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长江流域的名城古镇/长江文明之旅
内容
编辑推荐

万艳华主编的《长江流域的名城古镇》以地域分布为顺序,详细介绍了长江上、中、下游的26座名城和8座古镇。长江流域的名城古镇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承载着长江流域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本书详细介绍了它们的历史价值、自然风貌、风俗人情及文化艺术方面的信息,兼具资料性、学术性和可读性。

内容推荐

《长江文明之旅》丛书分为《长江流域的名山奇峡》《长江流域的楼台亭榭》《长江流域的岁时节庆》《长江流域的饮食生活》《长江流域的名城古镇》等32册,着力把握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特征,深入挖掘长江文化底蕴和特质,以求全面、系统地展示长江文明。全套书包括500多万字和上千幅图片,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可读性于一炉,雅俗共赏,适合全民阅读。走进长江文明馆,阅读“长江文明之旅丛书”,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慢慢打开,一条浩浩大江的光阴故事鲜活呈现!

万艳华主编的《长江流域的名城古镇》为其中一册,介绍了长江流域的名城古镇的有关知识。

目录

长江流域名城古镇概述

 长江流域名城古镇的内涵与类型、分布与价值

 长江流域名城古镇发展与演化的地理背景

 长江流域名城古镇发展与演化的文化背景

胜绝惊身老

 羌地东女国:结古

 康巴坛城:昌都

 东巴文化中心:丽江

 文献名邦:大理

 南诏故地:巍山

 千年盐都:黑井

 壮丽的大城:昆明

 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

 大佛之乡:乐山

 川省精华之地:自贡

 南方丝路起点:平乐

 天府之国:成都

 世界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

 嘉陵第一江山:阆中

 山城雾都:重庆

郡邑浮前浦

 湘西明珠:洪江

 巴陵胜状:岳阳

 楚汉郡国:长沙

 楚文化发源地:江陵

 钟聚祥瑞:钟祥

 南船北马:襄阳

 炎帝故里:随州

 江城:武汉

 江南昌盛之地:南昌

 东方瓷都:景德镇

 瓷源茶乡林海:瑶里

谁不忆江南

 东南邹鲁:歙县

 龙蟠虎踞:南京

 天下第一江山:镇江

 绿杨城郭:扬州

 人间天堂:苏州

 中国第一水乡:周庄

 衣被天下:朱家角

 东方明珠:上海

试读章节

东方明珠:上海

上海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最东端,北依长江,南临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为邻,东濒东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上海拥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江南的吴越传统文化与各地移民带人的多样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上海气候属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水量充沛,物产丰富,经济繁荣,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

上海地区是人类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目前已发现27处重要的古文化遗址。在历史上,上海地区,春秋属吴。战国先后属吴、越、楚。秦设会稽郡哆县,县治在今金山附近。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吴郡太守奏准设立华亭县,上海地区始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划。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置上海镇,为海外贸易港,时为华亭东北一巨镇。元世祖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置华亭府,次年改名“松江府”;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析华亭县东北五乡(高昌、长人、北亭、海隅、新江)设上海县。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上海县境内人口达53万,是“东南名邑”之一。有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设江海关署于上海县城小东门内,时至清嘉庆年问,上海已成为全国性的贸易大港和漕粮转运中心。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英军占领上海,签订《南京条约》,规定上海等五口通商,开放门户。上海开埠后,很快便取代广州而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中心;同时,各外国资本纷纷在上海开设银行40多家,使上海成为中国最大的金融中心。解放后,经过长期、艰巨的改造和建设,上海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文化、金融、外贸中心城市,成为世界闻名的大都市。

上海外国租界的开辟使西方建筑随之而来,出觋了教堂、洋行、银行、领事馆等各类型建筑。特别是1840年以后的西方建筑正处于文艺复兴后期向近代建筑的过渡时期,上海也留下了世界各国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建筑,其数量之大、质量之优、类型之多而据全国之首,被中外建筑界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上海外滩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东临黄浦江,西面矗立着20多幢错落有致、几乎荟萃所有欧美古典风格的西洋建筑,其分布之集中、造型之丰富,为当世所罕见,是上海最富有万国建筑特色的一条滨江大道。外滩是上海近代历史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国目前完整保留下来、规模较大且最为著名的万国建筑特色街。从外滩西洋建筑的风格来看,既有英国古典风格的,也有哥特式的、巴洛克风格的、文艺复兴风格的,还有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建筑,也不乏罗马、希腊古典风格的建筑。这些至今保存完好的欧美多国风格建筑各具特色,又很协调,构成了外滩景观的主体部分,具有很高的旅游观光和艺术欣赏价值。

上海江海关是上海的标志,建筑形式为欧洲古典建筑和近代建筑相结合的折中主义形式。建筑沿外滩大门为希腊多立克式柱廊,柱式符合经典标准,是我国最标准的希腊多立克柱式。建筑中央立着四面钟楼,用伦敦大本钟的乐曲报时打点。汇中饭店(今和平饭店南楼)属近代英国风格的旅馆建筑,被公认为20世纪初建筑艺术与建筑功能结合较好的建筑;其建筑外观和内装饰较多采用巴洛克艺术。汇中饭店也是上海最早开设屋顶花园的旅馆,在平屋顶的东、西两端各建一座带有浓厚巴洛克艺术情调的塔式凉亭;同时,两座亭子大楼构成一体,既增加了建筑的高度,又使建筑显得挺拔。

由于近代上海是帝国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侵略中国的基地,因此,备受压迫和剥削的上海人前仆后继地进行着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也留下了大量的近代革命史迹和纪念地。中共一大会址在上海市卢湾区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共开9天,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选举了中央领导机关,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会址是一幢二层石库门房屋,客堂内放着长方形会议桌,桌上放着花瓶、茶具、烟灰缸,四周是圆凳。中共一大纪念馆现设3个陈列室,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历史。

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路2591号是龙华烈士陵园,原址系1928—1937年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国民党曾在此关押、审讯、杀害共产党人、爱国志士千人以上。现保留大厅、男女看管所、电话总机房等部分建筑,后面空地及附近农田间是秘密枪杀、活埋革命烈士的场所。1931年2月7日深夜,国民党反动派就在空地上杀害了24位烈士,1950年在此掘出24位烈士的遗骸。这两处便称为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两处现为龙华烈士陵园的组成部分。陵园包括龙华路2887号原龙华公园并经扩充,1994—1995年将漕溪路原上海革命烈士陵园内的烈士墓全部移葬于此。现龙华烈士陵园正门即原龙华公园大门,有邓小平题“龙华烈士陵园”石刻和江泽民题“丹心碧血为人民”。园内有举行凭吊仪式的广场、烈士诗碑廊、烈士雕像和群雕,以及革命烈士纪念馆。

位于上海南市区老城厢东北的豫园是上海市区仅存的一座古代园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豫园占地30余亩。迎面是高敞华丽的三穗堂,其后为仰山堂、卷雨楼,外形颇多变化。堂前临水池,隔池为黄石大假山;由仰山堂观大假山,山林景色,历历在目:山问有蹬道、峭壁、瀑布、溪流,山势雄伟,峰峦起伏,人临其境,仿佛置身于天然山水之间。池东为“渐人佳境”曲廊,其人口处蹲列元代铁狮一对,造型生动。过曲廊,粉墙上嵌有“峰回路转”石刻;东面是以万花楼、鱼乐榭、会心不远亭组成的庭院。溪水从月洞流过,隔院景物,倒影清晰。万花楼前有植于明代的银杏及枝叶繁茂的广玉兰,夏日浓荫满院,隔水粉墙下的山石花木组成一幅幅图画。万花楼东是以点香堂为中心的建筑群,堂名出自苏轼词“翠点春妍”。1853年9月上海小刀会起义,曾在此设“点春堂公馆”,作为起义的指挥所。堂前有打唱台,堂东倚墙叠山筑屋,下有石洞小溪;山巅的快楼形体轻巧玲珑。内园原为邑庙后花园,占地仅2亩,结构完整,自成体系,是上海保留完整的一所清代小园。园以“晴雪堂”为主体,敞口带廊,装修华丽;堂东有溪流与廊、亭、花墙组成小庭院。厅前叠山,山后环以高楼,参差错落,为此园特色。

P152-155

序言

一馆览长江 水利写文明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一首《长江之歌》响彻华夏,唱出中华儿女赞美长江、依恋长江的深厚情感。

深厚的情感根植于对长江的热爱。翻阅长江,她横贯神州6300千米,蕴藏了全国1/3的水资源、3/5的水能资源,流域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她冬寒夏热,四季分明,独有的北纬30°神奇,形成了巨大的动植物基因库,蕴育了发达的农业,鱼儿欢腾粮满仓的盛景处处可现;她有上海、武汉、重庆、成都等国之重镇,现代人类文明聚集地如颗颗明珠撒于长江之滨;她有神奇九寨、长江三峡、神农架等旅游胜地,多少享誉世界的瑰丽美景如数家珍;她令李白、范仲淹、苏轼等无数文人墨客浮想联翩,写下无数赞美的词赋,留下千古情。

长江两岸中华儿女,繁衍生息几千年,勤劳、勇敢、智慧,用双手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巴蜀文明、楚文明及吴越文明。这些文明,如浩浩荡荡的长江之水生生不息,成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认识和开发利用长江的历史,就是一部兴利除弊的发展史,也是长江文明得以丰富与传承的重要基石。据史料记载,自汉代到清代的2100年间,长江平均不到十年就有一次洪水大泛滥,历代的兴衰同水的涨落息息相关。治国先必治水,成为先祖留给我们的古训。

为抵御岷江洪患泛滥,李冰父子筑都江堰,工程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成就了千年不朽,成都平原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天府之国人人神往。

一条京杭大运河,让两岸世世代代的子孙受惠千年。今天,部分河段化身变为南水北调东线调水的主要通道,再添新活力,大运河成为连接古今的南北大命脉。

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废待兴,党和政府把治水作为治国之大计,长江的治理开发迎来崭新的时代。万里长江,险在荆江。1953年完建的荆江分洪工程,三次开闸分洪抗击1954年大洪水,确保了荆江大堤及两岸人民安全。面对,54洪魔带来的巨大创伤,长江水利人开启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与时俱进,历经3轮大编绘,成为指导长江治理开发的纲领性文件。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从南方借点水给北方?”毛泽东半个多世纪前的伟大构想,是一个多么漫长的期盼与等待呀。南水北调的蓝图,在几代长江水利人无悔选择、默默坚守、创新创造中终于梦想成真,清澈甘甜的长江水在“人造天河”里欢悦北去,源源不断地流向广袤、干渴的华北平原,流向首都北京,流向无数北方人的灵魂里。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长江水利人手中,长江流域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工程,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工程。与此同时,沉睡万年的大小江河也被一条条唤醒,以清江水布垭、隔河岩等为代表的水利工程星罗棋布,嵌珠镶玉。这是多么艰巨而充满挑战、闪烁智慧的治水历程!也只有在这条巨川之上,才能演绎出如此壮阔的治水奇观,孕育出如此辉煌的水利文明,为古老的长江文明注入新的动力!

当前,长江经济带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及一带一路战略正加推提速,长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优质的资源禀赋与三大战略息息相关,长江流域的健康发展关系着三大战略的成败。因此,长江承载的不仅是流域内的百姓富强梦,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长江无愧于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的未来,价值无限,魅力永恒。

武汉,把长江文明馆落户于第十届园博会园区的核心,塑造成为园博会的文化制高点和园博园的精神内核,这寄托着武汉对长江的无比敬重与无限珍爱。可以想象,长江文明馆开放之时,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定将发出无比的惊叹:一座长江文明馆,半部中国文明史。

(作者系长江文明馆名誉馆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长江流域的名城古镇/长江文明之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万艳华编
译者
编者 万艳华
绘者
出版社 长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236657
开本 16开
页数 1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15-09-01
首版时间 2015-09-01
印刷时间 201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2015211110
中图分类号 K925.05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1
172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4:45:48