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企业组织革命/清华管理思想
内容
编辑推荐

自人类有历史以来,就有管理,管理思想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现代管理理论的诞生,则在大约100年前。本书是对中国企业组织结构现状的思考和评价,对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实践的总结和分析,是对中国企业未来结构形式的展望和预测。

目录

前言/001

第1章 变革的动力/001

 第一节变革的外因/003

1.顾客/006

2.信息化/008

3.政府/011

 第二节变革的内因/017

1.员工/017

2.领导者/019

3.技术/020

4.战略/021

5.企业生命周期/029

第2章 组织结构的基础/039

 第一节组织理论演义/041

 第二节组织的经济问题/045

 第三节组织结构设计的变量/049

1.组织结构图/050

2.工作设计/051

 第四节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058

1.开放系统性原则/058

2.差异化原则/059

3.一体化原则/059

4.经济性原则/060

5.责权利相统一原则/061

第3章 中国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067

 第一节直线职能型结构/069

 第二节事业部结构/073

 第三节矩阵型结构/089

 第四节企业集团/095

1.企业集团的特征与类别/095

2.企业集团的结构/097

3.企业集团的管理/102

 第五节选择合适的组织结构形式/109

第4章 扁平化-减肥还是增肥/113

 第一节为什么一定要扁平化/115

 第二节扁平化组织/199

1.扁平化组织的形式/122

2.扁平组织的特点/124

 第三节组织的扁平化改造/127

1.扁平化改造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要确立与调整企业系统的目标/127

2.扁平化改造要求企业高层管理者领导方式和角色的彻底调整/128

3.扁平化改造要求企业文化的匹配和适应/129

4.扁平化改造对管理人员的职业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29

第5章 流程化-纵向还是横向/137

 第一节流程/139

 第二节流程化组织——横向组织结构/141

 第三节流程化组织改造/147

第6章 网络化-信任还是投机/157

 第一节网络经济性/159

1.规模的经济性/159

2.范围的经济性/160

3.网络的经济性/161

 第二节网络化组织/164

1.内部网络组织/165

2.稳定的网络组织:联盟/167

3.动态的网络组织/169

 第三节网络组织的特点/171

1.企业边界模糊到“无边界”/171

2.松散性/172

3.灵活性/172

4.知识和技能是影响力的主要来源/173

5.数字化与信息化是网络组织的基础管理手段/173

 第四节网络组织多中心的组织形式/175

1.虚拟企业联盟的多中心结构/175

2.虚拟企业集团的多中心结构/176

3.跨国公司的多中心结构/176

 第五节网络化组织建设/179

1.网络组织成功的关键/179

2.网络化组织中的管理者/180

3.网络化组织成员的联结纽带/180

4.企业网络的运作机制/182

第7章 组织结构变革-想说爱你不容易/199

 第一节变革管理理论综述/201

 第二节企业组织变革的关键成功要素分析/209

1.内部因素/212

2.外部因素/214

 第三节实施变革矩阵(ICM) /218

1.纵轴3P/219

2.横轴5C/220

 第四节组织结构变革管理/238

第8章 明天的组织/245

 第一节大与小/247

 第二节集权与分权/250

 第三节统一与多样/256

 第四节紧密与松散/258

 第五节匹配之美/260

综合案例/271

 案例1 杜邦公司组织机构的改革/273

 案例2 Orac1e中国大变阵/279

 案例3 联想集团/290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中国有一句古话:天不变,道亦不变。实际上,天在变,道亦在变。在这个新世纪,科技、经济、政治、思想等各个方面,都面临着千年未有之剧变。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空前巨大变革的时代,并且变革的速度越来越快,使人感到许多变化来得异常突然。政治舞台的风云变幻,全球化浪潮狂飙猛进,带来经济竞争的新面貌;各种根本技术的巨大突破,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纳米技术、基因技术的巨大突破,不仅使我们有机会尝试更多高技术的产品,但也带来社会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甚至对社会伦理提出了挑战。

任何一个组织,无论是企业、政党、国家、民族,欲取得成功,必须与时代同步。古语云:“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天的时尚语汇则为:“与时俱进”。一个要想取得成功的组织,要能在环境欲变未变之时,见微波而知必有暗流,闻弦歌而知其雅意,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这方是智者之所为。假若对时代变迁视而不见,混混沌沌,必被时代抛弃。因此,一个组织怎样能审时度势,争取在这变化的环境中生存甚至取胜,成为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一个挑战。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适者生存。只有相应地变化,才能做“适者”。处在这个“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变化的旋风愈转愈快”的时代,你惟一的选择就是变化得更快。美国人类学家约翰·普拉特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说过:“当前变革之巨大犹如10次工业革命和基督教改革加在一起发生在一代人之内!”几十年前就已如此,今天的变革之全面、深刻、巨大更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在过去的相对稳定的经营环境中,企业的组织运行机制是建立在以下三个基本假设基础上的。

(1)组织是一个封闭的简单系统,组织决定采取的行动一般都会按照计划发生,不会受到来自外部事件的过多干扰;

(2)经营环境的稳定使管理者可以制定战略,并保证在执行时环境与战略依然是匹配的;  (3)在组织中,存在着多种线性关系,当管理者采用某种管理杠杆时,可预测的结果一定会发生,例如提高销售量会带来利润的增长,提高工资就会带来员工士气的上升而提升组织效率等等。

而今天的现实是,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组织不仅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外部环境。系统学家冯·伯塔朗菲指出,一个企业组织是一个由许多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的开放系统,管理人员应用系统方法就可以阐明系统目标,确定评价系统工作成绩的标准,并把企业同各种环境系统更好地联系起来。组织采取的行动常常受到内外环境的干扰而无法按照预期发生;经营环境的不稳定和日益复杂使高层管理者制定战略时无法掌握充分的信息,而战略实施时环境可能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线性关系不复存在,许多措施的结果无法预测。

企业总是处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生态环境中。所谓企业生态环境是指企业生存与发展所处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它包括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科技环境、地域环境、地缘政治环境等等(图1.1)。因为企业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断地与其生态环境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企业生态环境的复杂性使得企业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异常复杂。企业对周围环境的反应速度和企业本身组织结构的弹性,成为企业能否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经济系统,最近的环境因素就有跨国公司的全球化,地区差异的增大,消费者地位的提高,卡特尔的衰亡,产业结构的调整,难以预测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日益增长的国际贸易等等。

在科技系统,新科技的迅速扩散给产品和生产工艺的创新创造了条件,研发项目的高额投资,信息技术的使用和普及所带来的巨大的潜力等都使企业的组织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社会文化系统,人口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发生了变化,人们价值观的变化,西方工业国家人们的安全感的减弱,高等教育的普及使知识工作者大量增加,人才的流动和乐意再学习的愿望,这些使企业的员工主体和管理模式都要随之改变。

在物质生态系统,实际与可预测的自然灾难,环境污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能源供给的日趋紧张等使企业在生态管理方面必须更加重视。

那么在中国企业的外部环境中,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P3-5)

序言

身在管理的世界,无论是学术研究领域,还是组织实践领域,在现在的环境下,想不兴奋都难!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管理学界提出了上千种新概念,新技术,新工具,实践中的管理者就忙不迭地去尝试。全球化、信息化的浪潮,也使在西方刚刚诞生的新名词,一夜之间就可以为国人所知晓。而这其中,组织结构的问题总是热中之热,即使那些并未打着“组织结构变革”标志的管理变革项目,通常最后都要涉及到结构的调整,而在员工心目中,组织结构的调整,更像是“裁员”的信号灯,“我们被卖了”取代了“业务重组”成为大家心戚戚焉的表达。

作为从事管理学教学、研究的教师,作为完成十几个各种类型企业咨询项目的实践探索者,我们对中国企业的组织结构变革是不断地观察,不断地参与,又是不断地思索的,正是建立在这些观察、参与和思索的基础上,有了这本书的初步构想。

我们理想中的这本书,应该是三不像的:它不像教材,因为并没有太多的理论和各种技术工具;它不像学术专著,因为并没有太多的逻辑论证和模型验证;它不像案例集,因为案例只是承担了表达观点的论据的作用,案例分析不是我们的重点。那么它是什么呢?它首先是我们对中国企业组织结构现状的思考和评价,对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实践的总结和分析,对中国企业未来结构形式的展望和预测。书的主体部分是按照这样的逻辑顺序安排的。

除此之外,我们将对中国企业组织变革的观察和思考通过这样一些栏目更直接地奉献给读者,“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选自主流财经媒体上对中国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深度报道,并给予了点评;“管理诊断”是将作者在实践中遇到的企业实际案例的分析,诊断和建议与读者分享,读者可能也会发现自己所在的组织也存在或曾经遇到类似的问题,或许会有借鉴和应用价值;“观点”则与相关章节内容相关的作者写的管理小品,或者是管理观点陈述;“他山之石”,则是在这一领域比较有影响的基本原则和观点。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力争坚持三个原则:

第一,实践导向,不脱离中国企业的实践,关注实践中的管理者在结构变革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本书中涉及到的企业,有垄断行业的,有完全竞争市场的,有服务业,也有制造业,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涵盖了多种企业类型。

第二,观点明确,不走中庸路线,对中国企业组织结构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变革的发展方向有我们自己的见解。

第三,可读性强,有观点,有实例,有小品,有经典,比较适合忙碌中的管理实践者阅读。

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就是我们工作的结果。感谢我的学生和助理刘文雯在资料搜集中付出的努力,感谢我们接触和调研过的许多企业的管理者,与他们的沟通和交流使我们获益匪浅;感谢中国发展出版社的尚元经和李莉编辑的辛勤工作。作为无论是学术探讨,还是实践探索,都是新人的我们,深知“水深难见底”、“知识永无边”的道理,希望能与更多的朋友、同行探讨,更欢迎大家的批评指正。

王雪莉 张力军

2005春于清华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企业组织革命/清华管理思想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雪莉//张力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0878282
开本 16开
页数 3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3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2.9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7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2: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