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细米/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曾获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55周年文艺作品荣誉奖。

从苏州城里来插队的女知青,给平静的乡村和少年细米的心带来了一股新鲜而迷乱的气息。小说深谙人情与人性的微妙,安宁的村落、寂静的麦田、旋转的风车、河里的小船、各色的鸽子、雪白的芦花、袅袅的炊烟,与四季优美的乡村风景一道,参加了一个东方少年的成长加冕礼。

内容推荐

少年细米生来就是一个爱脸红的男孩儿,他与表妹红藕两小无猜,一同长大,日子如清水一般自然流淌。然而,有那么一天,大河上飘来一叶巨大的白帆,自帆下飘来了一群仿佛来自天国的女孩儿。这些从苏州城里来这里插队的女知青,给平静的乡村带来了一股新鲜而迷人的气息,而其中的梅纹姑娘以她纯净而温柔的情感与精神力量,使细米这个桀骜不驯的乡野之子步入新的成长历程。

小说深谙人情与人性的微妙,写就了一段可以与日月同在的情感故事,以优雅的笔调完成了一个少年的心灵雕塑。安宁的村落、寂静的麦田、旋转的风车、河里的小船、各色的鸽子、雪白的芦花、袅袅的炊烟,与四季优美的乡村风景一道,参加了这个东方少年的成长加冕礼。

目录

第一章 树上的叶子树上的花

第二章 树上的叶子就是我的家

第三章 风也吹,雷也打

第四章 太阳落进大河我回家

第五章 买一根针,买一团线

第六章 买根红绳给我姐姐梳小辫

第七章 小辫长,小辫短

第八章 我家姐姐是花一朵

乡村情结(代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树上的叶子树上的花

1

稻香渡是坐落在大河边上的一个村子。

今天的稻香渡有点兴奋,因为今天这里将迎来一批从苏州城里来的知青。听说,全是女孩子。来这一带插队的知青,不知足什么原因,都是男女分开派往各个村子的。

稻香渡的男女老少,好像都希望分到稻香渡的是女知青。理由也说不出太多,总而言之,就是希望分到稻香渡的是女知青。

毛胡子队长一大早就带领几个壮实的年轻农民驾船去二十里外的油麻地接她们了。油麻地是一个大镇子,有轮船码头。城里来的知青从县城坐轮船到油麻地,随即就按男女编队分往油麻地周围的若干个村子。

午后的太阳十分明亮。

稻香渡的河边上挤满了人,都在向大河的尽头眺望着。

一些小孩子挤在大人堆里,看不到大河,就不住地问:“看到船了吗?”有人说:“还没有。”有人却说:“看到了,喏,那不是我们稻香渡的大船吗?”那些看不到大河的孩子分不清谁的话是真的,就仰着脸问:“真的看到船了吗?”那些大人要么就是故意不答,让那些孩子着急去,要么就是没有将那些孩子当一回事,对于他们的追问无动于衷,只将心思放在对大河尽头的眺望上。那些孩子心里明白了,不能指望这些大人会对他们有个认真的态度,就只好凭自己的力气与身体的小巧灵活,在大人们之间的缝隙里钻来钻去,企图钻到人群的前面去。几个瘦小的孩子,竟然从大人的裤裆里钻了过去。有个女孩看到了,就说:“不要脸!”

细米不用这样着急,因为他早爬上了村头的那棵高大的槐树。他稳稳地坐在一根横枝上,垂挂着的两条腿,还悠闲地摆来摆去,一副很舒服的样子。大河在他眼里,是一条没有任何遮挡的大河。

大树底下站着红藕。

红藕也看不到大河,但红藕并不很着急,因为红藕有细米——细米会在树上不住地向她诉说大河的:

“大河光光的。”

“有条船,是一条小船。好像是放鱼鹰的。”

“从大河那头飞来了一群鸟,往北飞去了。”

“有一群野鸭落到那边芦苇塘里了。”

红藕仰着脸望着树上的细米。有阳光透过树叶照射下来,她的眼睛眯暌着。

但,细米并不低头看红藕,他直朝大河看。细米是一个爱脸红的男孩,尤其是在红藕面前。

红藕比细米大方多了,尽管她知道三鼻涕他们几个会不时地掉过头来不怀好意地看她和细米。红藕不在乎,红藕就是喜欢跟细米呆在一起。再说,红藕是有理由的:她是细米舅家的孩子,细米是她姑家的孩子,细米大她两个月,但也是她的小表哥呀。

三鼻涕挤到了树下,向树上的细米问:“看到船了吗?”

细米没有心思理会三鼻涕,依然眺望他的大河。

三鼻涕在等待树上的消息时,两道清水鼻涕已悄悄地朝嘴边流去。三鼻涕需要聚精会神地管他这两道永远在流淌的鼻涕,因为只要注意力一在别处,它们就会探头探脑地跑出来。如果是一件事物紧紧地吸引住了他,或是一个心思紧紧地纠缠住了他,它们甚至会越过他的嘴巴,直到有人说“鼻涕过河啦!”他才突然一收走开了的注意力,紧接着就小肚子一扁,一使劲,“哧”地一声,将它们吸了回去,不留一点痕迹。有时,老师对他说:“你还能不能管住你的那两道鼻涕?”三鼻涕无法回答。那两道鼻涕仿佛是两个有生命的并且很淘气的小活物,它们总是在观察着自己的主人,只要主人一走开,它们就会跑出门外,看看外面的世界,而主人一回来,它们就又赶紧溜回去,你说三鼻涕到底是管住了它们还是没有管住它们?

三鼻涕仰望着树上的细米,仿佛细米就是那条大河,就是那条载着女知青的大船。直到脖子酸了,他也没有听到细米的回答,便又追问了一句:“看到了吗?”

细米歪头看了他一眼,说:“看到了也不告诉你。”

三鼻涕有点生气,捡起地上一块小瓦片要朝树上砸去。而当他看到细米瞪着眼睛、在用神情对他说“你敢”时,手一松,将瓦片丢在了地上,说了句既无奈又很可笑的话:“那你要告诉谁呀?”

P1-3

后记

乡村情结

(代后记)

在我的全部作品中,写乡村生活的占绝大部分。即使那些非乡村生活的作品,其文章背后也总有一股无形的乡村之气在飘动游荡。

至今,我还是乡下人。

我土生土长在江苏农村。二十岁之前的岁月中,我是一个道道地地的农村孩子。回忆往日,我总能见到一个永恒的形象:一个瘦小而结实的男孩,穿着脏兮兮的破衣,表情木讷但又充满野性地站在泥泞的田野上;他在水沟中抓鱼,尽管并’不能抓到什么了不起的大鱼,但,他却是投入的,忘我的,他浑身上下都是泥巴;他在稻田中追捉一只“纺纱娘”,尽管赤日当空,晒得野外不敢有人走动,但他还是将双眼瞪圆,死死盯着那个绿得透明的小精灵;月光下,他钻过篱笆,钻进了人家的瓜地,忽然听到主人家的“吱呀”门声,于是他像一只猫伏在瓜丛里;他用火点燃了秋后河坡上的茅草,那茅草呼呼燃烧,然后像无数条金蛇四下蔓延,燃成大片的烈火,仿佛要永无止境地烧下去,这气势吓坏了他。一阵恐怖的战栗之后,他撒丫子逃跑了……

二十年岁月,家乡的田野上留下了我斑斑足迹,那里的风,那里的云,那里的雷,那里的雨,那里的苦菜与稻米,那里的一切,皆养育了我,影响了我,从肉体到灵魂。

乡村用二十年的时间,铸就了一个注定要永远属于它的人。

后来,我进了都市,并且是真正的大都市。然而,我无法摆脱乡村情感的追逐与纠缠。我深陷其中,很难以灵魂进入都市。我是都市中的一个乡情脉脉的边缘人。我在理论上,常常是一个城市文明的鼓吹者,而在骨子里,却是一个十足的乡村小子。随着城市文明对我的浸染的加深,我非但没有被城市文明所腐蚀和瓦解,倒恰恰相反,越来越频繁地回首眺望那离我而去、如烟飘逝的乡村生活。我常常在沉思这种生活对一个人的必要性,这种生活对一个人的审美情趣起到了什么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生活是如何帮助一个人在如火光照耀下的燥热的现代生活里获得了一片心灵的净地……年龄渐大,这情结渐深。

许多这样美丽、动人的乡村故事早就孕育于我心中,深深地迷恋着我。我为拥有这样的故事而感到富有与骄傲。我由衷地感谢乡村馈赠了我这一切。多少年来,它们一直伴随着我,给我平凡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我悄悄地将它们保存在记忆里,且独自欣赏着。我想有朝一日,等我已将它们的意义充分地领会了,我会把它们付诸于文字公布于世的。现在,我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了。在朋友的鼓动与鼓励下,我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就将这些在心中珍藏了多年的故事写了出来。

乡村固定了我的话语。回想起来,我在写它们时,有一种如鱼得水、顺流而下的轻松与自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细米/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文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634109
开本 32开
页数 2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8
出版地 江苏
203
14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8:3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