈妈之后,也会以父母对待他们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造成下一代的心灵伤害,从而导致“代代相传的错误”。  孩子们有倾诉的需求,孩子们有向上的愿望,孩子们需要肯定的评价。作为父母,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打开孩子的心灵大门,可以用语言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这就是亲子沟通的艺术。

本书第一章至第四章由蔺秀云博士编著,第五章至第八章由徐守森博士编著,两位博士在家庭教育及儿童心理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相信他们的论述能给年轻父母以启迪。

教育孩子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为了我们的孩子,请您腾出一些宝贵的时间和我们一起学一学为人父母的功课吧!“爱嘉父母教室”将以“爱家”为理念,围绕家庭教育、孕产养育的主题,陆续出版一系列国内外的优秀读物。衷心希望有更多的读者能够为我们出谋划策,提出问题。我们将竭尽全力,为天下父母和儿童教育、养育专家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探讨和解答每一位家长的困惑和问题。

 我们的电话:010—88530010 010—68767774

 我们的电子信箱:aijia805@163,corn

爱嘉

2006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亲子沟通必读99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蔺秀云//徐守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宇航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81311
开本 16开
页数 2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8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20
158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1: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