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命现象/诗人思想者史作柽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生命不是其他任何事物,也不能由其他事物代替。其他一切则是生命的自然延伸,惟创作与生命最为接近。如果整个生活就存在于一种创作氛围上,生命实际上就已进入到生活里面。但每个人都必须按照自己的方式重新来过一次,并亲自去加以证明。本书史先生真正想告诉读者的正是:人应该使自我“彻底地打开,成为一个贯彻而所阻止之痛快的人”。

目录

1/卷一 生命现象

129/卷二 哲学、美学与生命之刻痕

试读章节

1 生命中两种必要的领域

生命的存在,在本质上,是一种非常不可捉摸的事物。从我懂事的时候起,直到今天,我已寻索了不止三十个年头了,但至今它对我来说,仍是一件模糊不清之事物。

我承认我现在比其他任何时候,更了解生命在人身上所呈现的事实,甚至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更知道什么是属于我自己的生命。可是这一切事实,或整个过程的内容与意义,若和我原本所欲得知之生命的真相来说,相去何止千万里!甚至有时我觉得,我三十年来的寻求与获得,若和我原来对生命的要求来说,所有这些获得,真可以略去不计。

因为在这三十年的寻求当中,我真正获得的,根本不是我所欲获得之生命彻底的真相,反之,而只是那些不休止向我紧逼而来的“不是生命真相”之事物的累积与认识。假如我这样说并不够清楚,或者我还可以这样说:

一个真正生命的寻求者,在他严峻而艰困之寻求的路程中,他真正获得的,往往并不是“生命是什么”,而是“什么不是生命”。甚至很可能在他所实际经历的具体事物中(大自然除外),他发现统统不合于他对生命之终极性的要求。

这样一来,很可能人之经历的生命,永远在他真实的意识或认识中,只能发现“什么不是生命”。而那一个原本所欲获得之“生命是什么”的命题,却原封未动地在那里从未曾真正地打开过。

说起来,这真是生命中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年轻的时候,当然有许多事物是肯定着的,但是现在想起来,那时所肯定的事物,其实也只不过是我们所曾读过的某些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哲学家或宗教家的某些文字记载,或我们对生命或真理追求之热情本身的肯定罢了。可是经过了相当岁月后,只要我们是一直在追求,同时也真有能力,一直保持在进步当中的,那么我们自然会发现,那时我们之所以会那般的肯定而不移,其实也无非是由于我们对于那些高超之文字本身的真正意义并不甚了了,同时也根本无法真正确定我们的热情,所真正要达到之切实目的的缘故。

换句话说,年轻时我们所确定之事物,其实只是些为了肯定我们的热情,所必引起的一些代换物罢了,而不一定就是生命的真相。P3-5

序言

传播大爱大欢喜的生命消息

台湾辅仁大学

黄信二

史作柽的独树一帜,表现在他以生命的彻知彻解为其终极指向。这使他成为当代中国难得一见的存在型哲学家。

今日学术界之缺乏创造性,在以知识为目的的客观研究下,以符号解符号,看不到创造的可能性;而史作柽形上关学的提出,则为我们启示了开创新文明的可能性。

这是台湾淡江大学教授李正治先生在《史作柽的形上美学及其对学术的启示》一文中,对史作柽先生所作的评论。

史作柽先生有关科学、哲学、人类学、艺术,以至于宗教的作品,都是其数十年深入研究与系统探讨的成果;同时,史先生的这些作品皆属原创水平之性质,而不只是文字、理论的堆砌与整理。史先生集诗人、音乐家、画家与哲学家于一身,还曾尝试成为数学家。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位终生实践孔子所言“敏而好学”的人。《生命现象》这部书中的《生命现象》一卷是史先生四十五岁以前的知名作品,其中的另外一卷《哲学、美学与生命之刻痕》则详述着史先生五十七岁前后撰写这本书时的生活、心情,也对其复杂之哲学人类学方法,有许多扼要的提示。

史作柽先生认为哲学最重要的功能,即在于说明与解读艺术,并且能作为说明的桥梁,把宗教与科学会通。同时让此四大人类文明领域,能透过哲学之会通,使人获得正确与完整的理解,有较充分的可能通透人类文明,并设法成熟自身之灵魂。他又认为在哲学之外,人应当再通过诗歌,使读者聆听到原始者内心的旋律与音符,最终设法还原到人与自然的直接联系中。一方面是省悟自身,亦具备昂首阔步的全功能之无限可能;另一方面,是以成熟后的新生命力,涵盖外在文明中的谎言与暴力,代之以互爱的真实,使人内在的大丈夫般的浩然正气能够涌现出来,环绕与包围人之生活。

生命对史作柽先生而言是一种不休止的自我校正过程,生命对他而言仍是为了寻求一种“生机之活”与“人类心灵之大开阖世界之可能与唤醒”。透过生命现象的寻求,史先生真正想告诉读者的正是:人应该使自我“彻底地打开,成为一个贯彻而所阻止之痛快的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命现象/诗人思想者史作柽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史作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090244
开本 16开
页数 2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9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48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3:4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