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整合建筑--建筑学的系统要素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对建筑的系统性研究,详细阐述了建筑整合的过程,在设计意向和建筑工程的技术要求之间架设了桥梁。该书采用分析法来阐释系统整合的价值、优点和应用,并指导建筑师在工程项目的策划、方案和深化发展等阶段选择技术系统。同时本书还介绍了整合方法,包括对整合的概述、建筑的系统要素和各种建筑系统的整合潜力。300张图表及照片为本书增色不少,全书推理深入浅出,兼具很高的应用性和科学性。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系统阐述建筑设计方法的著作。作者从建筑技术角度客观地剖析了建筑系统的各组成元素,并且全面论述了“整合”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本书的第一部分介绍了整合的方法。这部分按章节分为四个题目。第一章陈述了整合论题的原理和总观。第二章描述了自水晶宫以来的“系统思维”。第三章浏览了整合活动的不同模式,并纵观了建筑系统的整合潜力。第四章,为了在任意一个建筑作品中探寻整合的踪迹,提出一个分析模型和一个扩展了的案例。  第二部分是案例分析,按照类型和年代顺序,提供了大量得到人们公认的重要建筑作品。这些案例表明了系统的技术和整合的思想是如何协调起来并共同发展的。  本书所演绎的推理深入浅出,而且运用大量详实的论据来说明问题,这构成了本书与众不同之处,使之兼具很高的应用性和科学性,这对梳理建筑设计思路,明确设计方向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本书可作为建筑设计师的设计辅助用书,也可为大专院校师生作为教学参考。

目录

序言

致谢

第一部分 方法

第一章 整合的思想/3

硬件——建筑系统之间的整合;软件——设计过程中的整合;哲学的离题——整合与技术的进步;讨论的框架。

第二章 建筑学的系统原理/16

系统思维;建筑系统;建筑中系统组织的层次:硬件、原型、语法和种类;系统建筑学的发展:理念与趋势。

第三章 整合的建筑系统/30

整合的模式:物理的、视觉的和性能的;建筑的系统:围护系统、结构系统、机械系统、室内系统和用地系统;整合的潜力。

第四章 整合的建筑学/44

项目:业主、规范和其他制约因素;意向:建筑追求;关键的技术因素:内在的因素、文脉的因素和意向的因素;对先例的利用;合适的系统:结构,围护,机械,室内和用地;有利的整合结论。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

第五章 实验室/76

阿尔弗雷德·牛顿理查德医学研究楼;索尔克生物研究学院;斯伦贝谢研究实验室;PA科技实验室;罗伯特·C·华莱士地球科学实验室。

第六章 办公室/133

约翰·迪尔行政总部;威利斯·法伯·大仲马保险总部;布拉克科夫大楼;洛克西德大楼157。

第七章 机场航站楼/182

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斯坦斯特德国际机场;奥海尔机场的联合航空公司航站楼;关西国际机场。

第八章 大型场馆/237

奥林匹克体育馆;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林茨设计中心;英国馆。

第九章 居住建筑/291

埃姆斯住宅和工作室;迈格尼住宅;阿尔梅勒的实验住宅;两个家庭的住宅。

第十章 高技派建筑/337

蓬皮杜中心;塞恩斯伯里视觉艺术中心;伦敦劳埃德大厦;香港汇丰银行。

第十一章 绿色建筑/395

格雷戈里·贝特逊楼;荷兰中产银行;Emerald民间公用事业区总部;约瑟夫·刘易斯高级数据管理环境研究中心。

试读章节

先例的运用

当开展一个建筑工程活动时,对于设计者来说,研究若干个著名的,权威的同类建筑实例或相关作品是司空见惯的。这些权威的例子,或曰“先例”,对认识建筑类型的一般特征有指导意义,并且有助于找到成功的设计办法。仿造不是目的;不是为了再一次创造已被建筑进步所纪录的成果,而是要从一定的技术水平出发,再往里充实一些内容。采用某个特定的先例的做法,是可能有几种目的的,最常见的是类似的组织策略、合适的技术系统、历史模式,和形式的寓意。简言之,这些是组织性,技术性,历史性,和形式的先例。先例是我们研究建筑史,阅读建筑刊物的主要原因。先例也形成了设计的连续性,使之成为了稳定的进步过程,而不是零星的几个天才的发明创造。

设计者使用先例来明确他们眼中的探索建筑策略的正确途径,搜寻先例来自他们最初的项目调研,或是历史知识和专业经验。另外,他们还试图通过认识早期作品的优势与缺陷来降低风险,避免无谓的错误设计过程。来自这些先例的,最后被采用的特别元素或设计想法,还要依赖于这些例子与设计者对要解决的问题的理解的一致程度。换句话说,设计者是通过在已被论证的建筑作品,和正开展的工作之间进行类比来应用先例的。

彼得·柯林斯把恰当地将使用建筑先例,比作了法律判决时使用先例的情形,他注意到两个学科都依赖于对过去积累的经验的认同,和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定义的“非个人的,世代相传的积淀”。在法律系统中,用于相似法庭判决的先例,是无条件的,强制性的,只要它未被上级法庭所否定。在建筑决策中,使用先例大多数时候是主观的,可以更具创造性。然而,即使在最主观的层面上,用来激发正确设计途径的想法也必须和具体业主、项目的特殊要求相融合。无论设计者选择认同什么层次的先例,依靠积累起来的判断,总比为每个工程完全重新创造一套建筑思想要切实可行。

从先例中得出的教训和灵感,必须在这些积累的经验酿出果实之前被设计者完全理解。简单地拼凑一些感觉上怡人的元素,就等于不假思索地抄袭,这也是对业主利益的损害,对先例建筑的亵渎。要正确地运用先例,设计者必须认识到,什么方案能确确实实地满足业主、用地、气候、和文脉的要求。必须冥思苦想,才能做出创举。另外,特别是在从先例完成后已经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的情况下,有必要审视一下由技术进步带来的契机,这既包括建筑建造工业的进步,也包括业主在当时采用的先进技术。

原创性是另一个鼓励设计者变换应用先例来适应当前建筑问题的动因。根据不同的建筑意向,各方案对独特性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卢浮宫曾在1625~1750年间经历了不同建筑师的数次扩建,却都没有偏离皮埃尔·莱斯克特的初次设计意向太多。在这个例子中,现有的文脉和稳定的建筑技术要求以统一的风格来实现单一庭院周围的建筑的和谐丰富感。在另一个时代,以对比的方式建造房子来反映当代的文化与技术已成为时尚。贝聿铭优美的玻璃金字塔,作为卢浮宫庭院下方的博物馆的入口,就是这种策略的一个赫赫有名的例子。

当然偶尔地,新建筑也能以独特的建筑形象出现,并建立一个新的设计先例。水晶宫(约瑟夫·伯斯顿,1851年)经常被当作这样的例子引用,因为它使用了新的建造技术,并且作为国际展览馆,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功。埃罗·沙里宁,1961年设计的位于杜勒斯的联邦政府飞机场,是另一个里程碑,因为它是第一个单独为喷气式飞机设计的设施,也因为沙里宁使用了可移动的运输廊,而不是大厅和飞机跑道。但无论这些和其他例子显得多么权威和原创,在早期的实验作品中也还能找到它们的影子。例如,伯斯顿早先的大温室设计和他的铁路建设经验对于水晶宫的技术和成功是极其重要的。在杜勒斯飞机场的例子中,有一个团队和沙里宁的进行了合作。他们在许多飞机场进行了调研,测量,甚至测出了步行者的行走距离,之后才采取了用汽车将旅客送至飞机的欧洲模式。

通过采用以被论证的,建成的作品来发展改进成功的设计策略,对于建筑上的这种借鉴先例之举,除了在法律层面有相同做法,在科学方法上也有相似的情形。科学家,和律师、建筑师一样,把自己视为在各自学科的进步过程中的一个贡献分子。罗伯特.墨勒(1967年)把这个过程形容为:“科学,就是不断地将头脑中的猜想,与它要证明的现实相比较;艺术把新的想法建立在旧的上面,却不反对旧的。”当然,建筑的科学模型,是和把建筑师当作艺术家的想法相矛盾的,然而,艺术领域却很少重复已经被证明的,有重要意义的成功作品。继伯斯顿的水晶宫之后,有许多做玻璃盒子的追随者,但没有一个著名的艺术家会用画一罐子桃子的方式,来继承安迪·威尔赫的“汤罐像”的贡献。使用先例,是建筑奋斗的一个方面,可以被视为与理性的科学方法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在这里,先例不是用来论证建筑方法应完全转向科学推理的。恰恰相反,加成逻辑式的设计方法,就是将用于探索建筑可能性的理性思考累加在一起的形式。另一方面,推理的逻辑通常被视作是,排除设计可能性,直至剩下一种可能性的减法的、简化的方法。问题是艺术和科学,建筑学和工程学,都是既需要理性思考,又需要直觉思维的学科。任何努力追求的,创造性、实用性的成功,都是通过愿意而且有能力在工作的不同阶段,采用一切可能的妥当处理方式而实现的。沃尔特·格罗皮乌斯(1935年)曾说,“理性主义,尽管被许多人想象为新建筑的首要原则,实际上还只是新建筑的一种单纯化的手段……除此之外的,人类灵魂得到的美学满足,和物质产品一样重要。”

被建筑师借鉴过的先例,有时会广为人知,并被发表。比如,许多建筑师仍在参考着水晶宫。在这样的案例中,我们可以通过它们所参考的建筑,来了解某些建筑设计中的富有新意的,起控制作用的思想。在其余的像飞行博物馆这样的例子中,建筑师并未明确表示用了任何先例,但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其工程及文脉情况来推理,至少是猜测其设计缘由。

易卜生·尼尔森似乎使用了位于洛杉矶外的,加州花园市的水晶教堂作为其历史先例。两个建筑的技术手段之相似是很明显的:空问框架结构,和高性能玻璃围护控制了两个建筑,并且博物馆展廊的自然光的充足性,再现了已于晴朗、温和的洛杉矶被探索过的问题。

教堂竣工于1980年,而飞行博物馆的设计工作开始于1979年,建设从1984进行到1987年。两个工程最后的相关性在于一个人,维兰特米尔.伯吉,他跟随两个建筑团队做了能量和光照方面的工作。教堂所用的策略,对于博物馆工程的适用程度,是值得研究的,特别是因为西雅图和洛杉矶存在着气候差异。比如,很值得注意:博物馆是机械采暖和致冷的,而教堂使用烟囱效应通过128ft的高度通风,以此取代机械系统。P.60-63

序言

这本书的想法来源于休斯顿大学,格兰德D.汉尼斯建筑学院。我们这些技术教员曾在1986年春天开会讨论过课程设置的修正和相互协调。当时我们认为,有来自两个方面的迫切需要:第一,我们关于研究方法的课程需要重新配置;第二,我们想给学生提供更多在工作室中溶入技术课题的机会。作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我们决定采用一本新教材,建筑系统整合手册(拉什和其他人著,1986)。

这门课在今天仍然是学院里最成功的技术课程。这门讨论式的课程有大约25名优秀的本科生和一些选修此课的研究生参加。剖析研究的对象是标志性建筑中采用的系统,好像我们在生物实验室里所做的那样。学生们思考各种组成系统,推断出设计和技术是如何彼此协调的,并提出使得这种协调保证建筑设计成功的建议。大卫·撒迪厄斯,我们结构课程的主任,后来加入了夏洛特的北加利福尼亚大学,并在那里开创了类似的课程。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开设整合课程的建筑学院也在逐渐增多。

在我们技术日益复杂和精密的建筑潮流中,得出整合系统这样一个结论似乎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想法。这看似明显,事实上,把整合看作“仅仅是设计的代名词”的反面立场是值得思考的。难道建筑不是已经最能涵盖所有的学科了吗?建筑师是最后一批“文艺复兴式的专业艺人”,难道这不是真的吗?整合,和建筑师们一直在做的事情相比,到底新在哪里?

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做一下初步的研究。首先,什么是整合?其次,建筑师是如何操作的?答案可以用推挽式的动态来阐明。整合,和建筑的某一特点有很大的关系:这个特点是,技术持续地扩大设计的可能性,同时设计的同化作用又不断地把技术溶于自身,从而得到最终的解决方案。作为设计过程的一部分,整合活动沿着由建筑师的思维所形成的路线前进。技术要求限制了这种判断的主观自由性,并且给建筑师设立了一系列的整合的难题去解决。就整合本身而言并无新鲜之处。它不是一种风格上的或全面的设计途径,在这本书中的讨论也不是对当代实践的评论,或一个新的历史视角。整合,其实就是对建筑设计的紧迫性、重要性日增的关注。这本书讲的就是这种紧迫性与关注。

“第一,如果想表达建筑所涉及到的、日益扩大的领域,和建筑目标的复杂性的话,建筑的媒介必须加以重新审视。简化的形式或是表面的复杂形式都将不再合适……第二,我们必须认识到功能问题的复杂性在不断增加。”——罗伯特·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1966)。

对整合作为一个规则的关注,产生于二战以来的技术系统的突然注入和飞快的进步。变革的步伐从此一日千里,远远超过了设计兼容性的进步和对建筑师的技术教育。因而,革命性的变化从未成为主流的建筑思想模式。建筑师所做的创造性挑战通常局限在了风格、形式和文脉之中。实验建筑也很少能超越已经被论证的各种系统(除了一些世界博览会展馆,在那里需要的正是戏剧性和临时的方案)。太阳能建筑,在专家眼里和大众的梦想中,争取获得主流地位时所暴露的缺点也许是冒险的一个失败案例。

这本书把整合理解为在设计和技术之间的调和或是中问地带。这个中间地带以前主要表现于,记载了建筑技术到来的一些作品中。彼得·雷纳‘班、詹姆士.马森·费奇和马丁·鲍利是首批提出整合问题的人。大卫·格斯、卡尔·鲍威和理查德·拉什是后来的贡献者。本书第二章涵盖了本杰明·富勒的特殊贡献。一路走来的,还有许多建筑师和工程师,他(她)们的个人设计作品和建筑合作也堪称是纯粹整合,例如,卢吉·纳维、费利克斯·堪迪勒、弗雷·奥托和彼得·赖斯,都有着突出表现。

整合,是在1986年当理查德·拉什和一支给人深刻印象的调查队伍,开展研究并写成《建筑系统整合手册》(拉什,1986)时,才作为一个独立的话题跃然眼前的。这本手册在六次再版后依然很受欢迎。我很希望,通过本书可以使更多的读者对整合这个话题感兴趣。我也很感激这个领域的开拓者们,为我们所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财富。

本书主要是为那些已经在建筑设计、技术和历史方面有所学习的读者准备的,这不是一本初级读物,而且对本书所默认的学习背景也不易找到替代的经历。初学者可以使用许多引用的参考资料作为辅助读物,来很好地使用本书。本书中的概念性的总体想法对于初学者的理解也许不够直观。

整合的方法构成了本书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按章节分为四个题目。第一章陈述了整合论题的原理和总观。第二章描述了自水晶宫以来的“系统思维”。第三章浏览了整合活动的不同模式,并纵观了建筑系统的整合潜力。最后一章,为了在任意一个建筑作品中探寻整合的踪迹,提出了一个分析模型和一个扩展了的案例。

“方法”这部分的惟一目的是阐明分析建筑整合的程序。在效仿设计的整体复杂性方面并未做任何努力;在这部分的范例都以简化的、循序渐进的方式简要地描述了设计活动。这种采用局部的视角的好处是,把话题独立开来,可以分别被读者吸收。对范例的分析训练最终应该可以增加判断和综合自我设计追求的能力。

第二部分是为了第一部分的结论而选择的案例。这一部分阐述了系统技术和整合的思想是如何被协调起来并共同发展的。按照类型和年代对建筑实例的分类,提供了大量的被公认为重要建筑的作品。在本书中对这些建筑的评论并不重要;选择这些建筑主要是为了方便地把它们的整合经验展现出来。然而,选中的大部分建筑都是喜闻乐见的主流作品,并且可以在许多出版物中找到。我希望,它们的结论也能在此以清晰、恰当的方式帮助阐明整合这个概念。

伦纳德R.贝奇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整合建筑--建筑学的系统要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伦纳德R.贝奇曼
译者 梁多林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165200
开本 16开
页数 4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11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1.09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U2
丛书名
印张 2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80
21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