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走进化学的迷宫(门捷列夫的故事)/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以世界五千年科学技术史为经,以各时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创新活动作纬,勾画了世界科技发展的生动图景。作者着力于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故事来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

《走进化学的迷宫:门捷列夫的故事》为其中一册,由许国良编著。

德米特里·门捷列夫,19世纪俄国化学家,他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就此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份元素周期表。1907年2月2日,这位享有世界盛誉的俄国化学家因心肌梗塞与世长辞,那一天距离他的73岁生日只有六天。他的名著、伴随着元素周期律而诞生的《化学原理》,在十九世纪后期和二十世纪初,被国际化学界公认为标准著作,前后共出了八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化学家。

内容推荐

《走进化学的迷宫:门捷列夫的故事》为“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中一册,由许国良编著。

《走进化学的迷宫:门捷列夫的故事》介绍了门捷列夫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他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

目录

巨幅图表下的英灵

波波娃的回忆

化学王国的一位不速之客

坎坷不平的求学之路

领路人

转折点

异国他乡崭露头角

大学校门关闭之后

智慧之光

化学迷宫

巧用元素的“身份证”

摆“牌阵”

是化学还是相术

精益求精

元素周期律从沉睡中惊醒

东山再起

“门捷列夫事件”

元素周期律的第三次胜利

一次特殊的飞行

噙泪挥笔写春秋

试读章节

波波娃的回忆

那是1834年2月8日。一个晴朗的日子。俄罗斯西伯利亚托博尔斯克市的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又诞生了一个小男孩。

他的父亲伊万·巴甫洛维奇·门捷列夫,从外面急忙赶赴家中,看一看自己的小儿子。便上上下下地忙活起来……虽然这个家庭子女很多,伊万·巴甫洛维奇·门捷列夫背着沉重的生活负担,但是他的心情也和门捷列夫的母亲玛丽雅·德米特里耶夫娜一样,为儿子的到来感到高兴。他的情绪影响着整个家庭,孩子们望着父亲高兴的样子,欢快地共进午餐。

火炉烧得很旺,冬日的小屋里觉察不到一丝寒意。

玛丽雅·德米特里耶夫娜轻声地叫丈夫过来,“亲爱的巴甫洛维奇,为儿子取个名字呀!”她面带微笑地说道。

“德米特里·伊凡诺维奇·门捷列夫,怎样?”巴甫洛维奇以请示的口吻回答道。

就这样夫妇反复商量,最后为他们第十四个孩子取名为德米特里·伊凡诺维奇·门捷列夫,多么响亮的名字。然而当时家里人都不习惯这样称呼他,又给他冠上了一个爱称——米佳。

小米佳聪明、伶俐,备受父母的疼爱,姐姐、哥哥也非常喜欢他……

往事历历,波波娃泪痕满面。家庭的遭遇、苦难的童年……这一切一切又涌上心头,那双模糊的泪眼,又合上了。人们惊呼起来……

门捷列夫的父亲早年是位才华出众的人物。他毕业于彼得堡中央师范学院,先后担任过两个省级学校的校长。但是由于他思想激进,同情十二月党人,被沙皇政府流放到西伯利亚这个偏僻小城,任托博尔斯克中学校长,使这个一度辉煌的家庭,陷入困境。在这个被遗忘的角落,巴甫洛维奇勉强维持着一家的生活。

门捷列夫来到人世间才几个月,不幸又一次偷袭了这个贫寒的家庭:父亲巴甫洛维奇因患眼疾双目失明,后经手术恢复了部分视力,但上司还是让别人接替了这一中学校长的职位,使他不得不退休回家。微不足道的退休金怎能维持这样一个大家庭啊?玛丽雅·德米特里耶夫娜心急如焚。

这突如其来的灾祸,使玛丽雅这位柔弱温顺的母亲一度陷入迷惘。然而这位伟大的母亲很快就从焦虑的困惑中觉醒,毅然担负起全家生活的重担和教育子女的责任。她一边料理家务,一边四处奔波打工,渐渐地变得刚强起来。

一天,米佳的舅舅从阿列姆将卡村来到妹妹玛丽雅家。刚一坐定,便向妹妹谈起了他所办的工厂的事,并述说了他要到莫斯科定居的打算。

“我去莫斯科办事。工厂却乱了阵脚。真没想到。”玛丽雅的哥哥瓦西里·科尔尼耶夫生气地说。

“你出门在外,家里没有替你掌管生产的人吗?”玛丽雅循着哥哥的想法问道。  瓦西里逐渐谈到了他的来意。并向妹妹提出请求:“你能否帮助我管理一下这个小工厂?”玛丽雅这才明白,犹豫不决地应了声:“好吧!我想想看。”

几天后,玛丽雅就将全家搬到了距托博尔斯克小城几十里外的阿列姆将卡村庄,开始了经营乡镇企业的新生涯。

这座破旧不堪的小玻璃厂,早已濒临倒闭,生产、管理乱七八糟。玛丽雅对工厂进行一番整顿,很快使这座小小的玻璃厂起死回生。

出乎意料的是,这座小小的玻璃厂不仅使门捷列夫一家摆脱了困境,而且塑造了一个伟大化学家的童年。

P15-18

序言

十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前院长、两院院士

路甬祥

放眼21世纪,科学技术将以无法想象的速度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将全面崛起,国际竞争与合作将出现前所未有的激烈和广泛局面。在严峻的挑战面前,中华民族靠什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人才,靠德、智、体、能、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今天的中小学生届时将要肩负起民族强盛的历史使命。为此,我们的知识界、出版界都应责无旁贷地多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现在,一套大型的向广大青少年传播世界科学技术史知识的科普读物《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出版面世了。

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和温州师范学院、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的同志们共同撰写的这套丛书,以世界五千年科学技术史为经,以各时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创新活动作纬,勾画了世界科技发展的生动图景。作者着力于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故事来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本书中介绍了科学家们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阅读这套丛书是对课本的很好补充,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理想读物。

读史使人明智。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文明,明代以前我国的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涌现出张衡、张仲景、祖冲之、僧一行、沈括、郭守敬、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这样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而在近现代,中国具有世界级影响的科学家并不多,与我们这个有着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并不相称,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相比较,在总体上我国的科技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当今世界各国都把科学技术视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把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当做提高创新能力的战略方针。我国也不失时机地确立了科技兴国战略,确立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又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需要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需要更多更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才。我真诚地希望这套丛书能激发青少年爱祖国、爱科学的热情,树立起献身科技事业的信念,努力拼搏,勇攀高峰,争当新世纪的优秀科技创新人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走进化学的迷宫(门捷列夫的故事)/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许国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460834
开本 16开
页数 1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5.126.13-49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25
150
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5: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