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自游人
内容
编辑推荐

  在1990年代崛起的中国新生代小说家中,谢宏是极具个性的一位。也许与自身的独特经历有关,也许是充满现代气息的深圳城市文化浸淫的结果,谢宏的小说执著于都市的表现,对都市人群及其前卫的生活、暧昧的情感有着出色的把握与表现。他的中短篇小说集《自游人》可以说就是诠释其都市想象与都市情感的代表作。

在《自游人》中,谢宏通过对都市生活的独到观察,非常“个人化”地记录了中国都市在市场经济转型期的发育过程、心理转变和多种不确定的可能性。他考察了都市生活的很多侧面,比如都市小职员的生活、城市知识分子的情感状态、城市打工者与城市之间的故事、旅居海外城市的华人生活等等,情感细致而深刻,语言简练而幽默,既有宽容悲悯之心又不乏激情,常常在不动声色之中传递出一种沉潜的人生哲学与思考。

内容推荐

谢宏是一个游走在城市之间的智者。在《自游人》中,他清醒地看到了都市的压抑与焦虑,也怡然自得地享受着都市文明的物质馈赠。他对都市文明的体验是复杂而深刻的,他深谙都市的游戏规则的,特别是情感的规则。他既擅长在都市精致的面孔背后发现人性的迷惘,在有规律的生活背后发现欲望的盲动、情感的失落,同时,也能清醒地发现都市的“奇迹”,即在枯燥的人生背后,由于大量“偶然性”与“瞬间性”存在而导致的人的“脱轨”状态。可以说,在《自游人》中,谢宏通过对都市生活的独到观察,非常“个人化”地记录了中国都市在市场经济转型期的发育过程、心理转变和多种不确定的可能性。

目录

游走在城市之间的智者/吴义勤

以爱情的名义

自游人

风景与人

谁是大师

与足球有关

赌运

我爱卡通

身边的故事

像候鸟一样

爱情、旅行和阴谋

花与果

影碟

飞翔或行走

赵小月的假期

远和近

骨折

新生活

悬空人

两张脸

树上的鸟巢

后记

试读章节

以爱情的名义

1

唐歌曾经问过我,为什么会选历史专业。因为在许多人的眼里,历史是相当沉闷的一门功课。我当时的回答是自己爱安静,人比较刻板,这专业可能比较适合我。许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这样的理由。只是若干年后,竟会因了《城市晚报》上一桩案件的报道,才被苏红一语道破个中缘由。她说,这和你喜欢与时间角力有关,你总在寻找它的破绽。她的话让我震惊。要知道,她和我结婚这么长。时间,一直没有捅破这一层纸。她的这番话,以及报纸上的那篇报道,就像混搅在一起的胶水,恍惚中将那些时光的碎瓷片,又重新黏合在了一起。我在那片斑驳的反光中,照见了昨日忧伤的眼睛。

2

那天在火车上,车厢里乘客们呼出的水汽,慢慢积聚在了窗玻璃上,看上去白蒙蒙的,外面的景物变得模糊不清。多亏了唐歌父亲的一位朋友帮忙,我才弄到一张票。否则,我能否赶得及回校注册肯定成为一个问题。尽管当时是冬天,但等我挤到座位时。还是出了身大汗。我坐在座位上,因为靠过道,还得不断躲避涌过来的人流和行李。

火车快要开动时,一个穿红风衣的少女,裹着一股很现代的气息,逼到了我的座位旁。她气喘吁吁的,像一团柔韧的火焰,灼烤着四周的眼睛。看样子她差点赶不上火车,怕是吓着急坏了。我注意到她随身只带了一个旅行袋而已,否则可能挤不上车的。她放眼扫了扫四周,显然是在寻找放行李的地方,但四处都放满了大大小小的行李。最后她求助似的望定我。我的脸红了红,说,就放上面吧。我指了指头顶上的行李架。她赶紧将旅行袋递了过来。我脱了鞋子站在座位上,尽力挪了挪我的行李,然后将她的旅行袋放好。我最后还将屁股挪了挪,有点殷勤地让那少女坐。

后来刘小丽告诉我,说当时我的眼睛闪闪发亮。她说虽然只是闪了闪,但已经被她注意到了,这细微的举动没能瞒过她的眼睛,她说这话时,语气有点得意。平常我的眼睛总是那么忧郁,对这世界好像充满了一种忧愁,与当时的大气候,显得多么的不协调。要知道,八十年代是个充满了理想的年代,人们都是朝气蓬勃的。在后来聊天的过程中,我曾对她谈起过,毕业后,我希望可以进史学所,从事考古研究。她对我的选择感到不可思议,这要说明一下,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事业正搞得十分红火,大学生都希望毕业后,能从事经济工作,或与之沾边的工作。我记得当时她听后对我说,你真有意思!这是一句你可以有多种理解的话。

其实刚开始我和她没怎么说话。我听着刘小丽和旁边的人说笑。她是个讨人喜欢的女孩,这是她给我的初次印象。但当时我的头转向车窗,那些快速闪过的树木,让我有点目晕。他们唧唧喳喳的谈话声断断续续地传人我的耳朵。刘小丽是谈话的主角。当然,她偶尔也会记起我的存在,问我一两句话。

我和刘小丽开始说起话来,是因为她问了我一句,回上海呀?我回答说是啊!她说自己也是。她显得有点兴奋,说我和她同路。然后她笑着问,你肯定是个学生吧?我说我是A大的。她说她是B大的。刘小丽还说她和我差不多是邻居,就一站路远呢。

聊了一会儿,我知道她是心理系的研究生,也是春节来广州玩的。突然,她问道,你是H省的吧?我说是呀,你呢?她说哎呀我也是啊。这话让我也有点兴奋。原来我们还是同乡呢,只是不同城市而已。刘小丽一边说话,一边吃着应节的零食。之后,掏出一包面巾纸,很优雅地轻轻擦了擦嘴。我的目光,跟随她那涂着银灰色指甲油的指甲在游动。当时,一股芬芳的香气,弥漫开来了,在浑浊的空气中杀开一条道来,钻进了旁边每个人的鼻孔。我看清她手上那包面巾纸,是一种进口的名牌产品,英文叫Tempo。面巾纸在今天并不是什么稀奇物,但要知道在当时,还是很少有人用得起的,也算是稀有物。所以,这个细节使我增加了对她的探秘和好奇。看得出,甚至周围的乘客,都情不自禁地吸动着鼻翼。当然,一旦发现别人在注意自己,又装作用手擦擦鼻子。我后来想,我为什么会记住这个细节呢?到现在我也说不上来。

后来,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随着谈话的进行,我发觉有俩人成了谈话的主角,那就是我和刘小丽。而且我们谈话过程中使用的普通话,也逐渐变成了家乡话。刘小丽问我在广东过春节感觉如何。我说逛花市挺好玩的。许多民俗也挺有意思的。刘小丽笑着问我,来这过春节不会是带了研究的成分吧?我也问她,是不是也对广东人的心理做过一番研究?刘小丽说广东人的脑子挺灵的,就是太迷信了,许多人家里都供着神位。她说真的挺奇怪的,原来她姐姐不信这些的,嫁给广东的姐夫后,就信了,不知是不是与风水有关。我说你不是想搞这个研究课题吧?刘小丽开心地笑了起来。

虽然旁边的人也听得懂我们的谈话,但毕竟好像搁了层东西似的,所以慢慢就剩我俩热烈交谈了,别人倒成了听客。说实在的,当时我们肯定没有发现这个问题,也许我们觉得,用家乡话交谈会显得亲切些吧,又或者是一种本能吧?也可能我们对自己的家乡话感到自豪,你看,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有许多就出自我们的家乡,一直以来就用自己的家乡话演讲和做报告。P1-3

序言

在1990年代崛起的中国新生代小说家中,谢宏是极具个性的一位。也许与自身的独特经历有关,也许是充满现代气息的深圳城市文化浸淫的结果,谢宏的小说执著于都市的表现,对都市人群及其前卫的生活、暧昧的情感有着出色的把握与表现。他的中短篇小说集《自游人》可以说就是诠释其都市想象与都市情感的代表作。

谢宏是一个游走在城市之间的智者。在《自游人》中,他清醒地看到了都市的压抑与焦虑,也怡然自得地享受着都市文明的物质馈赠。他对都市文明的体验是复杂而深刻的,他深谙都市的游戏规则的,特别是情感的规则。他既擅长在都市精致的面孔背后发现人性的迷惘,在有规律的生活背后发现欲望的盲动、情感的失落,同时,也能清醒地发现都市的“奇迹”,即在枯燥的人生背后,由于大量“偶然性”与“瞬间性”存在而导致的人的“脱轨”状态。可以说,在《自游人》中,谢宏通过对都市生活的独到观察,非常“个人化”地记录了中国都市在市场经济转型期的发育过程、心哩转变和多种不确定的可能性。他考察了都市生活的很多侧面,比如都市小职员的生活、城市知识分子的情感状态、城市打工者与城市之间的故事、旅居海外城市的华人生活等等,情感细致而深刻,语言简练而幽默,既有宽容悲悯之心又不乏激情,常常在不动声色之中传递出一种沉潜的人生哲学与思考。

对中国都市人生的细微体察,是谢宏小说的优势所在。曾经有一个哲人,将都市喻为人类的“巨怪”。他在都市为代表的工业文明的发展中,看到了一个快速、冷酷、高效,却有着“美丽外表”的巨型怪物。在18、19世纪以来的小说中,对城市文明的谴责、对乡土的回忆与怀念曾经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母题。波德莱尔的《恶之花》首先从艺术的意义上肯定了城市所代表的新的情感方式和想象方式的价值。本雅明的《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则饶有趣味地研究着巴黎的建筑回廊,从中感受着都市文明对“瞬间”与“偶然性”的一次性把握,并视其为都市文化的本质。而在中国,由于历史和文化的转型,现代性进程的滞后,体制内外转变和改革的艰巨,都市文化更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许多表现当代中国城市生活的小说,都将都市文化进行了简单的二元处理,或者是罪恶欲望VS人性堕落的人道主义批判,或者是白领男英雄Vs白领丽人的都市通俗传奇。比较而言,谢宏的“新都市小说”,则采用一种更为宽容、理性、温暖的视角,对都市人生的种种微妙、尴尬之处,以及都市生存的“焦虑”与“忧伤”状态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正如作家在小说集后记中所说:“我的小说,大都与‘忧伤’和‘焦虑’有关。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陷入焦虑、恐慌和忧伤之中,但在写作的过程中,我能得到部分的缓解和释放。我把写作当成了解决自己与外界的矛盾,解决内心冲突的一种手段,一种平衡器。”在我看来,这种“焦虑”和“忧伤”,既是谢宏内心对都市生存的真实体验,又是他观察、思考都市生活的切入点和角度。这些体验,有时与爱情有关,有时与亲情有关,有时却与生存中最隐秘、最细微的感受有关,比如爱情中的背叛与怀疑、刻骨铭心的不安全感、生活回忆的无聊与伤感等等。

《自游人》是这部小说集的点睛之作,它充分体现了谢宏对城市生活的敏锐把握与感悟能力。马力是一个游走在都市边缘的孤独者。多年经商,表面上有些风光,实际上却捉襟见肘,生活和事业都频见危机。在这部小说中,作家依然使用“我”的旁观限制性视角来叙述马力的故事。通过这个限制性视角,马力生活的点点滴滴,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说法,都出现在了读者的面前。马力的生活状态被谢宏命名为“自游”状态。这是一种自主的游动,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但是,这个“自游”却绝对不是“自由”,在变动中充斥着的是艰辛和痛苦,失落和无助。“自游人”意味着脱离原有计划经济体制所进行的人生冒险。这种冒险,既充满了财富的诱惑,个性伸展的可能性,也潜伏着看不见的危险。马力最后突发性的死亡,可以看作这部小说的一个高潮。它既是对“自游”状态的悲剧性提示,也是对转型期中国这类特殊人群生存命运的一种寓言性思考。而小说集中其他几部以马力为主人公的小说,对“自游人”同样也有精彩的诠释与把握。不仅与“自游人”的命运不同,而且作家对待不同生存细节的态度也是多重性的,充满了哲学思辨的意味。谢宏无疑是想告诉我们,在这样一个多变的社会,压抑与焦虑是无处不在的。但是,只要从你的心灵出发,积极乐观地去应对,努力向着人生的目标前行,终有化解这些负面情绪的可能。《我爱卡通》、《赌运》这两篇小说中的“马力”虽然仍是都市中的小人物,但马力在都市中寻求个性和自我的过程在作家幽默的笔触中却不乏明亮和喜剧性的气息。《我爱卡通》中的马力和儿子一起爱上了卡通。虽然为此而丢了工作,但马力却因此找到了一个最终可以实现自我的、有意义、有趣味的工作。《赌运》中的银行小职员马力突然赢得了一大笔钱,却因此遭到银行解雇。但是,通过开书店,经营武侠小说,马力也终于找到了将爱好与赚钱结合在一起的工作。

都市人生和都市生活百态的细腻描摹是《自游人》这部小说集的基本主题。《以爱情的名义》叙述的是一个有关“爱情回忆”的故事。唐歌与我,是大学同学,都爱上了刘小丽,不料,他们写给刘小丽的情书,却被刘作为报复前男友的工具。伤心之余,唐歌砍伤了刘小丽,被捕入狱,而我却意外地与刘小丽的同学苏红结为连理。十余年后,在与“时间的角力”中,“我”领悟到“坚持不一定取得胜利”,人生的遗憾与收获,常常出乎人类本身的执著之外。在这个故事中,谢宏将一个有关爱情的忧伤故事,引入了哲学思考的领地,并融会了对人生沧桑的理解。《风景与人》也是一篇构思精巧的小说,小说叙述一个保险推销员与一个“二奶”之间奇妙的故事。两个陌生人,由于寂寞和欲望走到了一起,而起因于偷窥的这一段感情,随着女子的失踪和女友的回归而飘散在风中。谢宏通过对都市中暧味情感的审视,深刻地揭示了都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隐秘性和瞬间性,并进而写出了都市人缺乏交流与沟通的焦虑状态。《谁是大师》则写了都市中股市预测者的神秘生活,而“达文”本身面对生活时的种种尴尬,无疑反讽性地凸现了都市生活的不可预测性。《与足球有关》则叙述的是都市人在压力和焦虑状态下的一种突然失控的行为。丈夫罗米,因为妻子米罗讲解足球赛干扰了生活,而导致了杀妻惨剧。杀人的动机,难道真的是因为足球吗?谢宏将悲悯的目光,再次投射到了都市人的焦虑之中。《赵小月的假期》则讲述了一个银行职员的生存焦虑问题。赵小月和丈夫外出旅行,却接到同事李前的电话,说有关内退的名额需要考试。为了应付生存的压力,赵小月不顾丈夫的反感,提前回到家里,准备复习考试,却发现这不过是李前和别的同事之间的一个玩笑式的赌约。谢宏就是通过这些貌似轻松的故事。揭示了都市人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的一种难以言名的生存危机感。

此外,对农民工进城后生活的考察,也是谢宏小说关注的一个重要题材领域。但是谢宏的此类小说不同于通常的所谓“底层文学”或“打工文学”,也不同于传统的启蒙叙事或代言人叙事。谢宏没有纠缠于乡村与城市生活形态的冲突,也没有在小说处理中凸现农村与城市的道德对立,而是孜孜不倦地深入到一个个进城农民的欲望与情感深处,去展现一个特殊的精神世界与心理世界。《像候鸟一样》叙述的是农民工王喜与小娟在城市中的生存故事。王喜与刘医生之间的暧昧情事,最终因为俩人身份的不同,由偷情演变成了一场强奸案。都市以她精致冷漠的面孔,再次拒绝了外来者的真实介入,却依然挡不住他们对都市生活的向往。《两张脸》写的是农村青年黄孔去城市投奔女友杨艳的故事。诚实憨厚的黄孔来到城市后处处上当受骗,而女友杨艳则在城市的游戏规则之中如鱼得水。作家机智地躲开了道德判断,而将两个人的不同生活理念展现出来,让读者去评价。《远与近》中的王小堂借住在表哥的家里,无意之间,发现了对面楼上的一个女人与一个男人之间的性爱场面。于是,这便成了小堂每天晚上必须温习的功课,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发现,那个女人原来是住在自己这个楼上的住户,而那个男子也并非他的丈夫。小说就这样透过一个乡下少年的眼睛,写出了都市人在情感与欲望之间的暧昧状态。

是为序。

2008年冬于济南

后记

这个集子中,除了《以爱情的名义》是中篇,其余的全是短篇。写作时间跨度是1996年至2006年。我对短篇的写作,怀有特别的热情和钟爱。大概这种写作,契合了我的性格:理性而激情。因此写起来就显得特别的有把握。也使我的短篇写作,有了自己的风格和气质。

我的小说,大都与“忧伤”和“焦虑”有关。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陷入焦虑、恐慌和忧伤之中,但在写作的过程中,我能得到部分的缓解和释放。我把写作当成了解决自己与外界的矛盾,解决内心冲突的一种手段,一种平衡器。

我是个悲观的理想主义者,明明知道有些事没有希望,但还要努力去寻找和实践。对写作,我也抱同样的态度。我想,喜欢我的读者,大概也属于这种类型吧。

吾言文字坊

2007年11月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自游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谢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650219
开本 32开
页数 3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2
出版时间 2008-11-01
首版时间 2008-11-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0.12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09
146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5:4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