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武则天(宋之的代表作)/中国现代文学百家
内容
编辑推荐

宋之的先生原名宋汝昭,河北丰润人。中国现代剧作家、戏剧活动家、报告文学家。

本书收入其的话剧3部、小说4篇、报告文学及散文9篇。其中《雾重庆》描写抗战期间一群大学生流浪重庆的悲惨遭遇,给消极抗战者以有力鞭挞,很受群众欢迎。

内容推荐

本书收入作者宋之的先生的话剧3部、小说4篇、报告文学及散文9篇。其中《雾重庆》描写抗战期间一群大学生流浪重庆的悲惨遭遇,给消极抗战者以有力鞭挞,很受群众欢迎。这部作品标志着作者创作上现实主义的高峰,成为五四以来优秀剧作之一。

目录

宋之的小传

话剧

 武则天

 雾重庆

 群猴

小说

 黎曙

 孩子回来了

 一四一七

 一场热闹

论演剧运动

 今后戏剧运动的路

 抗战前的演剧运动

 战地演剧观感

 《清明前后》演出前后

报告文学 散文

 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在国防前线的西安

 新生活

 新芽

 长子风景线

 墙

 小夫妻

 一个相识者的死

 忆邓中夏同志

宋之的主要著作书目

试读章节

“工人阶级的血是不会白流的!”

“哈哈,你错了!”

“某某人到此一游!”

“亲爱的,你猜我现在想什么呢?”

所有那些模糊的断续的字句,我都辨认过了。我学会了很多。在监狱里,我才上了人生的第一课。那首自由的血的小诗,写的并不好,但这却是一个女工,在老虎凳上熬过五块砖的毒刑后,沾着自己的血写下的,多么真实,坚定和充满信心的情感!

我学习着!

学会了国际歌,又学会了一些别的。无聊的时候——有时候我们是很无聊的——便也学着用自己的臂膀,把地板缝里的臭虫成长串的引出来,再一个一个的把它捺碎;也学着用两个铜板夹掉丛生的胡子;也学会了用一小束棉花在地下搓出火来;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

一天下午,我正在聚精会神地捺着臭虫,铁门响了。一个小老头站在外面——也许他并不是小老头,这不过是因为我太年轻了。——正被一个特务解除武装。这通常是由普通警察执行的,但这次特务却亲自出马了。经过搜索,特务命令他解下鞋带和裤带:

“你放心,共产党员是不会自杀的!”

我吃了一吓!在我们这儿因为还都是些未决犯,大家虽然很亲密,但对于各人的案情却是讳莫如深的。有些变节分子在暗中窥伺着,大家的警觉是提得很高的,敢于这么公开宣称共产党员光荣称号的,他是第一个,有些什么不平常的事情发生了。

我用半块水银已经蚀落了的小镜子——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它就像遗产似的藏在我们号子里了。——伸到栅栏外边去望望,镜子里清楚地反映出他的名字:邓中夏!

当时我并不十分知道他,我仅仅是在什么地方读过他的名字。但这并不能减轻我心里的沉重。一个重要的人被捕了,多么巨大的损失!我望着他,一个结实的小老头,他正低低的兴奋的跟一个人谈话。他和我们处了三天,就被解到南京去了。在这三天里,也只有很少的时问跟我们在一起,他不断地被提出审问,审问的时间很长。有时候,他刚回来,就又被提走了。我想象着,特务们大概是急切的想从他的嘴里探知点什么,他们也许对他使用了什么最惨酷的方法。但我的想象是不能从他身上证实的,每次他回来,除了兴奋以外,就像是没经过什么一样。很难看出这是一个刚刚经历过严重的审讯的人,他甚至于不疲倦,他像是刚刚在什么地方散散步,回到家里来了。路上碰到了一个久别的朋友,因此略微儿有点兴奋。兴奋使他不能不和家里的子弟谈点什么,于是他就谈了。他总是一回来便和我们中间的一个进行那种低低的谈话的。

谈些什么,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从来没有谈过他自己。一次,轮到我了,他问我审问过几次了?挨过打没有?被什么人指证过没有?想什么人吗?

我谈着、谈着,忽然一下子把什么都倾吐出来了。究竟是什么东西使我信任了他,我不懂,但似乎是没有隐瞒什么必要似的。

“你看我会怎么样呢?”

他和我并排躺着,很平静:

“没什么,只要什么都不承认,你不久会放出去的!”

“你呢,——很,很讨厌吧?”

对于我这胆怯的询问,他没有回答,笑了。或者是:我感觉着他笑了,因为灯很暗,我并不能看得很清晰,只感到他嘴角上有些笑意罢了。这种笑意,当时使我很安心,其后很久,我才真心懂得了他的意思!

他安慰并在恰当的时候鼓励了我们。他睡的很少。有时候有点激动。特别是当特务或者警察骚扰着我们的时候,他便尖锐地抨击着。看守我们的警察,是些愚蠢而可怜的人。他们似乎养成了一种癖好,喜欢大声的对我们发表他们的训世哲学。我们不能不忍受着,于是他们便从我们的忍受里获得了满足和骄傲。但邓中夏同志很快就结束了这种场面。一次,当那猥琐的小人物又踱着方步,开始对我们发表着什么的时候,他得到了他所应该得到的:

“吵什么,你这狗!”

他似乎吃了一惊,有点恼羞成怒的样子。但他望了望邓中夏同志,嘟哝了一句便走开了。以后,当邓中夏同志留在我们一起的时候,我们耳朵旁边便清静些了。

我们之中,如果有人被提出审问,无论多么夜深,邓中夏同志都在等待着,他等待着被审问的人回来。他以一种无比的坚定关切着我们每一个,他的眼睛是那么热烈,你望进去,望着、望着便望见了希望。于是你便感到你是有力量的,无论是牢狱还是比牢狱更可怕的东西,都被这种力量辗碎了。一次,一个姓马的被提出去审问了,邓中夏同志照例等待着,差不多快黎明的时候,那姓马的才回来。他凑近去,我听到了他那惯例的低低的声音,忽然,有点什么异乎平常的事情发生了,那姓马的惶惑地解开他的裤子,连声地说:

“他们打了我,打了,你看,你看!”

我看到他的屁股上和腿上尽是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这个人是个大个子,平常有说有笑,我们都喜欢他,我的心收缩得很利害,我想哭!但邓中夏同志却一点都不看他,他的眼睛望着别的什么,很久,从齿缝中憎恶的吐出两个字:

“叛徒!”

他从什么地方知道了这个人的卑贱行为呢?从他的回避的眼睛里?还是从他那犯罪的脸色上?我想象不出,但他的判断显然是正确的,因为那以后很多天,这姓马的甚至连讲话的声音都变了,或者更正确地说,他再没脸自由地说笑了。

然而邓中夏同志终于离开我们了。他走了,被解至南京去了。那天夜里,特务就在我们面前给他上了镣,并把他的右手和另一个人的左手铐在一起。我们在栅栏里面望着他,没人敢弄出任何声响,静,静得很。他是那么坚定和有信心,这种无畏的精神似乎把他本来不高的身躯都改变了,他显得那么巨大。但不管这一切,我们望着他,望着他,非常凄楚的,他忽然回过头来向我笑笑,那么快,我还没来得及回答他,他的左手举起来——因为右手上了铐:

“打倒国民党!”

“共产党万岁!”

接着,在脚镣声中,响起了雄壮的歌声: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的罪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这是最后的斗争!”

没人敢应和他,他一个人在唱!他一个人在脚镣的节拍下唱!但世界上再没有什么声音敢于和他比拟了,他一个人,唱出了全世界的愤怒!特务们像一个阴险的人被战败了似的冷笑着,铁青着脸紧跟在他后边。我们这些在栅栏里的,我们在心里呼喊着,重复着:“这是最后的斗争!”止不住眼里淌着感动的泪!

之后,我被解往另外的监狱,但因为各个监狱之间有着一种奇异的联锁,所以不幸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我们这边:邓中夏同志被国民党杀害了。

我躺着,不动地躺了很久。想着他的笑,他的兴奋,他的低低的谈话,他的愤怒的斥责,他的安慰、鼓励和等待提审的人回来时那种平静,他的雄壮的口号和他那压倒一切的歌声……忽然一下子就跳了起来。是的,一定的,从最初的刹那起,他便清楚的看见了自己的刑期。他活在这世界上的日子越少,他工作的热诚便越强。那些最后的日子,他是在一种忘我的热情里工作着的。他是个光荣的共产党员,只要还活着,他便工作,而且尽可能地多做一些。他宣传、组织、战斗……

我懂了我所不懂的一切。

“自由的血,

灌溉了自由的花,

鲜红的旗帜,悬挂在全世界!”

我记起了这首永不能忘却的小诗,记起到现在还活在我心里并教会了我一切的邓中夏同志!

一九四八年八月二日

(原载《生活报》1948年8月6日)P338-341

序言

中国现代文学,一般指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这一阶段的文学,其间跨度有30年左右。30年在一个国家文学发展的历史上不过忽然而已,然而这30年的文学史却是不可忽视的。在惊天动地的时代巨变、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寻觅人生的辛苦遭逢中,不仅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作家和传世之作,而且其文学主潮,从那时起,就为今天的中国文学积攒着激情和趋向,成为了今天中国文学的前奏。最早,五四新文学运动成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声。这一时期的文学,不仅以白话文的倡导推进了文学向人民群众和现实生活的回归,而且在作品内容上,也和旧民主主义文学风貌迥异,即高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旗。其中尤以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的创作影响巨大,一批优秀作家以其丰厚的创作实绩,推动了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流派的形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了伟大的奠基与开创。随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为口号提出并形成运动,特别是随着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潮,越来越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许多作家直接问接地受到革命思想的洗礼,开始自觉地把文学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武器。“左联”以外的进步作家,亦因其坚持人民的立场和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同样成就斐然,融会成进步的文学洪流,推动中国现代文学进入成熟阶段,使那时的文学呈现出繁荣、复杂、丰沛的格局。“七七”事变以后,家国危殆的局面更加激发了作家感时忧国的情怀。随着解放区的创立和发展,解放区文艺运动也蓬勃高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制定了革命文艺运动的路线和政策,深刻回答了“五四”以来革命文学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贯彻毛泽东文艺路线的结果,使解放区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一片崭新的气象。与此同时,“国统区”的文学,虽然环境和条件均和解放区不同,但进步文艺界在鞭挞黑暗呼唤光明方面同样高潮迭起,奔涌着走向新中国,走向人民文艺的伟大会师。

每一个选家的心中,都有一部自己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见仁见智,可以阐释、讨论、争论,甚至势不两立。其实,或许正因为选家迭出、见解纷纭,才给读者一个判断、选择、最终形成自己独立见解的机会。因此我以为,绝不可自诩本丛书如何高超于别人之上。不过,由于中国现代文学馆自身的一些优势以及本书编选过程的一些特色,我以为,这次我们编选的“中国现代文学百家”丛书还是有以下优长:

其一,编选者具有相当的权威性。本丛书由中国现代文学馆直接出面,组织全国最权威的研究专家参与编选,这样就保证了本丛书的学术质量。

其二,规模最宏大。本丛书在品种数量上是目前为止最为宏大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书系。这次所选的108位作者,都是经过专家学者一再筛选分析然后才确定下来的,除了我们过去一直注重的主流作家之外,还兼顾了很多过去曾经被忽视却成就较高、自成特色的非主流作家的作品。我们认为,这有利于广大读者更客观、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现代文学。

其三,版本最原始。本丛书所选作品,基本上都以该作品初版版本为依据。众所周知,有不少知名作家在政治运动的风浪中曾对自己的代表作进行了违心的修改。恢复这些代表作的原貌,是对文学史原始资料的保存,将为研究作家的思想和创作道路,提供有力的帮助。

其四,编校较严谨。本丛书此次出版,不论是在装帧形式上,还是在文字编校上,都本着一丝不苟的原则,从严把关,以保证送到读者手中的图书是合格的、值得珍藏的图书。

相信这套“中国现代文学百家”丛书不会使读者失望。

是为序。

陈建功

2008.1.19

书评(媒体评论)

一块发锈的铁、偏偏要认成了金子。父亲是过度的估量着我。他永远的相信着:相信着他那没用的儿子,是做着一个有出息的事情。

——宋之的《孩子回来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武则天(宋之的代表作)/中国现代文学百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国现代文学馆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016238
开本 16开
页数 3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6.2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41
17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8: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