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细看达·芬奇
内容
编辑推荐

  家丹·布朗的畅销悬疑小说《达·芬奇密码》虽为虚构,但其中关于达·芬奇艺术作品种种玄机的揣度,的确与达·芬奇的隐秘倾向和特别的习性有关。近百年来,人们开始关注达·芬奇的性格个性,经证实他的确是一个同性恋、一个左撇子、一个素食者……达·芬奇的博学宏富再加上他复杂特异的个性,使他恰如一座漂浮于大海上的冰山,有2/3隐藏在水中。本书收录了400多幅图片,其中不少是国内罕见的,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达·芬奇的艺术创作以及花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的科学观察与研究,这一切使他的绘画艺术创作呈现出一种非常态的状况……

内容推荐

永恒的一瞥——当达·芬奇面对这张略显苍白的脸孔时,不过20几岁。这是他承接的第一幅肖像委托作品,描绘对象是佛罗伦萨的一位富家千金——姬尼瓦·德·彭齐,达·芬奇似乎对少女的青春活力与妩媚视而不见。姬尼瓦倒像是一面镜子,透过她素净的脸庞,尤其是眼睛折射出了达·芬奇精神风貌的蛛丝马迹。我们是不可能看到达·芬奇当年的形貌了,但姬尼瓦在500年前却真切地看到了一切,包括达·芬奇的举手投足都尽收她的眼底。这是“永恒的一瞥”,她眼里的达·芬奇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她为什么以那样的目光注视他?忧郁淡漠,朦胧凄迷,那是姬尼瓦看到的达·芬奇吗?还是达·芬奇看到的姬尼瓦呢?

目录

人类最好的礼物(代序)

一、伟大时代的巨人

1 生于伟大的时代

1.1巨人诞生在托斯卡纳

1.2佛罗伦萨是天才的摇篮

1.3“列奥纳多·达·芬奇已早早醒来”

2 大师的光荣与梦想

2.1神秘的杰作

2.2设计“天堂的盛宴”

2.3不幸的杰作《最后的晚餐》

3 达·芬奇遇上米开朗琪罗

3.1在威尼斯发明了潜水艇

3.2米开朗琪罗的挑战

3.3成了军事工程师

3.4前所未有的失败

4 漂泊的晚年

4.1短暂的快乐时光

4.2三个伟人相聚在罗马

4.3“不可能再创造一个列奥纳多”

二、达·芬奇秘密世界

1 谜一样的人物

1.1一个复杂的人

1.2“少数派”巨人

1.3文艺复兴式人物

2 五问《蒙娜丽莎》

2.1为什么那么有名

2.2画的究竟是谁

2.3表情为什么如此神秘

2.4为什么那样着装打扮

2.5画面背景隐藏的玄机

3 《丽达与天鹅》

3.1失踪的起点

3.2《丽达与天鹅》:一部绘画史

三、科学家、解剖学家、发明家

1 科学家

1.1数学家

1.2透视学家

1.3物理学家

1.4地理学家

2 解剖学家

2.1从艺用解剖学开始

2.2杰出的人体解剖研究

3 发明家

3.1第一发明家

3.2工程师

3.3建筑师

四、走近达·芬奇

1 个性与隐私

1.1文艺复兴人格的另一面

1.2个性的神秘倾向

1.3同性恋者

2 达·芬奇的精神遗产

2.1创造力与创新精神

2.2浩如烟海的手稿

2.3达·芬奇派

达·芬奇在中国(代后记)

达·芬奇年谱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1452年4月15日,这一天是星期六,凌晨3点,列奥纳多·达·芬奇降生在托斯卡纳一个叫昂奇雅诺的小村落,这地方属于芬奇镇,离佛罗伦萨不是很远。

达·芬奇的母亲叫凯特琳娜,父亲叫塞尔·皮埃罗·达·芬奇。达·芬奇的不同寻常从他一出生便开始了,他是一个私生子。他父母的家庭背景悬殊,门不当户不对。母亲是个普通的农家女,父亲则是当地的世家子弟。在达·芬奇出生后不久,他父亲即另娶了佛罗伦萨一个律师的女儿,唐娜·阿尔比耶拉。皮埃罗也是一个律师。

出于无奈卡特琳娜只好另嫁他人。达·芬奇终其一生与母亲见面的机会寥寥可数,根本谈不上相处。童年缺少母亲的关爱影响了达·芬奇的性格。可以说达·芬奇的童年是孤独的,许多达·芬奇的研究者认为童年的孤独深深地影响了达·芬奇的一生,有学者分析说正是“母亲缺席”的遗憾才使达·芬奇后来满怀激情地描绘出了如此完美的女性,如《蒙娜丽莎》。弗洛伊德就持有这种观点,他曾把达·芬奇的不幸作为专门的个案加以研究,这是后话。

达·芬奇的父亲皮埃罗是一个耽于口腹之欲与床第之乐的享乐主义者,他先后一共结了4次婚,没有多少时间来关心长子达·芬奇,对达·芬奇的成长似乎没什么影响,反而是他的弟弟,达·芬奇的叔叔弗朗西斯科·达·芬奇成了达·芬奇的启蒙老师和朋友。如果说母亲凯特琳娜是对达·芬奇产生潜在影响的第一人,那么叔叔弗朗西斯科便是对达·芬奇产生显见影响的第一人。在达·芬奇的一生中,能使达·芬奇感受到亲情深挚难得的唯一亲人,就是弗朗西斯科。

童年的达·芬奇常常从叔叔那里听到各种新鲜的事,并时时跟随叔叔徜徉于托斯卡纳的原野之间,这使达·芬奇逐渐养成了亲近自然、观察自然、研究自然、依赖自然、热爱自然的习性。也正是弗朗西斯科叔叔第一次用炭笔教达·芬奇在纸上绘画,500年前的纸张价格不菲,但达·芬奇家并不缺,因父亲是律师,有的是纸。所以,达·芬奇的爷爷也养成了经常在纸上写写算算的习惯,凡事都喜欢记录在案。达·芬奇的出生年月如此详尽准确,原因正是他爷爷的这一习惯。这份资料现在仍然完好地保存在达·芬奇故乡的博物馆里:

我的一个孙子,就是我儿子塞尔·皮埃罗的孩子,干(1452年)4月15日星期六的凌晨5点钟呱呱坠地。他取名列奥纳多。芬奇镇的皮埃罗·迪·巴托洛梅神父为他施洗礼,(观礼的有)帕皮诺·迪·纳尼班蒂、梅奥·迪·托尼诺、皮埃罗·迪·马沃托、纳尼·迪·万佐、阿尔格·迪·乔万尼·特德乔、丽莎·迪·多美尼乔·迪·贝多夫人、安托尼娅·迪·朱利亚诺夫人、尼科罗莎‘德尔·巴纳夫人、纳尼·迪·万佐的女儿玛利亚小姐,以及皮芭·迪·普莱维乔夫人。

够排场的,虽然是非婚子,但洗礼庄重如仪,不折不扣,可见达·芬奇家族在乡里间的影响。

1456年达·芬奇的父亲皮埃罗因业务经营的需要,迁到佛罗伦萨居住。一年后被任命为佛罗伦萨共和国的正式律师。达·芬奇与叔叔等亲人则留在了老家昂奇雅诺。

童年的达·芬奇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不仅注意到水流的变化莫测和能量惊人,还观察到了飞鸟翱翔与空气的承托有关,他甚至还发现了化石。所以后来他到了佛罗伦萨,连见多识广的老师安德列·德尔·维罗基奥也赞许这位托斯卡纳的小青年比谁的见识都多。P4-6

序言

人类最好的礼物(代序)

生活可能就像托尔斯泰所说的那样:“在本质上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总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期盼与失望中不知不觉地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大概由于这种“本质上的无意义”,再加上生活道路的坎坷崎岖,挫折与磨难注定不可避免,生活不幸被定格成了一场悲剧。不过,作为补偿与回报,我们也得到了两件好礼物——艺术与科学。艺术使我们感到生活如此美好而不忍割舍,科学使我们感到生活奇妙又充满希望而值得眷恋;艺术使我们孤寂的心灵得以慰藉,科学使我们贫乏的生活出现奇迹;艺术启发我们认识美、懂得美;科学教会我们理解真、把握真。最重要的是:艺术与科学凝聚了人类心灵的无穷智慧和巨大的精神创造力,正是这样的创造力从根本上消解了生活“本质上的无意义”,使生活变得美好而真实,因而也就具有了意义。所以,我们尤其应该珍惜这两件礼物。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每年举办国际科学学术会议,邀请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同时也邀请一些中国著名的画家,并请他们根据会议的科学主题各自发挥作画。类似的活动还有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等机构在1993年和1995年举办的“科学与艺术”研讨会。199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在北京主持了科学与艺术论坛,他邀请了许多艺术与科学的名流从不同的角度或个人经验出发,各抒己见。通过这些活动,艺术家与科学家们都切身地体会到:艺术与科学的出发点不同,所选择的路径各异,但是在光辉的顶点它们奇迹般地会合了。所以,艺术和科学具有共通性和同一性,它们分别以不同的途径在寻求自然与生活的本质。本质必然植根于自然与生活,而对本质的探索与表达则是人类创造力的最高表现。艺术与科学的成果就是人类创造活动的结晶,所以,艺术与科学也是人类送给自己的好礼物。

自古及今,兼擅艺术与科学的人才并不多见,而在两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更是凤毛麟角,渺不可得,也许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列奥纳多·达·芬奇。这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旷世奇才,既是艺术大师又是伟大的科学与技术先驱,他以自己艺术和科学的创造证明了生活无限的价值与崇高的意义。

毕其一生,达·芬奇都在对周围的生活进行着美学的审视,他对美的发现与创造令人惊讶与赞叹,他的艺术作品至今仍散发着无穷无尽的魅力;毕其一生,达·芬奇都在进行着科学的探索与技术的发明创造,他具有先知般的睿智与眼光,他在众多科学领域的重要发现无不令人叫绝称奇;毕其一生,达·芬奇都在观察大自然,并悉心地加以体味。他对自然与生活的了解不是来自于书本而是来自于深入细致的观察与体验。观察与体验使他获得超乎寻常的智慧,是他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与创新精神的源泉。

每当我们在现实的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与挫折,我们总是希望从先哲那里获得解决现实难题的启示,达·芬奇正是这样的一位先哲,他百折不挠的人生经历、臻于完美的艺术创作、先知先觉的科学发现、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已经被公认为是人类共同的珍贵遗产。在这笔丰厚的精神遗产中,最富有现实启发性,或最具有教育意义的部分既不是他的艺术创造,也不是他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而是他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与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以及他那取之不尽、无处不在的创造力与创新精神。

达·芬奇在他生活的时代就已经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了,在他去世后近500年的历史长河里,人们对他的认识与了解总是在不断地加深,人们发现他是那样的博大宏富、精深难测,而且人们总是能够从他那里获得新的启示。虽然他的生活道路遍布荆棘,他的生活却能趋近“光辉的顶点”。当他67岁,生命行将终结时,他无需强迫自己回首往事,因为他已经创造了奇迹。他坦然面对,意味深长地说:“当我们学会了活着,我们也学会了死亡”,还说:“运用得当的人生很漫长,运用得当的一天能够得到安眠;因此,运用得当的一生让入死而无憾。”这不是对一生一死的无奈与哀叹,也不是对托尔斯泰的生活哲学的预示,而是以珍惜生命,自强不息的精神来劝勉告慰自己,启发世人。

斯人已去,500年也不过弹指一挥间。但是,达·芬奇留下的一切还是那样鲜活。如果说艺术与科学是我们人类的好礼物,那么兼擅艺术与科学的达·芬奇,肯定高于这两件礼物,他和他所留下的一切无疑是我们人类最好的礼物。

2005年仲夏于广州

后记

达·芬奇在中国(代后记)

达·芬奇生前已经大名鼎鼎,1550年,即在他去世后的第36个年头,由瓦萨里撰写的《著名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传》得以公开出版,其后的数百年里,人们都把这本传记当作了解和研究达·芬奇的第一手资料。19世纪对达·芬奇的全面研究开始启动,此后伴随着达·芬奇手稿的陆续发现,研究达·芬奇的人也日渐增多,其中不乏才俊之十,达·芬奇研究从此成了一门显学,罕今世界各国已经出版的关于达·芬奇的各类书籍多达数百种,达·芬奇的名字几乎到了无人不晓的境地。在google的搜索栏里键入“leorlardoda vinci”马上就跳出接近3 000 000个查询结果!

那么是什么时候达·芬奇开始被介绍到中国的?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将达·芬奇介绍到中国的时间可能还不到100年。不过,晚明时期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曾于1568年赴罗马学习,那时瓦萨里的《著名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传》已经问世,利玛窦的数学老师克拉维乌斯是开普勒和伽利略的朋友,他家乡马切拉塔就有达·芬奇的朋友布拉曼特设计的圣处女玛丽亚教堂,所以利玛窦听说过达·芬奇其人其事是很自然的。利玛窦来华开启了西学东渐的风气,他可能也是最早一位知道达·芬奇的来华人士。可是我们至今还没有找到他提及达·芬奇的任何文献。把达·芬奇介绍到中国的第一批人是清末留学日本的留学生,如鲁迅、丰子恺、李叔同等,后来留学法国的傅雷也加入了进来。达·芬奇的名字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出版物上,是20世纪30年代的事情。一直到50年代,又有人开始从苏联那里转译介绍达·芬奇,如1956年倪焕之翻译的拉札列夫著的《列奥纳多·达·芬奇)),当时研究达·芬奇是名正言顺的事,因为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里曾对达·芬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但影响仅限于美术界人士。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对达·芬奇的介绍才步入了常态。先是从艺术的角度,标志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两本书,即1979年出版的《达·芬奇论绘画》和1980年出版的外国美术介绍丛书中的《列奥纳多·达·芬奇》。而1990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对达·芬奇的介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该书吸收了西方达·芬奇研究的一些成果,达·芬奇不再被单纯地定位为艺术家。进入新世纪以来,关于达·芬奇的出版物迅速增加,但基本是原版引进的翻译作品,只有极个别的引申作品,可惜内容单薄,缺乏应有的品位与格调。能代表这一时期研究与出版水准的主要还是翻译作品,如麦克尔·怀特的《列奥纳多·达·芬奇:第一个科学家》、亚力山德罗·维佐西的《达·芬奇:宇宙的艺术和科学》、德·梅列日科夫斯基著的《诸神的复活:列奥纳多·达·芬奇》等。近几年来,国际互联网的运用日渐普及,关于达·芬奇的研究成果能够及时的传播,在很短的时间里达·芬奇的知识得到了最快的普及。达·芬奇的名字不再陌生,由于西方国家的一些知名产品采用了“达·芬奇”的名字作为注册商标,中国也出现了以“达·芬奇”的名字抢注的事件。以“达·芬奇”为注册商标的产品遍及服装、皮具、家具、建材包括美容美体等行业。毕竟中国的经济总量逐年在增加,到罗浮宫去看《蒙娜丽莎》的中国人也在逐年增多。一些先富起来的中国人,他们虽然可能对达·芬奇一无所知,或所知不多,但他们已经给自己工厂制造的产品冠以“达·芬奇”的品牌,他们的豪宅里陈设着“达·芬奇”牌的高档欧陆风格的家具,他们的女眷享受到了“达·芬奇美容美体”的尊贵保健护理,而他们自己则足蹬“老人头”(“列奥纳多”或“达·芬奇”的俗译)品牌的皮鞋,正阔步迈向更加富裕的明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细看达·芬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跃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357123
开本 24开
页数 2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5-11-01
首版时间 2005-11-01
印刷时间 200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5.465.72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2
出版地 广西
213
18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