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梦溪园中的科学老人(沈括的故事)/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离家赴任

1051年(宋皇佑三年),辛苦了一生,饱经宦海风波的沈周在故乡钱塘去世。

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去世后,儿子要为父亲守丧三年。在这三年内,不许饮酒娱乐,不许外出做官,必须待在家中表示哀悼。

二十三岁的沈括也按照当时的规定,开始在家为父亲守丧。

1054年(宋至和元年),沈括守丧完毕后,承袭父荫,做了海州沭阳县(今江苏沭阳)主簿。

按照当时规定,朝廷命官去世后,儿子可以做官。这种制度称为“承袭父荫。”

沈括离家赴任时,曾赋诗言志,表示一定要做一名好官,尽职尽责。为朝廷效力,为百姓分忧解难。

母亲许氏见儿子要走了,谆谆嘱咐说:

“儿啊!此去不,要想家。要忠于职守,爱民如子,做个好官!”

沈括见母亲两眼湿润,满脸慈祥的样子,不禁动情地说:

“娘放心吧,孩儿此去一定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许氏听儿子吟诗言志,要像唐朝大诗人杜甫一样,不由得笑了:

“杜工部这两句诗,是他一生的座右铭。他忠君爱国,要使君王像尧舜一样:他爱民如子,要使风俗再度醇正。但他的理想落空了,最后含恨而死。你现在吟出杜工部的这两句诗,是以杜工部自许,可不要说大话呀!”

沈括也笑了:

“孩儿尽力而为,决不让娘失望。”

这时,离别的气氛变得欢快了。

原来,沈括自从拜师受教之后,认真地攻读了四书五经、孔孟之说,前后长达十二年,从未间断,系统地接受了儒家思想的教育。在儒家思想的影响和熏陶下,沈括已成长为一名热爱祖国、忠于君王、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对朋友讲信义、关心百姓疾苦的读书人了。在儒家治国平天下、救世济民的宏愿的感召下,沈括决心为君王和百姓做一番大事业。

许氏见儿子已经成熟了,由衷地笑了:

“娘放心了。但你_人出门在外,要多多注意身体。”

沈括躬身道:

“孩儿遵命就是!孩儿此去正好利用做官的机会。到处走走,到处看看,了解一下天地万物,探索其间的奥秘。回来时好给娘讲讲。”

 许氏放心道:

“这就对了。”

沈括告别母亲,踏上了征途。

出了钱塘西门,走不多远便来到西山脚下。西山蜿蜒起伏,与远天相接。山上长满了苍松翠柏,古桧修行。

沈括绕道西门,是特意来拜谒父亲的坟墓的。

三年前,父亲去世,葬于西山脚下的沈家墓地。三年来,每逢清明节和父亲的忌日,沈括总要来为父亲扫墓致祭。

现在,沈括要远离家乡了,他决定先向长眠在地下的父亲告别一声,然后再北上。  来到墓地,一眼便看见父亲墓前的高大石碑。石碑的正面刻着“故宋太常少卿分司南京沈公之墓”。而墓中还封埋着时任舒州通判的江西大才子王安石撰写的墓志铭。

沈括跪在墓前,父亲的音容笑貌一下子浮现在脑海中,沈括觉得父亲还活着。他试了拭泪水,喃喃地祷告说:

“愿父亲大人在天之灵永得安宁。孩儿托父亲大人的福,就要外出做官去了。孩儿一定继续苦读诗书,不荒废学业,力争早日考上进士,济世救民,光宗耀祖!”

沈括拜罢父墓,正要起身上路,忽见从山间小径走过来一个四十多岁的壮年人。向沈括喊道:

“存中老弟,这是到哪去啊!”

存中是沈括的字。那时的读书人,除了名以外,还有字。

沈括仔细一看,来人是远房叔伯兄弟沈老七。沈老七虽然比沈括大二十来岁,若论起辈分来,两人却是同辈。

沈括见沈老七动问,当下答道:

“七兄,小弟要到外地去做官了,特来拜谒一下父亲的坟墓。”

沈老七连声说:

“真是个大孝子。可敬!可敬!不知要去做什么大官!”

沈括回答说:

“只不过到沭水去做个小小的主簿!”

沈老七祝贺道:

“那也比愚兄强多了。可贺!可贺!”

原来,沈老七因家道中落,未尝读过书。沈氏家族见他为人忠厚老实,便派他在这山脚下看守墓地,还为他盖了几间茅屋。

沈括见沈老七向他祝贺,忙谢道:

“小弟多谢了。小弟此去也是想在宦海中磨炼磨炼,好做个有用的人。”

沈老七见沈括谦逊有礼,便邀请道:

“老弟如不嫌弃,就到寒舍中歇歇脚吧。你六侄回来了。”

沈括一听说六侄回来了,忙随沈老七来到他家。

原来,沈周去世那年,沈括曾在沈老七家见过毕昇发明的活字版。沈括见了活字版,立刻来了兴趣,向沈老七请教道:

“七兄,给小弟讲讲活字版吧!”

P21-24

目录

家世

好学深思

离家赴任

整治沭水

东海任上

万春圩工程始末

研究气功

陨石迷

昭文馆里与众不同的人

留在司天监的硕果

汴河水利

察访两浙

巧谏神宗

主持军器监

出使辽邦

主持三司

镇守鄜延路

从秀州到梦溪园

序言

十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前院长、两院院士

路甬祥

放眼21世纪,科学技术将以无法想象的速度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将全面崛起,国际竞争与合作将出现前所未有的激烈和广泛局面。在严峻的挑战面前,中华民族靠什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人才,靠德、智、体、能、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今天的中小学生届时将要肩负起民族强盛的历史使命。为此,我们的知识界、出版界都应责无旁贷地多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现在,一套大型的向广大青少年传播世界科学技术史知识的科普读物《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出版面世了。

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和温州师范学院、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的同志们共同撰写的这套丛书,以世界五千年科学技术史为经,以各时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创新活动作纬,勾画了世界科技发展的生动图景。作者着力于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故事来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本书中介绍了科学家们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阅读这套丛书是对课本的很好补充,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理想读物。

读史使人明智。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文明,明代以前我国的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涌现出张衡、张仲景、祖冲之、僧一行、沈括、郭守敬、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这样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而在近现代,中国具有世界级影响的科学家并不多,与我们这个有着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并不相称,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相比较,在总体上我国的科技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当今世界各国都把科学技术视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把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当做提高创新能力的战略方针。我国也不失时机地确立了科技兴国战略,确立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又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需要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需要更多更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才。我真诚地希望这套丛书能激发青少年爱祖国、爱科学的热情,树立起献身科技事业的信念,努力拼搏,勇攀高峰,争当新世纪的优秀科技创新人才。

内容推荐

《梦溪园中的科学老人:沈括的故事》为“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中一册,由于元编著。

《梦溪园中的科学老人:沈括的故事》介绍了沈括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他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

编辑推荐

《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以世界五千年科学技术史为经,以各时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创新活动作纬,勾画了世界科技发展的生动图景。作者着力于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故事来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

《梦溪园中的科学老人:沈括的故事》为其中一册,由于元编著。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改革家。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梦溪园中的科学老人(沈括的故事)/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460889
开本 16开
页数 1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6.1=441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25
150
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5: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