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3分钟读懂一个心理学常识
内容
试读章节

通过眼睛洞穿人的心灵

心之所想,不用言语,从眼神中就会找到答案,这是每个人无法隐瞒的事实。常常有这种情况,有些人口头上极力反对,眼睛里却流露出赞成的神态;有些人花言巧语地吹嘘,可是眼神却表现出他是在撒谎。

有一位成功的律师曾经这么说过,判断证人在法庭上作证的可靠性,要注意他眼睛的动向。满脸佯装微笑的证人,注意他的眼睛,会发现那是一双不安的眼睛,根本没有笑的神志。如果眼睛真的在笑,心也会随之轻松。但是,对证人来说,面对紧要关头,心情没法放松,眼睛也就根本不可能真的笑,所以,证人的话值不值得信赖,一定要看他的眼睛给我们传达的信息再做判定。

眼能传神,演技绝佳的演员眼睛的表演也是相当重要的。如果一个演员的眼睛不会“说话”,那他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员。倘若某个歌手演唱时目光呆滞,那他绝不可能成为明星。

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故事中说有三个姐妹,其中有一个叫美杜莎,外人只要一接触到她的目光,便立刻化为石头。这个故事在于说明眼神的威力。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果完全不注意别人的眼睛,就无法了解对方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事实上,人们无法彻底隐瞒心事,即使有人摆出一副无表隋的脸孔,但它并不能维持长久。

如果面对异性,只望上一眼,便故意移开视线的人,大都是由于对对方有着强烈的兴趣。譬如,在火车上或公共汽车上,上来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性,所有人的眼光几乎都会集中在她身上,但年轻的男性往往会很快把脸扭向一旁。他们虽然也非常感兴趣,不过基于强烈的压抑作用而产生自制行为。假使兴趣欲望增大时,便会用斜视来偷看。这是由于想看清对方,却又不愿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心思的缘故。

不相识的人,彼此视线偶尔相交的时候,便会立刻撇开。这是由于人们觉得,一个人被别人看久了,会觉得被看穿内心或被侵犯隐私权。而当我们在路上行走时,发现陌生人一直盯着我们,必定会感到不安,甚至会觉得害怕。相识者彼此视线相交之际,即表示为有意进行心理沟通。

对方是否在看自己,有无视线接触,都能说明对方是否关心你所说的话题。如果对方完全不关注你,那说明他不关心你的话题,正在想其他的事,或者是因为时间关系,想离开此地,总之,他是想尽快结束这个话题。

眼睛的清浊程度,也能折射出人的心理活动特征。经常睡眼惺忪的人,会显得很慵懒,无法给人积极向上的感觉;而眼睛雪亮、目光炯炯的人,自然显得聪明伶俐。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知道,正视,代表庄重;斜视,代表轻蔑;仰视,代表思索;俯视,代表羞涩;闭目,代表思考或不耐烦;目光游离,代表焦躁或不感兴趣;瞳孔放大,兴奋、积极;瞳孔收缩,生气、消极。

眼泪,是眼睛的保护液。正因为眼睛能表达情感,眼泪也更能陪衬出情感表达的深度和力度。一个人在极度伤心时,流出的是极其悲哀的泪水;在遇到意外惊喜时,流出的是惊诧、狂喜的泪水;碰到高兴的事时,流出的是欣喜的泪花;最让人琢磨不清、最有力度的就是情人的泪水了,它能让七尺刚强男儿柔情万种,且无怨无悔。

 我们还要明白眼睛的一种动作——挤眼睛,它是用一只眼睛使眼色表示两人间某种默契,它所传达的信息是:“你和我此刻所拥有的秘密,任何其他人无从得知。”在社交场合中,朋友相互挤眼睛,是表示他们对某项主题有共同的感受或看法,比场中其他人都接近。陌生人间若挤眼睛,则无论如何,都有强烈的挑逗意味。由于挤眼睛意含两人间存有不足为外人道的默契,自然会使第三者产生被疏远的感觉。因此,不管是偷偷或公然的,这种举动都被重礼貌的人视为失态。

孟子曾作过精辟的阐述,说明眼睛是判断人心善恶的基准。他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嘹焉;胸中不正,则眸子吒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这段话的意思是:观察人的方法,没有比观察人的眼睛更好了。眼睛不能掩盖人们内心的丑恶。一个人心中正直,眼睛就显得清明;心中不正直,眼睛看上去就不免昏花。听一个人讲话,观察他的眼睛,这个人内心的好坏又怎么可以隐藏得了呢?所以,我们说眼睛是洞穿心灵的窗户,能表现人的心理内容。

心理常识:

心理定势指的是对某一特定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可以使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时能够相当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同时,心理定势的存在也会束缚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只用常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求用其他“捷径”突破,因而也会给解决问题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不仅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会出现定势效应,在认识他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会受心理定势的影响。国外有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经典的关于“心理定势”的实验:研究者向参加实验的两组大学生出示同一张照片,但在出示照片前,向第一组学生说:这个人是一个怙恶不悛的罪犯;对第二组学生却说:这个人是一位大科学家。然后他让两组学生各自用文字描述照片上这个人的相貌。

第一组学生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他内心充满仇恨,突出的下巴证明他沿着犯罪道路顽固到底的决心……

第二组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此人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此人在认识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

对同一个人的评价,仅仅因为先前得到的关于此人身份的提示不同,得到的描述竟然有如此戏剧性的差距,可见心理定势对人们认识过程的巨大影响。

P38-41

目录

第1章 情绪心理学——心情好,生活才美好

 控制好情绪,你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心理常识:情绪共鸣原理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心理常识:瓦拉赫效应

 张弛有度,从紧张情绪中解脱出来

心理常识:齐氏效应

 驱散飘忽的浮躁

心理常识:糖果效应

 走出低落情绪的陷阱

心理常识:期望效应

 给心中的怒气找一个出口

心理常识:安慰剂效应

 掌控冲动的“心魔”

心理常识:从众效应

 悲观是缠人的消极情绪

心理常识:贝尔效应

 让负面情绪为你服务

心理常识:最小苦恼和最大受益定律

 努力增加积极情绪以抵消消极情绪

心理常识:情绪惯性定律

第2章 识人心理学——用心观察,你就能洞悉他人的内心

 表情能反映人的心情变化

心理常识:马太效应

 通过眼睛洞穿人的心灵

心理常识:定势效应

 衣着打扮表露人的个性特点

心理常识:轰动效应

 谈吐会泄露出人的内心世界

心理常识:霍布森选择效应

 习惯性动作会无声地表露人的内心

心理常识:近因效应

 笔迹,使“心”跃然纸上

心理常识:鸟笼效应

 手机透露主人的性格

心理常识:高空跳远效应

 吸烟会流露人的个性

心理常识:詹森效应

 闻香识女人

心理常识:名片效应

第3章 社交心理学——你的“心”魅力,拉近心距离

 注重礼仪能拉近交际中的心理距离

心理常识:晕轮效应

 良好的第一印象是架起交际桥梁的基石

心理常识:首因效应

 真诚待人能够让你顺利迈进社交“门槛”

心理常识:角色置换效应

 人际交往应坚持“互惠”,追求“双赢”

心理常识:互惠定律

 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

心理常识:暗示效应

 人格魅力能从内心感染你的交际对象

心理常识:狄伦多定律

 居高者主动放下身段才能更好交流

心理常识:博傻定律

第4章 职场心理学——踏上职场“心”路程,赢在职场

 职场狼性心理

心理常识:破窗效应

 求职,与职场的第一次心理交锋

心理常识:投射效应

 初入职场,心理要经得起考验

心理常识:南风效应

 心中要有敬业精神

心理常识:250定律

 缓解压力,让心理不再疲劳

心理常识:鲶鱼效应

 工作环境影响人的性格

心理常识:标签效应

 找准自己的位置,认真对待工作

心理常识:飞轮效应

 升职更需要谦虚谨慎

心理常识:流言效应

 失业,挑战你的心理承受力

心理常识:尤人效应

第5章 用人管人心理学——用“心”当老板,拥有新业绩

 分析性格心理,把人放在适合的位置

心理常识:无声效应

 让员工信任你,他们才会从心里服从你的管理

心理常识:海潮效应

 关心,拉近你与下属心理上的距离

心理常识:紫格尼克效应

 尊重,用心感动你的员工

心理常识:霍桑效应

 善用下属的缺点

心理常识:赫洛克效应

 让和你作对的人才听你的

心理常识:权威效应

 宽容是金,仁者得人心

心理常识:酸葡萄效应与甜柠檬效应

 分配任务,不要把责任分散

心理常识:责任分散效应

第6章 成功心理学——“心”优秀,造就新强者

 心中有梦想,成功就在前方

心理常识:篮球架效应

 从心理上建立自信

心理常识:习惯性无助效应

 兴趣铸就心理财富

心理常识:德西效应

 挫折让人心理更坚强

心理常识:沉锚效应

 心态比智慧更富力量

心理常识:瓦伦达效应

 做好迎接机遇的心理准备

心理常识:领域效应

 激情是成功的内在驱动力

心理常识:帕金森定律

 坚强的意志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心理常识:最后通牒效应

第7章 婚恋心理学——遵从心的指引,赢取婚恋幸福

 总是忘不掉的初恋

心理常识:禁果效应

 单相思甜蜜而痛苦

心理常识:异性效应

 情人眼里出西施

心理常识:过度理由效应

 相爱容易相守难

心理常识:超限效应

 婚姻中,学会为爱情保鲜

心理常识:瓶颈效应

 结婚后要在心理上负起责任

心理常识:空白效应

 婚内“冷暴力”容易引发婚外情

心理常识:花盆效应

 再婚,心理上不能再错

心理常识:刻板效应

 心理缺失引发“老少配”

心理常识:得寸进尺效应

 美丽的谎言:“试婚”

心理常识:监狱角色模拟实验

第8章 快乐心理学——心快乐,人快活

 幽默是快乐的催化剂

心理常识:幽默效应

 内心坦然平和,身心才能健康快乐

心理常识:生气实验

 心知足,人常乐

心理常识:手表效应

 用心享受家庭之乐

心理常识:血缘效应

 助人可以乐己

心理常识:链状效应

 感恩获得好心情

心理常识:莫扎特效应

 在小事中寻找快乐

心理常识:配套效应

 善待身边的人

心理常识:多米诺效应

 友谊带来快乐

心理常识:自己人效应

 每天快乐一点点

心理常识:社会促进效应

 让自己快乐起来

心理常识:凡勃伦效应

第9章 心理困惑——赶走心理困惑,让心灵洒满阳光

 冲破羞怯的樊篱

心理常识:苏东坡效应

 攀比会让心理的天平失衡

心理常识:进门槛效应

 别让孤僻成为阻碍交际的冰川

心理常识:共生效应

 多疑让你失去他人的信任

心理常识:蝴蝶效应

 洁癖不等同于讲卫生

心理常识:奖惩效应

 别让强迫症左右你的生活

心理常识:视网膜效应

 与内心的恐惧做朋友

心理常识:毛毛虫效应

 疑病症:“我是不是得了什么病”

心理常识:幻想效应

序言

有人说,21世纪是心理学的世纪,这句话不无道理。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唯独对自身知之甚少。如今,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文化观念的转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越来越关注心理,并开始寻求借助心理学更好地工作和生活的途径。

想要运用心理学改变生活和命运,我们必须先对心理学有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一般来说,心理学的功能及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我,更好地驾驭自己的人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的就是认识自我的重要性。我们平时经常听人说:“我对自己最清楚!”“难道我对自己还不了解吗?”其实,讲这种话的很多人对自己并未真正地了解,对自己的才貌、学识、成绩、贡献以及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等等,要么估计得过高,要么估计得过低。而心理学最大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了解自己,从而更好地驾驭人生。

2.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人,轻松处好人际关系

人的心理是一个非常微妙、难以捉摸的“黑箱”,与人相处并非易事,很多人难以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比如很多技术性人才,他们懂得如何和自己对话,懂得如何支配自己大脑与时间,但是却会在公司的上传下达、左右周旋中手足无措,甚至难以适应融入组织的工作模式。而心理学却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的性格特点,人与人的关系也无非就那么几种,认识清楚,协调好了,人际关系绝不至于一团糟。

3.可以帮助我们认清现实,少犯“低级错误”

人怎样才能少犯错误,或者不犯大的错误呢?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自己犯错误是由于经验少。实际上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我们经验少,而是思想方法不对头。每一个人的生命的结果,都不只取决于他是否勇敢,是否努力,是否有经验,还取决于他能否以正确的方式去努力。而借助心理学认清现实,少犯“低级错误”,正是一个人以正确的方式努力并发挥最大潜能的前提。

4.可以帮助我们生活美满、家庭幸福

有心理学家说,心理学是家庭幸福的催化剂。这并非言过其实。细心观察幸福的家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家庭的主要成员在日常生活中,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着心理学知识:夫妻恩爱需要通过心理学达到心心相映,两代人交流需要借助心理学架起沟通的桥梁,子女成才需要心理学的指引以便少付出心血获取更大成效……掌握心理学常识会使家庭更加和美幸福。

5.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心理自助,做到身心健康

俗话说:“病由心生。”心理上的每一点变化,都能引起我们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因此,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一个人的心理决定着其健康状况。心病还须心药医。掌握了心理学常识,在遇到心理困惑时我们就可以进行心理自助,使自己的心灵始终纯洁、健康,充满活力,从而保证身心健康。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在普通读者心目中往往是晦涩难懂的,为了使大家能把心理学的常识和原理轻松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我们特意编写了本书。本书共分9个部分,分别从情绪心理学、识人心理学、社交心理学、职场心理学、用人管人心理学、成功心理学、婚恋心理学、快乐心理学,以及心理困惑等方面,一一为你指点迷津,帮你出谋划策。

与大多数心理学书籍不同的是,本书更适用于现实生活。它力争将心理学的深奥理论通俗化,简单化,使大家能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并使之发挥效力。我们坚信:每个人都具有自我改善的能力,而且每个人都具有极大的改变空间。希望在本书的陪伴下,你能打开心理新局面,开创人生的新篇章!

内容推荐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在普通读者心目中往往是晦涩难懂的,为了使大家能把心理学的常识和原理轻松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我们特意编写了本书。本书共分9个部分,分别从情绪心理学、识人心理学、社交心理学、职场心理学、用人管人心理学、成功心理学、婚恋心理学、快乐心理学,以及心理阑惑等方面,一一为你指点迷津,帮你出谋划策。

编辑推荐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文化观念的转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越来越关注心理,并开始寻求借助心理学更好地工作和生活的途径。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在普通读者心目中往往是晦涩难懂的,为了使大家能把心理学的常识和原理轻松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编者特意编写了本书。本书共分9个部分,分别从情绪心理学、识人心理学、社交心理学、职场心理学、用人管人心理学、成功心理学、婚恋心理学、快乐心理学,以及心理困惑等方面,一一为你指点迷津,帮你出谋划策。

本书更适用于现实生活。它力争将心理学的深奥理论通俗化,简单化,使大家能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并使之发挥效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3分钟读懂一个心理学常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米嘉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04896
开本 16开
页数 2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4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49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3
16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5:2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