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智谋鉴赏(最新图文珍藏版)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兵学的奠基之作,被美国西点军校列入必读树木的古代中国战略宝典!纵横天下的无上利器,流行于日本商界的商战指南,公认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军事著作之一!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全面的层次,全方位、多角度地向您展示蜚声中外、誉满全球的《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所涵盖的东方谋略。3O余万字,300余幅图片,100多个智谋故事,让您在通俗生动的故事和珍贵丰富的图片中感悟金戈铁马、剑拔弩张的战争场面和历史进程,回味“用兵如孙子、策略三十六”的经典谋略和无穷韵昧。

内容推荐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也是中国兵学的奠基之作。

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家常引用《孙子兵法》作为自己的军事行动的理论根据。汉代以后,《孙子兵法》更是被军事家视为指导战争的金科玉律。在整个冷兵器为主的漫长历史时期,《孙子兵法》一直是军事家必读的教科书。

不仅如此,《孙子兵法》所提出的“全胜策”的思想,强调政治清明,君主贤明和内部团结的思想,发展统一战线、分化瓦解敌对势力等方面丰富的思想,丰富了中国古代政治学理论,受到历代政治家的重视。

《孙子兵法》不仅在中国产生积极影响,而且还在世界上广泛流传。法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拿破仑,在兵败滑铁卢之后,偶然得见《孙子兵法》,无限感慨地说:“如果二十年前能见到《孙子兵法》,历史将会是另外一个结局。”

目录

上部 孙子兵法

古今中外对《孙子兵法》的评论(1)

第一篇 计篇(3)

孙膑:日减锅灶,诱其轻敌(5)

薛公:深谙敌情,未战先算(6)

勾践:由败转胜,七计灭吴(8)

第二篇 作战篇(11)

成吉思汗:因粮于敌,军食可足(13)

诸葛亮:趁雾偷袭,草船借箭(15)

许攸:绝其粮草,以乱军心(17)

第三篇 谋攻篇(21)

韩信:晓以利害,一书降燕(23)

拓跋焘:示弱隐强,诱敌出战(25)

郭子仪:直言相劝,化敌为友(26)

第四篇 形篇(29)

李世民:据险而守,彼惰我奋(31)

陈泰:深夜潜行,绕过伏兵(33)

隋文帝:守则不足,攻则有余(35)

第五篇 势篇(37)

李靖:奇正互用,出敌意料(39)

曹操:兄弟构恶,势不两全(42)

冯异:用正整治,用奇分移(44)

第六篇 虚实篇(47)

李广:临危不乱,使出诈术(50)

王越:敌强我弱,虚而实之(52)

曹玮:制造假象,佯动误敌(53)

第七篇 军争篇(55)

周亚夫:权衡利害,相机而动(58)

赵奢:兵以诈立,巧妙运筹(60)

曹刿:避其锐气,击其惰归(61)

第八篇 九变篇(63)

赵充国:敢于抗命,机动处事(65)

陆抗:临危不乱,应时而变(66)

关羽:回天乏力,败走麦城(68)

第九篇 行军篇(69)

刘廷翰:献粮请降,诱敌深入(73)

韦银豹:集中兵力,各个击破(74)

石达开:为破重围,横渡江河(75)

第十篇 地形篇(77)

韩信:巧借地形,所向无敌(80)

年羹尧:出其不意,巧过沼泽(82)

马援:断其水源,迫其投降(83)

第十一篇 九地篇(85)

韩信:灭此朝食,死地则战(90)

马谡:不争衢地,丢失街亭(92)

第十二篇 火攻篇(95)

黄盖:借助风势,以火佐攻(97)

诸葛亮:诱敌人套,用火围之(99)

田单:火烧牛尾,夜袭燕军(101)

第十三篇 用间篇(103)

朱元璋:取胜有道,谍战有术(105)

赵武灵王:亲为“生间”,自略地形(107)

王守仁:巧妙用间,周密部署(108)

袁盎:请诛晁错,以清君侧(110)

下部 三十六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115)

石勒:示假隐真,生擒王浚(115)

宋太祖:借酒收财,两全其美(117)

赵高:秘不发丧,鱼臭惑众(118)

第二计 围魏救赵(120)

王守仁:避实击虚,机动歼敌(120)

孙膑:避开强势,攻其必救(123)

第三计 借刀杀人(126)

晏子:争功论赏,自相残杀(127)

子贡:诱敌相残,从中渔利(129)

孙权:力求自保,移祸他人(130)

第四计 以逸待劳(133)

唐太宗:以守为攻,寻机作战(133)

伍子胥:以逸待劳,疲楚败楚(136)

第五计 趁火打劫(138)

萧道成:王室有隙,乘机崛起(139)

司马错:秦吞腐蜀,名利双收(140)

苏峻:敌有外患,趁火打劫(141)

第六计 声东击西(143)

韩信:虚张声势,迷惑敌人(143)

汉文帝:不费刀枪,降服南越(145)

第七计 无中生有(147)

祖逖:以土代粮,迷惑敌人(148)

张巡:化虚为实,化无为有(149)

陈平:以假代真,试探风声(151)

第八计 暗渡陈仓(155)

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156)

李允则:修城御敌,煞费苦心(161)

邓艾:随机应变,以患为利(162)

第九计 隔岸观火(164)

苏代:从中挑拨,暗中点“火”(165)

李世民:鹬蚌相争,渔翁得利(167)

第十计 笑里藏刀(169)

郑袖:明里友好,暗中使坏(170)

丙戎:伪装顺从,心怀异志(171)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173)

程婴:忍痛割爱,舍子救主(174)

完子:以身殉道,为国尽忠(175)

陈轸:智虑深达,以邻为壑(176)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178)

李诉:以静观动,微隙必乘(179)

景舍:见利不失,遇时不疑(180)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181)

诸葛亮:大张旗鼓,假戏真做(182)

萧衍:两封空函,引蛇出洞(183)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185)

项梁:假立楚王,师出有名(185)

曹操:奉迎献帝,以从民望(187)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189)

孙策:因势利导,牵制敌军(190)

诸葛亮:诱敌出战,速战速决(191)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194)

刘荣:围三缺一,虚留生路(195)

师叔:故意退让,骄纵敌人(197)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199)

芒卯:以小易大,诈献邺城(200)

吴用:设好圈套,以小引大(201)

秦惠王:激其贪欲,抛“金”诱蜀(204)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206)

张巡:夺其魁首,震慑其余(207)

吴王:假示信任,行痹“贼王”(209)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210)

宣帝:免其要职,逐削其势(211)

黎弥:迷惑鲁王,逼走孔子(213)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215)

张守圭:调拨敌军,乘乱猛攻(215)

朱序:虚张声势,乘机取胜(216)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219)

毕再遇:悬羊击鼓,暗中撤兵(220)

杨 巴:急中生智,保全自己(221)

司马绍:转移目标,缓兵脱身(222)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224)

李鸿章:划河圈地,且防且剿(225)

司马懿:坚守阵地,合围歼敌(228)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230)

范雎:远交近攻,各个击破(231)

冯亭:秦祸东引,拉赵抗秦(234)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236)

晋献公:消唇去齿,一箭双雕(236)

楚文王:借机渗透,真假难辨(237)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239)

孙贵妃:杀母夺子,终得后位(240)

郑庄公:蒙蔽敌军,以诈取胜(240)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242)

田穰苴:执法如山,不避权势(243)

孙武:令行禁止,赏罚分明(244)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247)

司马懿:巧妙示弱,诈病夺权(247)

孙膑:装疯卖傻,虎口脱险(249)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253)

刘琦:为赐求教,断其后路(254)

窦建德:制造舆论,设梯诱敌(255)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257)

李嗣源:巧借地势,虚设疑兵(258)

唐太宗:借局布势,力小势大(259)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262)

虞卿:说服赵王,联齐成功(263)

诸葛亮:智激周瑜,联吴抗曹(267)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270)

洪承畴:见色而贪,名誉扫地(271)

王允:进献貂婵,诛杀董卓(274)

勾践:送其美女,祸国殃民(280)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283)

诸葛亮:临危不乱,用智玩险(283)

赵云:虚张声势,布疑惑敌(285)

第三十三计 反问计(288)

成吉思汗:挑拨离间,分化敌人(288)

乞伏乾归:使用“反间”,死里求生(293)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295)

周瑜:杖责黄盖,假戏真做(296)

要离:为国亡家,为主残身(298)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300)

曹操:胜一人难,胜两人易(301)

子贡:使敌“自累”,互相牵制(302)

皇太极:机巧贵连,两计扣用(304)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309)

曹操:事情败露,一走了之(309)

刘伯温:功成名就,急流勇退(311)

附录:孙武与《孙子兵法》(313)

试读章节

夫差胜越以后,因胜而骄,根本看不到勾践决心灭吴的意图,而是加紧向北扩张,意欲称霸中原。公元前四百八十四年,夫差北上伐齐,败齐军于艾陵。公元前四百八十二年,又约晋国与各诸侯会盟于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为了与晋定公争夺霸主之位,夫差带走所有精锐部队,只留老弱病残与太子友一起留守都城。勾践见夫差空国出征,便急于出兵攻吴。范蠡认为吴军出境不远,一旦听说越国乘虚攻击,回兵反击并不难,越军很难有全胜把握,劝勾践暂缓出兵。数月后,吴军已至黄池,勾践调集越军四万九千人,分兵两路向北进入吴国,直逼国都姑苏。

吴太子友急忙率兵阻止越军进犯。太子友知道吴国的精锐队伍全部北上黄池,便采取坚守待援策略,不与越军交战,同时派人请夫差急速回军。吴将王孙弥庸为报父仇,不顾太子友坚守疲敌的主张,主张出击,打败了越军先锋部队,俘虏了先锋官畴无余和讴阳。首战小胜,使吴将骄傲轻敌,待勾践率主力到达,发起猛攻时,吴军竟然不堪一击,太子友被俘,吴都姑苏被攻陷。

夫差终于用武力威胁晋国让了步,勉强做了霸主。回军途中,吴军听到太子被俘、国都被破的消息,军心大乱。夫差见没有反击的必胜把握,于途中派伯韶求和。勾践、范蠡估计还没有马上灭掉吴国的实力,便同意议和,撤兵回国。夫差回国后,大臣们见连年战争,生产遭到破坏,国力衰弱,没有实力报复越国,建议夫差宣布“息民散兵”,企图恢复力量,待机再举。而夫差并未吸取教训,依然沉迷于酒色,不理朝政,致使民心愁怨,政局不稳。文种见吴国经济贫弱,军队疲惫,国内防务松懈,建议勾践再次乘机攻吴。

公元前四百七十八年,吴国大旱,仓禀空虚,勾践再次举兵进攻吴国。战前,勾践明赏罚、备战具、严军纪、练士卒,做好了充分的临战准备;提出“为国复仇”的口号,鼓励出征者奋力作战,留乡者专心生产,争取人民的支持。出兵时,又宣布吴王夫差的种种罪状,激发人民反对夫差的情绪。三月,越军攻到笠泽(今苏州南),与前来迎击的吴军隔江对峙。黄昏时,勾践命左右两翼分别隐蔽江中,半夜时呐喊击鼓,发动佯攻。

P9

序言

滑铁卢之战后,拿破仑偶然之中看到了一本书。待他如痴如醉地将书看完,这才拍案叫绝,继而扼腕叹息道:“如果二十年前见到此书,历史将会是另外一个结局。”

这本书,就是早期由中国翻译到欧洲的《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史称《孙子》,又称《孙武兵法》,作者是春秋末期人孙武。孙武的身世,可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为依据。孙武的先祖是陈国公子完,因为逃乱去了齐国,受到齐桓公的器重,担任管理百工的正工之职。因“陈”与“田”在古代音同义通,所以,完在齐国改称田完。孙武的祖父田书是田完的五世孙,因伐营有功,齐景公就将东安封给了他,并赐姓孙氏。后来,齐国内部田、鲍、国、高四大贵族争斗,孙武避让而流亡到了吴国。

当时,在伍子胥的推荐下,孙武晋见了吴王阖闾,并得到阖闾的信任和器重,擢升为将军。他辅佐阖闾“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由此可见,孙武不仅是位军事理论家,还是一位真正领兵打仗的将军,《孙子兵法》也许成书于他被擢升为将军之前,但它的理论经过了战争实践的检验,这就是《孙子兵法》的实用价值所在。

《孙子兵法》共分为十三篇,基本上是以权谋为经线,以战争的一般进程为纬线来谋篇布局的,内容涉及战争规律、哲理、谋略、政治、经济、外交等。《孙子兵法》是古代战争实践的产物,成书至今已有二千五百余年,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具影响的军事理论巨著,被后世尊为“兵家圣典”、“武学奇书”、“东方兵学鼻祖”。这部书不断地影响后世的军事家及政治人物,成为世界各国军事家争相研读的一部畅销书。

中国有句脍炙人口的格言:“用兵如孙子,策略三十六。”这就是说,中国还有另一部与《孙子兵法》齐名的古代兵书——《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一书,至今无准确年代和撰者可考,历代兵志也未曾收录。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一部智谋全书,是一部堪称“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

比较而言,《三十六计》所表达的内容具有抽象的特点,并且更侧重于军事谋略。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书中不少著名的计谋已经收为“成语”,妇孺皆知,吟诵成句。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因其丰富的内涵而泛流传,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然而,因其文字艰深,微言大义,一般读者很难掌握其丰富的谋略蕴涵。鉴于此,我们编写了这部《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智谋鉴赏》,为广大读者了解和学习中国的经典著作提供了一个通俗的范本。

为了适应广大读者的需要,我们对《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的原文进行了译解和浅析,并例举大量与之相关的史实战例,进一步阐述了其思想观点与运用方法,还选择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插图。希望读者能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精美形象的图片中,领会“用兵如孙子,策略三十六”的精彩!

后记

《孙子兵法》作为现存中国古代第一部理论体系完整的兵书,被尊称为“世界第一兵书”、“兵学圣典”。《三十六计》更是中国古代战争谋略的集大成者。

然而,当前流行的读法是将《孙子兵法》演绎为商战、政战等运作原则,此类图书也出版了不少,总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但其中也不乏武断的发挥、臆想的曲解。

为了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和领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的真正的精神实质和内涵,我们对这两部经典名著进行了解译和浅析,并例举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史实战例,进一步阐述了其思想观点和运用方法,还选择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插图。

本书在编译原著以及例举史实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有关论著的一些材料和观点,在此向原材料的创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会有疏漏之处,希望读者不吝赐教。

编 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智谋鉴赏(最新图文珍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司马哲//岳师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287588
开本 16开
页数 3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2
出版时间 2006-03-01
首版时间 2006-03-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892.2-49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9
18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1: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