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四季养生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春夏秋冬”四季为纲,二十四节气为目,遵循“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按照中医一年分四季,四季分阴阳和五行谐五味,协五脏调六腑的思维方式,从调节精神、调配膳食、和谐环境、运动身心等方面详加阐释,融中华古老文化、中医精华与现代医学为一炉,坚持“防重于治”、“预防为主”的基本理念。读一读,一定能够给你带去健康福音!

目录

春季养生

开朗心情,理顺阳气/3

乍暖还寒,预防春困/9

多吃辛甘,除陈布新/15

晨练不宜早,踏青防过敏/26

1.立春春不来,饮水保身材/33

2.雨水知时节,喝粥养脾胃/36

3.惊蛰醒万物"体质和阴阳/40

4.春分化寒暑,平衡有健康/48

5.清明寒食节,需防高血压/52

6.谷雨雨蒙蒙,小心神经疼/65

夏季养生

消暑不用忙,心静自然凉/77

夏季吃咸酸,固表补心肝/89

夏日瓜果甜,常喝立夏茶/96

出汗不碰水,湿热防中暑/108

7.立夏莫贪凉,睡觉保安康/12l

8.小满热潮起,常把苋菜吃/127

9.芒种虽忙,美食莫忘/132

10.夏至多吃面,出门防雷电/138

11.小暑要吃苦,食品讲卫生/144

12.大暑热难当,不要晒太阳/148

秋季养生

多事之秋无须愁,我言秋日胜春朝/155

天高气爽防秋燥,天凉秋冻更耐寒/160

金秋时节旅游忙,冷水洗浴保健康/169

秋季饮食平补好,养心补肺吃南瓜/175

13.立秋暑未去,提防“秋老虎”/178

l4.处暑防“秋乏”,睡眠要充足/182

l5.白露雁南飞,中秋吃月饼/187

16.秋分阴雨来,重阴话登高/193

17.寒降防病,滋阴养肺/199

18.霜降防病,小心哮喘/205

冬季养生

敛阴护阳,以静养生/215

冬令进补,多吃温热/220

节欲保精,养藏护身/224

冬练三九,防重于治/232

19.立冬补冬,选好补药/242

20.小雪天气阴,小心抑郁症/249

21.大雪兆丰年,协调保平安/256

22.冬至白天短,腹中滋味长/26l

23.小寒冷,靓汤热/269

24.大寒天地冷,来喝腊八粥/274

试读章节

《黄帝内经》里明确指出:“春夏养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春季、夏季,应注重对阳气的保养。什么是阳气?阳气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火力”,也就是人的新陈代谢能力。如果“火力”不足,就会出现畏寒、肢冷等症状。

春季,是一年中最令人向往的季节。春回大地,一片生机,人的组织器官与自然界一样充满了活力。可就在这个美好的时候,正如健康谚语所说,“百草回芽,旧病萌发”,春季同时又是各种疾病多发的季节。

阳春三月,由寒转暖,春阳上升,东风解冻,万物萌生发育,弃故从新。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人生于世,儿童为稚阳之体,青壮年为阳盛之体,年过四十则阳气转衰,所谓“人过四十天过午”,到老年阳气渐缺,生机日减,进入暮年。至死则属于纯阴之体,没有什么阳气了。一粒种子,其所以具有生根发芽的能力,就因为它内含阳气,故而具有生机。如果破坏或消灭了它内含的阳气,比如被蒸煮,那么它就不再是种子,而只是一颗纯阴的粮食了。因此我们养生保健应时时注意保护人体的阳气,不要轻易损伤它,损伤人体阳气就等于损害人的生命。

然而人体阳气不等于火热阳邪,二者不能混为一谈。阳气为人体中生理的“少火”,少火生气;而火热阳邪为病理的“壮火”,壮火食气,应注意区别。过于苦寒的东西,易伤人阳气;而过于温燥的东西,一样可伤人阳气。伤寒病中用药要注意保护人体的阳气,有一份阳气,就有一份生机;温热病中用药要注意保护人体的阴液,有一份阴液,就有一份生机。二者殊途同归,并不矛盾,这是阴阳相依的道理,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的不同表现。

中医认为,春季属于五行“金木水火土”中的“木”,而五脏与五行的对应关系是“心肝脾肺肾”。肝属“木”,木的物性是生发,肝脏的物性也是“生发”。肝喜调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所以中医认为肝属“木”。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维护和发展阳气,着眼点是“生”字。肝的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因此,从立春开始,在精神方面,应该力戒暴怒、忧郁,要保持乐观向上快乐的心境。P3-4

序言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周而复始。二十四节气,天人合一,秉承天地之元气,调节人体之经脉,为中国博大精深文化之精华,是中医施治的根本纲领。

按照中国古代历法,一年有365.25个太阳日,即365.25天,一个太阳年有12个月,每个月有30天,这就是太阳历法;再将365.25天分成“春、夏、秋、冬”之“寒、风、暖、热、雨、干”六季与“生、长、化、成、收、藏”六节,这就是太阴历法。中国古代的历法,根据动植物的生长周期确定季节,是世界上最丰富和最富有科学内涵的历法。

中国古代历法是以“冬至节”为起始标志的。冬至时,太阳在相对于地球的运动周期中,到达最南端的极点。冬至后,太阳相对于地球开始往北运转。周朝人将冬至节作为极点,即新一年的开始,并把一个太阳年分成24个节气,每月两个节气。这样,就逐渐形成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等二十四节气。

春夏秋冬,阴阳五行,中医中药,五脏五昧,构成了一个宇宙体系。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

按照中医理论,肝病忌辛味,肺病忌苦味,心、肾病忌咸昧,脾、胃病忌甘酸。口味千差万别,五味各不相同。为了健康,酸、甜、苦、辣、咸应该均衡调整。

一年分为春、夏、长夏、秋、冬几种气候特征,因而产生了五种补法:春天万物复苏,适合“升补”;夏天气候渐热,适合“清补”;长夏骄阳似火,适合“淡补”;秋天天高气燥(长夏则湿重),适合“平补”;冬天天寒地冻,适合“滋补”。

四季五补,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膳食进行调理和滋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味协调,补精益气。按照中医“天人相应”理论,人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  《健康工程系列》之《四季养生》,以“春夏秋冬”四季为纲,立春、雨水、惊蛰、春分等二十四节气为目,遵循“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按照中医一年分四季,四季分阴阳和五行谐五味,协五脏调六腑的思维方式,从调节精神、调配膳食、和谐环境、运动身心等方面详加阐释,是《健康百谚》一书的升华。如果说《健康百谚》具有很强的普及价值,那么,《四季养生》就更具有提高功能。

怎样使用《四季养生》?

第一,因时因人,认真品读,择善而从,必有裨益。第二,坚持不懈,如水滴石,日积月累,必能健康。第三,顺应季节,调和身心,恰当膳食,就可长寿。

《四季养生》融中华古老文化、中医精华与现代医学为一炉,像《健康百谚》一样,坚持“防重于治”、“预防为主”的基本理念,一定能够给你带去健康福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四季养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飞//李恒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209863
开本 24开
页数 2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8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212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6
16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2:4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