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香港浸会大学“汉魏六朝文学与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之论文集。所收论文从不同角度考察了这一时期佛道、谶纬以及民间宗教与文学之间互相渗透等多方面的关系,视野开阔,考辨精审,颇具学术参考价值。
图书 | 汉魏六朝文学与宗教/文学与宗教系列/香港浸会大学人文中国学术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香港浸会大学“汉魏六朝文学与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之论文集。所收论文从不同角度考察了这一时期佛道、谶纬以及民间宗教与文学之间互相渗透等多方面的关系,视野开阔,考辨精审,颇具学术参考价值。 内容推荐 本书乃香港浸会大学“文学与宗教”专题研究的最新成果,以《汉魏六朝文学与宗教》为题,收入主题演讲稿三篇,中国内地、香港及海外学者论文二十三篇。展示了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动向。是继《中国作家与宗教》、《中国诗歌与宗教》、《中国作家与宗教》、《唐代文学与宗教》之后,另一部有关文学与宗教的重要书籍。 目录 “香港浸會大學人文中國學術叢書”總序 謝志偉 “文學與宗教”系列總序 李學勤 主題演講 探索與困惑 ——研究宗教與六朝文學的一點思考 周勛初 由兒子寫的一篇母親傳——關於《金樓子》后妃傳 興膳宏 南朝的佛教和文藝理論 ——從宗炳、謝靈運和劉勰說起 張少康 會議論文 漢賦祀典與帝國宗教 許 結 西漢武、宣兩朝的國家祀典與樂府的造作 徐興無 漢代角抵戲《東海黄公》與“粤祝” 吴國欽 “心無義”與“以玄對山水” ——論“心無義”的形成及其與魏晉山水審美意識的關係 高華平 “格義”、“連類”與以佛解莊 ——論魏晉佛學與莊子學的互相倚重 方 勇 略論六朝南方神傳道教與詩歌之互動 趟 益 讖緯與魏晉南朝文學 吕宗力 佛教的頓悟和漸悟之爭與劉勰的“唯務折衷” 汪春泓 “道不若神”——阮籍的宇宙生滅循環論 陳偉强 郭璞《遊仙詩》新探 韋金滿 陶淵明詩歌中的現世主義原型 陳德錦 論佛學對謝靈運山水詩的影響 張明非 謝靈運山水詩中的宗教矛盾 鄘龔子 皎然論謝靈運詩與佛教關係試析 劉衛林 三教圓融的臨終關懷 ——謝靈運《臨終詩》考釋 鄧小軍 神話仙化的紀程碑 ——王嘉《拾遺記》的道教意識 董乃斌 《搜神記》與民間自發宗教 程 薔 難題求婚中的人獸婚 ——論《搜神記》中槃瓠和女化蠶神話 劉燕萍 中國早期狐怪故事:文化偏見下的胡人形象 王 青 志怪中所見的“天”和“神” 佐野誠子 《世說新語》與《高僧傳》 劉 强 從《維摩詰經註》看中古佛教講經 勞悦强 齊梁的儒佛孝行書寫 劉楚華 编後記 葛曉音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汉魏六朝文学与宗教/文学与宗教系列/香港浸会大学人文中国学术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葛晓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54133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6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31 |
出版时间 | 2005-09-01 |
首版时间 | 2005-09-01 |
印刷时间 | 2005-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6.2-53 |
丛书名 | 文学与宗教系列 |
印张 | 1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0 |
宽 | 142 |
高 | 2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