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预期记忆的老化研究(理论与实践)/教育与心理科学研究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Einstein & McDaniel(1990)和Maylor(1998)的实验范型为参照,用时间性和事件性预期记忆任务为目标活动,系统地操纵背景任务的加工方式、监测时间的手段、目标任务的指示类型、目标事件的重复次数、目标刺激的品质、目标反应的难度、背景任务的类型、目标任务的指示顺序、目标刺激的类型等因素,创造性地设计六个连续的实验,逐步推进地考查成人预期记忆的年老相关差异问题。全书在国内外最新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拟检验已有研究方法和理论模型,并力图创设新的研究思路和建构新的理论假设,具有极强的学术价值。

目录

第一章引论/(1)

第一节预期记忆的概念诠释/(3)

第二节预期记忆的老化研究/(7)

第三节预期记忆的有关理论/(11)

第四节预期记忆的研究意义/(15)

第五节本书的理论框架/(17)

本章小结/(19)

第二章实验一:时间性预期记忆的老化效应/(21)

第一节实验方法/(21)

第二节结果与分析/(26)

第三节讨论/(38)

本章小结/(43)

第三章实验二:事件性预期记忆的老化——目标刺激的突出性效应/(45)

第一节实验方法/(45)

第二节结果与分析/(48)

第三节讨论/(54)

本章小结/(58)

第四章实验三:事件性预期记忆的老化——目标刺激的重复性效应/(60)

第一节实验方法/(60)

第二节结果与分析/(62)

第三节讨论/(68)

本章小结/(71)

第五章实验四:事件性预期记忆的老化——目标活动的复杂性效应/(73)

第一节实验方法/(73)

第二节结果与分析/(76)

第三节讨论/(85)

本章小结/(89)

第六章实验五:时间性与事件性预期记忆的老化——预期记忆老化的分离性效应/(91)

第一节实验方法/(91)

第二节结果与分析/(94)

第三节讨论/(103)

本章小结/(107)

第七章实验六:事件性预期记忆的老化——目标刺激的视听通道效应/(108)

第一节实验方法/(108)

第二节结果与分析/(111)

第三节讨论/(119)

本章小结/(123)

第八章总的讨论/(125)

第一节实验设计的理论依据和基本问题/(126)

第二节实验研究所得的基本事实/(129)

第三节预期记忆及其老化研究的未来方向/(140)

本章小结/(148)

第九章结论/(151)

参考文献/(154)

附录/(180)

附录l:实验一用的字单/(180)

附录2:实验一用的简单问卷/(181)

附录3:WAIS—RC词汇(前20个)/(183)

附录4:实验二用的简单问卷/(183)

附录5:实验三用的简单问卷/(184)

附录6:实验四用的简单问卷/(184)

附录7:实验五用的简单问卷/(189)

附录8:实验六用的字单/(191)

附录9:实验六用的简单问卷/(192)

后记/(194)

试读章节

节 讨 论

一、预期记忆成绩的上限效应和下限效应

1.任务难度与上限效应及下限效应

实验一的预期记忆任务的难度较大,有3名老年被试出现了下限效应,这是实验任务所致,还是个体差异使然?为了考查这一问题,本实验创设相对容易执行的预期记忆任务。首先,目标事件改为突出于背景任务(汉字记忆、视觉刺激)的听觉刺激,目标活动改为敲击键盘上最显眼的空格键。其次,在正式实验之前,专门进行过听音测试和听音敲键练习,以甄选适合本实验的被试并让被试熟悉敲键活动。同时,还操纵实验指示,使一半被试的实验任务由目标活动和背景活动“同等重要”变为“目标活动更重要”,而给出指示的方式同于实验一,即主试讲解过后要求被试用自己的话复述,直到主试认为被试完全理解了实验要求时为止。从前面的结果分析可知,有较多被试的预期记忆击中率达到了上限水平,说明目标任务难度降低,特别是目标刺激从通道上异于背景任务加工的信息通道,是被试出现上限效应的直接原因,换句话说,预期记忆的目标刺激的突出性对应着被试较好的成绩。所以,实验检验了预期记忆的目标刺激的突出性效应。同时,这样的结果也使实验中出现的下限效应易于归因了,即有些被试的预期记忆失败纯粹是他们自己方面的原因,毕竟目标任务非常简单,他们仍然不能有效地执行目标活动,只能推测是他们的预期记忆存在问题了,至少在实验条件下是这样。鉴于实验结束时被试均能正确答出预期记忆任务,所以,击中率为0是被试难以完成预期记忆活动或者说是暂时遗忘了预期记忆任务,但也可能是被试加工(编码或提取)背景任务的刺激影响了执行目标活动。

从预期记忆和追溯记忆成绩均存在显著的实验任务指示类型效应不难发现,被试在认为目标任务更重要条件下的预期记忆成绩明显高于认为两种任务同等重要条件下的对应成绩;而认为两种任务同等重要条件下的追溯记忆成绩则明显高于认为目标任务更重要条件下的对应成绩。也就是说,只是强调目标任务更重要,就能提高预期记忆的成绩,而降低背景任务的成绩;但是,如果像实验一那样指明两项任务同等重要,则难以让被试真正体验到目标任务是同等重要的,因为背景任务相对复杂,即使强调目标任务与之同等重要,被试仍然不得不分配给背景任务更多的加工资源,从而形成强度更大的加工定势而影响执行预期记忆任务。所以,这里操纵的实验指示类型这个变量是灵敏的,它检验了由实验一的结果而作出的理论假设。

2.个体差异与上限效应及下限效应

预期记忆任务难度大幅度降低,仍有下限成绩出现的事实。说明预期记忆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结合前面实验的结果,上限效应及下限效应屡屡出现,验证了已有文献中的结论:预期记忆存在突出的个体差异现象。例如,Einstein & McDaniel(1990)的“敲击某键”实验和Maylor(1996a)的“标记人像”实验,均同时存在上限效应和下限效应。Maylor,Chater,&Brown(2001)指出,记忆老化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特别是预期记忆研究中的老化效应,是年轻被试和老年被试的平均水平的比较结果,在实际生活中,很容易找到执行预期记忆活动比一般年轻人更好的老年人。所以,不管实验任务多么简单,都可能有被试未成功执行的情况。也许正是个体差异较大的缘故,预期记忆老化研究中有时发现年龄相关差异,有时又发现不存在年龄相关差异现象(McDaniel,Robinson—Rieglers,&Einstein,1998)。个体差异较大,任务难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实验结果的模式。这也正是显得困扰预期记忆老化研究的问题,毕竟上限效应和下限效应的数据影响有关的统计分析。为了避免出现此类结果,研究者不得不在正式实验前,反复调整目标任务的难度,以便保证实验能够有效地考查包括年龄在内的实验因素的效应。P.54-56

序言

新世纪的来临带来了不小的震荡,我们已深切地感受到新世纪社会变革浪潮的澎湃及其对教育提出的前所未有的期望。近些年,教育发展也着实很快,不仅教育改革风起云涌,一浪高过一浪,而且新的教育层出不穷,理论丛林不断翻新。我们置身于这佯快速发展的时代,既感无限的欣喜,也觉时代的重任。

教育正处于转型与变革过程中,我们既面临对现有教育的全面反思,也面临新教育的建设。无论是教育理论工作者还是教育实践工作者,都应该承担起这一双重的历史任务。这一历史使命对于长期致力于教育事业发展并把教育视为终身追求的事业的我们而言更显凝重,并成为驱动我们不断奋进的动力。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学人们正是受到这一历史使命的感召,在教育改革大潮中不断进击,凝聚成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在这一力量的推进下,多年努力的积累也就转化成这套“教育与心理科学研究文库”。

大约20年前的一个丰收季节,一棵幼苗在中国南方的雨季里破土而出,伴随这棵幼苗的成长,一批又一批教育学子在一个又一个丰收的季节里诞生与成长。一阵欣喜之后,走过近20年的广西师范大学教科院在不断成长中重新思考它的发展与未来,于是就有了生存与发展的大讨论,有了左右为难的疼痛,也就有了对未来方向的界定与选择。今天,相对弱小的教育系变成规模宏大的教育科学学院,无论是规模还是速度,都已不是当年的教育系所能比拟,但长期累积下来的资源着实成为后续发展的基石。面对世纪的变更,面对社会的昌明,面对教育的重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又迎来了一个更新的发展选择。本套研究文库不仅是多年累积的结果,也是对教育变革的一种回应,更是对事业发展进行思考的一种选择,这是对未来的选择。

结果、回应与选择并非一种因果关联的链环,但却凝聚了一批长期致力于教育事业的人们对教育变革的期望和期望视野下努力的艰辛。也正因如此,这套文库的作者主要集中在同一个群体,聚集在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未来发展的旗帜下,研究的领域既包括教育科学,也包括心理科学,研究队伍既有年长或者资深的教授,也有相对年轻但已崭露头角的学子。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对不同领域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有的侧重对现实的反思,有的侧重对发展的梳理,有的侧重对理论的重建,领域不同,方法各异,视角多样。

文库的构思、形成和成稿,均得到了全国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陆有铨教授和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西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郭道明教授的悉心指导。他们作为文库的顾问,一直关心着文库的写作与出版,他们对文库所给予的关注和所付出的辛劳,对于文库的顺利完成无疑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文库的出版得到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他们的开拓与敬业精神和对学术长期以来的关注和扶持,是文库得以出版的重要前提。正是他们的倾力支持和艰苦劳动才使得本套文库得以酝酿、成形与面世。在此特别感谢他们所付出的心力。

“教育与心理科学研究文库”编委会

2002年1月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学位论文《成人预期记忆的年老相关差异:理论建构与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修改加工而成的。从硕士研究生到博士研究生,师从黄希庭教授求学的五年是我一生发展最重要的阶段,也是我最难忘的时期,我几乎时时、事事都能感受到黄先生的谆谆教诲和殷殷期望。正是黄先生为我指明了本书研究的总体方向:记忆老化。

在查阅文献、搜集资料过程中,美国的C.Hertzog教授和A.D.Smith教授为我提供的研究资料,使我了解和把握了记忆老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动向;美国的G.O.Einstein教授、R.L.west教授、英国的E.A.Maylor教授、J.Cockburn教授和瑞典的T.Mantyla教授给我寄来了大量的关于预期记忆研究的最新资料,并给我以热情的鼓励,使我最终选定了本书研究的具体主题:预期记忆老化。

本书在博士论文形式时,除了得到恩师黄希庭教授的全面指导之外,还得到过心理学前辈王娃教授、林崇德教授、张武田研究员、杨治良教授、林仲贤研究员、陈永明研究员、沈德立教授、朱滢教授、陈会昌教授、张必隐教授、吴振云研究员、李其维教授、余嘉元教授等的悉心指教。他们对一名青年的学业进步与成长的支持、爱护及引领的珍贵情意,值得我永生铭记与学习。

值此拙作付梓之际,我衷心感谢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领导李志东书记、高金岭院长、唐德海副院长为本书的出版所做的不懈努力和切实帮助。

我要感谢自己在西南师范大学读书、工作期间的三位师兄郑涌、王振勇、杨波在学业、生活和成长方面给我的帮助和启示,我将永远怀念那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和留下的诚挚友谊。

我还想感谢我的夫人为我撰写书稿所创造的各种有利条件。

虽然经过我的小心校订,但是书中内容仍然可能谬误四伏,祈请读者批评指正。

李宏翰

2003年7月21日于桂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预期记忆的老化研究(理论与实践)/教育与心理科学研究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宏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342259
开本 32开
页数 1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6
出版时间 2003-09-01
首版时间 2003-09-01
印刷时间 200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1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2.3
丛书名
印张 6.3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0
150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1:5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