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邻邦有俄罗斯、印度、泰国、越南等地,接壤完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中国邻邦大扫描”就是对准中国周边邻国,对中国邻邦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历史、地理和政治、经济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扫描,用纯记录片的形式,展示各邻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今昔变迁、习俗风尚等精髓内容。
图书 | 中国邻邦大扫描/友谊凤凰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邻邦有俄罗斯、印度、泰国、越南等地,接壤完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中国邻邦大扫描”就是对准中国周边邻国,对中国邻邦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历史、地理和政治、经济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扫描,用纯记录片的形式,展示各邻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今昔变迁、习俗风尚等精髓内容。 内容推荐 中国与俄罗斯、印度、尼泊尔、泰国、越南等国山水相连,接壤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中国邻邦大扫描》就是对准中国周边邻国,用记录片的形式,展示各邻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今昔变迁。 《新圣女公墓传奇》记录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公墓,饱含着浓厚的俄罗斯文化韵味; 《尼泊尔之山国奇谭》记录了不同宗教文化的相遇与交融,展示了这个山地之国的人文风格,讲述了几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动人故事; 《二战后的日本》记录了今天的日本人到底怎样看待他们过去的那段历史,老一代和新一代日本人对历史存在怎样不同的看法; 《朝鲜·神秘的土地》揭开了让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鸭绿江彼岸的神秘面纱; 《曼谷·佛教世界探秘》展示了沿袭2500年来的最古老佛教世界…… 目录 新圣女公墓传奇 红场艺人·假列宁和他的伙伴们 烈日灼人·车臣战争目击与亲历 泰国·海啸过后 曼谷·佛教世界探秘 泰拳 胡志明小道上被遗忘的女性 橙色灾难 柬埔寨大排雷 老挝印象·恩德寺里的和尚们 老挝·“倒插门”的男人和少年武术队 尼泊尔之山国奇谭 不一样的韩流 留在38度线以南 朝鲜·神秘的土地 二战后的日本 魔鬼训练营·来自“日本电视”的《真相报道》 试读章节 1971年9月11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去世。按照惯例,作为苏联最高权力的拥有者,他的遗体应该被安葬在克里姆林宫的红墙下。但出人意料的是,赫鲁晓夫的遗体却被意外地安葬到了莫斯科西南部的新圣女公墓,远远地离开了红场,离开了他的前任们。在苏联的历任最高领导人当中,唯独赫鲁晓夫没有被安葬在红场,这对于外界始终是个谜团,没有人知道这究竟是他本人的意愿,还是苏共中央的决定。 赫鲁晓夫下葬以后,他的家人请当时苏联最有名的现代派雕塑家涅伊兹维斯内为赫鲁晓夫雕刻一尊塑像,对他的一生做一个形象的总结和评价。有趣的是,赫鲁晓夫在生前曾经多次在公开场合批判过雕塑家涅伊兹维斯内,说他“吃的是人民的血汗钱,拉出来的却是臭狗屎,驴尾巴甩出来的东西也比涅伊兹维斯内的作品强”。赫鲁晓夫甚至在莫斯科美协成立30周年的展览会上当众揭发涅伊兹维斯内是同性恋者,而天性豪爽的雕塑家当时马上反驳说:“请您现在给我找一个姑娘来,我要当场证明我是怎样一个同性恋者。”他的回答让当时在场的人,都大惊失色。 尽管两人的脾气是如此的水火不容,但当赫鲁晓夫的家人告诉涅伊兹维斯内请他雕刻的塑像是赫鲁晓夫的遗愿时,宽容的艺术家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但涅伊兹维斯内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任何人不能干涉他的创作。当时整个俄罗斯都在关注着这位曾与赫鲁晓夫势不两立的艺术家,究竟会为他的对手雕刻一尊怎样的塑像呢? 在赫鲁晓夫去世3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驱车前往传说中的新圣女公墓,寻访这位前苏联领导人的墓地和他的那块富有传奇色彩的墓碑。由于反对斯大林的赫鲁晓夫生前说过,他不愿意和红场上的斯大林埋葬在一起,而靠发动政变逼他下台的后一任书记勃列日涅夫也不同意在红场上为他建立墓碑,所以赫鲁晓夫最终被埋葬到了本不该属于他的新圣女公墓。但他的家人都为赫氏能葬在这里而感到荣耀,因为这里安眠的都是全民公认的对俄罗斯做出伟大贡献的人。 我们在迷宫一般的公墓里寻找,终于发现了赫鲁晓夫的墓地。赫鲁晓夫的墓上立着一块三米高两米宽的墓碑,墓碑由黑白两色的花岗石几何交叉在一起,赫鲁晓夫的头像就夹在黑白几何体的中间。雕塑家涅伊兹维斯内通过黑白两色交错的花岗石表现了赫鲁晓夫鲜明的个性和他的功过政绩。赫鲁晓夫的头颅从花岗石中探出来,紧盯着来往的后人,微笑着倾听后人对自己的评价。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哈桑:这是一块很独特的墓碑,它一半是黑色的,一半是白色的,象征着赫鲁晓夫的一生及他的活动中有许多正面的东西,也有许多负面的东西。正面的东西主要是指他修正了许多斯大林所犯的错误。比如说,他为许多无罪却被关押的人们平了反,然后把这些无罪的人从监狱里释放出来。此外,他还推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革,这些改革重组了我们国家的经济。但他的一生也有许多负面的东西。比如说,他继承了斯大林的许多错误做法,他本人在乌克兰的时候也参加了斯大林发动的“肃反”运动,也就是说,他的双手也是沾满了鲜血的。 赫鲁晓夫在他政治生涯的后期号召全国种玉米,甚至在临死前去医院的路上,他看到车窗外的玉米地还对司机说,如果这块玉米地种得再稀一些,那么玉米的收成会更好。 一些前来参观的莫斯科市民对赫鲁晓夫的评价也是功过参半的。 莫斯科市民:他也像所有的人一样,想让人民生活得好一些,但事实证明,现实有时也会捉弄他。比如说,他引进玉米的事儿,由于前期工作没有做充分,就开始广泛引种玉米,所以很不成功。在北部地区,我们莫斯科州当时也开始引种玉米,但没有成功,因为当时有许多人,对此进行吹捧,而他本人也并未进行冷静的考虑,没有冷静地用脑子去思考,有些疏忽了。所以,当时是有冒失,也正是这些吹捧捉弄了他。(记者:也就是说赫鲁晓夫是个好人,但犯了不少错误,对吧?)完全正确。完全正确。不只是这件事,还有许多事情上也是这样的,总的来说,我们对他的看法还算可以。(记者:现在批评他的人多吗?)不,不多。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想起他了。现在,没有谁会再去批评谁。 40多年前,当赫鲁晓夫结束了和印尼总统苏加诺会谈后,飞往黑海之滨休假,就在这时,勃列日涅夫和波德戈尔内在莫斯科发动了政变,当赫鲁晓夫返回莫斯科时,等待他的就是在退休申请书上签字。他由苏联的最高领导人一下子沦为一名普通的职工。现在曾经将赫鲁晓夫赶下台的波德戈尔内也安葬在了新圣女公墓,两个生前的政治死敌,死后却戏剧性地葬在了同一个墓地。P4-7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邻邦大扫描/友谊凤凰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邻邦大扫描栏目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572132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90 |
出版时间 | 2006-01-01 |
首版时间 | 2006-01-01 |
印刷时间 | 2006-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933 |
丛书名 | |
印张 | 2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6 |
宽 | 151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