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亲历长征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事迹生动感人,人物朴实可敬。它真实地记录了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经历过的重大事件、重要战役、战斗,以及红军将士历尽艰辛的战斗生活,生动地再现了红军将士闯关夺隘、不屈不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前仆后继、一往无前的悲壮历程,从不同角度、不同经历反映了红军前辈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一部研究党史、军史难得的第一手史料珍品,也是一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后人为振兴中华而艰苦创业奋发进取的极好教材。

内容推荐

长征,中华民族永恒的历史丰碑。

十一位将军讲述亲历的长征,真实生动,跌宕起伏,质朴无华却震撼人心。

炮火硝烟,枪林弹雨,雄关天堑,急流险滩,雪山草地,红旗红星,鲜血鲜花,马蹄声声,喇叭声咽,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往昔的一切,仿佛就在眼前……

本书被列为新闻出版总署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六十种重点图书之一。

目录

前 言

孤军长征 刘华清 1

忆长征 张 震 35

历尽艰辛的长征 廖汉生 59

接应中央红军 洪学智 106

红二、六军团的长征 萧 克 130

人生难忘惟长征 黄新廷 148

我亲历过的长征 杜义德 168

踏破万里长征路 王诚汉 187

曾经走在长征路上 曾克林 224

长征途中 吴 西 246

亲历划时代的长征 阎捷三 269

编 后 语

试读章节

后卫部队过来后,我们迅速向西挺进,进入桐柏山区。按原计划,我们准备在桐柏山区创建新根据地,但经过实地考察和地下党组织介绍,这里靠平汉铁路和汉水太近,回旋余地小,加之敌人大军迫近,我军难以立足发展。于是决定放弃原计划,向伏牛山挺进。

为迷惑敌人,我们派出小部队佯攻枣阳。敌人果然上了当,纷纷向枣阳一带靠拢。没想到我们突然掉头东返,冲破敌“追剿纵队”第二支队的拦阻,击退了敌第五支队的进攻。晚上,准备在桐柏县一个村子宿营,部队突然紧急集合。军政委吴焕先作简短动员:行军走路不能总走直路,要走弯路,革命也要走曲折的路,走艰难的路。现在情况紧急,我们必须离开这个危险区,要准备走路。接着,部队连夜出发,脱离了险境。

过泌阳后,沿途地势平坦,地主豪绅盘踞的村落围寨很多,一般都有武装,多的有数百支枪,我们经常遭到袭扰。吴焕先政委决定开展政治攻势,每到一地,都由郑位三亲自写信,派手枪团先行一步,将信送到沿途村庄寨主手里,或请围寨之间互相传递。信中除了宣传抗日救国,还说明我们是借道抗日,决不伤害地方,请勿阻拦。路过每座围寨,宣传队的同志也都扯着嗓子大喊一阵顺口溜:“老乡老乡,不要惊慌。我军所向,抗日北上。借路通过,不进村庄。奉劝乡亲,勿加阻挡……”

这么一来,形势大为改观。当时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各阶层的人们对沦为亡国奴的忧虑和恐惧与日俱增。我们的宣传工作,对沿途地主豪绅阶层起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他们纷纷表示中立,有的甚至很友好。我军通过时,有些围寨的团丁就把枪架起来,徒手站在顶台上;不少围寨还在路旁摆了开水和饭食。有一次,我们政治部甚至就在围寨跟前露营。

经过两天急行军,我们顺利通过围寨地区,来到驻马店西北象河关一带。这里离许南公路不到60里,过了公路,就是伏牛山东麓。

麻烦的是敌“追剿纵队”第二支队一直摆脱不掉。11月25日,我们打退了他们的进攻。第二天天刚亮,他们又追上来了。军领导决定,第二二四团、二二五团和军直属机关分队为前梯队先行出发;第二二三团为后梯队阻击敌人,掩护全军通过公路。

这天正好来了寒流,气温陡降。天空阴沉,朔风吼,雪花飘,一片混沌迷茫。我们衣着单薄,很快就湿透,大家饥寒交迫,行进十分艰难。许多同志的鞋子都被烂泥粘掉,只能赤脚。我脚上的鞋子也成了“逃兵”,只好光脚板走路。我们必须抢在敌人前面穿过公路,当时什么也顾不得了,只有一个念头:走,走,快点走!

没想到的是,更大的危险还在前面。事后才知道,敌第四十军一一五旅南下桐柏山合围扑空后,立即掉头北返,抢先占领方城县独树镇附近的七里岗、砚山铺一带,构筑工事,并与保安寨的骑兵团组成了堵击线,而我们还蒙在鼓里。

我随军直属队走在二二四团的后面,见军政委吴焕先一会儿走到队伍前面,一会儿又到后面。行军速度太快,不少同志掉了队。我们走进独树镇时,忽听枪声大作。不一会儿,就见前面队伍潮水般地退下来。在他们身后,是敌人和雨点般的子弹。

千钧一发之际,军政委吴焕先握着大刀,像尊战神,大吼一声“站住”,堵住了退下来的部队。他高喊:“不准撤!坚决顶住敌人,决不后退!共产党员跟我来!”边喊,边冒着弹雨,带领二二五团反扑过去,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战。

吴政委的举止让我热血沸腾,我也举枪高喊:“冲啊!”跟着冲上去。这是平原地带,没什么隐蔽物,只有一些麦秸垛。向敌人反冲锋时,跑着跑着,我觉得左腿被重重地敲了一下,身子一歪就倒了。我赶紧爬起来,一看,左腿踝骨上边被子弹穿了个洞,鲜血直流。当时也不觉得痛,还要冲。但刚一站起,又摔倒了,被后面的人抬了下来。  好险哪!二二四团是前卫部队,由于天气太坏,能见度低,没有及时发现敌情。等敌人开火后,前卫部队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更不利的是,由于寒流袭击,许多人的手冻得拉不开枪栓,零星打响的火力,无法实行有效的反击,慌乱中只得后撤。幸亏吴政委及时赶来,顶住进攻,赢得了短暂时间,使后续部队投入战斗。激战中,徐海东带领的后卫队二二三团跑步赶到,立即投入战斗。一番血战,终于将敌人打退,敌我转为僵持状态。

天黑后,风雪大作。我军乘机后撤到10里外的村子稍事休整。腹背受敌,如不能迅速离开,我们这支孤军就会被迫与数万敌军决战,后果可想而知。

军领导决定连夜突围。部队紧急集合,而这时绝大多数人还没吃上饭,大家感到极度疲劳和饥饿。战士中很大一部分人还只是十六七岁的孩子,有的更小,听说又要出发,就不乐意,待在群众家里不出来。干部们只好挨家挨户叫,总算把部队拉了出来。最不好办的是伤员。风大、雨大,道路泥泞,要迅速摆脱敌人,就不能带伤员走。军领导决定把伤员就地安置,多留一些钱,动员群众保护伤员安全。

这次战斗中负伤的不少人都住在一个小村子里。在地下党组织帮助下,伤员被分散安置在群众家里,留下大洋。我的伤口经过处理,血已止住,也不那么疼了,但不能走路。听说要把我就地安置,我立即表示坚决不留下,一定要随军行动。我很清楚,留下必死无疑。当然,拖着伤腿走可能也是死,我想,死也要死在红军队伍中。

人生中有一些命运转折的关口。对于我,这次负伤算是一回。我的情况被反映上去后,政治部主任戴季英说:“那就带上他吧。”这一句话,让我成了最幸运的伤员。当时政治部机关按人员情况配备牲口,我和程坦两人合用一匹小马驮东西,因为有伤,这匹小马就让我骑了。后来听说,留下来的伤员大多数被敌人杀害了。靠了那匹可爱的小马,我跟上了部队。我一直很感激戴季英和那匹小马。事过60多年后的1996年6月,我到河南考察工作,在郑州看望了戴季英,他91岁了,但头脑还很清楚,还记得独树镇战斗。遗憾的是那匹小马再也见不到了。

独树镇之战,关系到红二十五军的生死存亡。情势之险恶,战斗之惊心动魄,至今历历在目。当地政府后来在这里建了“红二十五军血战独树镇纪念碑”,1997年11月26日举行了揭碑仪式,我为纪念碑题写了碑名。

我们终于进入了伏牛山。习惯于山地作战的指战员,见到大山,一片欢腾。伏牛山位于豫西南境内,自古以来就被称作“盗匪的渊薮”。国民党军的将领刘镇华、樊钟秀、张钫等人,都是从伏牛山拉杆子起家的。此时,被称为“内乡王”的别廷芳,已将其势力范围扩展到伏牛山以北的南召、嵩县、卢氏境内,这个土皇帝后来也曾显赫一时,被蒋介石封为南阳13县联防司令。当初程子华就曾建议把部队拉到这单。

P7-10

序言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20世纪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一件惊天动地、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是史无前例、举世无双的人类伟大壮举,是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壮丽史诗,是中国人民闹革命、求解放显示巨大精神力量的光辉篇章,是正义征服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英雄凯歌,是为人类树立坚定无畏的历史丰碑。这一激动人心的远征,将永远铭刻青史,流芳千古。

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应山西人民出版社之约,我们约请部分健在的老红军,讲述或撰写亲身经历长征的感人故事,编撰成《亲历长征》一书。旨在宣传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缅怀红军长征的英雄事迹,讴歌红军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弘扬红军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学习红军忠于革命、忠于党的高贵品质,继承发扬红军的优良传统。

《亲历长征》事迹生动感人,人物朴实可敬。它真实地记录了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经历过的重大事件、重要战役、战斗,以及红军将士历尽艰辛的战斗生活,生动地再现了红军将士闯关夺隘、不屈不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前仆后继、一往无前的悲壮历程,从不同角度、不同经历反映了红军前辈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一部研究党史、军史难得的第一手史料珍品,也是一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后人为振兴中华而艰苦创业奋发进取的极好教材。

《亲历长征》的作者,我们约稿时均健在。这些可亲可敬的革命老前辈及其亲属和有关人物传记组的同志,对该书的编撰出版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敬意。若今后条件具备,《亲历长征》我们拟系列出版,届时敬请广大读者和专业工作者提供素材,不胜感谢。

谨以此书献给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以示我们对红军革命前辈的崇敬之情和深切怀念。同时奉献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成长的一代新人,启迪大家思索,在国家昌盛、社会安定、享受幸福生活的今天,我们应该从书中汲取点什么?!明白点什么?!

编者

2005年12月

后记

当我们编撰完《亲历长征》的书稿后,心情激动不已,再次被书中主人翁的英雄事迹、革命情操所深深感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可谓英雄辈出,惟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让人惊叹,让人动情,让人敬佩。红军将士们在极其险恶的斗争环境和极其艰辛的万里征途中,为民族解放、革命胜利而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经历了生与死、血与火的严峻考验。他们爬雪山、过草地、吃树皮、嚼草根那种不怕困苦、不惧艰难的革命精神;他们横渡漳水、激战湘江、四渡赤水、强渡乌江那种奋不顾身、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他们攀悬崖、爬峭壁、夺隘口、斩险关、破天险、克顽敌的那种前仆后继、所向披靡的革命英雄气概;他们为实现革命理想、不畏远征艰险的那种坚强革命意志;他们为民族翻身解放、忘我奋斗、舍身不辞的那种崇高思想境界;他们为国为民、信念不移、赴汤蹈火的那种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他们忠于革命、忠于党的那种正直坚定的革命品质,至今令人肃然起敬,难以忘怀。他们之所以能这样,完全是出自对党对人民对国家的忠诚,出自对党的理想信念的坚定,为的是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解放广大劳苦大众,图的是中华民族的崛起,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在以伟大领袖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终取得了革命胜利,于1949年10月1日创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中华民族百年的屈辱史。新中国从此屹立在世界东方,人民当家作主,民族扬眉吐气,社会安定团结,国家繁荣昌盛,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令人敬佩的是,为创造新中国而做出巨大贡献的红军革命前辈,虽功高盖世,名垂史册,但他们未享清福,未求安逸,未图私利,未想伸手,未曾贪占,未做于党于人民不义之事,而是像当年闹革命一样,脚踏实地地艰苦奋斗在各自的平凡岗位上,始终恪守入党誓言,牢记党的宗旨,忠诚党的事业,为维护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为实现党的崇高理想,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而殚精竭虑,埋头工作,努力奋斗,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红军前辈的思想、觉悟、人格、品质,是何等高尚!何等伟大!何等让人叹服!应当指出的是,当今和平时期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虽大多数是好的,或比较好的,但是也有一些领导,他们专营个人“小九九”,专打个人“小算盘”,眼睛长在额头上,他们忘记了共产党员称号,忘记了红军前辈为创造新中国所付出的血汗,忘记了红军的传统美德,忘记了我党我军的宗旨,忘记了党的哺育教诲,忘记了自己的入党誓言,忘记了人民的养育之恩,忘记了领导的职责义务;而未忘的是为个人私利不择手段,投机钻营,玩弄权术,以权谋私,弄虚作假,阳奉阴违,行贿受贿,贪占无度,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他们的所作所为,损害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败坏了我党我军的光辉形象,是钻进党内军内毁我长城的蛀虫。这些人与红军革命前辈相比,显得何等渺小!何等卑劣!何等让人民失望!

我们编撰《亲历长征》一书的意义也就在于此。希望广大读者从中受到启迪,得到教益,将红军老前辈的革命理想、革命精神、正派作风、优良品质和光荣传统继续发扬光大,在新的长征途中,续写我党我军新的光辉篇章。

红军英名永垂!

红军精神不朽!

红军浩气长存!  红军功业千秋!

汤少云

2006年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亲历长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汤少云//蒋凤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3056805
开本 16开
页数 3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0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64.406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35
168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4: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