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读遍红楼--不随黄叶舞秋风
内容
编辑推荐

我希望我这一点小贡献,能引起大家研究《红楼梦》的兴趣,能把将来的《红楼梦》研究引上正当的轨道去:打破从前种种穿凿附会的[红学],创作科学方法的《红楼梦》研究!

——胡适《<红楼梦>考证》

真正的红学家出山了!本书作者胡文彬,《红楼梦学刊》常务编委,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研究员。著述严谨的经典“红学”著作,打破红楼热媚俗风。深入浅出,以小见大,浑然天成,字句皆有出处,嬉笑全成文章。本书以精美的设计、令人耳目一新的装帧与作品相映生辉!

内容推荐

本书是知名红学大家胡文彬先生遍读红楼,沉酣一梦的沧海遗珠之作,共分十四卷,170余篇。既有妙趣横生的典故溯源,亦有严谨细正的校勘纠谬,梦里梦外,深入浅出,以小见大,浑然天成。字句皆有出处,嬉笑全成文章,令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渊博的知识和敏捷的才思。尤其在红学喧嚣尘上、各路诸侯纷纷来分一杯羹的今天,这样一部细致、严密而又引人入胜的红学著作,继承并展现着一切真正做学问者应有的务实、严谨、有理有据的优秀品德,当成为一代红学研究的典范。

目录

卷首絮语

祭曹雪芹逝世二百四十周年文

卷一 梦里梦外

“此书系自愧而成”/2

——《红楼梦》作者的“负罪”感

通灵宝玉:一块被幻化的顽石/4

——《红楼梦》“楔子”的解读(之一)

贾宝玉:前身是一块“美石”/6

——《红楼梦》“楔子”的解读(之二)

智而通则悟/8

——《红楼梦》中“智通寺”别解

难得糊涂/10

——《红楼梦》中的一位老僧

宁荣二公的嘱托与宁国府的祭宗祠/12

——《红楼梦》中“祖先崇拜”的文化意蕴

实非别书之可比/14

——贾府之“贾”的一种解读

《红楼梦》中的一桩难解之谜/16

——贾敬与惜春的“父女”关系

尤氏心内有什么“病”?/18

——《红楼梦》“春秋”笔法又一例

看着明白人,倒都是些呆子/20

 ——惜春之“怒”三解

一支《寄生草》填得真妙/22

——贾宝玉中举出家的伏线

一日倘或乐极生悲/25

——秦可卿“居安思危”的现代启示

裙钗一二可齐家/27

——王熙凤的“宁府五弊”的现代意义

万不可奢华过费/30

——元春眼中的“省亲”盛典

敏探春“兴利除弊”/33

——《红楼梦》中家政管理的“经济”意识

三人成众,众志成城/36

——从薛宝钗的“小惠全大体”说起

不过实录其事/39

——《红楼梦》中的两首民谣

我心里进不去,也白过了一世/41

——尤三姐婚姻观的超前性

娶妻当如薛宝钗/43

——现代读者审美观与价值观的变化

娇养太过,竞酿成盗跖习性/45

——夏金桂结局给独生子女教育的警示

有此一说/48

——贾府长房不济说铃

茶道始于寺院/50

——栊翠庵品茶寓意心解

乌者,孝鸟也/52

——乌进孝姓名补说

仕途钻剌要精工/54

——从贾雨村“夤缘”复旧职说起

皎日一照,则当误人/56

——王熙风命运写照

误把贾芸当奸兄/58

——贾芸形象前后变化说微

“齐全”在一双小脚上/60

——选姿,从上往下看

《梦》中“老货”有男女/62

——“老货”非专指女人

惟智无涯/64

——斗草怜香蕙的启示

人名,还是人物/66

——“孔继宗”真有其人

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68

——周瑞家的“卖弄”之态

多君佳句清人骨/71

——脂批中王梅隐生平说豉

尘梦更数几是非/75

——脂批中王梅隐家世寻踪

题《红楼梦》诗始于脂评/77

——“题红”诗时问小考 

卷二 文本心解

来之大智,离之天真,82

——离恨天与太虚境说微

偶然题作木居士/83

——木刻神像的来历

玉钗重合两无缘,84

——刘禹锡《怀妓四首》诗别解

相映生辉/86

——回目出于诗

史湘云的扮相/87

——“小骚达子”出典考

新雨不来旧雨来/89

——语出杜甫《秋述》

冷雨敲窗被未温/9l

——从李穆堂《日暮》诗中化出

燃暖香满室如春,93

——“暖香坞”见《云仙杂记》

焚稿事难闻/95

——“焚稿”出典管锥

泪干春尽花憔悴/96

——《桃花行》取自唐诗

名不可尽,春月尤妙/98

——“沁芳”出典一则

泪痕点点寄相思/100

——潇湘馆意境从《潇湘神词》化出

香气袭人醉/102

——“蘅芜”之香溯源

探春读过《孟子》/104

——“自杀自灭”一说

猫不拿耗子倒咬鸡106

——王熙风俗话连篇

“擒王”者必胜“王”一筹/107

——“擒贼必先擒王”出典一说

“看过会”的热闹/109

——《红楼梦》中的南省习俗

惊破红楼梦里心/111

——《红楼梦》书名新释

金钗十二人何处/113

——“金陵十二钗”浅说

风情月貌败家根/115

——秦可卿“享强寿”考

千里东风一梦遥/120

——“杏元和番”与探春远嫁

骂尽前朝不是罪/122

——《娩妯词》与宝玉入狱

酒后口出多真言/124

——“扒灰”析

惟有娇杏自侥幸/125

——“娇杏”,“侥幸也”

银河双星遥相望/127

——《释自首双星》补证

狠毒有如乌眼鸡/128

——“乌眼鸡”解

花魂自比诗魂好/129

——黛玉的生日与“冷月葬花魂”

风尾森森半已舒/130

——风尾森森与龙吟细细

昏惨惨似灯将尽/132

——化前人诗句一例

姓名中多寓褒贬/134

——《红楼梦》中多浑虫心解

寻根究底终存疑/136

——《不自弃文》非朱熹所作

无为有处有还无,138

——“水月庵”在哪儿?

错改一字意不同/140

——汉南,还是“满南”?

一字一句见精神/142

——“可怜见的”浅说

青山掩幛碧纱橱,144

——“碧纱橱”考辨

世家大族蓄优伶/146

——“歌儿黛”与蒋玉菡、云儿

卷三 家世搜奇

冷香萦遍红桥梦/150

——曹寅与《众香词》

绣虎才华,司空清誉/152

——《瑶华集》中的曹寅词

自多新裁,自多妙咏/155

——《百名家词钞》中的曹寅词

词学之良工,倚声之宗匠/157

——《白山词介》中的曹寅词

名出《北史》实有典/159

——曹寅“侄骥”排行管见

书带小同开叶细/161

——珍儿“遗腹子”摭说

为伊消得人憔悴/164

——曹寅撰《北红拂记》发现报告

最难解处是萦牵/179

——曹寅与宋荦

梦境犹自耿耿心/182

——曹寅与胡其毅

纳兰小字几曾知/184

——曹寅与纳兰性德

绣虎当年此授经/186

——郑簋《楝亭诗》寻访录

楝亭佳梦已难寻188

——乐钧题《楝亭图》

文采风流自有源/190

——《红楼梦》与《楝亭诗钞》

画石诗化楝亭诗/192

——《楝亭诗钞》与《自题画石诗》

家业凋零自有因/193

——《孙文成奏折》记略

家散人亡各奔腾/196

——“曹兆页枷号”琐议

立此存照待商量/198

——《龙之帝国》传闻记

卷四 校勘纠谬

一逗生百态/202

——是“逗”不是“斗”

草书误认/204

——古籍中关于“六足龟”的记载

怎么“驳老太太的回”/206

——“回”字当作“话”宁

“梯己花”是“什么花”,208

——“花”为“茶”之误抄

都因为头上长了“草”/210

——是“菜‘不是“药”

让人怎么“握”着脸/212

——一个“捂”字三处“握”

爷“说”了才能“回”/214

——“回爷说”是“回爷的话”

一个近水,一个喜玉/216

——“沾污”当作“玷污”

抄漏了一个字/218

——“凡百的事”是“凡百姓的事”

一只手拍不响/220

——“怕手”如何“怕”?

迟暮仍惭句读师/222

——标点中的“破句”举隅

卷五 题咏撷英

遗才谁识补天人/226

——奕绘《戏题曹雪芹石头记》

痴情幽怨满天涯/228

——廖景星《水云山人诗草》

可笑世人空说“梦”/229

——王笃《两竿竹室全集》

多少红楼梦未醒/231

——郑兰荪《莲因室词集》

堪叹才高人不赏/232

——沈畴赞《红楼梦》诸美词

几人参透此中禅/234

——刘源深《书红楼梦后》

七宝楼台忆旧事/235

——胡大镛《七宝楼诗集》

踏遍“红楼”觅菊香/237

——麟桂“咏菊”诗录

娲皇难补离恨天/238

——《红楼梦补裘图册》题诗

梦幻情尘谁解悟/240

——《红楼梦》传奇题诗录

春到红楼燕双飞/242

——玉书《青园诗草》

留得诗稿无弱词/244

——祥林《尘远书屋诗稿》

多情种子怜顽石/246

——吴振勃《蔡陶门(题红楼梦说梦)题词》

卷六 红边拾翠

《红楼梦》与北京话/250

双松并茂祝瑶峰/252

——程伟元绘《双松并茂图》

傲骨凌霜伴高贤/254

——程伟元与王尔烈

惭愧天涯作客人/256

——程伟元在沈阳的传说

芳情重奉一枝春/259

——裕瑞与晋昌

千载传闻每异辞/261

——晋昌与金朝觐

孤艳不争团扇宠/263

——孙锡交游诗录

匡鼎说诗能解颐/267

——牧亭山人与牧亭贝子

狂沙吹尽始见金/269

——试魁抄《红楼梦诗词选》的报告

疏影寒香入梦来/283

——寒香馆主人《石头记摘艳》

闲情偶寄“扫红”忙/285

——《吴梅全集》中的“红楼”资料

错将《真梦》当《春梦》/288

——“禁书”《红楼春梦》作者说

梦里梦外大观园/290

——兼论大观园在宣南文化中的地位

卷七 朝花夕拾

芳卿家住芙蓉城/302

——曹雪芹夫人·芳卿·兼美

新妇并非皆新娶/304

——“新妇”三解

可恨同时不相识/306

——曹西有非曹雪芹化名

玉立峨峨背不驼/307

——“轲录其躬”辨

追踪觅画话真伪/309

——“曹雪芹小像”真伪二谈

究根求源终虚话/311

——“曹雪芹小像”真伪三谈

寻来全不费工夫/314

——皇八子永璇小楷真迹

觅得佳句寄情思/316

——永忠用典小议

劝君莫学真事隐/317

——敦诚、敦敏为何变成“董敏”?

续得红楼惜未传/319

——张曜孙与《续红楼梦》

狗尾续貂也须论/321

——娜娘山樵批评“续书”

姹紫嫣红说红楼/324

——说唱《红楼梦》抄本识录

妙笔集艳有芬芳/326

——齐如山著京剧《群芳集艳》

石床花梦人同艳/328

——读董康《东游日记》

卷八 东邻来风

东邻自有爱红人/332

——田能村竹田与《屠赤琐琐录》

书翰件件红楼情/334

——龙泽马琴与《红楼梦》

红楼隔海有知音/337

——日本“红迷”大高岩

扶桑谈《红》留遗稿/339

——黄遵宪与日本友人笔谈《红楼梦》

海客琴樽两无缘/342

——《海客琴樽图》辨

丹青彩画为谁作/344

喜逢雅集有短章/346

卷九 版本珍闻

跋舒元炜序本《红楼梦》/354

书山深处藏佳本/360

——张、菊评《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

白下又见“红楼梦”/362

——黄评《新增批评绣像红楼梦》

周公藏书多奇本/363

——善因楼评本《红楼梦》

订误补讹有依凭/365

——黄藏评本《红楼梦》

旧时真本轶闻多/369

——三六桥与三六桥本《红楼梦》

抛砖引玉待高贤/371

——玉蓝坡生平追索

开卷有益话不虚/373

——玉栋生平事略考补

试读章节

贾宝玉:前身是一块“美石”

——《红楼梦》“楔子”的解读(之二)

几年前,温州的张乘健和广州的胡联浩两位“红学”研究者不约而同地指出贾宝玉是“小名”,而非大名(或称学名)。这一点读者可以从《红楼梦》中找到多处证明。那么贾宝玉的学名又是什么呢?两位学者的答案则完全不同。张乘健在《贾宝玉大名考》(见张乘健《红楼梦与佛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55—162页)一文中说:

我以为,贾宝玉的大名是贾瑛。《石头记》开篇早已写明贾宝玉是“神瑛侍者”堕落尘世的化身。按《玉篇·玉部》:“瑛,美石,似玉。”所谓“贾瑛”者——一块假的似玉的石头而已,可叹世人全不识本来面目,竞误认他为“宝玉”!

胡联浩在《贾宝玉的大名》(见胡著《红楼梦隐秘探考》,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5月版,第39—42页)一文中认为:

宝玉名玑,隐“珠玑”,就是告诉我们,《红楼梦》作者“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书中字字珠玑,“一字不可改”也。此外,“玑”字采用“拆字法”便是“几玉”,《红楼梦》就是写几个“玉儿”的故事:通灵宝玉、贾宝玉、黛玉、红玉、妙玉等等。

记得胡联浩兄曾在电话中同我讨论过这个问题,曾提出名瑛的见解,理由也是从“神瑛侍者”而来。成文入书之际又改为“名玑”,所以在文末特别说明:

“贾玑一名似乎缺乏美学意义。笔者此文希望能起过(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我之所以注意到这个问题是受到联浩兄的启发。我曾认为贾宝玉的大名应是“贾玑”,证明就是那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但是几经斟酌之后还是转向了同意“贾瑛”之说。理由仍然是那个神话中写到的“神瑛侍者”,他足贾宝玉的“前身”,“瑛”字取于此。同时我还认为“瑛”字所具有的文本根据及美学意义比“玑”字更好一些。前不久我发现梁简文帝《大壑赋》中有“江出濯锦,汉吐珠瑛”句,使我更坚信宝玉学名当是贾瑛。贾珠、贾瑛之名盖源于此。

珠瑛皆为美石,属于“宝石”类而非真玉。《正字通》“珠”字解“宝石也”。白白《白胡桃》诗云:“疑是老僧休念诵,腕前推下水精珠。”《白虎通》认为:“明珠为重宝。瑛,又称水精、水晶。”《玉篇·玉部》解:“瑛,美石,似玉。”“似玉”因其美,而质为石,徒有光彩,而少神韵。正如刘大同先生在《古玉辨》(中国书店版)一书“石似玉者”题中所指出:

世之美石,酷似古玉甚多,如宝石密蜡翠石是也。即锦州石江石亦如之,惟石性坚硬脆滑、不似玉之温和润泽耳。在《玉与宝石比较》题下又云:

玉性主温,翡翠宝石之性主寒……玉之美德,温润而泽,是以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也。宝石翡翠,多浮光,火气未退,能悦人之目,不能悦人之心。

综合《红楼梦》中宝玉之形象及最终“悬崖撒手”之结局,体现了“美石”的性格——“多浮光,火气未退”!

故曰:贾(假)宝玉。

2005年11月18日

P6-7

序言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其永恒的魅力举世公认。令人困惑的是,二百年后的今日,这部伟大作品却被某些人视为中国谜语大全,视为可以任由宰割的羔羊,使《红楼梦》失去了血肉,成了一堆没有尊严的骷髅。这是中国学术的悲哀,也是民族尊严的悲哀!

在面对嘈杂喧嚣的“红学”热的时刻,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有责任感的《红楼梦》的读者,不能不叩问:《红楼梦》究竟有没有自己的审美价值?红学是学术研究还是玩杂耍?进而叩问:我们的学人究竟要向那些渴求知识的大众们普及什么样的“知识”——是无公害的“绿色食品”,还是毒素超标的瓜果梨桃?这既不是什么危言耸听,更不是有意去苛责某些“名家”,而是现实逼迫人们必须冷静地去思考,从高分贝的喧嚣中警醒,细心地去辨识那些“食品”的优劣与真伪。这种“制造”出来的“学术公共空间”让人们望而生畏,进而生厌!

我生性愚拙,智商一般,但我记得哲人说过:“大道无术,克世在诚。”做人做事,都应该如此,惟此才能对得起那个大写的“人”字。数十年来,我作为一个《红楼梦》的热心读者,悉心阅读这部人生的教科书。它使我认识了几千年宗法制度下的中国历史,同时透过那诗情画意般的“镜子”,看到了人生的艰难与辛酸,也看到了一个人的脆弱与无奈。逃离固然是一种选择,但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正因如此,我爱《红楼梦》,也记下我每一次阅读时的心灵感受。然而,我并不敢大言不惭地说自己真正读懂了《红楼梦》,更不敢去枉担那个被一些人羡慕的“红学家”的虚名。我永远是《红楼梦》的一个忠实的读者!

我喜欢读短文,同时鞭策自己用短小的文字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我知道这样的文字在今日的某些“大家”的眼里算不上是“学术”,但只要读者大众认为有益于他们的阅读,那么我也就问心无愧了。

古人云: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本书就是在这一种心境下一点一滴地写出来的,奉献给广大读者,希望广大读者喜欢。同时也希望读者批评、指教。

读遍红楼人未醒!

著者

2005年10月16日

写于京华饮水堂东窗下

后记

作为一个普通的《红楼梦》读者不同于职业的批评家和学者,我只是凭个人的爱好和兴趣而阅读《红楼梦》。除了让自己愉悦之外,我只想从《红楼梦》的描写中去认识历史,认识一个我还不那么熟悉的世界,从而认识人生、完善人生、享受人生!

“读遍红楼”只是我的愿望,至今我虽然仍坚持读,但我还是不敢说自己已经真正读懂了《红楼梦》,解得其中味。因为我知道大自然没有如此慷慨大度地赋予我优秀的天资,我也不想奢求什么不属于我的东西。基于此,我只是用属于我的那份向往与热情、理智与悟性、勤奋与执著,试着去亲近这部旷世奇书,深入到它那奥妙无穷的底层,探索我所感兴趣的一个又一个问题。

人云:“天道酬勤”,“勤能补拙”。或许就是这个“勤”字让我走出有自己风格的路,获得了些许的成果,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也就有了这本《读遍红楼——不随黄叶舞秋风》。我把它献给读者,目的不是让人们称奇道妙,而是希望每一位读者与我一道去分享《红楼梦》所给予我们的心灵启迪!

我将收入的短文内容分为九卷,以便于读者阅读。这些短文中有不少写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虽然都曾公开发表过,但由于成文时受制于资料的缺乏或当时校对中有疏漏,留下了不少难以忍受的遗憾。今日重新整理旧文细加蕉剔,改讹订谬,以弥补不足。卷一收入的34篇短文是本人近年来所思考的一些新问题、新想法,希望能与读者交流、沟通。

我一直认为,《红楼梦》虽然诞生在二百多年前,但它的故事、人物的典型意义和审美价值仍然在小说文本之内,它不会因时空的变换而有所改变或消失。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重新品味《红楼梦》中的每一个细节,不仅可以从中寻找到我们曾经失去的那些优秀的传统,而且还可以找到许多值得珍视并加以认真总结的教训。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新的视角,所以我才把本书题为《读遍红楼》!

今天提笔写这篇《后记》的时候,我要特别感谢山西人民出版社和杭海路总编辑,是他专程到京约下这部书稿,允诺出版。时下虽然“红楼夺目红”,但以红学著作出版来说,还是要担些赔本赚吆喝的风险。况且我本人不过是一个“红边”看客,未必被读者所认同,这又担了一层风险。我的本意是送给读者一点喜欢的“绿色”土特产,但愿没有超标的污染。

此时此刻,我由衷地感谢拙荆和小女力元为我的写作所付出的无限辛劳。我至今是电脑盲,全部书稿的清理、打印都是小女利用工作余暇一篇一篇敲打出来的,并为我校改了稿中的脱漏讹误,令我感到十分宽慰。还有许多新朋旧友在安慰我保重身体的同时,所给予的真诚鼓励与支持,我十分感念。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韩萍等领导和几位馆员同仁为我提供了资料阅读的方便,使我有机会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抄本,发现了邵锐据车氏遗集稿本录副的《北红拂记》和千山试魁抄本《红楼梦诗词选》,为红学研究提供了新的信息及宝贵的资料。在此,我谨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2005年12月20日

写干京华饮水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读遍红楼--不随黄叶舞秋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文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书海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5507415
开本 16开
页数 3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30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411
丛书名
印张 24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35
167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5:5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