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钢琴美韵(弹出来的华丽)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用精致的文字和心思装饰了一间“休闲坊”,真诚地邀您来这里坐一坐,喝一杯咖啡,品一樽红酒,浸一缕香氛,听一曲琴音,由纯朴的感官入口入眼入鼻入心,笼在唯美意境里,过滤掉世俗中的尘埃,将灵魂托在去之上,获得一种最纯的精神洗礼。

内容推荐

   1709 年,钢琴诞生于一个叫费尔迪南多·玛丽亚·美第奇的宫廷家族。世袭的贵族、显赫的出身自然而然为她带来了昂贵的名声。于是,钢琴一出生就注定了血统的高贵优越,她的耀眼与生俱来,是一个“公主”,集美丽与传奇于一身。所以,一展芳容时,便注定一辈子都会被华贵地宠爱着。

目录

琴踪:滑过时光的羽翼

美人300岁

“丑小鸭”变超级明星

从奢华到俗气

行为艺术

玩偶

附庸风雅

恶搞

艳羡到中毒

优雅到晕眩

再度宠爱

绝响

星光

琴奇:风雅悱恻的传说

小资

生香

另类

脱俗

华丽决斗

月光迷离

宛如天成

奈何毁琴

魔鬼知音

魔力之吻

错的多美丽

暗地妖娆

一瞬与一生

琴颜:华丽惊艳的回眸

惊艳

精致美人

素媚美人

趣怪美人

活泼美少女

华艳贵妇

新潮美人

混搭时尚

雾里看花

万干宠爱

琴影:凝于胶片的叹息

绝美 绝配

爱 就免不了遗憾

乱世儿女 一曲情牵

缝隙时透进的微光

“劫”恋 “劫”美

那只渴望被亲吻的猫

心已枯 情已荒

恨与爱都是一辈子

摩登外衣下的两生花

因为懂得 所以拒绝

琴魅:不可抵挡的诱惑

男色

黑自迷情

缘起

痴情不老

宠物作秀

细竹珠子

“公主”发怒

错误

天荒地老

浪漫王子

后记

试读章节

玩偶

看到不少十八九世纪有关钢琴的绘画,发觉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弹钢琴者都是大家闺秀。她们穿着华丽得色彩缤纷的公主裙,头发扎得一丝不乱。点缀着闪闪发光的比如珠子什么的饰物,她们或坐,或倚。或站,每个人的眼神都很梦幻。很闲适,也很童话。而在一幅钢琴三重奏的绘画中(钢琴三重奏是一种室内音乐演奏形式,事实上,完成钢琴三重奏并不需要三架钢琴,只需一架钢琴和另外两种乐器即可,最常见的是一把小提琴和一把大提琴),拉大提琴和小提琴的都是绅士,但弹钢琴的却必定是个穿着绫罗绸缎的漂亮少女。最有意思的是,就算是大家闺秀和一家人在一起享受音乐的温馨场面,也大都是男的在拉小提琴、手风琴,或吹笛子,而弹奏钢琴的依然是大家闺秀。即使是那些表现世俗家庭生活氛围的钢琴画面,弹奏钢琴的也依然是小家碧玉们,她们穿着很素朴的蓬蓬裙,一丝不乱的头发上也没有什么饰物,但是,对钢琴的那种专注的眼神,总让人联想到——悠扬的琴声,从此可能会发生点什么浪漫。就像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也许就可以在某一段琴声里发生和演绎。这也正好印证了英国音乐学家杰里米·西普夏所说的一番话:“很长时间以来,大多数音乐会的鉴赏家都是男性,但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在钢琴乐器史上,无论何时,绝大多数的钢琴学生都是女性。因此,钢琴最初一直首先被认为是女性的乐器。”

于是乎,钢琴这种女性乐器,被大家闺秀们如此挚爱地把玩着,俨然成了知书达礼的少女们的闺中知己,也成了少女们附庸风雅的一种道具。这种道具,在私家的音乐沙龙里,能让少女们引起众人的关注,甚至还可能成为沙龙里的聚焦点——满足女人的虚荣梦想。于是,钢琴让女人越来越喜欢把玩,且日渐成为贵族小姐游戏和交际的手段。在18和19世纪,有钱人家几乎都会为女儿们聘请钢琴教师,更让钢琴这种道具在贵族小姐的手中推向了附庸风雅的巅峰。这有点像我们中国的20世纪初期,交谊舞一度风行无比,交际场上优雅的探戈、慢三、快三等,很快就代替了男人之间俗气的杯酒倾谈。

虽然贵族小姐们乐于把玩钢琴,但这种把玩,也多半只是为了在沙龙里玩耍、娱乐,甚至炫耀一番罢了,而美丽和贵气依然是她们最得意的资本。所以,贵族小姐们并不希望表演得如何的精湛,往往浅尝辄止。说到底,钢琴也只是她们闺房里无数玩偶中的一个,只不过这一个显得更有品位罢了。于是,这又影响到了作曲家们的创作倾向。

被誉为钢琴诗人的肖邦,登台演出并非其所好,于是授琴以收取高额学费,便成了他主要的生活来源。而肖邦授琴时,专门有一些作品,是为了那些并不打算搞音乐的小姐们写的,而这类作品难度都不大,正好可以让弹奏的小姐们卖弄一下情调。因为,也只有这样的人家,:才付得起昂贵的学费。

与肖邦为衣食偶尔为之做些附庸风雅的钢琴小调相比,比肖邦早生了差不多一个世纪的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老巴赫的幼子,因长期居住在伦敦,有“伦敦巴赫”之称),他的钢琴创作,却显得非常独特和奇怪。克里斯蒂安·巴赫曾任英国乔治三世的宫廷音乐教师,曾经举办过钢琴的首次独奏演出。作为一位成功而又受人欢迎的钢琴演奏能手,他却很少单独为钢琴键盘乐器创作过乐曲。他的作品主要包括他去世后才发表的两部钢琴奏鸣曲。而这两部奏鸣曲有着非常显著的特色:虽然开始部分不乏精彩,但其创作技巧简单,曲调也相对乏味。所以,有音乐研究家断定,这可能是克里斯蒂安想用钢琴奏鸣曲作“诱饵”来吸引年轻贵族小姐们的注意,因为年轻贵族小姐们的头脑和手指很难承载其余乐章的大量内容。

如果钢琴曲调不够轻松愉快,是很难吸引贵族小姐们并让她们喜欢,乃至用来作为卖弄风情的道具的。在这种时尚风气的影响下,不同的世纪,钢琴键起伏在年轻贵族小姐们的纤纤十指间,总是与“诱饵”、“吸引”、“卖弄”、“情调”这类字眼纠缠在一起。这样的钢琴“风情”,其格调注定是属于风花雪月的。

风花雪月很优雅,很绮丽,适合小型私家沙龙的“调情”,但不适合大场面的台上表演。台上表演是一种主流,是一种大众仰望的奢华,得有一种历练和沉淀;而私家沙龙,是一种娱乐,是一种小众的华丽,易于滋生风流韵事。

对于年轻贵族小姐们来说,于简单快乐间。练就一种华丽的钢琴谈资是一件美好的事,而最主要的是她们可以凭借这种华丽的谈资,想象一些可能发生的风花雪月。于是,钢琴,婉转在贵族小姐们间,被玩弄得越发地风月无边。

P13-15

序言

秋天的阳光,明亮,温暖;秋天的月色,透澈,清凉。

一杯咖啡,一樽红酒,一滴香水,一架钢琴,在秋天里,融进阳光和月色中,糅成一幅宁静逸美的风景油画。画的名字就是“休闲坊”。

休闲坊,吐字清悠,和其语意内涵恰切而适当。在城市里,坊间的男女,为了一份闲情,为了一场休憩,来到这儿,品啜时光的陈香,自足,畅怀,惬意。

此时,休闲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的休息和休憩,而是心灵经由艺术行程,与自然、历史、人文和谐地契合为一处。这一番旅行,逸于简单庸常的世俗生活之上,自由而放松,优雅且精致。在和具象器物的接触下,过滤了情感,升华了气质,蜕为一种情调:风雅,风流,风华,风采,风尘;氲成一种格调:清新,清逸,清澈,清幽,清旷。如此,休闲,染上了暧昧的颜色,浸入了纷繁的味道。

城市里,“与毕加索喝咖啡”,“和梵高品红酒”,“携夏奈尔闻香”,“伴李斯特弹钢琴”,“随雷诺阿饮下午茶”,“同丘吉尔抽雪茄”,已然蔚成时尚风潮,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节奏,提升着人们的品位。而这些高贵雅致的饮食行为和粉饰风尚,在小资和BOB0族的引领下,品咂得愈来愈活色生香。

其实,无论是饮是弹是洒,都不单是为赶一场时尚盛宴,而是在这样考究的仪式中,体会人类悠远的历史和文明,寻回一种真正的精神慰藉,将一个简单的物质符号凝成精神的图腾。所以,这绝不是对物质的庸常膜拜,而是对艺术的一种虔诚,对精神的一种尊重。

于是,我们用精致的文字和心思装饰了一间“休闲坊”,真诚地邀您来这里坐一坐,喝一杯咖啡,品一樽红酒,浸一缕香氛,听一曲琴音,由纯朴的感官入口入眼入鼻入心,笼在唯美意境里,过滤掉世俗中的尘埃,将灵魂托在去之上,获得一种最纯的精神洗礼。

而我,就站在你的身侧,轻轻地将你领进临窗的位子,端上一杯咖啡,送上一缕微笑,秋阳般的温煦,秋月似的暖融……

后记

我与乐器的情缘,很像米兰·昆德拉说的那两个字——媚俗。

那是从一把吉他开始的。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确切地说是1986年的一天,在北京工人体育馆“纪念‘国际和平年’百名歌星演唱会”上,一个名叫崔健的男人,穿着一件皱巴巴的军便服,绾着裤脚,斜背一把破吉他,蓬头垢面,愣头愣脑,皱着眉头,放肆地嚎吼起来:“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AA?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我要给你,我的追求,还有我的自由。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噢……你何时跟我走?”那尖利的声音,从舞台深处刀子般锯过来,那雄浑铿锵富有益惑力的节奏,那嘶哑却自心底升起的苍凉沉重的呐喊,那迷惘、落寞、无奈,却又不甘平静的怅然情绪,令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灵震撼。崔健一这个嗓子能喷出火来的男人,让我们蒙尘已久的青春。重新燃烧了起来。于是乎,伴随着石破天惊式的“先锋”摇滚,崔健成了那个时代的标杆和英雄。一时间,满大街飞扬着的全是疯狂的《一无所有》的摇滚乐。而崔健斜背着的吉他,也像一个金光闪耀的王子一般,成了当时一种最流行的乐器意象。

因了这一股流行风潮,从来对乐器都没什么感觉的我,也破例地买了一把吉他,参加了学校的吉他协会。协会每个星期请吉他老师来上两次课。每次上课,我背着吉他,哼着《一无所有》,走在校园的绿荫道上,那种感觉,就像酒瓶子撞击在青石板路面上,发出一声声尖锐回响般的痛快和肆无忌惮。当时,我们班加我在内,共有三个女孩子参加了吉他协会。吉他老师叫我们三个女孩子好好合作,可以组成一个合奏小组。但可惜的是,当时我们三个女孩子。无论如何也扭不到一块。究其原因,大概是心里都有着那么一种个人英雄主义的梦想:更习惯于像“先锋”摇滚崔健一样,背着吉他一个人狂狂地怒吼吧。所以,随着半个学期吉他课程的完结,我们三个女孩子还是只喜欢个人独奏。再之后,一个人独奏的日子,狂狂的心情慢慢地变得平缓,个人英雄主义的梦想,也渐渐地从怒放到凋敝。虽然,崔健还一直摇动着“先锋”摇滚的旗帜在怒吼,但我的吉他,却已被落落寞寞地挂在了墙壁上。等到崔健的“先锋”摇滚渐渐淡出舞台,我的吉他早已香销玉殒了。

我的第一场乐器梦,就这么在“媚俗”中,成为了过去。

此后的日子,对于任何乐器,我一直还是处于爱不起来的状态。

2004年,奥地利女作家艾尔芙蕾德·耶利内克,获得了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耶利内克那部“狠狠地剖析了一位女钢琴家以肉体覆盖精神的绝望”的自传体小说《钢琴教师》,尤其被评论家们当作了解读她本人创作与精神的范本。本来,看到《钢琴教师》这样平淡温和的书名,我是没多大阅读欲望的,但因为耶利内克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一下子,她的书在中国就成了流行阅读的标签。这种“媚俗”的流行风,自然又把我“媚”了一把。所以。我快快地把《钢琴教师》的小说啃了一遍,而且还连带看了2001年拍的同名电影《钢琴教师》。自此,除了深刻感受到了耶利内克以女性心理去刻画人性在现代社会中的扭曲和变态外,还对钢琴这种乐器。生出了一种无以言说的牵绊——一架让钢琴教师埃里卡狂热却又孤独得无法脱身的黑钢琴,就能演绎出“心已枯、情已荒”的变态般的爱恨情仇。钢琴,这个历来就代表着身份和地位的宠儿,在耶利内克的笔下,竟然被演绎成了一个高贵得无比残酷的悲剧英雄!于是,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所思所想,总缠缠绕绕在身份、地位、高贵、残酷、悲剧等等冲突的词汇之间,愈发觉得钢琴这种乐器,具有了极其值得把玩的传奇魅力。

2005年6月,盛中国与他的日本夫人濑田裕子到广州的星海音乐厅演出。我原本没有多少音乐细胞,所以,向来是极少去听什么音乐会的。可说来也巧,那天有位朋友盛情邀约我一起去欣赏,于是便随情前往了。对盛中国,我比较清楚,知道他是个小提琴家。但对濑田裕子,我却一点印象也没有。这倒又给了我一道惊喜——原来,濑田裕子是一个钢琴家。她和盛中国,从事业上的搭档,日渐生情,成了生活中的伉俪。那天晚上,穿得很唐朝的濑田裕子,搭上装扮很西化的盛中国,一起演奏了西方的《女妖的舞蹈》、《俄巴塔斯舞曲》,东方的《半个月亮爬上来》、《燕子》……中西合璧的音乐,舒舒软软的。尤其难忘的是濑田裕子。她那一双白皙的手,在钢琴的黑白琴键上跳跃,让人想到的是:浑成大雅,像大江大河,像咆哮的海浪;像山间的鸟鸣,像淙淙的流水:既是唐诗,亦是宋词,听得我通体舒透。这一刻,钢琴这种乐器,完全恢复了它的至尊和极雅,仿若高贵的美人,在我的心中荡漾开了一种温暖的迷情。

2006年初,广东粤新图书发行有限公司策划了一本书:《乐器之王——钢琴》。该书是英国人杰里米·西普曼所著。封面装饰得十分雅趣:全灰的底色,闪着黑漆光的钢琴,配上雪白晶亮的琴键。华贵中,似乎荡漾着一种说不清的黑白迷情。收到这本书的刹那,我竟然就有了一种迫不及待的阅读心情。读后,还真的让我满眼流香。杰里米·西普曼说:钢琴的传奇——就是一个“超级明星”的传奇。大凡明星,普通大众对他们都会生发出一种窥视欲,比如,对于他们的“出身”、“整容”、“变身”、“星运”等等。而《乐器之王——钢琴》,正是对钢琴明星的“出身”、“整容”、“变身”、“星运”等等来了一番兜底。而且,这种兜底不仅有着阳春白雪的高雅。还有着非常平易近人的平民风格。真是下里巴人得让我产生一种忍俊不禁的谐趣。所以,我看完后,立马掐了一篇2000多字的书评,对此书进行了积极的推介。

2006年4月底,吉林人民出版社的好友燕泥,约我写一本女性文化休闲丛书。我一看有“钢琴”选题,心里甭提有多喜欢了。那种感觉,就像是小女生遇见了初恋情人一般。这几年来,“钢琴”这两个字,总是环绕在我的周围——我在“媚俗”中,与她亲近;我在“媚俗”中,与她生发迷情。那种亲近,很浪漫,很温暖;那种迷情,很唯美,很怀旧。因而,我决定把钢琴当成一个“美人”的形象来描写。恰此时,钢琴从1709年诞生,到现在也差不多有300年的历史了。经过了近300年的风风雨雨,钢琴这个美人,却还依然像在300年前刚刚诞生在佛罗伦萨那个声名显赫的美第奇家族一样,被华贵地宠爱着,她依旧风华绝代,她依旧妖娆多姿。——钢琴美人。真真无愧于她那个“乐器之王”的传奇美称。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参考和引用了一些杰里米·西普曼《乐器之王——钢琴》一书的资料。同时,广州集成图像有限公司还给我提供了大量的钢琴图片。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潘小娴

2006年10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钢琴美韵(弹出来的华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潘小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6050985
开本 16开
页数 1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6-10-01
首版时间 2006-10-01
印刷时间 200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图书小类
重量 0.2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624.19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0
169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8:4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